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_第1页
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_第2页
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_第3页
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_第4页
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1 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对卫生微生物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认识与了解,为人类健康服务。 (2)掌握卫生微生物学定义与相关慨念。 (3)熟习卫生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范畴和基本方法,研究的意义与前景。1 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对卫生微生物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教学过程核心文化少领同学背书,培养学习兴趣!促发集中、发散思维,领悟课程核心意义。教学过程核心文化少领同学背书,培养学习兴趣!促发集中、发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学习与学分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学习与学分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学习-应用价值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学习-应用价值我至今还在痴痴崇拜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至今还在痴痴崇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适者生存无能改变,就去适应!适者生存无能改变,就去适应!1.1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人类与微生物的的共生、伴生、寄生相互作用和斗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1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人类与微生物的的共生、伴生、寄生1.1.1启蒙时期对病原的认识在中国、古埃及、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对病原的认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逐渐发展的1.1.1启蒙时期对病原的认识在中国、古埃及、印度、古希腊1.1.2卫生学的启蒙 埃及建筑金字塔用防腐技术保存木乃伊有3000多年的埃及木乃伊1.1.2卫生学的启蒙 埃及建筑金字塔用防腐技术保存木乃伊欧洲瘟疫横行欧洲瘟疫横行

3、 鼠疫流行尸体横呈 鼠疫流行尸体横呈1.2 微生物的初创和奠基时期1.2.1 微生物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能放大266倍的显微镜。Antony van Leeuwen- hoek1.2 微生物的初创和奠基时期1.2.1 微生物的发现Ant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的单式显微镜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的单式显微镜A、C、F、Q:杆 菌E:球 菌H:球菌的聚集体列文虎克向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描绘的细菌形态A、C、F、Q:杆 菌E:球 菌H:球菌的聚集体列文虎克向英1.2.2 对微生物的卫生学认识19世纪初叶,匈牙利人塞麦尔(Semmelweis,18181865年,在他的教

4、学医院里(1847年)主张用石灰消毒病室。1.2.2 对微生物的卫生学认识19世纪初叶,匈牙利人塞麦尔1.2.3微生物学学科的形成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Louis Pasteur was probably the greatest biologis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e developed the germ theory of disease, which wa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medicine that ultimately improved the health of everyone on the

5、 planet1.2.3微生物学学科的形成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巴斯德的成就1、巴氏消毒法:加热杀灭 微生物,用于食品、饮料加工。2、每种传染病都由一种微生物引起。3、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培养下可减毒,可变成预防该病的疫苗。建立了微生物学理论。巴斯德的成就1、巴氏消毒法:加热杀灭 微生物,用于食品、Development of aseptic technique Development of aseptic techniq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成就德国的郭霍是微生物学的另一位奠基人 Robert Koch 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成就德国的郭霍是微生物学的另一 German scientist Robert

6、 Koch provided the proof by cultivating anthrax bacteria apart from any other type of organism. He then injected pure cultures of the bacilli into mice and showed that the bacilli invariably caused anthrax. The procedures used by Koch came to be known as Kochs postulates (Figure). 德国科学家罗伯特.郭霍提出假设证明,

7、从炭疽患者机体分离出炭疽菌,然后将该菌的纯培养物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表明,该菌总会引发炭疽.该实验程序被郭霍用来介绍郭霍假设。 德国科学家罗伯特.郭霍提出假设证明,从炭疽患者机体分离 They provided a set of principles whereby other microorganisms could be related to other diseases. They provided a set of princ 他假设一套原则,借以说明其他微生物可能与引起其他疾病有关。 他假设一套原则,借以说明其他微生物可能与引起其他疾病有关Figure The steps of Ko

8、chs postulates used to relate a specific microorganism to a specific disease.郭霍假设的步骤:用以阐明某一特定微生物可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Figure The steps of Kochs pos(a) Microorganisms are observed in a sick animal and(b) cultivated in the lab.(c) The organisms are injected into a healthy animal, and(d) the animal develops the d

9、isease.(e) The organisms are observed in the sick animal and(f) reisolated in the lab.(a) Microorganisms are observe 证明微生物是某疾病病原菌的原则 1、在患病动物体内可观测到某微生物; 2、可在实验室培养出该微生物; 3、将该微生物注射到健康动物体内,可引起该动物发病; 4、在患病动物体内可观测到该微生物, 5、并在实验室可分离到该微生物。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 同一时期,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于1892年发现了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病毒 烟草花叶病病毒 1

