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4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_第1页
《人文地理学》4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_第2页
《人文地理学》4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_第3页
《人文地理学》4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_第4页
《人文地理学》4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文化的起源与扩散大众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区文化景观语言、宗教与性别第一节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Culture源于拉丁文cultura,主要指对自然生长动植物的照料,后引申为对人的教化;中国古代“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有文治教化之意。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1)人类学对文化的定义:生活样式的总和。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习俗,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人应有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原始文化》((英)泰勒,1871)

是广义的文化概念某一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2)《辞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对文化的理解是一种与自然相区别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产物,精神和物质的复合整体,历史的积累和选择的结果,和人类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文化也是我们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理解、观念和看法。普通的事物、事件,在穿越历史的观瞻时、在遥远来客的眷顾中、在特定专业人士的研究视角下,甚至在媒体宣传的影响下,常常使其披上了文化的色彩。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对文化的理解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湖南的熏肉(张家界导游网)(二)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1、物质文化最直观、最表层的文化建筑、服饰、饮食等等。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中国各地的民居文化晋商大院--灵石王家大院

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上海的里弄和石库门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皖南民居--粉墙黛瓦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江南水乡民居--小桥、流水、人家周庄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西塘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乌镇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厦大的岭南建筑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广州沙面的殖民建筑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澳门的殖民建筑与普通住宅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深圳华侨城的townhouse与社区中心CBD景观香港中环深圳福田中心区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东京湾再开发中的办公景观东京大手町-金融中心物质文化的理解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不仅包括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也包以非物质方式所保存文化特质。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人们生活中正在创造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性。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2、制度文化(社会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关系的文化产物。包括反映人类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等;也包括具体的制度,如家庭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还包括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校规、厂规等。

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为了维护社会存在和调适社会关系。如《周礼》“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3、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信仰、风俗、艺术等等对于特定的社会或者民族而言,精神文化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是制度文化的源泉,反映制度文化的内容。对物质文化的反映,倚赖于物质文化的发展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1)人文地理学中关于文化的理解: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共享的意义系统,包括价值、信仰、习惯,以及有关信仰、语言、家庭、性别、性等观念上的认同(Knox,2001,P.190)它决定我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方式,塑造和改变地理景观,造成地表空间分异;赋予地点和场所以意义;影响和激励人们在特定场所和环境中的行为。二、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与研究趋向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2)研究趋势20世纪的地理学和人类学等其他文化研究领域一样,侧重于文化的物质层面研究。例如对于宗教,主要研究宗教的分布与扩散过程,宗教的景观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学有关文化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全球化的影响,地方(place)的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球化带来文化的全球化,如国际流行音乐、服饰等等。地方化的力量和全球化过程的遭遇,使得全球化的文化也出现独特的地方性特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强势冲击,地方文化认同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基于地方的文化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成为当前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Knox,2001,P.190-191)。

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三、

地域文化系统(一)文化系统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的总体特征。要素:特性相似、地理相连、共同历史、宗教、语言等。核心要素: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习惯,到生老病死仪式。语言是一种人们借以交流思想感情的约定的符号、手势、标记和清晰的声音系统。是文化辨识的核心要素。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二)地域文化系统(1)地域文化系统概念“人——文化系统——环境”共同构成地域文化系统。

人:人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系统:人与环境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对环境也是对人类自身产生作用的媒介。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

(2)地域文化系统结构文化特质(culturaltraits):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也可指某种生产工具,某种思想、观念等,也称为文化因子。例如,裹头巾--穆斯林社会;方格短裙--苏格兰文化;使用刀、叉或者手指吃饭也是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质。文化综合体(culturalcomplex):一组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又称文化丛。文化系统(culturalsystem):特定地域内,各种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综合体的集合。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域整体性。其界定涉及到种族、语言、宗教、历史、传统等方面。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3)文化生态关系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可延伸为文化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直链型的文化生态系统: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系统的作用看成一种线性因果关系,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网链型文化生态系统:强调人的选择能力,既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也重视人的作用,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文化与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果网络。社会型文化生态系统:注重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文化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地域文化系统第二节

