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功能要素概论课件_第1页
物流功能要素概论课件_第2页
物流功能要素概论课件_第3页
物流功能要素概论课件_第4页
物流功能要素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功能要素

第四章功能要素1内容一、运输二、储存三、包装四、装卸搬运五、流通加工六、物流信息七、配送内容一、运输2五、流通加工主要内容流通加工概述典型产品流通加工流通加工设备流通加工合理化五、流通加工主要内容31、概念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的总称。涵义流通的特殊形式,商品流通的桥梁和纽带突出服务性能、增加利润、降低成本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1、概念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42、特点(相对于生产加工)加工对象不同加工程度不同附加价值不同加工主体不同加工目的不同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2、特点(相对于生产加工)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5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特点:从加工对象看从加工程度看从价值观点看从加工责任人看从加工目的看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对生产加工的辅助或补充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生产加工由企业来完成生产为了交换和消费。为了消费,有时为流通创造条件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特点: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63、作用(针对物流系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完善功能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3、作用(针对物流系统)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74、效果(针对外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提高加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手段的最高效率改变功能,提高收益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4、效果(针对外界)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81、生产资料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建立钢材加工、仓储、配送、分销一条龙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新体系木材的流通加工磨制木屑压缩运输集中开木下料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1、生产资料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9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2、生活资料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冷鲜食品的流通加工冷冻加工分选加工精致加工分装加工

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2、生活资料10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1、计量充填机械将产品按要求的数量装入包装容器中的操作称为计量充填。主要用于销售包装,在运输包装中也有应用,如专用运输工具运输散装水泥、石油等。容积式充填机、称重式充填机、计数式充填机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1、计量充填11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2、灌装机卸主要用于食品领域中对啤酒、饮料、乳品、酒类、植物油和调味品的包装,及洗涤剂、矿物油和农药等化工类液体产品的包装。常压灌装机、真空灌装机、加压灌装机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2、灌装机卸12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3、封口机卸封口机是指在包装容器内盛装产品后对容器进行封口的机器。塑料袋:接触式加热加压封口或非接触式的超声波熔焊封口麻袋、布袋、编织袋:缝合方式封口瓶类容器:压盖或旋盖封口罐类容器:卷边式封口箱类容器:钉封或胶带封口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3、封口机卸13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4、裹包机械是用薄型挠性材料(如玻璃纸、塑料膜、拉伸膜、收缩膜等)裹包产品的包装设备。适用范围广泛用于食品、烟草、药品、日用化工品及音像制品等领域。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4、裹包机械14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5、捆扎机械概念是利用带状或绳状捆扎材料将一个或多个包件紧扎在一起的机器。适用范围适用于纸箱、木箱、塑料箱、信函及包裹、书刊等多种包件的捆扎。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5、捆扎机械15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1、不合理表现形式流通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需求地、生产地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方面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1、不合理表现形16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加工和配送结合地点设置在配送地。按配送地需要加工,加工又是配送中的一环2个目的:1)配送中无需再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环节2)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加工和配套结合"配套"是指对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用户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当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赖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17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在支转干或干转支这些必须停顿的环节,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加工和节约结合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减少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18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加工和配送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进了销售,使加工与商流合理结合。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很好例证。空调、热水器的安装调试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的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流通19内容一、运输二、储存三、包装四、装卸搬运五、流通加工六、物流信息七、配送内容一、运输20六、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概述物流信息分类物流信息技术六、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概述211、物流信息的概念1.1定义(logisticsinformation)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1.2含义(一)物流信息概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统内部信息环境信息物流活动产生的其他信息源产生的1、物流信息的概念(一)物流信息概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222022/12/1323供应链网链结构示意图:核心企业:制造商、零售商等。源汇核心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用户零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零售物流信息流资金流2022/12/1223供应链网链结构示意图:核心企业:制造231、物流信息的概念1.3内容1.3.1狭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库存、仓储、配送、运输等1.3.2广义狭义物流信息市场信息(一)物流信息概述1、物流信息的概念(一)物流信息概述24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2.1特点广泛性物流是一个大范围内的活动点多、面广、量大动态性物流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很快时效性强多样性物流系统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生产、销售等系统)(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25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2.2作用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出等,成为决策依据,对整个物流活动起指挥、协调、支持和保障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沟通联系的作用引导和协调的作用管理控制的作用辅助决策分析的作用支持战略计划的作用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沟通联系的作用辅助26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沟通联系的作用物流系统是由许多个行业、部门以及众多企业群体构成的经济大系统,系统内部正是通过各种指令、计划、文件、数据、报表、凭证、广告、商情等物流信息,建立起各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沟通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满足各方的需要。因此,物流信息是沟通物流活动各环节之间联系的桥梁。(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27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和协调的作用物流信息随着物资、货币及物流当事人的行为等信息载体进入物流供应链中,同时信息的反馈也随着信息载体反馈给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依靠物流信息及其反馈可以引导供应链结构的变动和物流布局的优化;协调物资结构,使供需之间平衡;协调人、财、物等物流资源的配置,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合理使用等。(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28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管理控制的作用通过移动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电子化,如货物实时跟踪、车辆实时跟踪、库存自动补货等,用信息化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实现物流运行、服务质量和成本等的管理控制。(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29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辅助决策分析的作用物流管理决策过程的本身就是对物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物流信息可以协助物流管理者鉴别、评估经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后的可选方案,如车辆调度、库存管理、设施选址、资源选择以及流程设计等均是在物流信息的帮助下才能作出的科学决策。(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30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支持战略计划的作用作为决策分析的延伸,物流战略计划涉及物流活动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经营方针的制订,如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以利润为基础的顾客服务分析以及能力和机会的开发和提炼,作为一种更加抽象、松散的决策,它是对物流信息进一步提炼和开发的结果。(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31六、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概述