10、.3. 近代与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3.1疾病预防的卫生学起源19981022AD我国北宋真宗时传说峨眉山人为王旦之子种痘。天花患者1.3. 近代与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天花患者1348年突尼斯港成立检疫所。1376年拉格撒(Ragusa)制定30d(后改为40日)检疫制度。1383年马赛港第一次检疫。1348年突尼斯港成立检疫所。18世纪末,英国琴纳才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疾病预防学开创了广阔途径。天花患者18世纪末,英国琴纳才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疾病预防学开创了广3.1.2卫生学学科的形成 德国的彼腾科费尔(M.Pettenkofer,18181901)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给卫生学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11、3.1.2卫生学学科的形成 德国的彼腾科费尔(M.Pett科学的发展促进学科的分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年代。疫情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和医学的发展。 18651875年霍乱第四次大流行,迫使人们注意水源、食品、环境等的卫生状况,促成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科学的发展促进学科的分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19年美国在耶鲁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分别建立了卫生系。1920年莫斯科成立国家科学公共卫生研究所。1929年我国(民国)设立卫生部,下设医政、保健、防疫、统计等科1930年设立海关检疫处,1932年卫生部设立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等1919年美国在耶鲁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分别建立了卫生

12、系。3.1.2,2卫生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20世纪是现代微生物学快速、深入和现代化发展的时期。 微生物学分成了很多分支学科: 1、细菌学(Bacteriology); 2、真菌(mycology); 3、病毒学(Virology); 4、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等。3.1.2,2卫生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20世纪是现代微生物学快世界各国的卫生微生物学我国的卫生微生物学世界各国的卫生微生物学1.4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1.4.1 定义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1.4卫生

13、微生物学的定义1.4.1 定义1.4.2卫生微生物学定义的范畴 狭义: 不包括引起传染病流行的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 广义;包括致病和与 人体健康相关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人相互依存 与斗争,相伴始终。1.4.2卫生微生物学定义的范畴微生物对人类的利弊一、有害:致病、害命。二、有益:1、从胃肠道的正常菌群获得营养物质;2、细菌参与宿主代谢和吸收;3、参与宿主消化、吸收和利用;4、参与宿主免疫;5、发挥生物拮抗作用;6、保健和为生产生活利用。微生物对人类的利弊一、有害:致病、害命。破伤风杆菌弧菌链球菌 乳酸杆菌 酵母菌 破伤风杆菌弧菌链球菌 乳酸杆菌 酵母菌 动物-自

14、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动物-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非洲绿猴与aidsHIV典型卡波济紫斑非洲绿猴与aidsHIV典型卡波济紫斑1.5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得益彰1.5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得益彰1.6. 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与研究前景1.6.1在感染性疾病控制和治疗中的应用1.6.2在感染性疾病预防中的应用1.6.3在生物病原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1.6.4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服务中的应用1.6.5在应对生物危害和恐怖中的应用1.6. 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与研究前景1.6.1在感染性疾病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类群

15、 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一定的空间内存在的各种生物体所组成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具有一定功能和独立性的体系。 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一定的空间内存在的各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

16、相关的 生态系统研究内容1、天文地质过程所形成的物理因子及其变化2、参加物质环境的无机物的丰度及其变化规律3、连结非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有机物的丰度及其变化规律4、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生态系统研究内容1、天文地质过程所形成的物理因子及其二、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al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非生物环境:除生物以外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场所环境)。 生物环境 :研究对象以外的其他生物的作用和影响。 二、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alecology)是研究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微环境 (microenvir

17、onment) 微生物个体微小,能在微小环境中生存,并执行其特定功能,微生物生态学家称之为微环境或生境(habitat)。 包含有比生态境更为广泛的含义,它不但包含了生物生存的空间概念,还蕴涵着功能作用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中的位置,也称为生态位。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 微生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 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同种个体群。种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部分。群落(cormnunity) 一定区域内或一定生境中各种微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和功能单位 。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微生物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微生物的正常生态规律、生态平衡、生态失

18、调微生物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微生物的正常生态规律、生态平衡、生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目的1、了解环境对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增殖速度及活力的影响;2、了解微生物群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可修饰性,以及微生物群体对环境的功能;3、了解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微生物与其他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和演变规律等。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目的1、了解环境对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分布、主要研究内容 1、在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2、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对自然界的影响和环境因素对这些相互关系的影响 3、在正常自然环境中,微生