文化的起源与扩散

一、

文化的起源文化源地任何一种文化特质、文化综合体都是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地域首先发生,并经过时空间的扩散、融合过程而不断发展演化的。

文化源地(hearthofculture)是某种文化的发生地,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该文化的核心区域地位,能够持续地产生革新,推进文化的演进和扩散。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

民歌的起源口头传承的一种音乐文化,与特定的环境和特定文化群体的生产生活特征紧密相关,记述日常生活事件,耕作、生命中周期性的大事(出生、死亡、结婚等)或者风暴、地震等特殊事件,或者用来传递信息,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等等。早期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相互隔离,民歌有多个起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民歌词集,主要汇集的是西周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运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公元前四世纪的《楚辞》则收集了长江流域的民歌,富于想像和浪漫主义色彩。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华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吸收消化了许多外来成分,但它是起源于中华大地的土著文化,最早产生于黄河中游地区。具有五千年的延续性和海内统一观。汉字的延续性《禹贡》的九州概念中华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其发展呈现由中原内向汇聚然后向四周辐射的不平衡发展过程。公元前五千年前左右,中国境内可以辨别出来的区域性农业文化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与辽河流域的新乐文化;在南方有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及东南海岸的大坌坑文化。到了公元前4000年左右,几个区域性的文化互相连锁形成一个更大的文化相互作用圈。其范围北自辽河流域,南到台湾和珠江三角洲,东自海岸,西至甘肃、青海、四川,构成“中国”的地理区域的基础,而圈中所有的区域文化都是历史时代中华文化的源头。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二、

文化的形成(一)当代世界上的主要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等

中华文化:中国文明、华夏文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商)。日本文明:中国文明的后代,出现于公元100~400年间。印度文化(Hindu):至少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在南亚次大陆上存在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继的文明,被称为印度文明。以种姓制度为基础的婆罗门教以及后来的新婆罗门教,又称印度教,是其核心。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伊斯兰文化: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并且以伊斯兰教创立为标志,于公元7世纪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然后迅速传播,向西跨越北非和伊比里亚半岛,向东延伸到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包含阿拉伯、土尔其、波斯、马来等多次文化。伊斯兰教不仅规定了宗教信仰的形式,也规定了社会文化准则,因此,伊斯兰世界不仅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也保持共同的生活方式。西方文明:诞生于公元700年到800之间的西欧。如今扩展至北美、澳洲、新西兰等其它欧洲人居住的地方,因此,又称为欧美文明或北大西洋文明。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拉丁美洲文明:公元16世纪以前,一直是相对独立于欧亚大陆发展的。其文化中心位于在墨西哥中部高原和安第斯高原地区,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16世纪以后,为西班牙人所制服,除了所驯化的植物外,大部分已不复存在。欧洲人入侵以后,拉丁美洲文化受到不可避免的同化,但结合了本土文化的特质,在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上都有别于西方文化。如今的拉丁美洲文化是西方文明与土著文化结合的后裔。非洲文明:历史上北部和东海岸属于伊斯兰文明,南非则受殖民统治,被打上西方文明的烙印。后殖民时代以来,非洲的认同感在逐渐建立,南非可能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有可能粘合成一个独特的文明。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早期的文明是相互隔离的(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前,交往很少)中国日本中亚非洲欧洲印刷术8世纪15世纪造纸术2世纪7世纪8世纪10世纪13世纪火药9世纪14世纪16世纪以后到20世纪初,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进行了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单方向的冲击。安第斯和中美洲文明被消灭,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被征服。年份180018781914欧洲人及其殖民地占地球表面%35678420世纪以后,进入多文明强烈的多向的相互作用阶段。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二)中华文化的形成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形态,是中国范围内所包括的许多地区文化构成的一个大文化系统,其辐射范围远远超出中国领土范围.包括中国以外的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华人群体的共同文化,以及越南和朝鲜等文化。作为土著文化,其形成具有坚实的地理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外来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过程。是中北亚大陆文化和东南亚海洋文化交接冲撞的结果。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1、中华文化溯源起源于黄河流域,这里“土地沃衍,宜于农业,人各自给,安于里井,竞争较少”。是一种区别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环境;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经济,也不同于工商业经济的农业型自然经济;是一种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以及印度种姓制相区别的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2、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它的宽容性。历史上对华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外来文化主要有中亚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和近现代欧洲文化。