物流信息分类物流信息技术六、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概述321.按照信息领域不同1.1物流活动产生信息指导物流活动: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为社会提供信息:提供物流适用的。1.2其他信息源产生信息为物流管理所用指导物流活动(二)物流信息分类1.按照信息领域不同(二)物流信息分类33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1计划信息:物流量计划、仓库吞吐量计划等内涵目标信息,尚未操作特征相对稳定、更新慢作用战略决策依据(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34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2控制信息内涵过程信息,正在操作特征动态性强、更新快作用调整和控制作业(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35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3统计信息内涵结果信息,结束操作特征更新快、稳定作用指导决策和计划的制定(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36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4支持信息内涵对物流计划、业务、操作有影响或有关的文化、科技、产品、法律、教育、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作用制定物流战略、指导控制和操作。(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373.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分类3.1原始信息未加工、基础信息权威性强3.2加工信息经过处理满足不同需要4按活动领域分类运输信息、仓储信息、装卸信息等(二)物流信息分类3.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38六、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概述物流信息分类

物流信息技术六、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概述39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1.1条形码的定义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物流信息技术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40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1.2条形码的构成前缀码:前三位数字,国家名称的代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统一决定。制造商代码:由4位数字组成,各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统一注册,一厂一码。商品代码: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每个制造厂商的商品名字,由厂商自己定。校验码:最后一位,检验前面各代码的正误。(三)物流信息技术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411、条形码技术1.3条码的识别装置光笔扫描仪台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固定式光电及激光快速扫描器。(三)物流信息技术1、条形码技术(三)物流信息技术42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2.1RFID工作原理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读写器可无接触读取或读写电子标签中的电子数据。(三)物流信息技术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432、无限射频识别技术2.1RFID优点(三)物流信息技术2、无限射频识别技术(三)物流信息技术44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3.1EDI定义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国标)3.2EDI的构成硬件设备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报文格式标准应用系统界面和EDI转换的格式用户的应用系统(三)物流信息技术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三)物流信息技术45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3.3EDI的工作流程(三)物流信息技术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三)物流信息技术464、信息标准化4.1ISOISO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ISO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共同承担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制定。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三)物流信息技术4、信息标准化(三)物流信息技术474、信息标准化4.2EAN.UCCEuropeanArticleNumbering,UniformCodeCouncilEAN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组织。UCC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推广商品条码技术是其系统的核心,它为商品提供了用标准条码表示的有效的、标准的编码,而且商品编码的唯一性使它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跟踪。(三)物流信息技术4、信息标准化(三)物流信息技术48(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范畴内,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工作系统,称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子系统,如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销售物流信息系统、订货及结算信息系统等(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49(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50(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6.1物流信息网络化物流信息资源网络化,指各种物流信息库和信息应用系统实现联网运行,实现物流资源信息共享。物流信息通信网络化,指建立能承担传输和交换物流信息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的公用通信网络平台。计算机网络化,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通信路线胡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51(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6.2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信息网络,是指将物流各子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现代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一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目前已开发的物流信息网络主要有:运输信息系统、库存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订货即进货系统等。(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52(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6.3物流信息网络特点网络专业性强。物流信息主要用于交通领域,担负着对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过程中生成信息的处理、传输与发布职能。信息来源广泛。信息来自商品采购、生产、流通、供应销售、消费等环节。覆盖地域广。物流信息网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覆盖面较大,适宜建设成区域网或广域网。网上信息实时性、动态性强。物流信息直接影响着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网上物流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高。(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53内容一、运输二、储存三、包装四、装卸搬运五、流通加工六、物流信息七、配送内容一、运输54主要内容1、配送概述2、配送的种类与模式3、配送中心概述4、配送的流程5、配送合理化主要内容1、配送概述551、配送概述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1.1配送1、配送概述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561.2配送与物流辨析

