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考核重点_第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核重点_第2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核重点_第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核重点_第4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核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诱导运动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各类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按是否意识到,记忆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能否加以陈述,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能获得认识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1.保持时间在1秒以内的记忆叫瞬时记忆(9-20比特,鲜明形象性)4.2.保持时间在1分以内的记忆叫短时记忆(容量5-9字节,听觉编码)4.3.保持时间在1分以上的记忆叫长时记忆(容量无限,语义和形象编码)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现)遗忘及遗忘规律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即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音节。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新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和已经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相互干扰,使其强度减弱,因而导致遗忘。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表象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况性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象,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特征思维的间接性(夜间下雨)思维的概括性(月晕而风)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应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概念形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越深、外延越窄;内涵越浅,外延越广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或叫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问题解决的定义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一个途径就是问题解决。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的负迁移。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定势作用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知觉、思维、行为、态度、记忆定势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活动的形式言语包括说、听、写、读,言语的形式分为两类: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及其种类对方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及其特点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三个特点如下: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言语的减缩性速度快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区、布洛卡中枢)法国医生布洛卡(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受损,表达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德国学者威尔尼克(颞上回受损伤,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主管阅读,叫视觉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损,叫失读症)书写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中枢(此处受损,叫失写症)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的定义(一)、通过记忆,人们可以把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把它们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是人的表象,也就是在记忆分类里讲的形象记忆。(二)、表象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三)、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是可以被操作的,表象的形象可以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四)、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都是想象活动。(五)、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本质上的差别。(六)、想象以表象为素材,所以想象出来的形象来源于现实。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在一定的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可分为:1、创造想象2、再造想象3、幻想第五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意识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心理学家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冯特用自我观察的内省方法来研究意识。20世纪中叶,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才又把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当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恢复了心理学对意识的研究,并推动了心理科学的发展。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无意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会经常发生。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种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以下是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如下四个阶段:2.1.第一阶段电波频率较低,波幅较小,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2.2.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个体很难被叫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2.3.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2.4.第四阶段脑电波大多呈现为δ波,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且前半夜长后半夜短。2.5.这四个阶段大约要90分钟,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2.6.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然后再次出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且比第一次性,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如此不断循环,直至醒来。睡眠可以使机体恢复机能,因为身体和大脑在睡眠中可以得到休息,从而恢复其功能。睡眠对机体也起着保护的作用,易于保存能量。梦通过仪器能够监测人的睡眠过程睡眠中人人都做梦。梦的最主要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况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思想、行为或情景。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他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第二单元注意概述注意的定义人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使人能对这些刺激进行精细的加工,人的意识的这种属性就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意识的指向性是皀,由于感觉器官容易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意识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离开了心理过程,也就不存在注意的现象了。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注意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任务下,注意广度约是7±2,即5-9个项目。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实,这种现实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第六节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需要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是发展的,有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的,因此,需要才能成为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1.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2.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动机动机的定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它是生理性的动机。积极的情绪会推动人去设法获得某种对象,消极的情绪会促使人远离某个对象,所以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动机是行为活动背后的原因,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复杂的动机和效果一般来说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实际生活中,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这种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兴趣、爱好等都是人的社会性动机。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的品质有a、兴趣的倾向性b、兴趣的广阔性c、兴趣的持久性d、兴趣的效能爱好是指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2.1.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即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活动目的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2.2.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如定势的作用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的。2.3.定势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1.由个体内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3.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在推动个体行为、活动中都会发挥作用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心理学家长期以来就重视对需要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优先的。安全的需要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看做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它忽视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况且这个理论具有假设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证据。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是不同于认识过程的一种心理过程。2.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2.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是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2.3.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因为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2.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指面部肌肉活动的模式,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身段表情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后天模仿、学习、受社会制约的特性。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为与认识过程相区别,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叫做感情。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刚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要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了。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情绪和情感的动机功能还表现在对认识活动的驱动上。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情绪和情感对记忆的影响表现在,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容易记住带有愉快色彩的材料,在某种情绪状态下记住的材料,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也容易回忆起来。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当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在消极情绪状态下,人看问题容易悲观。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从发生上来说,表情的交流比言语的交流出现得要早。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有不同维度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性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动力性:有增力的和减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两极。强度:有强和弱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出出来的。心境、激情和应激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做心情。心境往往由对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但人们不见得能意识到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应激应激是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个体对应激事件做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包括身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包括认知、情绪和自我防御反应。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情感。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四单元意志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只有有目的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的,即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过程包括对行动目的和对行动计划的制定,以及采取保证达到目的的行动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准备阶段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行为都有其动机,都有预想达到的目的,按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执行决定阶段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是意志行动的第二阶段,即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第八节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能力能力概述能力的定义: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按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的结构,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平常所说的智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能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2.1.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把能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2.2.液体能力又叫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2.3.晶体能力又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3.1.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3.2.认知能力指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智力。3.3.操作能力指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3.4.社会交往能力指从事社交的能力。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按创造程度,可以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4.1.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4.2.再造能力指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4.3.创造能力指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和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能力类型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包括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的因素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环境和教育的因素环境和教育条件决定了在遗传的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儿童正常发育的基本物质条件是营养。环境的刺激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学校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关于遗传因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早期最有影响的是英国学者高尔顿进行的研究,他用的是谱系调查的方法。遗传是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遗传潜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能力发展会有不同的情况。第二单元人格人格的定义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是心理过程。个体之间的心理面貌上的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上,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表现在从事实践活动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心理品质方面上,就是人格的差异。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他们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整体性: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功能性: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就是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结构苏联心理学家常用个性这个概念,强调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