(1)中亚文化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中亚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最初只是物质方面的交易;到唐代,对于西来文化采取极其开放的政策,其影响达到高潮。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游艺等等无不受西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唐朝乐器分雅部——中原的传统乐器和胡部——西域传入的乐器,如羌笛、胡琴、琵琶等)科学技术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医学中的化学药物等。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

(2)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印度佛教文化,其影响涉及哲学、宗教、语言、音乐、美术、建筑各个方面。在唐代,中国的佛教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印度佛教在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和发展,已经变成中国化的佛教。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3)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既包括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学术理论、哲学宗教、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也包括科学技术,如火器、物理学、钟表机械、天文历法知识、数学、现代地理学和地图测绘方法、医学、绘画、建筑等。一方面由洋人直接输入,一方面由日本作为媒介转驳输入。这种情形正好与唐宋元明诸代相反,日本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中转站,而不是中国作为中亚文化、印度文化输入日本的中转站。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展三、

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是文化现象的空间移动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文化源地是文化移动的起点,文化分布是移动的结果,文化扩散则是起点到结果之间的过程。即:文化起源——文化扩散过程——文化分布在文化扩散过程中,除了时间和距离外,文化隔阂是妨碍传播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散1、

扩展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在源地保持兴旺的同时不断向外传播。分为传染型扩散和等级扩散两种传染扩散又称为接触扩散,特点是扩散目的地在源地的周边,空间上相连。结果是某种文化现象覆盖区域连续且不断扩大。类似于传染病的扩散。(一)文化扩散的类型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现象的扩散按照某种等级序列进行,而并不一定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社会等级和城市等级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扩散往往先在同级城市或地区间发生,然后再渐次向低等级区域发展。跨国公司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首先会选择一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然后逐步向苏州、无锡等次级中心城市扩散。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散2、

迁移扩散。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人或集团,迁移到外地,导致原有文化在新地域上的传播。特点是:扩散比较快,比其他扩散方式快;文化在扩散中的变异小民间文化的传播比较符合迁移扩散的特质,在随人口传播到新的地点以后,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变异较小。中国城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就是迁移扩散的结果。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散(二)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扩散1、中国文化重心的迁移人口南迁:三国时期的分裂战乱,西晋末年狂争乱斗北方民族战争的频繁(晋怀帝永嘉四年的永嘉之乱,延续到南北朝,前后200余年),导致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和以后的战乱割据,人口继续南移,南方经济繁荣(扬州和成都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唐末五代,北方继续战乱不止,到北宋末年国都南迁,经济重心已真正移至江南。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往作为中华文化源地的黄河流域,却始终保持着它的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中国文化也从单一的文化中心趋向多元的文化中心格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与扩散的共同中心区域所在。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散2、中华文化的扩散(1)四大发明的传播(2)丝绸的传播(3)茶文化的传播原产云南,饮茶风习起于巴蜀,传至长江流域、北方以及日本、朝鲜和越南地区传播。16世纪下半期,茶开始传到欧洲。(4)瓷器技术的传播唐代中晚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分别从西北陆道和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港扬州、明州(宁波)和广州运往西亚和波斯湾、亚丁湾、红海各地。(5)汉语的传播越南语、日本语和朝鲜语曾受汉语影响。在历史上,甚至直至今天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汉字的字形和读音。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形成文化扩散第三节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大众文化,是指支持创新、遵从变化、具有相对统一标准的文化。基本上起源于经济发达国家,是发达的工业技术和增多的闲暇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文化全球化大众文化全球化的内容大众文化的影响特点:相对于民间文化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大众文化因时间的变化远远大于因空间的变化。威胁着文化的多样性。“批量口味”造成一些个性和文化可识别性的丧失。与社会阶层有着较强的层次对应关系。大众文化的量产化,市场导向性强,取决于消费能力和喜好,因此它通常与收入和教育水平决定的社会阶层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一、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过程。美国学者阿帕杜莱提出过文化全球化传播的5个图景:(1)人种图景(Ethnoscapes):游客、移民、难民和打工族的流动;(2)媒体图景(Mediascapes)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影的全球遍布;(3)技术图景(Technoscapes):技术的推广;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4)金融图景(Finanscapes):全球资本流动;(5)意识图景(Ideoscapes):政治观点和价值观的灌输。文化全球化大众文化全球化的内容大众文化的影响