配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方式,几乎涵盖了物流中所有的要素和功能,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配送是物流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物流要素。配送的区域与物流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配送是物流系统的缩影,小物流系统。1.2配送与物流辨析配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方式,几571.3相关概念辨析1.3相关概念辨析581.4配送的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干线运输之后,往往要辅以支线或小搬运,这种支线转运和或小搬运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采用配送方式,将支线运输即小搬运统一起来,输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可以集中发货,代替分别向不同用户小批量发货来达到经济发货,使末端物流经济效益提高。1.4配送的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591.4配送的作用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生产企业可以完全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配送而不需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者,生产企业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险储备而不必经常储备,从而实现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4、简化事务,方便用户

用户只需向一处订购,或和一个进货单位联系就可以订购到以往需要去许多地方才能订到货物,只需组织对一个配送单位的接货便可以代替现有的高频率接货。1.4配送的作用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601.4配送的作用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生产企业如果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那么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收到库存费用的制约);

采取配送方式,配送中心则可以比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备量大,对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便相对缩小,使用户免去短缺之忧。1.4配送的作用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612、配送的种类与模式2.1配送的种类2、配送的种类与模式2.1配送的种类622.2配送的模式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向其他模式转化。(2)合作配送模式指若干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合作和共享,这种模式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物流高效化。2.2配送的模式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632.2配送的模式(3)第三方物流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这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2.2配送的模式(3)第三方物流642.2配送的模式三种配送模式的对比2.2配送的模式三种配送模式的对比652.3配送业务管理

配送的对象、品种、数量的等较为复杂,为了做到有条不紊地组织配送活动,管理者需要遵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对配送业务进行安排与管理。配送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配送路线的选择确定配送路线可以采取各种数学方法和在数学方法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出来的经验方法,主要有方案评价法、数学计算法和节约里程法等。2.3配送业务管理配送的对象、品种、数量的等662.3配送业务管理2、拟定配送计划,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按日排定客户所需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送货时间、送达地点接货人等。按客户需要的时间确定配送作业准备的提前期。确定每天从各配送点发运的商品品种、规格、数量。按计划要求选择配送服务的具体组织方式。列出详细配送计划表供审批、执行和备案。2.3配送业务管理2、拟定配送计划,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672.3配送业务管理3、下达配送计划

配送计划确定之后,管理者要向各配送点下达配送任务,依据计划,调度运输车辆、装卸机械及相关作业班组与人员,并指派专人将商品送达时间、品种、规格、数量通知客户,使客户按计划准备好接货工作。4、配货和进货组织工作

管理者按计划做好配送组织工作,要求各配送点按配送计划确定库存商品的保存度,若有缺货情况应立即组织进货。同时要求各配送点按配送计划进行配货、分货、包装、配装等工作。5、配送发货管理

