全册(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1页
全册(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2页
全册(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3页
全册(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4页
全册(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加以识别。2.使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明学生汇报,在汇报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礼物盒,说说什么物体面是什么形,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1.摸一摸。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面是平平的、滑滑的。2.画一画。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3.通过分一分,认识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师:我想将这几个图形分成三类,应该怎么分?在小组内用学具图形,动手分一分,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的理由。师: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方法。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结果。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立体图形的面,再次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面在体上;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提高动手能力。通过给图形分类的活动,将圆形和三角形与三种四边形从特征上区分开来,最后重点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再次对三种四边形进行区分。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说一说。(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五种图形,你在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上能找到它们呢?学生个别汇报(喝水用的水杯的其中一个面是圆、魔方的面是正方形的……)。教师可以相应地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出相关的图片。(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2.画一画。(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师:你能用今天学过的这些图形画美丽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活动,老师组织展示,展示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图案,这个图案用了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动手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3.完成课本第5页练习一的第1~3题。(1)第1题,先让学生分别数一数每种平面图形的数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涂色的练习。(2)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3)第3题,学生进行独立填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别汇报。四、课堂小结师: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都是物体(立体图形)的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第2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说说这些图形边的特点。二、互动讲授◎知识点一:用相同的图形进行拼组。1.用长方形进行拼组。教师出示:用这样的2个长方形(宽的长度是长的长度的一半)拼在一起,你认为会拼出什么图形?个别学生猜想,汇报。师:动手试试看,验证你的猜想。学生动手操作,拼组。学生汇报:这样的2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以拼出一个长方形。教师出示图:2.用三角形进行拼组。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案呢?动手试试看。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上台展示:(1)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6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六边形。(3)4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3.用正方形进行拼组。教师提出要求:你用正方形能拼成什么图案呢?动手试试看。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正方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组,使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边的特征,体会多种图形之间的转换和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知识点二:用七巧板拼组图形1.教师出示七巧板,向学生介绍七巧板。2.师:仔细观察你们手里的七巧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七巧板分别是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3.教师组织比赛:每个人用一套七巧板来拼三角形,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学生小组内进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拼的?学生小组内展示、汇报。设计意图:七巧板的拼组,给教师提供了相当大的数学活动的空间。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理念。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3页下方的“做一做”。师:请你用4个和4个拼一拼,能拼出课本上的图形吗?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展示。师:你还能用它们拼出什么图形?学生自由操作,展示汇报。2.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小组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3.欣赏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2)师:你还能用七巧板拼成其他好玩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汇报。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用若干个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相同形状的或其他的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2.用七巧板和所学图形拼组图形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第3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观念以及探索、交流的能力。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各平面图形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知识点一: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知识点二:利用立体图形的特点解决问题1.第7页练习一第6题。仔细观察,用哪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7页练习一第7题。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3.第6页练习一第4题。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三、巩固新知第7页练习一第8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设计生活情境,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2.设计贴图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9+5=9+2=9+4=9+8=9+6=9+9=9+3=9+7=9+()=179+()=169+()=149+()=119+()=129+()=13设计意图:新授课之前,复习前面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新课作好铺垫。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课本第10页的例1图。师:大家会经常去游乐园玩吗?游乐园里除了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卖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你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买气球呢!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身边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并巧妙引出新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球图列算式: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能求出还有多少个气球?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列式:15-9=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师:“15-9”,你想怎么算?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2)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圆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①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②因为9+6=15,所以15-9=6;③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3.比较、优化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汇报的几种计算方法:说一说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学生个别汇报,全班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学习需要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即优化算法。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2.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出示菠萝图和苹果图,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补充完整。3.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汇报:减数都是9。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小结:今天我们学的都是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在计算时,可以用“破十法”,把被减数里分成10和几,先算10减9等于1,再把1与几相加求出最终的得数;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4.