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弯进气道全自动优化设计_第1页
S弯进气道全自动优化设计_第2页
S弯进气道全自动优化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为提高S弯进气道的气动特性,针对一款S弯进气道提出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大规模数值计算建立了一套 全自动优化方法:以提高总压恢复系数和降低总压畸变为优化目标,基于sight搭建一个完整的S弯进气道优化平台,并 结合参数化建模、网格自动生成技术、数值计算以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99)对进气道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 明,优化后的进气道中心线形状更平滑,横截面积变化较平缓。与原始进气道相比,优化后的进气道在设计马赫数处,总压 畸变降低54%,总压恢复提高0.02%,气动性能明显提高,流场均匀性有所增加。另外,对于总压恢复,优化效果随着马赫数 的增加而增大,总压畸变在所有计算马赫数

2、下优化效果都很明显。关键词:S弯进气道,优化,总压恢复,总压畸变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t of automatic optim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large-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total pressure recovery and distortion at the exit of the diffuser are considered as optimization objectives,combining with parametric modeling,grid autom

3、atic generation technology,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After current optimization,both the changes of center line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are smoother.By analyzing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raises 0.02%,and the total pressure disto

4、rtion reduces 54% at designed Mach number.Keywords:S-duct inlet,optimization,total pressure recovery,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现代飞行器对速度和机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发动机性 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进气道进行优化是提高推进系统性能 的重要措施之一。进气道需要在保证流动均匀性的同时给发动 机提供足够的质量流量,另外对于整机而言,其长度、质量等都 和进气道有关。S弯进气道的轴向距离较短,能有效减小进气道 尺寸。S弯进气道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近年来,由于 其优异的气

5、动隐身性能得到关注。近年来,与CFD相结合的进气道优化方法备受瞩目。 Lefantzi以总压畸变为优化目标研究了亚音速进气道的设计 优化;Hyo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克里金模型的全局优化方法。 但目前基于大规模CFD数值计算对S弯进气道进行优化设计 的研究较少,大多采用优选法得到优化模型;方伟良等通过对 几种进气道外形性能的对比,最终得到性能较好的方案;Lee6 等对设计的几种不同进气道外形对比选择了性能较好的外形。 优选法提供的几何外形种类有限,无法得到最优结果,且对设计 人员依赖过高,工作量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搭建了一个全自 动优化平台。本文以文献7%中的S弯进气道为原始模型,搭建了一个全

6、自动优化平台。1设计优化过程进气道的结构和内部流场均对称,因此本文采用半模结构o 本文基于Isight搭建S弯进气道自动优化平台,集成了 Catia、 Pointwise、Fluent和基于C语言的Simcode组件。通过形状控 制参数的变化改变进气道外形,然后在Catia中自动建立相应 模型,在Pointwise中自动划分网格,在Fluent中自动完成计算 并得到相应的总压恢复和总压畸变。优化算法采用NSGA-H, 种群规模为60、代数20,计算完成从得到的Pareto前沿中选择 合适的优化外形作为优化结果。1.1几何模型参数化S弯进气道的几何外形主要由中心线和横截面决定,中心 线变化规律决

7、定了气流在管道内的偏转情况,横截面积决定了 气流扩压情况。综合考虑计算成本和设计空间,本文用Hicks- Henne型函数线性叠加来描述中心线和横截面积的变化。中心 线表示如下:Z(X)=()+!(X)(1)其中,zbasic(X)是基准中心线的z轴坐标值;X是X坐标与进 气道长度的比值;k是控制中心线形状的参数;fk(X)是型函数, 表达式为:fk(X)=sin (#x )(2)横截面为椭圆形,沿中心线并垂直于中心线分布。几何特征 描述如下:S(X)= S(x)+ ! ()(3)其中Sbasic(X)表示基础模型的横截面变化。横截面积A(X) = Ai+(A#-Ai)xS(x),横截面等效半

8、径r(X)取根号A(x)。椭圆截 面长、短轴表示为:a(x)=r(x)xK(x)b(x)=r(x)/K(x)(4)其中每个基函数的贡献由系数牌来决定,与中心线有关的 系数有五个,与横截面积有关的系数有十个。其三维模型如图1 所示。图1三维模型示意图1.2 CFD数值计算和验证 1.2.1计算设置和网格在湍流模型的选择上,借鉴前人经验回,本文选择k-w SST 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为了验证网格无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网 格数量的进气道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发现网格数为107万 和130万时总压畸变和总压恢复差别不大,因此可以认为107 万的网格数量满足网格无关性要求& 1.2.2计算方法验证表1

