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法律基础课件_第1页
实用法律基础课件_第2页
实用法律基础课件_第3页
实用法律基础课件_第4页
实用法律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法律基础赵生山实用法律基础赵生山1

目录第一单元法律概述第二单元宪法第三单元行政法第四单元民法第五单元刑法第六单元诉讼法第七单元国际法目录2第一单元法律概述第一节法的概念第一单元法律概述3一、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5、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二、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一、法的特征4第二节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对社会最终产生的影响.二、法的局限性1、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方法2、法的僵化性3、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4、法的保守性5、法可能带来的压制第二节法的作用5第三节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1、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特殊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法律关系的主体2、法律关系的内容3、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节法律关系6第四节法的效力与法律解释一、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1)对中国公民的法律效力;(2)对外国人的法律效力2、空间效力—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哪些空间范围内发生效力.3、时间效力(1)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2)法律规范的失效时间(3)法的溯及力二、法律解释1、正式解释:(1)立法解释;(2)司法解释;(3)行政解释2、非正式解释:(1)学理解释;(2)任意解释第四节法的效力与法律解释7第五节法的渊源与法律部门一、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5、民族自制地方的自制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二、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和商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第五节法的渊源与法律部门8第二单元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第二单元宪法9一、宪法的概念、特征1、概念2、宪法的特征(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B、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二、宪法的历史发展1、宪法的两大基本类型—即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2、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旧中国的宪政运动;(2)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宪法的发展趋势一、宪法的概念、特征10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基本人权原则三、法制原则四、分权制衡原则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11

第三节中国的基本制度一、国家性质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性质的含义(2)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爱国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联盟;(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二、政权组织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其他制度的基础;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第三节中国的基本制度122、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无记名投票原则;E、差额选举原则(2)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三、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单一制(2)复合制:A、联邦B、邦联2、我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特别行政区:(1)特别行政区与一般行政区的区别;(2)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A、中央代表国家队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B、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3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概述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8、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10、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法律法规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5、依法纳税第四节公14第五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二)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三)

责任制原则(四)

精简和效率原则(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3)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5)对其它国家机关予以监督;6)其他应由它行使的职权。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3、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五节15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元首是国家的首脑,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四、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地方国家机构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六、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1、人民法院2、人民检察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6

第三单元行政法第三单元17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和行政权力1、行政的涵义(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2、行政权力(1)权力与权利(2)行政权与行政职权二、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作用1、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行政关系(2)监督行政关系2、行政法的作用(1)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8三、行政法的特点1、在形式上的特点(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内容广泛(2)规范易于变动(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四、行政法律关系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1)主体(2)客体(3)内容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多由行政机关依照行政程序自己解决三、行政法的特点19第二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1、行政职权须依法设定、依法授予2、行政职权必须依法行使3、行政主体须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二、行政合理性原则1、行政行为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须有合理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三、社会公益性原则

第二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0第三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一、行政主体1、行政主体的特征2、我国的行政主体(1)国家行政机关(2)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二、公务员1、概念2、行政职务(1)行政职务关系的内容(2)行政职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3、公务员的法律地位4、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

21三、行政相对人1、概念2、范围国家组织社会组织中国公民外国组织和外国人3、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行政相对人的权利(2)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三、行政相对人22第四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特征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单方行为,而不是双方行为I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4、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二、行政行为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1)行政立法(2)其他规范性文件2、具体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的生效条件1、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2、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3、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23四、行政行为的效力1、行政行为的拘束力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3、行政行为的执行力五、行政处罚1、特征(1)适用主体是特定的行政主体(2)处罚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3)前提是行政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2、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处罚救济的原则四、行政行为的效力243、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3、行政处罚的种类25第五节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2、行政复议是一种事后救济措施二、行政复议范围1、受案范围(1)行政处罚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都可以提起的行政复议;

(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3)许可证管理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26(4)行政确权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5)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案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6)农业承包合同案件,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8)行政许可案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9)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10)行政给付案件,指公民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11)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权引发的争议。

(4)行政确权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272、不能受理范围(1)不服行政处分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做出的调解和其他处理的。(3)对于国家行为不得申请行政复议三、行政复议参加人1、行政复议申请人2、行政复议被申请人3、行政复议第三人四、行政复议的程序1、申请2、受理3、审理4、决定2、不能受理范围28