博格(PeterL.Berger,2002,ManyGlobalization:CulturalDiversityintheContemporaryWorld)总结了目前全球文化的4个主要类型:(1)达沃斯文化(DavosCulture)。国际商务文化。它可以被理解为全球企业精英所共同祟尚的高品位消费文化。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星级酒店、名牌服装、流利的英语。拥有西方的价值观、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2)国际院系文化。以学术网络、非政府组织和跨国机构为主要渠道进行传播的。同样是一种精英文化,通过教育体系、法律体系和大众传媒网络渗透到全球的每—个角落。(3)麦当劳文化。

以美国的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形式。美国的流行音乐、好来坞电影。以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快餐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消费群体是广大的普通市民,(4)新教文化。起源于美国的新教成为多元和现代文化的载体,新教文化(EvangclicalProtestantism)正在向全球传播。理性、世俗化、功利主义。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2000年10月,代表美国大众文化的星巴克咖啡馆在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成就的故宫中心开业2007年7月BBC报道其关闭。2001年3月30日,北京青年报第24版整版刊出巨幅广告,推销名为“长岛港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广告词为“曼哈顿,纽约的CBD。长岛,纽约CBD的高尚小活区。建国门,北京的CBD。长岛港湾,北京CBD的高尚生活区”。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万科地产在华中地区专注打造的高素质国际化居住区,旨在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士,提供接轨国际的居住和休闲方式,以及国际化的生活氛围。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与华中地区极其罕有的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位于同一地块,与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地一路之隔,并独享国家级生态区约2000米的华美湖岸线,在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的版图上,稀缺的自然资源展露无疑。同时,她又近依城市核心,多条快速干道及公交线路可快速连通城市CBD、商业中心区及主要的城市交通口岸,成为难得一见的、近享城市的居住之地。于一宅之中,同享城市、湖光、果岭、赛马场、壹会所,饕餮资源,风云际会,一生不可多得。武汉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的网络宣传/project/project_golf.htm二、大众文化全球化的内容1、

音乐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流行音乐大多以商业利润为目的,由专门人谱写,依赖于一定的技巧和技术。欧美流行音乐;歌曲本身,歌星;各种商业行为--明星参与的广告,各种形式的选秀和颁奖活动,流行音乐专业制作公司的推动。文化全球化大众文化全球化的内容大众文化的影响网络音乐:通过网络传播的新的流行音乐。需要原创音乐制作请到这里来图:网络文化空间网络不仅提供了发布、传播的媒介,而且很多网站已经成为网络流行音乐制作的新的空间。通过网站提供的协作平台,填词、谱曲、合成等各项音乐制作环节都可以很快完成。

音乐电视体育运动食品建筑服饰

年份数量(万)拥有电视的国家数(个)总数美国占有比例(%)Early1950s370085201960s2290033911990s9000025-180

全球电视机的发展

2、

电视看电视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电视更是一种最重要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介。

