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上)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上)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上)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上)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环境污染防治法(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构成(重点)1、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2、国务院综合性或单行环境污染防治行政法规3、国务院各主管部门--行政规章或强制性环境标准4、地方性环境污染防治法规、规章或地方性环境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1.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1)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控制(削减)措施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两控区”)措施总量控制区措施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3)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制度4)大气环境质量公报制度2.防治燃煤污染的具体措施3.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4.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2013)免责条件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为:不可抗力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违反环境法的行为形式行政责任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或违反内务纪律的人员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按处分机关与被处分人员的关系,可将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民事责任是指从事环境民事违法行为者应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其中主要是环境民事侵权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刑罚。环境法中的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行为。违法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治理的决定权限和违反限期治理要求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二条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无过错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确认是实行无过错的责任原则。无过错的责任原则是指一切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或个人,只要客观上造成损害结果,即使主观上不是故意和没有过失,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致害者无论有无主观过错,行为有无违法,排污有无超标,都不影响赔偿的责任成立,只要致害者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赔偿损害即可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第十四条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十条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有:(一)警告;(二)罚款;(三)责令停产整顿;(四)责令停产、停业、关闭;(五)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六)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七)行政拘留;(八)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举证责任倒置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在一般证据规则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的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水污染防治法(1996/2008)1.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1)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2)水环境标准制度3)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4)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5)跨行政区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2.防止地表水污染的其他措施1)特别保护区排污口的禁限措施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3)防止行为污染水体3.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水污染防治法(1996)根据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标准的核心《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关于一事不再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于当场就可以改正的违法行为,在行政机关处罚后就宣告终结;对于当场加以改正有一定困难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在改正期限结束时宣告终结。无过错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确认是实行无过错的责任原则。无过错的责任原则是指一切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或个人,只要客观上造成损害结果,即使主观上不是故意和没有过失,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致害者无论有无主观过错,行为有无违法,排污有无超标,都不影响赔偿的责任成立,只要致害者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赔偿损害即可成立。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条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事件:战争等免责条件

《环境保护法》41条3款: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水污染防治法》85条2款: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不可抗力——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以克服《水污染防治法》85条第3款: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2、受害人自身过错【案例】某农民从渔场附近的化肥厂排污渠抽水养鱼,后渔场大批鱼死亡。经监测分析,鱼场受到化肥厂废水严重污染,鱼系化肥厂废水中毒而死。农民遂要求化肥厂赔偿损失。《水污染防治法》第85条第4款: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3、第三人过错【案例】某家具厂将废硝基稀料(俗称香蕉水)一吨,装成4罐,预备次日按规定处理。村民刘某偷偷将一罐运回,埋于屋后。后容器渗漏,污染水源,导致村民塘中鱼虾大量死亡。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2013)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2013)1.关于适用范围和域外效力1)范围: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2)效力:国际条约优先(申明保留的条款除外)2.防治海洋污染的基本制度1)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2)海洋功能区划制度3)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协商制度4)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5)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信息管理制度6)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制度7)联合执法措施3.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1)入海排污口设置2)禁限措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2013)4.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禁限措施5.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禁限措施6.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禁限措施7.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8.关于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地规定1)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制度2)实行海洋保护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