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3题。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列这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个别汇报。5.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强调“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正确的口算十几减9的计算题,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学习的收获,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喜悦,并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概括能力。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点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互动练习◎知识点:学会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以游戏形式进行,每组派代表当“小鸽子”,黑板上贴着鸽子窝,让“小鸽子”飞回自己的窝。2.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写出得数。3.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组织学生先说出得数,再在数学本子上写出算式。4.口算比赛。(练习二的第5题和第7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学生活动:(1)各组派代表参加游戏。(2)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3)先说得数,再写算式。(4)口算比赛。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进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连线、比赛、游戏等各种形式复习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第6题。(1)提出要求: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2.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第8题。(1)提问: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师: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3.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思考题。(1)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用不同学具分别表示男女生摆一摆。(2)组织讲评。学生活动:①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问题,列式计算。②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③独立思考,用学具摆一摆,得出结论后交流想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经验和学具的操作,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三、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第3课时十几减8、7、6教学目标:1.通过“风车和金鱼”的情境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比赛)15-9=11-9=18-9=14-9=16-9=12-9=17-9=16-9=13-919-9=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二、互动讲授◎知识点一: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老师出示课本第13页的例2图。师:昨天我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今天我们再到游乐园里买些风车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图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才能求出还剩几个风车?学生汇报列式:12-8=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师:“12-8”,你想怎样算?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你的算法。(2)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3)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①12分成10和2,先算10-8=2,再算2+2=4。②8和4相加得12,所以12-8=4。……设计意图: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式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学习意义之所在。3.练一练。(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集体讲评。(2)完成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次写出得数。◎知识点二: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的例3图。师:游乐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①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②师:怎样列式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汇报:13-7、13-6。师:该怎样计算,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③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的团队协作精神。2.练一练。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2)由学生独立完成。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组织学生观察所填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设计意图:练习巩固层次分明,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充分体验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最后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探究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四、课堂总结师:观察今天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十几减8、7、6。师:计算十几减8、7、6,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利用“想加算减”法时,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是利用同一个加法算式计算的。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利用“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6的题目,初步学会看图理解题意,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教学互动练习◎知识点一: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1.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以游戏形式进行,让学生快速根据卡片上的算式找到自己的座位。2.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组织学生先说出得数,再在数学本子上写出算式。3.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4.口算比赛。练习三的第4题和第9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5.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活动:(1)各组派代表参加游戏。(2)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3)独立完成习题。(4)口算比赛。(5)独立连线。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进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游戏、口算比赛、连线等各种形式复习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1)出示表格,提问:仔细看表格,你看懂了什么?(2)提问:怎样求还剩几辆车?(3)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2.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1)提出要求:提问,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课本第16页练习三的第10题。(1)求“右边有几只?”提问:怎样求“右边有几只”?该怎样列算式?(2)求“灰鸭子几只?”提问:怎样求“灰鸭子几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小结:从总数里去掉其中一部分求出另一部分。学生活动:(1)理解表格的意思。说方法,独立填表。(2)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列式计算。讨论、思考、汇报。(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以及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当题目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要先从图中获取另一个条件,再根据题意列式计算。第5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十几减5、4、3、2。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教学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2-7=13-6=15-9=14-8=11-9=13-7=12-9=17-8=14-7=18-9=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任抽两题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算的。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1.出示课本第17页的例4。12-5=12-4=12-3=11-4=11-3=11-2=教师提问:先观察,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汇报。老师点明减数都是5、4、3、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的十几减5、4、3、2,你想用什么方法,怎样进行计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汇报,学生个别发言,说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3.完成例4。由学生自己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例题4中的题目。设计意图:学生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自主选择计算,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习惯。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1)由学生独立计算。(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列上下两组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算式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17页的思考题。