音乐电视体育运动食品建筑服饰图:全球电视机拥有量分布情况1970\19973、

体育运动尽管各项体育运动多起源于民间运用,发源地也非常分散,但和民间风俗不同,如今有组织的比赛和运动标志其已经成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协会、有组织的比赛。体育、经济、文化、政治音乐电视体育运动食品建筑服饰4、

食品以饮料和快餐为标志的饮食正成为大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音乐电视体育运动食品建筑服饰5、

建筑式样、材料、功能、结构音乐电视体育运动食品建筑服饰南京:现代建筑与隐约可见的城墙6、

服饰其差异更多源于并反映经济地位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而不是来自于地方的差异。

高科技通讯方式,加快时装的传播速度。服饰式样信息由欧洲流行中心即刻传送到美国服装公司总部,进而传送到亚洲加工厂。牛仔被全世界的青年人穿着。音乐电视体育运动食品建筑服饰Levis迪斯尼乐园地点与景观的再造趋势:文化符号与物质载体的共生、互动载体的延伸:从个人物品、娱乐产品到地点的打造以立体的形式全方位地向人们扑来,包括饮食、服装、语言、音乐等等,例如韩剧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带来的韩国明星、韩式服装、韩国歌曲、甚至韩国泡菜的流行,被形象地称为“韩流”。三、

大众文化的影响(一)

对民间文化的威胁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对民间文化构成一定的威胁,使得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日渐消逝。

1、传统价值的丧失一些中东国家反对穿西式服装。大众文化的影响似乎势不可挡。我们仍然能够从各种媒体上看到中东青年牛仔裤、T恤衫的形象。文化全球化大众文化全球化的内容大众文化的影响2、女性传统作用的变化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动摇了大部分民间文化传统中所约定的女性从属于男性的观念。大众文化为女性的行为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形象。以购物为例,大型购物广场成就了女性跨越私人和公共之间的疆界。快餐与女性从厨房解脱。民间文化的威胁环境景观的影响3、媒体的威胁

发达国家的传媒,尤其是新闻机构和电视,对欠发达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实现其文化同化的新渠道。美国的电视节目反映美国人的观念和社会模式,与其它国家传统的社会习俗往往形成冲突,甚至摧毁原有的社会规范模式。

美国、英国和日本,主宰着发展中国家的电视产业。日本通过销售其电子产品而影响南亚和东亚地区。英国企业直接投资非洲国家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业。美国对拉美国家的电台享有所有权或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上述三国也是最主要的节目输出地。不发达国家大部分的电视节目来自于国外,在乌干达,外国电视节目占83%,雅加达则为66%。然而在日本,国外制作的电视节目仅占6%。

(二)

环境景观的影响大众文化的空间分布不象民间文化那样受自然因素影响,而是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大众文化在全球各地也越来越表现出趋同的特征。1、改变环境资本与文化的结合使得大众文化产生很强的改造和控制作用。

大众文化是强加于自然环境的文化,自然环境成为一种被改造的对象,以便于吸引人们来进行休闲活动,或者提高某些产品(如别墅)的经济价值。民间文化的威胁环境景观的影响各种各样受流行观念影响的人工自然。如高尔夫球场:大规模地改变原有的环境(地形、植被),使其满足运动的需求。

2、景观同化大众文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在不同地区间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大众文化的推广也需要借助统一的标识,来提高其被认知程度,促进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

快餐店、加油站、超市、汽车旅店……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建筑,能够让外来者很快辨明其功能,构成大众文化景观符号系统,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标识体系,推动大地景观的同化进程。3、环境危害消耗稀有资源:大众文化的扩散总是伴随着消费品、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扩散,结果导致对原材料、能源需求的增加。甚至对珍稀动物带来威胁。环境造成污染:与大众文化相伴而产生的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易拉罐、玻璃瓶、各种包装盒、塑料制品等等。(废铝易拉罐_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