9、CFD计算结果对比表Literature Current ResultsPR0.999690.99953DC(60)0.5460.550SC(60)0.1990.201为了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 性,本文还将原始模型的计算结 果与文献7中的结果进行对 比,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表1 CFD计算结果对比表Literature Current ResultsPR0.999690.99953DC(60)0.5460.550SC(60)0.1990.201本文基于NSGA- II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该算法由遗传算法 NSGA改进,在NSGA基础上增加了精英策略、密度值估计策 略和快速非支配排序,计算复杂度

10、比NSGA大大降低。它的优化 思路大致如下:首先,随机生成父代基于父代R生成子代Qt, 数量大小与父代相同。R和Qt结合起来称为种群Rt,种群大小为 2N;然后按非支配排序方法给Rt排序,*1是第一级,*2,F%依 次类推&当F1的大小小于N时,先把F1作为下一代父代Pt+1,如 果F#和F2的大小之和小于N,再加入F%依次类推,直至达到 N&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得到足够数量Pareto前沿数据点。 2优化结果分析 2.1 优化设计结果本文以来流速度15.4m/s 为设计工况得到优化模型& 优化模型的几何特性如图2 所示&其中图2a是优化前后 中心线对比图,相比原型,优 化后的进气道中心线入口段

11、 变化平缓,有利于减小前段的 逆压和流动畸变oHerry9提出 进气道流动中的压力损失主 要来自于流动分离,随着气流 流动方向在转弯处的变化而 产生的逆压梯度是造成流动 分离的主要原因。优化后的模 型中心线曲率比原始模型更 小,所以流动分离和压力损失 都得到了控制。T-方L二Basic mo(一Optimal model0。,20.4 皿 0.60.8a优化前后中心线对比1.417Optimal :modeTBasic model1341.271.131.0600.20.4 VL 60 8b优化前后截面面积对比图2优化模型几何特征0.99由图2b可以看出,优化 模型的截面在横坐标00.1T-方

12、L二Basic mo(一Optimal model0。,20.4 皿 0.60.8a优化前后中心线对比1.417Optimal :modeTBasic model1341.271.131.0600.20.4 VL 60 8b优化前后截面面积对比图2优化模型几何特征0.99Basic modelOptimal modelDC(60)0.55Basic modelOptimal modelDC(60)0.550.25PR0.99950.9997Massflow rafe(kg/s)0.01440.0182对比表2数据可见,优化后模型总压畸变降低54%,总压 恢复提高0.02%&总压畸变得到很大程度

13、的改善,总压恢复仅有 较小的改善,这是由于基础模型的总压恢复水平已经很高,提升 空间有限,优化效果较文献7更好&2.2优化模型内流场分析下面对优化后模型的内流场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展示了 设计马赫数时优化前后的总压云图&图3所示为设计马赫数时优化前后出口截面总压云图对比 图,可以清楚看到优化后低能量流体减少,高能量流体增加,流 场均匀性提高&图4是优化前后对称面总压分布对比图,可以看 出,优化前后第一个S弯处的压力分布基本一致,但第二个S 弯处有一定区别&优化后低能流体区域明显变小,高能区域变 大说明进气道的能量利用率和流通能力得到提高&total pressure (Pa)说明进气道的能量利

14、用率和流通能力得到提高&101430101420 101410 101400 101390 101380 101370 101360 101350 101340 101330 101320 101310图4对称面总压云图考虑到S弯进气道的工程实际应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马赫数分别为0.2、0.3、0.4、0.5、0.6时优化前后气动性能的变化&图5为不同马赫数下优化前后进气道出口截面气动参数的变 化:图5a展示了优化前后总压恢复随着马赫数变化的对比图, 其中虚线是优化后的结果。可见总压恢复都是随着马赫数的变 大而减小的,优化前后总体趋势一致。优化后的模型在不同的马 赫数下总压恢复都有所提高。在较小马赫数时,优化前后总压恢 复差别很小,是因为在速度很低的时候,压力损失大部分由摩擦 引起,外形引起的部分极少;图5B展示了优化前后总压畸变随着 马赫数变化的对比图,优化前后总体趋势均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 变大。在所有计算马赫数下,优化后的模型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道质量流量从0.0144Tg/s增加到了 0.0182Tg/s,流通能力增 加,流场均匀性有所提高;2)与原始进气道相比优化后的进气道,在设计马赫数时总 压恢复PR从99.95%增加到99.97%,总压畸变DC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