课件出示题目:用1~9这九个数填一填。你能组成多少组这样的算式(每个算式只有1可以重复使用)?(1)教师讲解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小组讨论,试着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填写算式。(3)组织学生汇报,板书算式。2.游戏。师:每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找出得数相同的卡片。小组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学生个别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计算十几减5、4、3、2时用想加算减法比较简便。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利用“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初步学会看图理解题意,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几。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教学互动练习◎知识点一:20以内退位减法的巩固练习。1.课本第18页练习四的第1题。请学生观察图,并理解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2.课本第18页练习四的第2题。组织学生先说出得数,再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3.课本第18页练习四的第3题。请学生独立完成。4.口算比赛。练习四的第5题和第7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5.课本第19页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活动:(1)看图,理解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2)独立完成。(3)独立填写。(4)口算比赛。(5)独立连线。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进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激烈的比赛、有趣的连线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二:半图半文应用题的解答方法。1.课本第18页练习四的第4题。(1)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2)师:怎样求还有几只?(3)让学生独立列式。2.课本第19页练习四的第9题。(1)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课本第19页练习四的第8题。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再由学生自己完成。4.课本第19页练习四的第10题。(1)让学生说说“差是5”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3)组织汇报连线的结果。学生活动:1.说图的意思。说方法。独立列式计算。2.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列式计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理解图的意思,学会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三、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四、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根据减法的意义,已知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2.解决半图半文的问题,要先认真观察图片,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再列式计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足球场上可真热闹,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还有几人没来?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情景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想学的要求。二、互动讲授◎知识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教学课本第20页例题5。教师提问: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观察情境图,汇报:已知共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要解决的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有来。教师提问:怎么解答“还有几人没有来”?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从总数里去掉已经来的9人,就能求出还有几人没有来。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示意图:提问: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汇报:用减法计算16-9=7(人)。师:有一队踢进4个球这个条件有用吗?学生思考,汇报:这是个多余的条件。师:为什么说这个条件是多余的?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例题中提供给学生的已知条件有多余的,这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必要的信息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有序地进行分析、解题。学生思考、交流、汇报:还要来的7人加上已经来的9人一共是16人,解答是正确的。2.练一练。完成课本第20页的“做一做”。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下列三个步骤,在小组内完成学习,教师巡视指导。(1)读题,你从题中读懂了什么?(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母鸡有几只,要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母鸡有几只?(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设计意图:为学生小组探究解题的过程列明解题步骤,逐渐使学生感受并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有序思考的解题步骤。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22页练习五的第2题。(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组有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两个小组一共13人,我们组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另一组有几人,即从两组的总人数中,去掉已知小组的6个人,就能求出“另一组有几人”,用减法来计算。)(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可以将两个小组的人数相加6+7=13,求出的答案和题中的已知条件“两组一共13人”数量一致,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2.完成课本第22页练习五的第4题。(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藏起来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藏起来几人?(选择“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藏起来几人”,即从玩捉迷藏的总人数14里去掉外面的6个人,就能求出藏起来有几人,用减法来计算。)(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可以将外面的6人与求出藏起来的8人相加得到14人,与题中的已知条件“有14人在玩捉迷藏”一样,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的解题过程中,你发现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个别汇报。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多余的条件。大家都要学会判断,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排除多余的已知条件再进行解答。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要先训练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也就是先找出和问题相关联的量,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计算。第8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老师出示“●●●●●”,提出要求:请大家在●下面摆一摆。(1)摆■,和●同样多。(2)摆▲,比●多3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直观的摆学具的过程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这样的新旧◎知识点形成连续,为新授课做好准备。二、互动讲授◎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题方法。1.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图。教师放课件录音:加油!加油!师:是什么事情那么热闹呢?(课件出示课本第21页例6主题图)原来是小朋友们正在玩套圈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师: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已知条件: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交流、提问题,教师板书。2.教学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1)解决“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你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小华和小雪套中的个数,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用课件演示:小雪:○○○○○○○┊小华:●●●●●●●┊●●●●●教师讲解:我们可以把小华套中的个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即从小华套中的个数里去掉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剩下的就是小华比小雪多的。用减法来计算,12-7=5(个)。(2)解决课本第21页“做一做”中“兔比羊多几只?”教师出示题目:小林家养了15只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学具代替兔和羊,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兔:▲▲▲▲▲▲▲▲▲┊▲▲▲▲▲▲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把兔的只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羊同样多的9只,另一部分是比羊多出来的部分。要求兔比羊多几只,即从兔的只数中去掉和羊同样多的9只,剩下的就是兔比羊多出来的只数。用减法来计算,15-9=6(只)。(3)解决“羊比兔少几只?”教师提出问题:“羊比兔少几只?”这个问题,你们想怎样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画图或者摆学具来解决问题。羊:○○○○○○○○○┊兔:▲▲▲▲▲▲▲▲▲┊▲▲▲▲▲▲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求羊比兔少几只,也是把兔的只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和羊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羊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羊比兔少的部分,同样用减法来计算:15-9=6(只)。