19、物代谢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这些代谢活动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 1、在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4、在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它们所起的作用,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机理 5、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6、研究微生物生态学所用的传统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4、在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它们所起的美国国家黄石公园火山口热水中的嗜热杆菌DNA聚合酶美国国家黄石公园火山口热水中的嗜热杆菌DNA聚合酶聚合酶联反应(PCR)与DNA聚合酶的关系聚合酶联反应(PCR)与DNA聚合酶的关系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微生

20、物生态演化的自然选择与适应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 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一、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一般遵循三定律。(一)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the mininum/利比希定律(Lisbig law): 适用于“稳定状态”的环境,即物质的进入与流出处于平衡状态。基本核心:任何生物的总产量或生物量决定于所存在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少或浓度最低营养。一、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竹林最小面积承受的熊猫生存量最小定律竹林最小面积承受的熊猫生存量最小定律(二)耐受性定律(law o

21、f tolerance) 生物生长和存活的条件是在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因子必须处于它们的耐受范围内。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生物对生态因子所能耐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在耐受限度内有一个最适范围,在此范围内生物生长最好。 (二)耐受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 生(三)综合作用定律(combined law) Odum结合耐受性定律与限制因子定律提出,核心是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并非孤立存在,他们之间相互密切有机地联系着。在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同时作用时可有增效、减效、补偿

22、结果发生。(三)综合作用定律(combined law) Odum因子间的影响作用1、增效增加另外一个因子对生物的生态效果 2、减效降低或减弱了另外一个因子的作用效果 3、补偿某一生态因子的减弱对生物生长不利,但可由另一生态因子的增加而得到补偿的生态效果因子间的影响作用1、增效增加另外一个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二、微生物生态演化的自然选择与适应(一)变异(variation)二、微生物生态演化的自然选择与适应(一)变异(variati(二)选择1、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逐渐发生变异已适应其环境(适应性),而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具有选择性,。(二)选择

23、1、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生物能适应在一定时间内的环境波动或剧变以保证其本身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1、是微生物进化中最重要的因素。 2、是生物的基因型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3、以基因型为主,环境因子次之分为遗传适应性和表型适应性;(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生物能适应在一定超级细菌是多种细菌对抗菌素环境压力下的适应性变异超级细菌是多种细菌对抗菌素环境压力下的适应性变异遗传适应性 进化适应性,是某一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受到来自环境的不利因素的压力后,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个别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型

24、获得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生理特性,并且通过生长繁殖形成新的种群。遗传适应性 进化适应性,是某一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受到来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方式1、由某种不利因素诱发个别个体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的遗传特性;2、通过基因转化、转导和细胞融合使个别个体获得适应性基因片段,并且生存下来,发展成新的种群。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方式1、由某种不利因素诱发个别个体发生基因表型适应性(生理学适应) 是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暂时反应,在这种适应中,微生物的基因型不发生变化,只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微生物的某个或某些基因失去表达能力,或使原来未能表达的基因得到表达。 表型适应性(生理学适应) 是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暂时反

25、应变异性(variability) 微生物因生殖率大和世代时间短,一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的群体,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多的突变体(mutant),有利于适应变化剧烈的新环境,抵抗恶劣的环境。遗传保守性:后代总与亲代相似,以保持亲代的类型,因而得以保持生物物种的稳定性。遗传变异性:后代个体在形态、生态或生理性状方面不同于亲生物适应演化,长期生存变异性(variability) 微生物因生殖率大和世代选择性(selectivity)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学说,认为物种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在变异的物种中仅是那些能适应环境条件者才能获得生存和

26、繁殖,即适者生存。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逐渐发生变异以适应其环境,即生物的适应性;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也具有选择性,即自然选择。选择性(selectivity)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按照人类的意愿使生物发生某些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并将这种变异保留、遗传给后代。人工选择是人为的,也称其为驯化(domestication)。自然选择由自然环境条件决定过程缓慢变异对生物本身有利人工选择以人的意志为主决定过程较快变异只对人类有利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按照人三、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每一种生物的基因型都是由

