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_第1页
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_第2页
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_第3页
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_第4页
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3

BLOODCompositionoftheblood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40%50%

成年女性37%48%

新生儿55%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的理化特性1.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的理化特性3.血浆渗透压(plasmaosmoticpressure)

300mmol/L(300mOsm/KgH2O,相当于770kPa)。主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

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血管内外水平衡)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的理化特性3.血浆渗透压(plasmaosmotic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的理化特性4.血浆的pH值:

正常值为7.35~7.45。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缓冲对为NaHCO3/H2CO3,比值为20。(肺和肾的排出)Erythrocyte•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Theshapeandcountoferythrocyte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形时大。

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

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Erythrocyte•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rythrocyte1.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2.可塑变形性

(plasticdeformability):bendorfold

Erythrocyte•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2.可塑变形性

(plasticdeformability):bendorfold3.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4.渗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可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渗透脆性大,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小。

Erythrocytes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

1.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2.可塑变形性

(plasticdeformability)3.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

4.渗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等渗溶液/等张溶液主要功能:1.运输O2和CO22.缓冲酸碱:RBC内有多种缓冲对Erythrocytes红细胞生成的调节(Erythropoiesisandregulation)RBC生成所需的原料:1.维生素B12(VitaminB12):VitB12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复合物→吸收→贮存在肝↓

与转钴蛋白II结合到造血组织。2.叶酸(folicacid):以蝶酰单谷氨酸形式吸收,经体内反应形成叶酸。叶酸的活化需要VitB12的参与。

VitB12、叶酸均为幼红细胞发育中合成DNA的辅酶,缺乏时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rythrocytes红细胞生成的调节(Erythropoiesisandregulation)RBC生成所需的原料:1.维生素B12(VitaminB12):2.叶酸(folicacid):3.铁(iron):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食物中吸收仅5%,主要是铁的再利用(巨噬细胞,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transferrin)。慢性出血等→体内铁贮存减少造血功能增强→供铁相对不足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Erythrocyte红细胞生成的调节(Erythropoiesisandregulation)RBC生成所需的原料:RBC生成的调节:

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BFU-E→CFU-E)→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5-10%的幼红细胞凋亡(apoptosis)。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约6-7天。调节: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Erythropoiesis干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formingunit-erythroid,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erythroid,CFU-E)红系前体细胞红细胞O2感受器(O2

时刺激)EPO生成部位(肾为主,肝少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O2分压(促其分化,增殖)爆式促进因子(burstpromotingactivator,BPA)早、晚期红系祖细胞Leukocyte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Theclassificationandcountofleukocyte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年人:(4.0~10)×109/L。变异:初生儿,昼夜,进食,疼痛,运动,怀孕等

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细菌、坏死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抑制组胺释放)

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组胺与肝素)

单核细胞:3%~8%(参与特异免疫)

淋巴细胞:20%~40%(吞噬细菌与衰老红细胞)Leukocyte白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

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sofleukocyte1.变形运动:所有的白细胞(除淋巴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并凭藉这种运动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血细胞渗出(diapedisis)。2.化学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为化学趋化性(chemotaxis)。3.吞噬作用:白细胞游走到达产生这些化学物质的发源地,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质内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phagocytesis)。Platelet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产生于肾脏)①造血干细胞分化②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③巨核细胞成熟血小板生成Platelet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破坏

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7~14天。生理止血:血小板聚集后解体并释放活性物质融入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Hemostasis血小板的止血功能Hemostasisofthrombocyte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adhesion):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粘附。2.聚集(aggregation):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聚集。3.释放(releasereaction):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释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ADP,serotonin,TXA2)Hemostasis2.聚集(aggregation):

第一聚集时相(可逆聚集相):低浓度ADP,中等剂量ADP

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相):中等剂量ADP,高浓度ADP

主要致聚剂:

a)ADP:Ca2+、纤维蛋白原和能量参与。

b)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也称血栓素A2)c)胶原(collagen):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和释放反应

d)凝血酶(thrombin):剂量依赖关系,并使血小板颗粒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Hemostasis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血小板的促凝活性:1.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Ⅹ和凝血酶原的激活;2.血小板质膜表面结合有许多凝血因子,这些因子的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3.血小板激活后释放颗粒内容物,促进纤维蛋白网的形成,加固凝块;血块中的血小板还有伪足伸入纤维蛋白网,加上血小板收缩蛋白的收缩,使血块收缩,挤出其中的血清而形成坚实的止血栓。Bloodcoagulationandanticoagulation血液凝固与抗凝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定义: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FI~FXIII)。以罗马字母排列的12个因子,再加上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PFs凝血过程:

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过程纤维蛋白凝块。凝血过程

大体过程(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详细过程(瀑布学说)

内源性凝血:以因子ⅩⅡ启动

外源性凝血:以因子Ⅲ启动

两条途径汇合点:因子Ⅹ因子ⅩaBloodcoagulation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1.表面激活阶段(FXII);

2.磷脂表面阶段(FXIa);

3.纤维蛋白形成阶段(FXa)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由FVII、TF与Ca++形成FVII复合物,并由FVII提供磷脂表面,使FX活化为FXa,随后的反应与内源性凝血途径完全相同。Anticoagulativesystem血液凝固与抗凝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抗凝系统(anticoagulativesystem)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2.蛋白质C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4.肝素(heparin)

Fibrinolysisandantifibrinolysis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ticsystem)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简称纤溶。

纤溶系统:参与这个活动过程的有关物质系统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

1.纤溶酶原的激活:

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过程Bloodgroup&transfusion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1901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血型定义: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agglutinogen):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起抗原作用,称为凝集原。

凝集素(agglutinin):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则称为凝集素。白细胞与血小板上除了红细胞抗原外,还有它们所特有的抗原。Bloodgroup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膜上有193种不同的抗原,因而具有不同的血型系统。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不同类型。

Bloodgroup

不同血型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凝集素。四种血型的红细胞膜上都含有H抗原,但其抗原性弱,血清中均无抗H抗体。而A、B抗原正是在H抗原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

ABO血型系统还有亚型,例如A型还可再分为A1和A2亚型,输血时要注意。

血型红细胞上凝集原血清中凝集素AA抗BBB抗AABA和B—O—抗A和抗BBloodgroup

ABO血型亚型的临床意义

引起血型误定:

如果血清效价低,易将亚型漏掉造成错误:A2

O;A2BB

干扰交叉配血试验:

A1凝聚素的干扰较多见血型亚型凝集原凝集素与标准血清的反应抗A抗B抗A1A1A和A1抗B++A2A抗B、抗A1(10%)+A1BA、A1、B—+++A2BA和B抗A1(25%)+Bloodgroup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型

2.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

由A、B、O三个基因控制

A、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ABO血型抗原的分布,依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异。基因型表现型基因型表现型OOOBB,BOBAA,AOAABABBloodgroup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型

2.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