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边摆学具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摆学具时注意将兔和羊的只数进行一一对应,兔的只数分成了两部分,与羊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羊多的部分。这样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突出了谁与谁比,谁比谁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兔比羊多几只和羊比兔少几只之间是有联系的,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实际上是求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上不一样,从而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解题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练一练。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五的第5题。(1)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谁多?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2)教师提问:要求谁比谁多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个别汇报。三、巩固梳理、拓展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方法。2.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五的第9题。(1)教师出示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已知条件?(2)组织学生说一说,如何解决“小灰比小白多几个?”,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师: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学生个别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用减法计算。第9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点: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复习减法的意义一、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二、完成教科书P22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三、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四、完成教科书P23第7题。五、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六、完成教科书P23第9题第(2)问。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七、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来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找出所求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弄清这些问题与所求问题的内在联系。2.求多出来的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知识梳理。师:这一单元结束了,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小组先回忆、讨论一下。学生分组整理解决。汇报、交流,小结。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8、7、6、5、4、3、2解决问题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课题)二、复习讲授◎知识点:复习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及解决实际问题。1.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①找规律,填表。出示下表。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②学生汇报填表结果。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④讨论:看一看表里的减法算式竖着、横着各是怎么排列的,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竖着看:11-912-913-914-918-917-916-915-9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几减9)。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几减8)。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几减5)。生2:横着看:11-911-811-711-611-211-311-411-5第一行都是11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了。⑤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2)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术片重新排一个表,进行展示交流。学生汇报,集体订正。脱离口算表,把得数是2、3、4、5、6、7、8、9的算式分别一组一组地说出来。(3)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①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师: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学生可以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②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③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2.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出示教材第24页第2题。(2)讨论: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3)交流汇报。(4)小结:要求“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就是求12朵和9朵的差,用减法计算。算式:12-9=3(朵)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第1题。第1题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专项练习,学生完成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复习和巩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方法。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第2题。这一题是借助找差是6、7、8、9的算式,熟悉退位减法表。完成后,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从减法表中能看出什么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20以内退位减法表”。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第3题。本题是计算的混合练习,题量多、综合性强,目的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练习时让学生集中精力,独立完成。订正时,可让算错的同学找一找算错的原因。必要时可印成练习纸,让学生完成后,留作分析情况的材料,细心帮后进生弥补缺陷。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第4题。本题有两个小题,左图木盒里放着小鹿玩具,图中给出了小鹿的总只数和可看见的小鹿,求看不见的小鹿的只数。右图给出了粉笔的总支数,盒外放着一部分粉笔,求粉笔盒内粉笔的数量,都是用减法计算。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第5题。本题是情境题,通过水盆里放纸船和两个小朋友看着水盆里的纸船对话,让同学了解情景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谁愿意来说说,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小结:我们今天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巩固了对减法的认识。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几时,不要忘记用第一次计算出的结果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大数减小数。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单一标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六一”节快到了,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出示情景图)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教师提示课题:是的,为了能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设计意图: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每种气球的数量更加明确。学生在领悟分类的含义后,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都融入到活动中并体现出来。二、互动讲授◎知识点: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算1.分一分。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学生思考,汇报:可以按形状、按颜色……师:那我们就按气球的不同形状进行分一分。谁来说说看,该怎么做呢?学生汇报:把相同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师:动手试试吧。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2.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么分的?(2)师:每种气球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汇报:①先分再数;②边数边画。教师展示每种气球的数量:教师提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学生汇报:最少,最多。3.交流其他分类方法。师:还有其他分法吗?学生汇报其他分类的方法:按颜色分。教师组织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动手分一分。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气球进行分类。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方法和作用,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加深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师:把车涂上颜色,并数一数有几辆车。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1)按水果种类分一分。师:按照水果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的个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不同的分类标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2.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个别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颜色、形状等可以将事物进行分类。2.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分类的结果相同。