27、特定环境条件塑造的,或者说是生物长期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2、生物的生命活动又随时在改变着其周围的环境条件,其关系存在八种形式;(1)种间共处(中性共生现象):指两生物间同时生存在于同一栖息场所内,但两者之间互不影响,不发生关系,至少是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三、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每一种生物的基因型生物与其环境间的关系形式种间共处(中性共生现象):指两生物间同时生存在于同一栖息场所内,但两者之间互不影响,不发生关系,至少是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生物与其环境间的关系形式种间共处(中性共生现象):指两生物间互生 (alternation)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

28、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互生 (alternation)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在一起1、偏利互生(commensalism)两种种群共同存在于一个生境中,其中一个获益,而另一个不受影响。2、互利互生(mutualism)生活在同一生境的两种微生物互换产物,相互依赖,共同有利,在生理上形成一个整体 。3、互惠互生(synergism)两个种群的共同生存可以互相受益,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关系,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 。1、偏利互生(commensalism)两种种群共同存在互惠互生大肠杆菌与人消化道的关系互惠互生大肠杆菌与人消化道的关系竞争(competition)两个种群共同生活同一

29、环境中,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发生的确争夺现象。竞争(competition)两个种群共同生活同一环境中,因拮抗(amensalism)也称偏害共栖,指两个种群共同生长,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干扰其他种生物的代谢活动,抑制其生长和繁殖甚至杀死他们的一种相互关系。拮抗(amensalism)也称偏害共栖,指两个种群共同生长寄生(parasitism)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从宿主体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生长繁殖,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寄生(parasitism)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从宿第三节 微生物生态的平衡与失调1、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

30、失调2、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 第三节 微生物生态的平衡与失调1、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一)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1、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或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 达到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相应地也就达到了相对稳定的阶段,这种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相对最大,生产力也最高,因而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更强一些。 (一)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1、生态平衡(eco2、演替(succession)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

31、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3、生态失调(ecological disturbance)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产物影响着环境,改变了的环境反来也影响存在的微生物,即打破了微生物原来的生态平衡,发生(生态失调)。 2、演替(succession)(二)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1、概念:是指在原生态环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种类、总菌数和各种群落成员的活菌数的异常变化。2、诱发因素:1)射线照射;2)使用抗生素;3)外科手术;4)其他因素等。 (二)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菌群失调(dysbac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一)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二)在认识

32、疾病本质中的作用:(三)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四)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作用: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一)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第五节 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前景1、了解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有利工具,成为改造自然的有利武器;2、为微生物污染环境和微生物修复环境提供一定理论基础;3、为人群健康提供可靠的微生态研究思路。第五节 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前景1、了解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有第三章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非致病性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分类按细胞结构分类第三章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第一节 原核

33、细胞生物第一节 原核细胞生物一、细菌(一)环境中常见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1、葡萄球菌2、链球菌属3、埃希菌属4、其他等(P24)(二)其他常见环境细菌不能引起传染病但常污染环境的细菌,如荧光假单孢菌、生黑色腐败假单孢菌、黄杆菌等。第一节 原核细胞生物第一节 原核细胞生物二、放线菌(Actionmycetes)(一)一般特征:属原核细胞生物,细胞含胞壁酸,对抗菌素敏感,仅有无性繁殖,可形成菌丝及菌丝体,且以菌丝断裂,形成分生孢子或孢子囊的形式增殖,其特点与真菌相同。(二)放线菌的代表属1、链霉菌属:2、诺卡菌属:3、小单孢菌属:二、放线菌(Actionmycetes)(一)一般特征:属原卫生微生物

34、学全套课件60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三、鞘细菌为单细胞连成的丝状体,外包围一层有机物或无机物形成的鞘套,故称鞘细胞。代表菌有;球衣菌:三、鞘细菌为单细胞连成的丝状体,外包围一层有机物或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四、滑动细菌是不借鞭毛靠菌体蠕动进行滑动的一类细菌。形态对为丝状体,也有杆状和球状。常见的代表菌有贝氏硫菌属等。四、滑动细菌是不借鞭毛靠菌体蠕动进行滑动的一类细菌。形五、蓝细菌(一)一般特征:过去归入藻类。称为蓝藻或蓝绿藻。多数蓝细菌可滑行运动,分裂繁殖,可长期休眠度过不良环境,环境适宜孢子萌发再进行繁殖。为光合型微生物,光合色素为叶绿素及蓝藻素。 卫生学意义:水污染,温度合适时可过度生