管理者应组织与监督理货人员按计划将需的各种商品进行分类,标明到达地点、客户名称、配送时间、商品明细等,并按流向、流量、距离将各类商品进行配装,将发货明细表交给司机或随车送货人。发货车辆按指定路线将商品运达客户。2.3配送业务管理3、下达配送计划683、配送中心概述3.1配送中心概念(distributioncenter)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或末端客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3、配送中心概述3.1配送中心概念(distributio693、配送中心概述3.2配送中心分类3、配送中心概述3.2配送中心分类70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人物财设备方法信息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人物财设备方法信息71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1、人的管理

人是配送系统和配送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的管理包括:配送从业人员的选拔和录用;配送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提高;配送教育和配送人才培养规划与措施的制定等。2、物的管理

这里的物指的是配送活动的客体及物质资料实体。物的管理贯穿了配送活动的始终。3、财的管理

主要指配送管理中有关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有:配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配送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建立;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等。

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72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4、设备管理

指与配送设备管理有关的各项内容,主要有:各种配送设备的选型与优化配置;各种设备的合理利用和更新改造;各种设备的研制、开发与引进等。5、方法管理

方法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各种配送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配送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等。6、信息管理

信息是配送系统的“神经中枢”,只有做到有效地处理并及时传输物流信息,才能对系统内部的人、财、物、设备和方法等五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733、配送中心概述3.4、配送活动具体职能管理1、配送计划管理,指在系统目标约束下,对配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2、配送质量管理,包括配送服务质量、配送工作质量、配送工程质量等的管理。3、配送技术管理,包括配送硬件技术和配送软件技术的管理。4、配送经济管理,包括配送费用的计算和控制,配送劳务价格的确定和管理。3、配送中心概述3.4、配送活动具体职能管理744、

程4、

程754、配送流程4.1进货订货:品种、数量、时间验收:装卸搬运、拆装、数量和质量入库:编码与分类4、配送流程4.1进货76物流功能要素概论课件774、配送流程4.2储存定位储存随机储存分类储存1.优点:1)货位固定,容易存取货物2)周转率安排,缩短搬运距离。3)不同货物特性的相互影响减小2.缺点:储位划分必须按各项货品的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区空间平时的使用效率较低。

1.优点:储位可共用,空间的使用效率较高2.缺点1)出入库及盘点困难度较高。2)增加搬运距离。3)随意摆放,发生危险。1.优点:1)便于周转率大的货物的存取,具有定位储放的各项优点。2)各分类的储存区域可根据货品特性再作设计,有助于货品的储存管理。2.缺点:储位划分必须按各项货品的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区空间平时的使用效率较低。

4、配送流程4.2储存1.优点:1.优点:1.优点:784、配送流程4.3补货补货是在拣货区的存货低于设定标准的情况下,将货物从仓库保管区域搬运到拣货区的工作。整箱补货托盘补货上下层补货4、配送流程4.3补货794、配送流程4.4拣选按订单或出库单的要求,从储存场所选出物品的作业。拣选作业方法按单拣选批量拣选4、配送流程4.4拣选804.4拣选按单分拣和批量分拣的对比4、配送流程4.4拣选按单分拣和批量分拣的对比4、配送流程814、配送流程4.5组配货根据货物去向科学合理地进行货物装载。原则重下轻上;FILO法;

FreeInLinerOut,中文翻译为不管装货管卸货,是散杂滚装货国际海运的装卸条款之一。根据特性;外观相近,分开装载。4、配送流程4.5组配货824、配送流程4.6送货选择线路送货顺序需求时间4、配送流程4.6送货835、配送合理化5.1不合理表现形式资源筹措不合理库存决策不合理配送价格不合理配送直达不合理货物运输不合理5、配送合理化5.1不合理表现形式资库配配货845、配送合理化1.资源筹措不合理未能利用大批量、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高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未能集中多个用户需要进行批量筹措资源。仅仅为某一、两户代购代筹,不合理。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5、配送合理化1.资源筹措不合理855、配送合理化2.库存决策不合理配送集中库存总量高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浪费社会财富。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失去应有市场。5、配送合理化2.库存决策不合理865、配送合理化