第四节

文化区文化区文化系统特征相同的地域空间。建立在文化区域分异的基础上。文化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特征与联系、人口迁移与扩散、行政边界划分等等。对文化区的划分,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主要从文化现象的实际分布状况入手,所划分出的文化区称为形式文化区;另一种主要从区域的内部功能联系角度考虑,划分出的文化区称为功能文化区。对应于人文地理学空间区划的两种基本方法:均质区和功能区;均质区功能区均质区功能区

(一)形式文化区一种或多种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所占有的地理空间范围。形式文化区划分,是地理学家认识和描述文化空间差异的有效工具,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文化特质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可以作出不同的文化区分布图。单项文化特质/多种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

特征:存在着核心区及边缘区,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模糊边界、复合亚文化带)。自然状态下的文化区,主观划定(依所选取的要素和指标)。如,司徒尚纪(2001)在划分广东文化区时提出了5个基本原则:(1)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2)同等或相近的文化发展程度;(3)类似的区域文化发展过程;(4)文化地域分布基本相连成片;(5)有一个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中心。粤中广府文化区:粤语;珠三角、西江、高阳;粤东北、粤北客家文化区:客家方言;梅江、东江、北江流域;粤福佬文化区:闽南语;潮汕平原和粤东沿海;琼雷汉黎苗文化区:闽南和粤东的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交杂闽东闽南莆仙闽北闽中邵将赣方言吴方言混合方言客家方言南北文化区界线的调查对象:京沪线旅客人们观念中关于南北文化的分界线是有差异的。但集中认同南京至徐州这一地带。景观上,南京至徐州是一过渡地带,二元景观交错。蚌埠是景观频度的拐点处,说明是景观突变地。划分标准对于文化区确定非常重要,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所选择的文化特质对文化区划分是否确实有意义也值得思考希腊和土耳其为例,希腊人主要讲希腊语和信奉东正教,土耳其人主要讲土耳其语和信仰伊斯兰教,从语言和宗教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文化区。但是,土耳其人和希腊人长期处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统一统治,长期在小亚细亚共存,形成许多共同的文化特点,例如都是一神教,实行男子至上和宗法制,民间饮食上也存在很多类似,这使得它们在文化上又难以完全分割。(二)职能文化区职能文化区,又称功能文化区,是一个已经组织起来并且具有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的功能作用的地区。是受政治、经济、社会等职能修正过的文化区。范围常常与政治、社会、经济职能的辐射范围一致,非自然状态,不要求文化特征全面一致性。有一个中心或节点,在某种功能上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如国家的首都,城市的市政府,教区的教堂等。功能文化区存在明确、强势的中心和显著的边界,不存在文化区之间的模糊过渡地带。第五节文化景观一、

文化景观概念景观(landscape):在地理学中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外貌、产生外貌的物质组合以及这个地区本身。景观是离不开特定空间而存在的。文化景观:地域文化系统的综合表现