35、长,造成“水华”,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海洋中可形成“赤潮”。五、蓝细菌(一)一般特征:过去归入藻类。称为蓝藻或(二)蓝细菌的常见菌1、微囊藻菌(二)蓝细菌的常见菌1、微囊藻菌2、鱼腥藻菌2、鱼腥藻菌3、颤藻菌3、颤藻菌水华与赤潮水华与赤潮第二节 真核细胞型生物一、真菌(fungus):真菌的细胞壁与细菌不同点不含肽聚糖,多含几丁质(壳多糖)。单核真菌常见的有酵母菌和类酵母菌。(一)环境中常见酵母菌的代表属1、酵母菌属2、假丝酵母菌3、红酵母菌属4、球拟酵母菌属5、毕赤酵母菌属第二节 真核细胞型生物一、真菌(fungus):真菌的细胞壁(二)环境中常见霉菌代表属1、曲霉属:2、青霉属:3、镰刀菌属

36、:4、交链菌属:5、芽枝菌属:6、根霉属:7、毛霉属:8、木霉属:(二)环境中常见霉菌代表属1、曲霉属: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多为需氧性腐生菌,少数厌氧寄生部分可对人致病,在我国主要是星形诺卡菌, 可经外环境侵入伤口或吸入肺部,引起有特殊症状的化脓性感染在自然环境中可将有机质转化,如烃类的降解、氰类的转化,在污水处理中起重要作用诺卡菌属(Nocardia)多为需氧性腐生菌,少数厌氧寄生诺卡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梗顶端着生一个分生孢子多分布于土壤及污泥中具有分解有机质及产生抗生素能力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

37、pora)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单细胞:酵母菌、类酵母菌、分布广泛大多为腐生,少数为寄生常引起食品的变质和衣物、器具的霉烂少数能引起动植物病害和人类疾患在发酵、制药、食品、制革、纺织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单细胞:酵母菌、类酵母菌、分布广泛大多为腐生,少数为寄生常引二、藻类(algae)是一大类低等植物,因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很小而列入微生物范畴,无根、茎、叶、花分化,生殖方式也很低级。二、藻类(algae)是一大类低等植物,因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三、原生生物是单细胞低等生物,在环境中分布很广,海洋、湖泊、河水、池水及土壤中均有存在。三、原生生物是单细胞低等生物,在环境中分布很广,海洋、 原生

38、动物(protozoa)是单细胞低等动物水中重要的浮游生物 在净化污水中起一定作用常见的原生动物 :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和孢子纲 原生动物(protozoa)是单细胞低等动物运动细胞器是鞭毛多生活在含有机质较多的污水中 常见的有绿眼虫 ,波豆虫、滴虫等 鞭毛纲(Mastigophora) 鞭毛纲(Mastigophora) 运动器官是伪足,也是摄食细胞器生活在富有藻类、含氧量较高的水塘或沟渠中,或潮湿土壤的表层。最常见的代表有变形虫(amoeba) 肉足纲(Sarcodina)运动器官是伪足,也是摄食细胞器 肉足纲(Sarcodin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肉足纲肉足纲运动细胞器是纤毛,亦为摄

39、食细胞器结构较复杂分游泳型(如草履虫 )和固着型(如钟虫类 )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池中,常以原生动物的类群与比例作为污水净化的指标。 纤毛纲(Ciliata)运动细胞器是纤毛,亦为摄食细胞器 纤毛纲(Ciliata)纤毛纲纤毛纲无运动细胞器,有些种类在某一时期有鞭毛或伪足有复杂的生活史原虫为寄生,环境 中少见 孢子虫纲(Sporozoa)间日疟原虫无运动细胞器,有些种类在某一时期有鞭毛或伪足 孢子虫纲(S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第三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裹一种核酸( RNA或DNA)形成的颗粒,不具细胞结构体积极小、结构简单、专性寄生、抵抗力特殊等特点。主要为病毒(virus)空气、

40、土壤、水和食品等各种外环境均可作为病毒的生境并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第三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裹一种核酸( RNA或病毒(virus)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专营细胞内生存的寄生物。病毒(virus)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环境中的病毒1、空气中: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天花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和腺病毒等2、水中:多为肠道内病毒3、土壤中:土壤中病毒可吸附于颗粒内而延长存活时间4、食品中:主要引发甲型传染性肝炎和胃肠炎 等食源性疾病环境中的病毒1、空气中: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HAV和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和脊