第六节行政赔偿一、行政赔偿概述1、行政赔偿的特征(1)行政赔偿所针对的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2)条件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3)赔偿义务机关是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2、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二、行政赔偿的范围1、侵犯人身权的行为(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第六29(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2、侵犯财产权的行为(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3、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30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1、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请求赔偿义务机关确认和履行国家赔偿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行政赔偿义务机关3、行政赔偿第三人四、行政赔偿程序1、行政赔偿程序(1)行政先行处理程序(2)行政赔偿诉讼2、行政追偿程序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31实用法律基础赵生山实用法律基础赵生山32

目录第一单元法律概述第二单元宪法第三单元行政法第四单元民法第五单元刑法第六单元诉讼法第七单元国际法目录33第一单元法律概述第一节法的概念第一单元法律概述34一、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5、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二、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一、法的特征35第二节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对社会最终产生的影响.二、法的局限性1、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方法2、法的僵化性3、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4、法的保守性5、法可能带来的压制第二节法的作用36第三节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1、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特殊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法律关系的主体2、法律关系的内容3、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节法律关系37第四节法的效力与法律解释一、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1)对中国公民的法律效力;(2)对外国人的法律效力2、空间效力—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哪些空间范围内发生效力.3、时间效力(1)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2)法律规范的失效时间(3)法的溯及力二、法律解释1、正式解释:(1)立法解释;(2)司法解释;(3)行政解释2、非正式解释:(1)学理解释;(2)任意解释第四节法的效力与法律解释38第五节法的渊源与法律部门一、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5、民族自制地方的自制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二、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和商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第五节法的渊源与法律部门39第二单元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第二单元宪法40一、宪法的概念、特征1、概念2、宪法的特征(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B、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二、宪法的历史发展1、宪法的两大基本类型—即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2、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旧中国的宪政运动;(2)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宪法的发展趋势一、宪法的概念、特征41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基本人权原则三、法制原则四、分权制衡原则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42

第三节中国的基本制度一、国家性质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性质的含义(2)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爱国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联盟;(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二、政权组织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其他制度的基础;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第三节中国的基本制度432、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无记名投票原则;E、差额选举原则(2)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三、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单一制(2)复合制:A、联邦B、邦联2、我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特别行政区:(1)特别行政区与一般行政区的区别;(2)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A、中央代表国家队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B、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44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概述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8、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10、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法律法规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5、依法纳税第四节公45第五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二)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三)

责任制原则(四)

精简和效率原则(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3)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5)对其它国家机关予以监督;6)其他应由它行使的职权。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3、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五节46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元首是国家的首脑,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四、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地方国家机构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六、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1、人民法院2、人民检察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7

第三单元行政法第三单元48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和行政权力1、行政的涵义(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2、行政权力(1)权力与权利(2)行政权与行政职权二、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作用1、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行政关系(2)监督行政关系2、行政法的作用(1)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9三、行政法的特点1、在形式上的特点(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内容广泛(2)规范易于变动(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四、行政法律关系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1)主体(2)客体(3)内容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多由行政机关依照行政程序自己解决三、行政法的特点50第二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1、行政职权须依法设定、依法授予2、行政职权必须依法行使3、行政主体须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二、行政合理性原则1、行政行为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须有合理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三、社会公益性原则

第二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51第三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一、行政主体1、行政主体的特征2、我国的行政主体(1)国家行政机关(2)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二、公务员1、概念2、行政职务(1)行政职务关系的内容(2)行政职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3、公务员的法律地位4、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

52三、行政相对人1、概念2、范围国家组织社会组织中国公民外国组织和外国人3、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行政相对人的权利(2)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三、行政相对人53第四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特征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单方行为,而不是双方行为I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4、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二、行政行为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1)行政立法(2)其他规范性文件2、具体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的生效条件1、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2、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3、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54四、行政行为的效力1、行政行为的拘束力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3、行政行为的执行力五、行政处罚1、特征(1)适用主体是特定的行政主体(2)处罚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3)前提是行政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2、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处罚救济的原则四、行政行为的效力553、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3、行政处罚的种类56第五节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2、行政复议是一种事后救济措施二、行政复议范围1、受案范围(1)行政处罚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都可以提起的行政复议;

(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3)许可证管理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57(4)行政确权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5)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案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