图:皖南乡村聚落景观(2004年9月张敏摄)索尔的文化景观概念:人类文化群体各自占据一定的地球表面,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依托自然环境为背景,在文化与自然环境、文化与文化的综合作用中,创造出各种人文现象——文化景观。二、文化景观的特征是能够观察和感觉到的事物现象,它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话语体系,能直观地反映一定的景观内涵,具有易读性的特点。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产生的基础、背景和依托;文化景观反映了人文现象与环境的特定关系;随时间发展不断变化,人类按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改变成文化景观,每个历史时代都对文化景观发展有所贡献。图:旅游对地方文化景观的塑造――平遥古城内“樱花屋酒吧”的招牌(2007年11月张敏摄)地点与景观的重塑图:新天地的过去和现在过去:居住和邻里交往的空间(左)现在:展示的空间、交往的空间、娱乐消费的空间(右)三、文化景观的构成由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构成。物质文化景观是指具有色彩和形态,可被人们肉眼感觉到的有形的文化景观,如聚落、建筑、服饰、人物、街道等。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不被人们所直接感知的、无形的,但对景观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文化景观。如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关系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在传播和历史传递过程中,又常常以物质文化景观的形式存在图:凝固在建筑上的儒家文化――晋商大院的石雕(2007年10月张敏摄)四、语言景观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已经查明有5000多种语言,各种语言都有特定的分布区域范围。世界上有20余种主要语系世界语系人口比例图五、宗教景观宗教学家将世界宗教分为三个大体系:(1)发源于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称为“亚伯拉罕宗教河系”;包括世界上三个主要的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宗教文化,称为“印度宗教河系”;(3)发源于中华大地的宗教文化,由于其核心象征是圣贤崇拜而被冠名为“哲人宗教河系”。图: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Knox,P.L.andMarston,S.A.2001,P.198)图:庐山上的天主教堂(左)与基督教堂(2003年8月张敏摄)图:新疆的清真寺(张敏摄,2005年8月)图:吉隆坡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张敏摄,2006年1月)图:佛教建筑景观――南京灵谷塔(张敏摄,2004年9月)图:以色列的犹太墓地(韩仲华摄,2004年3月)图:喀什的香妃墓(2005年8月张敏摄)六、性别景观图:日本地下铁设置的女性专用车厢(2007年9月张敏摄)图:古镇上贞节牌坊(张家界导游网,http://33519.com)西方的郊区被认为是女性的,而工厂区、高科技园区被认为是男性的。

第六节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1西方近现代文化地理学的

发展历程与流派

16世纪的人种学说,主要包括对新大陆的不同种族、民族及其风俗的描述。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人类地理学》。真正发展以20世纪20年代索尔所引领的美国文化景观学派的兴起为标志。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开创了新文化地理学时代。主要流派环境决定论思想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1)环境决定论思想

在地理学界的根深蒂固的地位,使其在文化地理学领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拉采尔在其《人类地理学》一书中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如同生物界物种之间的斗争,将这种斗争按地域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名曰“生活空间之争”(迈克·克朗,2003)。美国的环境决定论学派则将文化的差异性归结为人们适应不同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产物。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2)文化景观学派以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及其影响下的伯克利学派为代表。不是自然造就文化,而是文化作用于自然,并且以文化景观为作用的结果和表现。通过“景观”——文化遭遇自然的表现形式——来研究文化对地域环境的作用及其过程。不赞成经验主义仅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收集;也不赞成实证主义,为了某种教条的理论框架(尤其是环境决定论),而牺牲对景观多样性的关注。使用地理学的独特性概念,研究地区及生命的独特构造,而非探求一般规律。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3)超机体论

威尔伯·齐林斯基(WilburZelinsky)在他的著作《美国文化地理》(1973年)中建立了文化的“超机体”理论。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凌驾于人的意志之上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虽然文化离不开一定人群及其思想,但是文化并不只是这些要素之和,文化具有其内在的结构、机制和能量。文化的内涵是(a)后天行为的集合;(b)结构化的行为模式系统,是思想和行动的编码和模版;(c)作为超机体的整体,其生存和变化受到内在的不可知的规律支配。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唐晓峰教授(2004)对于西周时期华夏文化建构的论述,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华夏文化的超机体性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表现。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1)周人所建立的“具有永恒观念意义的观念体系”——禹迹、九州、五岳等。而且在这一文化超机体构架中,观念与事实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把事实转化、上升为价值和准则。一旦成为价值与准则之后,事实便不可动摇,不可改变。”(唐晓峰,2004),即观念来源于事实,而一旦观念被确立后,又转化为强化事实的坚实力量。(2)地理空间上的均衡向心性结构,

“由‘中’而‘四方’,文明程度递减,……‘边疆’对于中国人意味着停滞、终结。”