3.价格不合理配送的价格比配送前,用户自己进货的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还高,用户无利可图。用户也可能接受由于较高服务水平的稍高配送价格,但不普遍。配送价格普遍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会损伤用户利益,是一种不合理表现。价格过低,使配送企业无利可图或亏损,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5、配送合理化3.价格不合理875、配送合理化

4.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比配送中转送货更节约费用。此刻,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属于不合理。5、配送合理化4.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885、配送合理化5.送货中不合理运输配送可以集中配装一车送几家,节省运力和运费。如果一户一送,车辆达不到满载(即时配送过多、过频时出现情况),属于不合理。不合理运输出现在配送中,也会使配送变得不合理。5、配送合理化5.送货中不合理运输895、配送合理化6.经营观念不合理配送实施中的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损坏配送形象。例如: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嫁资金和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将用户委托资源挪做它用获利等。5、配送合理化6.经营观念不合理90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国内外可借鉴办法: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提高配送效果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国内外可借鉴办法:91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

(2)推行加工配送加工和配送结合,利用原本中转,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更紧密联系用户,避免盲目性。两者有机结合,不增加太多投入,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2)推行加工配送92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3)推行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实现合理化。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3)推行共同配送93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4)实行送取结合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既是用户供应代理人,又是用户储存据点,甚至产品代销人。配送时,送给用户所需物资,再将用户生产产品同车运回。用户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或者做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送取结合,充分利用运力,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发挥,实现合理化。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4)实行送取结合94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重要内容。配送准时,用户才可把握资源,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追求最高效率工作。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国外经验表明,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95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6)推行即时配送是计划配送的应急手段最终解除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是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重要手段。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即时配送也是用户实行零库存重要保证手段。5、配送合理化5.2合理化措施(6)推行即时配送96谢谢观赏谢谢观赏97

第四章功能要素

第四章功能要素98内容一、运输二、储存三、包装四、装卸搬运五、流通加工六、物流信息七、配送内容一、运输99五、流通加工主要内容流通加工概述典型产品流通加工流通加工设备流通加工合理化五、流通加工主要内容1001、概念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的总称。涵义流通的特殊形式,商品流通的桥梁和纽带突出服务性能、增加利润、降低成本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1、概念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1012、特点(相对于生产加工)加工对象不同加工程度不同附加价值不同加工主体不同加工目的不同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2、特点(相对于生产加工)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102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特点:从加工对象看从加工程度看从价值观点看从加工责任人看从加工目的看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对生产加工的辅助或补充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生产加工由企业来完成生产为了交换和消费。为了消费,有时为流通创造条件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特点: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1033、作用(针对物流系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完善功能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3、作用(针对物流系统)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1044、效果(针对外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提高加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手段的最高效率改变功能,提高收益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4、效果(针对外界)五、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概述1051、生产资料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建立钢材加工、仓储、配送、分销一条龙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新体系木材的流通加工磨制木屑压缩运输集中开木下料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1、生产资料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106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2、生活资料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冷鲜食品的流通加工冷冻加工分选加工精致加工分装加工

五、流通加工

(二)典型产品的流通加工2、生活资料107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1、计量充填机械将产品按要求的数量装入包装容器中的操作称为计量充填。主要用于销售包装,在运输包装中也有应用,如专用运输工具运输散装水泥、石油等。容积式充填机、称重式充填机、计数式充填机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1、计量充填108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2、灌装机卸主要用于食品领域中对啤酒、饮料、乳品、酒类、植物油和调味品的包装,及洗涤剂、矿物油和农药等化工类液体产品的包装。常压灌装机、真空灌装机、加压灌装机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2、灌装机卸109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3、封口机卸封口机是指在包装容器内盛装产品后对容器进行封口的机器。塑料袋:接触式加热加压封口或非接触式的超声波熔焊封口麻袋、布袋、编织袋:缝合方式封口瓶类容器:压盖或旋盖封口罐类容器:卷边式封口箱类容器:钉封或胶带封口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3、封口机卸110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4、裹包机械是用薄型挠性材料(如玻璃纸、塑料膜、拉伸膜、收缩膜等)裹包产品的包装设备。适用范围广泛用于食品、烟草、药品、日用化工品及音像制品等领域。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4、裹包机械111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5、捆扎机械概念是利用带状或绳状捆扎材料将一个或多个包件紧扎在一起的机器。适用范围适用于纸箱、木箱、塑料箱、信函及包裹、书刊等多种包件的捆扎。五、流通加工

