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_第1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_第2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_第3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_第4页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学科:物理;学段:初二课标要求2.3.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作业目标基础类作业目标:学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能分辨发声物体;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的产生条件。综合类作业目标:学生通过练习,会在不同情境中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以及传播特点。会分析表格数据,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会用声音测距离。拓展反思类作业:学生深化对声音传播知识的应用,在新情境中应用速度公式和声速,抽象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作业时长―15min实施过程与策略一、基础类作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刚上初二的梓涵,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回家和妈妈讲述他所学到的内容, 关于声音的产生,他叙述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设计意图: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改编2三国时期,诸葛亮以战鼓的节奏发布命令擂鼓的士兵用手按住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关于上述情境说法正确的是(A击鼓时发出声响,是由于鼓锤振动引起的B手按住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消失C.鼓声消失是由于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鼓声消失是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设计意图:会识别发声体;知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改编3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演唱《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其中有笛子作为伴奏,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和好评其中涉及到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引起的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设计意图:结合不同事例加深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的条件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播,在固体中传播较快C.发声体只能是固体D.观众在任何条件下都听不到回声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创编4如图2-1-1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图2-1-1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设计意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用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易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放大。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设计意图:实验探究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分析改进实验,运用转换法。正确书写物理用语。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是 这种实验方法叫做题目来源:选编二、综合类作业6现科技日益发达,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进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X10°m/sg⅛g∣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熟记声速,并了解光速。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7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介质V(m∙SI) 介质V(m∙s')水(5℃) 1450 冰 3230软橡胶(常水(15℃) 1470 、… 40至50温)水(20℃) 1480 软木 500海水, 、 1531 铁(棒) 5200(25℃)设计意图:会分析表格数据,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知道结合运动学知识利用回声测距。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A.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B.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状态有关C.在25℃时由海面向海底发射声波,2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3062mD.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两次声音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8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A.山谷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传播声音的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设计意图:在真实情境中知道回声的形成与表现。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9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设计意图:会利用回声测距,并进行简单计算。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10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2-1-2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设计意图:会进行试验探究,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素养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11如图2-1-3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ɑ⅜图2-1-3(1)用“土电话”通话时,传声的物质有_、 _和(2)在相隔距离、讲话者声音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将细棉线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设计意图:会根据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例如题目中换用“电话线”有不同效果分析原因。综合考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实验素养。能正确书写物理学名词。电话”,则听到的声音会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一(4)如果在用“土电话”通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至U对方的讲话声。 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三、拓展反思类作业12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所学知识,测量实际生活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hF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位置时用时6$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2)声音当天环境中实际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将声学和运动学相结合,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明白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况有差别。抽象物理模型。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13(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时,三个边的长度之比为3:4:5)。题目来源:改编初中生小军和家人一起自驾游游,途中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爸爸想知道距高山的距离,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设计意图:会用速度公式,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山/$计算距离。针对生活现象做出准确的评价,抽象物理模型,运用多种物理方法解决问题。加强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创编效果分析:.将作业分层分类,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满足所有学生需求。.题型多样新颖,结合当下生产生活背景,让学生理解知识并能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应用知识。案例反思:.批改时要注意对象,因材施教,不能硬性要求所有同学完成全部试题,要有选择性,但是老师批改时不能采取统一的方法,对后进生的作业做到“详批”“细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做题思路,保留做题痕迹;对优等生,着重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