(唐晓峰,2004)同时阐述了这一文化地理空间结构进一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空间取向。“中国人更没有向边疆以外发展的驱动力。‘向心’是华夏文明的文化空间结构,也是中国人的行为趋势。一切最好的东西(文化人与文化产品)都要向中心流动,在中心发展。”(唐晓峰,2004)批判抹杀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新文化地理学者Duncan在1980年发表文章中说超机体理论将文化简单地具化为一个事物(一种结构)而不是一个过程,将人类个体退化为接受神秘的、独立的超生命力——文化指令——而行动的机械装置,忽视了文化的社会和心理构成要素。Duncan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界定文化,文化应该关注主宰我们生活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

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4)新文化地理学

20世纪70~80s,是地理学的发展的变革时期。是冷战中期社会不安定,战后经济长期繁荣终结的反映(Mitchell,2000)。社会问题也开始爆发,如美国民权运动,英国北爱问题,女性问题,种族问题,自然环境问题等等。出现了自由主义的和激进主义的社会政治运动。

70年代末,地理学开始面临应用性工作的压力,并且一直贯穿于整个80年代。出现了“地理研究应当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关联起来”的观点(R.J.约翰斯顿,1999)。

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传统的文化地理学难以解释和面对各种社会冲突现象。一方面,传统的研究视野和当时的社会焦点不相吻合,文化地理学不能再象索尔那样坚持研究乡村、原始的东西。另一方面,文化地理学也需要新的理论来支撑其走向前台并占据地理学理论的核心。文化地理学需要加强与社会、政治的联系。新文化地理学强调对于社会政治领域介入的观点,更多地侧重于与普通人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介入。“世俗化”、日常化,与社会、政治相结合,关注当下,关注城市。环境决定论文化景观学派超机体论新文化地理学2中国当代文化地理学的

发展及其不足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复兴,文化地理学作为其重要分支,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1985年钱今昔教授在《人文地理学论丛》一书中发表了“文化地理学与现代化建设”一文,介绍了国外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我国文化地理学发展作了展望。我国学者一方面介绍国外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另一方面,开始对中国文化地理开展深入研究既有针对全国的文化地理研究(陈正祥,1983;赵世瑜、周尚意,1991;王会昌,1992;胡兆量、阿尔斯特朗等,2001)也有区域文化地理研究(司徒尚纪,1993;张伟然,1995;刘益,1992),还有方言、饮食、人才等部门文化地理研究(周振鹤、游汝杰,1986;陈传康,1993;韩茂莉、胡兆亮,1998)。在理论建构方面,王恩涌教授(1989)的《文化地理学导论》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作,界定了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地文化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种文化的差异和变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表现”,指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综合作用与文化景观五个方面。

问题是分支还是一种研究范式/流派?具体的文化事象和文化混淆。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上的文化空间和文化过程,对于小时空尺度、与小群体经历有关的文化地理研究明显缺乏。侧重于对历史时期(固化)的文化研究,对当代活动的文化研究较少。对文化的结果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文化作用的机制过程,尤其是非物质化、非形态化过程(如空间的意义、认同等文化作用的心理过程研究)的研究较少。3国外新文化地理学

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传统的地理学研究重点是空间的绝对性质,力求提供普遍性的解释。出现于后实证主义时代的新文化地理学则将我们的视线引向空间的相对性和标识性。(1)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不仅是阅读和理解文化空间(场所)的文本,而且是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符号系统。新文化地理学注重的是对于景观意义的解读,借以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空间本质特征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秩序(Duncan,1988)。居住景观反映居住者的收入、阶层、种族、民族的差异。“H”:香港新界的公共住房的标识窗外不再有晾晒的衣物:香港SOHO区由传统华人社区向外籍社区的转变杭州湖滨国际名品街的店铺、logo与广告

文化通过意象、意义的传递,成为控制城市的手段,规定城市不同区域的归属,并排斥他者。(通过威胁、恐吓以及居高临下的姿态)大阪电车线下的涂鸦与新的文化墙黑社会,衰退,破败与振兴的努力,重塑“阳光、美好、整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