(三)流通加工设备(包装)5、捆扎机械112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1、不合理表现形式流通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需求地、生产地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方面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1、不合理表现形113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加工和配送结合地点设置在配送地。按配送地需要加工,加工又是配送中的一环2个目的:1)配送中无需再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环节2)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加工和配套结合"配套"是指对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用户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当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赖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114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在支转干或干转支这些必须停顿的环节,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加工和节约结合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减少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115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加工和配送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进了销售,使加工与商流合理结合。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很好例证。空调、热水器的安装调试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的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五、流通加工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2、实施措施流通116内容一、运输二、储存三、包装四、装卸搬运五、流通加工六、物流信息七、配送内容一、运输117六、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概述物流信息分类物流信息技术六、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概述1181、物流信息的概念1.1定义(logisticsinformation)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1.2含义(一)物流信息概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统内部信息环境信息物流活动产生的其他信息源产生的1、物流信息的概念(一)物流信息概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系1192022/12/13120供应链网链结构示意图:核心企业:制造商、零售商等。源汇核心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用户零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零售物流信息流资金流2022/12/1223供应链网链结构示意图:核心企业:制造1201、物流信息的概念1.3内容1.3.1狭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库存、仓储、配送、运输等1.3.2广义狭义物流信息市场信息(一)物流信息概述1、物流信息的概念(一)物流信息概述121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2.1特点广泛性物流是一个大范围内的活动点多、面广、量大动态性物流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很快时效性强多样性物流系统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生产、销售等系统)(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122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2.2作用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出等,成为决策依据,对整个物流活动起指挥、协调、支持和保障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沟通联系的作用引导和协调的作用管理控制的作用辅助决策分析的作用支持战略计划的作用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沟通联系的作用辅助123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沟通联系的作用物流系统是由许多个行业、部门以及众多企业群体构成的经济大系统,系统内部正是通过各种指令、计划、文件、数据、报表、凭证、广告、商情等物流信息,建立起各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沟通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满足各方的需要。因此,物流信息是沟通物流活动各环节之间联系的桥梁。(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124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和协调的作用物流信息随着物资、货币及物流当事人的行为等信息载体进入物流供应链中,同时信息的反馈也随着信息载体反馈给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依靠物流信息及其反馈可以引导供应链结构的变动和物流布局的优化;协调物资结构,使供需之间平衡;协调人、财、物等物流资源的配置,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合理使用等。(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125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管理控制的作用通过移动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电子化,如货物实时跟踪、车辆实时跟踪、库存自动补货等,用信息化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实现物流运行、服务质量和成本等的管理控制。(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126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辅助决策分析的作用物流管理决策过程的本身就是对物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物流信息可以协助物流管理者鉴别、评估经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后的可选方案,如车辆调度、库存管理、设施选址、资源选择以及流程设计等均是在物流信息的帮助下才能作出的科学决策。(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127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支持战略计划的作用作为决策分析的延伸,物流战略计划涉及物流活动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经营方针的制订,如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以利润为基础的顾客服务分析以及能力和机会的开发和提炼,作为一种更加抽象、松散的决策,它是对物流信息进一步提炼和开发的结果。(一)物流信息概述2、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一)物流信息概述128六、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概述

物流信息分类物流信息技术六、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概述1291.按照信息领域不同1.1物流活动产生信息指导物流活动: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为社会提供信息:提供物流适用的。1.2其他信息源产生信息为物流管理所用指导物流活动(二)物流信息分类1.按照信息领域不同(二)物流信息分类130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1计划信息:物流量计划、仓库吞吐量计划等内涵目标信息,尚未操作特征相对稳定、更新慢作用战略决策依据(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131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2控制信息内涵过程信息,正在操作特征动态性强、更新快作用调整和控制作业(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132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3统计信息内涵结果信息,结束操作特征更新快、稳定作用指导决策和计划的制定(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133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2.4支持信息内涵对物流计划、业务、操作有影响或有关的文化、科技、产品、法律、教育、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作用制定物流战略、指导控制和操作。(二)物流信息分类2.按照作用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1343.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分类3.1原始信息未加工、基础信息权威性强3.2加工信息经过处理满足不同需要4按活动领域分类运输信息、仓储信息、装卸信息等(二)物流信息分类3.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分类(二)物流信息分类135六、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概述物流信息分类