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教学目标:1.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学会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二、互动讲授◎知识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及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1.分一分,做游戏。师:一年级(1)班的几个小朋友们参加了一次户外亲子活动,请看。(课件展出课本第28页示例2主题图)师: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你能给他们分分组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想怎么分?分成了几类?并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究不同的分法。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1)按大人和小孩子分;(2)按男、女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不同的分法图贴在黑板上。2.教师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设计意图:通过全班同学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3.讨论:还可以怎样分?学生思考汇报。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在表格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后个别汇报。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标准让学生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分类的过程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个别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一般也不同。2.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是简单的统计图。第3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认识到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4.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用图表示出分类的结果。5.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教学难点:能用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教学过程:◎知识点: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解决问题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个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5.应用练习。(1)给操场上的同学分类。(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学校操场上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方法。d.总结教学反思1.学会根据分类标准概括特点,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2.体会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想一想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去过大草原吗?今天,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出示教学情境图)师:你能估一估草原上大约有多少只可爱的小绵羊吗?学生个别估计、汇报。教师揭示课题:草原上有100只绵羊。100只要比我们之前学的20多得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注意创设让学生估数、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互动讲授◎知识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及100以内数的组成1.教学例1。师:刚才同学们估计羊的只数还是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东西,也请你们估计数量。瞧(出示课本第34页的例1图),估计一下这里学具数量大约有多少呢?把你估计的结果悄悄告诉同桌。(先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再数一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师:数一数,每种学具分别有多少个?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操作: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师:你是怎样数出100的?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一百。2.教学例2。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师:请你从学具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可以又快又准确。学生独立数小棒,老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根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学生汇报,说明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设计意图: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1)数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数一数,同桌互动,教师巡视指导。(2)数小猪吹的泡泡。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让个别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怎样数会更快一些?引导学生可以十个十个先圈起来,最后按几个十和几个一来快速数出小猪吹的泡泡的数量。2.完成课本第38~39页练习八的第1~4题。四、课堂小结师:今天学习了什么?谁来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学生自己总结,个别汇报。设计意图:100以内的数生活中有很多,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几十九(九十九除外)后面的数都是整十数,九十九后面的数是一百。2.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第2课时读数写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学生汇报:有四十粒,有二十七粒,有三十三粒。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数纽扣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互动讲授◎知识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例3。用学具摆40根小棒。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写“0”。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学生齐读。(读作:四十)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师:27和33又该怎么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又该怎样做呢?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教师讲解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设计意图:在同一个数里同一个数字它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让学生进行区分,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难点。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学生汇报:摆10个10捆小棒。教师出示图片: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引导学生概括: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设计意图:通过“数具体实物的数量——用学具小棒摆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尝试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的模式来进行读数、写数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了学习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的第1、2题。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2.完成课本第39页练习八的第5~8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区别数位和计数单位。2.读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0除外);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第3课时数的顺序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的规律,巩固数的读写法。2.运用操作活动,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究规律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教学难点: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五十七、六十六、八十九、二十三、七十、一百、三十八,要求学生写出这些数字。学生写数。师:这些都是100以内的数,那么100以内的数还有哪些呢?它们之间的顺序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互动讲授◎知识点:100以内数的顺序。1.引出百数表。师:瞧,100以内的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阵(课件出示百数表),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学生观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2.填写百数表。师:还有些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还有哪些数娃娃没有来吗?试着把它们填写出来。生:小组进行数数、填写完整百数表的学习活动。3.探究百数表的排列规律。师: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师: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看,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列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列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1、2、3……9;每一列数中,下一个数总比上一个数大10,上一个数总比下一个数小10等等。数一数:在1~100中,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个位上是9的数有多少个?十位上是8的数呢?涂一涂: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涂上粉色。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设计意图: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横行和每个竖排中数的排列规律,也适当渗透了“百数表”中数的其他排列规律。