41、髓灰质炎病毒病毒(virus)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专营细胞内生存的寄生物。病毒(virus)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环境中的病毒1、空气中: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天花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和腺病毒等2、水中:多为肠道内病毒3、土壤中:土壤中病毒可吸附于颗粒内而延长存活时间。4、食品中:主要引发甲型传染性肝炎和胃肠炎等食源性疾病。环境中的病毒1、空气中: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毛蚶携带HAV毛蚶携带HAV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噬菌体、噬真菌体1、宿主特异性,只寄居在易感宿主菌体内,故可利用噬

42、菌体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2、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是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工具 噬菌体(bacteriophage)噬菌体结构模式图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第四章 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方法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特点与原则卫生指示微生物 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 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前景 第四章 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方法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特点与原则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特点及基本原则1、检测对象:病原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 条件致病菌;2、标本来源:人体、空气、水、食物等环境;3、判定待测物有无、种类、数量、毒力等。4、探明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3、流行情况;5、检测方法可靠性:采样方法、采样量、样品处理方法和可靠、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特点及基本原则1、检测对象:病原微生一、样本的采集原则(一)代表性(二)采样的注意事项、避免采样时外界微生物对样本的污染;、避免引入杀灭和抑制样本目的菌的物质或因素;、注意详细记录和标记;一、样本的采集原则(一)代表性二、样本的运送原则(一)尽快送验(二)注意保护待检微生物(三)进行完善样品交接二、样本的运送原则(一)尽快送验三、实验室检验的原则(一)具有相应的实验室硬件设施、级实验室等。(二)具有合格的人员和采用标准方法(三)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设备、培养基、消毒灭菌效果、记

44、录和核查、报告质量三、实验室检验的原则(一)具有相应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四)根据检验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微生物检验优先;3、恰当的样品处理与检验;(四)根据检验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2/9/21裴晓方 136第二节 卫生指示微生物(indicator microorganism卫生指示微生物 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卫生指示微生物1、指示微生物: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或(致病性)。2、分类(1)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用以评价一般卫生质量,污染程度和安全性;(2)大肠菌群、粪

45、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评价检品受人、畜粪便的污染情况,间接反映肠道病源微生物存在可能性;(3)其他指示菌:包括特定环境不能检出的特定菌(4)病毒(包括嗜菌体):间接反映肠道病毒存在可能性;卫生指示微生物1、指示微生物: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2022/9/21裴晓方 138卫生微生物检验中最重要的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指示粪便污染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粪便污染的指示微生物2022/9/21裴晓方 139粪便污染的指示微生物2022/9/19裴晓方 xxp一、指示微生物的选择原则1、数量大,易于检出。 2、检验方法简单、经济、方便。 3、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数量变化能

46、反映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 一、指示微生物的选择原则1、数量大,易于检出。 2022/9/21裴晓方 141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条件有哪些?大量存在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未被粪便污染的样品中无此种菌存在;在外环境中的抵抗力,包括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与肠道致病菌大致相似或稍强;在外环境中不繁殖,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大致相似或稍长;检验方法简便,易于定量计数。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42为什么常常通过检测指示微生物反映样品卫生安全性? 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43 与人类健康密切的样品,如直接进口

47、的食品、饮用水,除检测卫生指示微生物外,还要求直接检测某些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二、常用的指示微生物二、常用的指示微生物2022/9/21裴晓方 145(一)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 ) 是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表面积(cm2)或体积(m3)内,所含有的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培养后长出的菌落数量。以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 ,cfu)表示。 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菌落总数的种类1、种类: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和酵

48、母菌菌落总数。2、卫生学意义:用于判定检样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或动态观察,也是某些样品的卫生限量标准。3、测定方法:常用标准平板计数法(standard plate-counting method)和表面涂布法(Spatula Method ) 菌落总数的种类1、种类: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和酵母2022/9/21裴晓方 147标准平板计数法(standard plate-counting method)又称为倾注平板计数法At what temperature should pour plates be dispensed? Desired temperature is 45 1C.202

49、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2022/9/21148裴晓方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菌落计算方法(1)菌落计数方法: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菌落计算方法(1)菌落计数方法: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2)菌落计数的报告平板菌落数的选择A、选取菌落数在直径30300mm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B、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

50、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平皿内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线),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数;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2)菌落计数的报告平板菌落数的选择稀释度的选择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若有两上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 若所有稀释度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