物流信息技术六、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概述136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1.1条形码的定义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物流信息技术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137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1.2条形码的构成前缀码:前三位数字,国家名称的代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统一决定。制造商代码:由4位数字组成,各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统一注册,一厂一码。商品代码: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每个制造厂商的商品名字,由厂商自己定。校验码:最后一位,检验前面各代码的正误。(三)物流信息技术1、条形码技术(BarCodingTechnology)1381、条形码技术1.3条码的识别装置光笔扫描仪台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固定式光电及激光快速扫描器。(三)物流信息技术1、条形码技术(三)物流信息技术139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2.1RFID工作原理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读写器可无接触读取或读写电子标签中的电子数据。(三)物流信息技术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1402、无限射频识别技术2.1RFID优点(三)物流信息技术2、无限射频识别技术(三)物流信息技术141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3.1EDI定义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国标)3.2EDI的构成硬件设备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报文格式标准应用系统界面和EDI转换的格式用户的应用系统(三)物流信息技术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三)物流信息技术142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3.3EDI的工作流程(三)物流信息技术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三)物流信息技术1434、信息标准化4.1ISOISO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ISO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共同承担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制定。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三)物流信息技术4、信息标准化(三)物流信息技术1444、信息标准化4.2EAN.UCCEuropeanArticleNumbering,UniformCodeCouncilEAN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组织。UCC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推广商品条码技术是其系统的核心,它为商品提供了用标准条码表示的有效的、标准的编码,而且商品编码的唯一性使它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跟踪。(三)物流信息技术4、信息标准化(三)物流信息技术145(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范畴内,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工作系统,称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子系统,如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销售物流信息系统、订货及结算信息系统等(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146(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三)物流信息技术5.物流信息系统147(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6.1物流信息网络化物流信息资源网络化,指各种物流信息库和信息应用系统实现联网运行,实现物流资源信息共享。物流信息通信网络化,指建立能承担传输和交换物流信息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的公用通信网络平台。计算机网络化,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通信路线胡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148(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6.2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信息网络,是指将物流各子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现代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一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目前已开发的物流信息网络主要有:运输信息系统、库存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订货即进货系统等。(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149(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6.3物流信息网络特点网络专业性强。物流信息主要用于交通领域,担负着对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过程中生成信息的处理、传输与发布职能。信息来源广泛。信息来自商品采购、生产、流通、供应销售、消费等环节。覆盖地域广。物流信息网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覆盖面较大,适宜建设成区域网或广域网。网上信息实时性、动态性强。物流信息直接影响着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网上物流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高。(三)物流信息技术6.物流信息网络150内容一、运输二、储存三、包装四、装卸搬运五、流通加工六、物流信息七、配送内容一、运输151主要内容1、配送概述2、配送的种类与模式3、配送中心概述4、配送的流程5、配送合理化主要内容1、配送概述1521、配送概述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1.1配送1、配送概述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1531.2配送与物流辨析

配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方式,几乎涵盖了物流中所有的要素和功能,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配送是物流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物流要素。配送的区域与物流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配送是物流系统的缩影,小物流系统。1.2配送与物流辨析配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方式,几1541.3相关概念辨析1.3相关概念辨析1551.4配送的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干线运输之后,往往要辅以支线或小搬运,这种支线转运和或小搬运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采用配送方式,将支线运输即小搬运统一起来,输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可以集中发货,代替分别向不同用户小批量发货来达到经济发货,使末端物流经济效益提高。1.4配送的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1561.4配送的作用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生产企业可以完全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配送而不需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者,生产企业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险储备而不必经常储备,从而实现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4、简化事务,方便用户