同时运用“数一数、涂一涂”等方式充分引导学生感受“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课本第4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填表,教师课件展示,并讲评:根据横着看的规律,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因此28后面填29;根据竖着看的规律,每列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大10,因此28下面填38,29下面填39。根据横着看的规律,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因此45前面填44,后面填46;根据竖着看的规律,每列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大10,因此45上面填35,下面填55。根据横着看的规律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因此69前面分别填67、68;根据竖着看的规律,每列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大10,因此67下面分别填77、87;68下面填78。2.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1题。学生独立按数的顺序连线。3.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2题。学生填数后,教师提问:所填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72呢?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能说说数的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个别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都有不同的规律。第4课时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3.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或“=”。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点: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教学例5。1.出示小棒图。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可以通过摆小棒比较两数的大小,42里面有4个十,37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42>37。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2.出示计数器图。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两个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同,那么可以比较个位上的数字,通过计数器拨珠,很明显发现23个位上是3,25个位上是5,3比5小,所以23<25。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了十位上数字不同和十位数字相同这两个情况下两位数的比较方法。二、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小结。师: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比较时,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字,十位上哪个数字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的数字一样,就比较个位上的数字。师:这些知识将同样用于以后学到更大数的比较。接下来我们一起用这些知识来开启智慧之门,看谁最聪明,能顺利过关!2.课本第42页的“做一做”。3.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3题。师:一群小蜜蜂正在勤劳地为森林中的小动物们送信呢,大家能帮助它们吗?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在课本上独立完成。4.课本第45页练习九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个别汇报。设计意图:将枯燥的练习设计成生动的场景,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紧张刺激的竞赛情绪中学习,学生们的参与意识激增。三、课堂小结师: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汇报交流。四、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第5课时多些、少些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和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来和你们玩个装豆子的游戏。请听清楚要求:分别往两个杯子里装豆子。1.第二个杯子里的豆子要比第一个杯子里的豆子要多一些,应该怎样装?2.再装一个杯子要比第一个杯子里豆子少得多。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进行操作。师:换个说法说一说:第一杯里的豆子比第二杯的怎么样?(少一些)第一杯的豆子比第三杯的怎么样?(多得多)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比较——多些、少些(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装豆子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初步在游戏中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二、互动讲授◎知识点:用语言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1.教学例6。师:请看这里有3瓶不同颜色的球。师:请大家像刚才比豆子那样,把这三种颜色的球进行比较,看能得出哪些结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生1:红球58个比黄球10个多得多。(师板书:多得多)生2:黄球10个比红球58个少得多。(师板书:少得多)生3:蓝球15个比黄球10个多一些。(师板书:多一些)生4:黄球10个比蓝球15个少一些。(师板书:少一些)2.小结。师:你们说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关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课本第43页“做一做”。(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2)学生小组内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课本第45页练习九的第4题。(1)教师出示题目,组织学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选择答案。(2)学生思考,个别汇报。3.游戏:猜一猜。(课本第45页练习九的数学游戏)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学生交流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如果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接近,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或小数比大数“少一些”;如果两个数的大小相差很多,就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小数比大数“少得多”。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的情境图)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二、互动讲授◎知识点: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1.教学例7。教师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个别汇报。师: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学生汇报:可以在图上10个10个地圈,能圈出5个十,即能穿5串。师:你是用画图的方法知道可以穿几串的。(出示画图)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汇报: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10个穿一串,那么能穿5串,还剩8个。师:你是利用数的组成判断出能穿5串。是否正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是正确的。2.想一想。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10个珠子穿成一串,如果是5个珠子穿成一串,能穿几串?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1串还剩3个珠子。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1)教师出示题目: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几袋?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想知道可以装几袋,该怎样解答?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10个10个地圈起来,圈出8个圈,还剩2个,可以装8袋还剩2个。②可以想82里面有8个十和2个一,那么能装8袋,还剩2个。(4)组织学生验证:1袋装10个,8袋就是8个十,即为80,还有剩下的2个,正好是82个。2.完成课本第47页练习十的第1~4题。前三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汇报。五、布置作业请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教学反思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及数的组成的方法得出答案。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2.通过学习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与“加法交换律”等运算定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教学难点: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0是()个十。90是()个十。67里面有是()个十和是()个一。8个一和5个十组成()。6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新课内容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二、互动讲授◎知识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教学例8。师:陈老师到商店里买了一些本子,你看。(出示教学情境图)(1)你能根据这张图提出数学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学生提问题:一共有几本本子?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汇报:30+2、2+30。师:30+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说出:3包本子是3个十,加上2本(2个一)一共是32本。(2)师:你能根据这张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试一试。学生汇报:32-2、32-30。师:该怎样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小组交流,个别汇报:32-2,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32-30,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2个一,就是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交流算法,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2.练习。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引导学生根据所摆的小棒写出相应的算式。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学具进行的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