51、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2022/9/21151裴晓方 稀释度的选择2022/9/19153裴晓方 xxp稀释度的选择A、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若有两上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B、 若所有稀释度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C、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

52、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D、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稀释度的选择A、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稀释度的选择A、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若有两上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B、若所有稀释度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C、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D、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

53、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E、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稀释度的选择A、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2022/9/21裴晓方 154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菌落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菌落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卫生微生物学全套课件602022/9/21157裴晓方 2022/9/19

54、159裴晓方 xxpeiscu12022/9/21裴晓方 158表面涂布法( Spatula Method )表面涂布法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59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60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的配方及培养基的消毒方法?倾注培养法与表面涂布法的区别与优缺点? 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61(二)粪便污染指示菌 1、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是一群能在3537C、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

55、兰阴性的无芽胞杆菌。是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一大群菌。 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62大肠杆菌(Escherichae coli): 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新鲜粪便中每克可达109 CFU),近年来随着测定新方法的发现和建立,大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的应用越来越多。 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葡萄糖苷酸酶,分解吲哚葡萄糖苷酸,产生有色物质,而使大肠杆菌菌落显色,对大肠杆菌数进行测定。 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63主要包括:四个属的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ae)克雷伯氏菌属(K

56、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耐热大肠菌群根据生长温度的差异,将能在37C生长的称为总大肠菌群,而在44.5C仍能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 group) 或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Fc),耐热大肠菌群的主要成员是埃希氏菌属的菌。 耐热大肠菌群根据生长温度的差异,将能在37C生长的2022/9/21裴晓方 165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大肠杆菌检出的意义最大,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的检出意义略差一些。 20

57、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2022/9/21裴晓方 166水样大肠菌群MPN计数仍然为三步法?2022/9/19裴晓方 xxpeiscu163.大肠菌群MPN计数食品初发酵复发酵2022/9/21167裴晓方 大肠菌群MPN计数食品初发酵复发酵2022/9/19169大肠菌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发酵结果 初发酵阳性阳性阳性阴性2022/9/21168裴晓方 大肠菌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发酵结果 初发酵阳复发酵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接种样本阴性阳性大肠菌群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发酵结果2022/9/21169裴晓方 复发酵煌绿乳糖胆盐(

58、BGLB)肉汤接种样本阴性阳性大肠菌群煌 大肠菌群MPN计数的优势 10版操作更简单,适合批量检测 10版检出的概率大 乳糖发酵培养基基本上不具备修复已损伤的细胞的作用,而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则可以。 10版减少了人为的误差 03版需要挑选菌落,受人主观的影响很大,没有挑对或挑取的不够多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而08版采取增菌液接种,会减少假阴性。 2022/9/21170裴晓方 大肠菌群MPN计数的优势 10版操作更简单,适合批大肠菌群平板计数平板计数证实试验2022/9/21171裴晓方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平板计数证实试验2022/9/19173裴晓典型菌落:紫红色,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59、菌落直径为0.5mm或更大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上的生长情况2022/9/21172裴晓方 典型菌落: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上的生长大肠菌群PetrifilmTM测试片法2022/9/21173裴晓方 大肠菌群PetrifilmTM测试片法2022/9/1917准备PetrifilmTM测试片接种1ml样本液缓慢盖上上层膜用压板轻压培养基样本接种结果红色有气泡的菌落确认为大肠菌群2022/9/21174裴晓方 准备PetrifilmTM测试片接种1ml样本液缓慢盖上上层大肠杆菌MPN计数初发酵复发酵伊红美蓝平板分离培养营养琼脂斜面或平板培养生化试验202

60、2/9/21175裴晓方 大肠杆菌MPN计数初发酵复发酵伊红美蓝平板分离培养营养琼脂斜大肠杆菌VRB-MUG平板计数法检验时用已知MUG阳性菌株(如大肠杆菌ATCC25922)和产气肠杆菌(如ATCC13048)做阳性和阴性对照2022/9/21176裴晓方 大肠杆菌VRB-MUG平板计数法检验时用已知MUG阳性菌株(大肠杆菌PetrifilmTM测试片计数法与大肠菌群PetrifilmTM测试片计数法方法一致结果判读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 蓝色带气泡的菌落红色带气泡的菌落2022/9/21177裴晓方 大肠杆菌PetrifilmTM测试片计数法与大肠菌群Petr粪链球菌( fecal Strp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