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4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 ()A.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B.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C.削弱了吴蜀两国实力D.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解析】选D。根据可知,“淮、沔”“长江”这种天然障碍构成了相对的均势,以致造成晋人所说的“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D正确;“长期的动荡”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中原经济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涉及吴蜀两国的实力,排除C。【拓展延伸】正确认识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2)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2.饮食在汉赋中主要作为礼制的承载体出现,描写饮食的作品数量较少;而到曹魏时期,邺下文人集团则有大量的饮食诗文,且关于饮食的描写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时期 ()A.礼制已失去其政治功用B.个体生活受到关注C.知识分子志向发生转变D.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解析】选B。材料所述从汉到魏晋有关饮食的文学作品在数量和内容上的改变,体现了个体意识的觉醒,说明个体生活受到关注,B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得知礼制在当时的政治功用情况,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文学创作的关注点发生变化,而不是志向发生变化,排除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3.(2023·广州模拟)九品中正运行之初,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曰世,二曰状,三曰品。“世”指家世,“状”指政绩才能,“品”指言行品德。据此可知,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A.以重家世为最要B.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C.加强了中央集权D.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结合所学,东汉末年到曹魏建立时,汉代州郡察举制度已经腐败不堪,再则汉末人口流离,察举制已不适用,九品中正制顾及乡闾评定的旧传统,又适应了人口流离的新环境,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个客观标准,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D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并非以重家世为最要,也并非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排除A、B;题干信息主要涉及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看不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4.(2024·广州模拟)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区域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南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D.北方经济超越南方【解析】选C。南朝时期,长江下游扬州地区人口增加明显,但是中游地区人口增加数量并不多,这说明这一时期南方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C正确;A错在“普遍”,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材料没有将北方和南方经济进行对比,排除D。5.东晋时期,皇权受制于士族门阀,朝廷中重要官职均为门阀士族把持,庶人不能染指。至于左右朝政的六品以上的宰辅,更是完全由士族垄断。这反映出当时 ()A.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C.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D.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解析】选D。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把持朝廷的重要官职,将庶族地主排除在外,六品以上的宰辅完全由士族垄断等,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D正确;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排除B;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6.(2024·宁德模拟)墓志号称“地下族谱”,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北朝墓志节选出处节选《魏故宁陵公主墓志铭》遥源远系,肇自轩皇(黄帝)《魏故镇远将军秘书郎中崔(混)君墓志铭》攸哉世禄,胤自炎皇,典岳伯夷,唯师以望《大齐魏(懿)翊军墓志铭》盖轩辕黄帝之苗裔A.少数民族统治的合法性B.政权并立下的民族认同C.汉族文化受到大力推崇D.血脉联系推动国家统一【解析】选B。由材料“肇自轩皇(黄帝)”“胤自炎皇”“盖轩辕黄帝之苗裔”等可知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通过用祖先来源自炎黄以表达华夏民族观,故选B;合法性应体现为少数民族的权力来源,材料中说明的是族群祖先来源,排除A;材料中只体现了对华夏民族观的认同,不代表就推崇汉族文化,排除C;华夏子孙并不是真正的血脉联系,排除D。7.(2024·湛江模拟)三国魏明帝曾向屠肆(屠宰场)征收“牛肉小赋”,以增国库。北魏时肉类买卖兴盛,以致有的官员“前劳赐,有余肉百斤,卖之”(赏赐所得的肉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肉食买卖是司空见惯之事。造成当时北方肉类市场繁盛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移促进区域的开发B.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C.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传入D.汉族饮食习惯发生巨变【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受游牧民族影响,北方人食肉增多,肉类买卖兴盛,故选C;魏晋时期人口迁移开发了江南地区,材料所述是北方地区,排除A;材料中肉食买卖兴盛说明受游牧民族迁入影响,北方人吃肉增多,但材料并没有说明北方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故不能判断北方是否形成农牧并重局面,排除B;北魏肉食买卖兴盛不能代表汉族的饮食习惯发生巨变,故D说法错误,排除。8.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受环境影响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南方冶金技术超过了北方D.北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选A。依据材料“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可以看出南北方社会环境的不同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A正确;材料不能看出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问题,并且此时北方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地,排除B;材料未涉及冶金技术水平的高低,排除C;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排除D。9.(2024·肇庆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动摇C.传统的夷夏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解析】选A。根据材料“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着正统性的问题,南北方政权出现了明显的冲突,也体现了二者对华夏正统文化的认同,故选A;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材料中南北朝仍追求正统文化地位,说明儒学地位仍很巩固,排除B;传统的夷夏观发生根本改变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魏晋时期虽然政治分裂,但是通过人口迁移、战争和商贸往来,使得南北方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并未阻断,排除D。10.(2024·广州模拟)北魏在沿边诸地设置州郡,并设置“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护羌、戎、夷、蛮、越校尉”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这些措施()A.延续了历朝的民族政策B.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适应了政治改革的形势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在沿边诸地设置州郡,设置官员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这是在学习汉族政权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适应了汉化政治改革的形势,C正确;材料未涉及北魏之前的民族政策,无法得出延续了历朝的民族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平等的信息,排除B;这些措施具有进步意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适当管理不会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排除D。【深化点拨】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实质它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迁都洛阳,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11.(2023·广州模拟)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C.