用户只需向一处订购,或和一个进货单位联系就可以订购到以往需要去许多地方才能订到货物,只需组织对一个配送单位的接货便可以代替现有的高频率接货。1.4配送的作用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1571.4配送的作用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生产企业如果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那么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收到库存费用的制约);

采取配送方式,配送中心则可以比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备量大,对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便相对缩小,使用户免去短缺之忧。1.4配送的作用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1582、配送的种类与模式2.1配送的种类2、配送的种类与模式2.1配送的种类1592.2配送的模式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向其他模式转化。(2)合作配送模式指若干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合作和共享,这种模式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物流高效化。2.2配送的模式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602.2配送的模式(3)第三方物流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这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2.2配送的模式(3)第三方物流1612.2配送的模式三种配送模式的对比2.2配送的模式三种配送模式的对比1622.3配送业务管理

配送的对象、品种、数量的等较为复杂,为了做到有条不紊地组织配送活动,管理者需要遵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对配送业务进行安排与管理。配送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配送路线的选择确定配送路线可以采取各种数学方法和在数学方法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出来的经验方法,主要有方案评价法、数学计算法和节约里程法等。2.3配送业务管理配送的对象、品种、数量的等1632.3配送业务管理2、拟定配送计划,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按日排定客户所需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送货时间、送达地点接货人等。按客户需要的时间确定配送作业准备的提前期。确定每天从各配送点发运的商品品种、规格、数量。按计划要求选择配送服务的具体组织方式。列出详细配送计划表供审批、执行和备案。2.3配送业务管理2、拟定配送计划,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1642.3配送业务管理3、下达配送计划

配送计划确定之后,管理者要向各配送点下达配送任务,依据计划,调度运输车辆、装卸机械及相关作业班组与人员,并指派专人将商品送达时间、品种、规格、数量通知客户,使客户按计划准备好接货工作。4、配货和进货组织工作

管理者按计划做好配送组织工作,要求各配送点按配送计划确定库存商品的保存度,若有缺货情况应立即组织进货。同时要求各配送点按配送计划进行配货、分货、包装、配装等工作。5、配送发货管理

管理者应组织与监督理货人员按计划将需的各种商品进行分类,标明到达地点、客户名称、配送时间、商品明细等,并按流向、流量、距离将各类商品进行配装,将发货明细表交给司机或随车送货人。发货车辆按指定路线将商品运达客户。2.3配送业务管理3、下达配送计划1653、配送中心概述3.1配送中心概念(distributioncenter)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或末端客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3、配送中心概述3.1配送中心概念(distributio1663、配送中心概述3.2配送中心分类3、配送中心概述3.2配送中心分类167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人物财设备方法信息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人物财设备方法信息168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1、人的管理

人是配送系统和配送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的管理包括:配送从业人员的选拔和录用;配送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提高;配送教育和配送人才培养规划与措施的制定等。2、物的管理

这里的物指的是配送活动的客体及物质资料实体。物的管理贯穿了配送活动的始终。3、财的管理

主要指配送管理中有关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有:配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配送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建立;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等。

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169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4、设备管理

指与配送设备管理有关的各项内容,主要有:各种配送设备的选型与优化配置;各种设备的合理利用和更新改造;各种设备的研制、开发与引进等。5、方法管理

方法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各种配送技术的研究、推广普及;配送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等。6、信息管理

信息是配送系统的“神经中枢”,只有做到有效地处理并及时传输物流信息,才能对系统内部的人、财、物、设备和方法等五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3、配送中心概述3.3配送系统要素管理1703、配送中心概述3.4、配送活动具体职能管理1、配送计划管理,指在系统目标约束下,对配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2、配送质量管理,包括配送服务质量、配送工作质量、配送工程质量等的管理。3、配送技术管理,包括配送硬件技术和配送软件技术的管理。4、配送经济管理,包括配送费用的计算和控制,配送劳务价格的确定和管理。3、配送中心概述3.4、配送活动具体职能管理1714、

程4、

程1724、配送流程4.1进货订货:品种、数量、时间验收:装卸搬运、拆装、数量和质量入库:编码与分类4、配送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