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弃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解析】选A。据材料“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可知北魏时期一方面强调均田制下土地属于国有,需要归还,但是另一方面又允许桑田买卖和终身不还,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冲突,故选A;《地令》中关于国家授田的规定非常多,这说明当时均田制依然正常推行,有利于促进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排除B;唐朝中后期均田制才最终被废弃,北魏时期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依然可以施行,排除C;在均田制的前提下,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存在比较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农民需要终身耕作国家土地,并缴纳赋役,排除D。12.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钱穆先生认为这是“北方士族则几成民族意识上之团结一致”的表现。该材料意在说明 ()A.北方汉人民族意识觉醒B.北方农耕文化的延续主要得益于士族C.北方士族联合起来抵抗异族D.北方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解析】选D。根据材料“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同姓宗族之间的团结,增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D正确;材料“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强调的是同姓之间的团结,属于宗族意识而非民族意识,排除A;同姓宗族内部的团结主要是为了应对动荡和战乱的社会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延续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士族对同姓的团结和重视,没有强调士族之间的联合,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4分。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卫飒、任延等地方官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经过东汉两百余年的发展,江南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汉末,“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中原大乱,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四散逃离,而此时“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遂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迅速结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材料二南朝时期,地方官员在江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宋武帝时期,青州刺史申恬在防御边境的同时,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使齐地“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梁中大通二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穑,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嚣。”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编户属籍”,“自是商旅流通,居人安业”。雍州刺史张邵,“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在江南开发的大潮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事迹被史家写史立传、被百家修祠树碑颂念,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摘编自杨钰侠《南朝地方官吏对开发江南地区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吴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地方官员开发江南的主要措施和意义。(8分)【解析】第(1)题原因:根据材料“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可知,两汉时期先进农耕技术的传入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材料“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可知,北人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根据材料“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迅速结合”可知,孙吴政权的得力措施;根据材料“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可知,南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第(2)题措施:根据材料“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可知,广辟农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救荒能力;根据材料“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穑,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嚣”可知,设立学校,教化民众;根据材料“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可知,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意义:南朝地方官员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自是商旅流通,居人安业”可知,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兴办学校推动了江南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材料“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为后世治理江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答案:(1)原因:两汉时期先进农耕技术的传入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北人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孙吴政权的得力措施;南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分)(2)措施:广辟农田,劝课农桑;设立学校,教化民众;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救荒能力。意义: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了江南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为后世治理江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8分)14.(12分)(2023·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当政后实施的社会救助措施达116例,内容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尊老恤老、鳏寡孤独救助、疾病与残疾救助、优抚和减免租调贡物等方面。孝文帝时代的社会救助实践是非常突出的,不仅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更多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与拥护,而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材料二唐朝统治者推崇儒学,鼓励农业生产,任用贤能,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起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6分)(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北魏相比,唐代社会救助有哪些发展。(6分)【解析】第(1)题特点,据材料一“孝文帝当政后实施的社会救助措施达116例”可知由政府主导;据材料一“内容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尊老恤老、鳏寡孤独救助、疾病与残疾救助、优抚和减免租调贡物等方面”可知措施全面覆盖;据材料一“孝文帝时代的社会救助实践是非常突出的”可知成效显著。意义,可从人民、社会、统治、历史等方面分析,结合社会救助对流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农业项目承包合同10篇
- 2025年度海参养殖基地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合同3篇
- 2025年度昌平区校园食堂承包项目竞争性磋商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分期付款租赁合同4篇
- 2025年度现代化猪栏设施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业物业承包经营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宠物店宠物购买合同附宠物用品租赁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特许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业步行街摊位租赁及商业管理合同4篇
- 亚硝酸钠安全标签
- pcs-985ts-x说明书国内中文版
- GB 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 小品《天宫贺岁》台词剧本手稿
- 医院患者伤口换药操作课件
- 欠薪强制执行申请书
- 矿山年中期开采重点规划
- 资源库建设项目技术规范汇编0716印刷版
- GC2级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编写提纲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大作业计算书
- 燃烧机论文定型机加热论文:天然气直燃热风技术在定型机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