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灯笼 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灯笼 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灯笼 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灯笼 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灯 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概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以及进而升华出的情感。3、品味文中简洁典雅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4、分析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手法,并尝试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走近作家1、导入: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2、作者: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

2、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写于30年代中期;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二、准备,掌握字词争讼(sng ) 领域(y) 斡旋(w) 静穆(m) 思慕(m) 怅惘 (chng wng) 锵然(qing) 褪色(tu)燎原(lio) 熙熙然(x) 暖融融 (rng) 马前卒(z) 人情(qn )世故 幽悄(qio) 霍骠(pio) 姚 神龛 (kn) 提醒学生,在文中做好笔记。三、寻“忆”,梳理脉络。1、听课文录音(或默读),思考:本文有一句话,是全文关于“灯笼”的总起句,你能找到吗?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勾画出来。明确:第二段最后一句(真的

3、,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结着的都是。)提醒学生,圈画关键词:“记忆”。围绕“记忆”一词,请找出后文关于灯笼的各种“记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提醒学生:紧紧围绕中心“灯笼”进行概括,尽可能简练准确。明确:挑灯夜行(第3段) 母亲备灯(第4、5段)或“灯红发白” 心灯引路(第6段) 随灯入梦(第7段) 姊家红灯(第8段) 纱灯描字(第9段) 想象宫灯(第10段) 灯下马前卒(第11段)这些与“灯笼”相关的事件,可分为哪几方面?明确: (1)乡村日常生活类 (3、5、9段) (2)乡村艺术表演类(2、6段) (3)乡村年节欢庆类(7、8段) (4)历史文化类(7、8、10、11段)3、通

4、过寻找“记忆”,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体内容:2-11段。那么,首尾两段分别讲什么?有何作用?明确:第1段开篇说“火”。激发兴趣,并为后文“灯笼”做铺垫。 第12段结尾说“火”。点明作者希望冲上前线抗敌卫国的主旨。梳理脉络。一(1-2段)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二(3-11段)回忆小时候与灯笼相关的事。三(12段)再次说“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 第二课时思“忆”,理解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围绕“记忆”中的“灯笼”,作者有许多零散的叙事,但背后却有一条情感的线索。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中有怎样的变化?明确:有两种感情基调:深情,激情。对大部分的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叙述比较平静,但充满深情

5、。比如,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到最后,灯笼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出作者的爱国热情:“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尤其是最后一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爱国之情,显豁而壮烈。至此,由个人情感上升到家国情怀,主旨得以升华。因此,“灯笼”是课文的话题,它拢起各种材料;情感是课文的暗藏线索,它既串联起各种材料,又是课文的灵魂所在、主旨所在。品“忆”,赏析语言。有人评价吴伯箫的散文:“伯箫好用思

6、,好锻炼文字”。也就是说,他在写散文时,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灯笼的语言:典雅而蕴藉,简净而不杂芜。如: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忘路之远近”,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引用至此,使文章具有典雅的韵味。“雪夜驰马,荒郊店宿”,使用短句,简洁而又有深厚的意味和情味。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能表现这一语言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明确:如“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句中包含了三四字的短句,显得简净,也表明抒情的节制、含蓄。读起来既有声韵之美,有有深厚的情味。再如,“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中,“金吾不禁”借用唐诗,“雪夜入蔡”源自资治通鉴的故事,“萧萧班

7、马鸣”引李白诗送友人,“吹角连营”“挑灯看剑”等出自辛弃疾破阵子。这些诗文的直接或间接引用,使文章很有古典韵味。析“忆”,学习手法。本文堪称美文,作者着力营造作品的艺术性,娴熟地运用了描写、叙述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对表达复杂情感和深刻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第二段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分析:开头抒情,总说自己对亮光,包括“灯笼”的喜爱。中间叙述,早年乡村“灯笼”的一个个影像。结尾议论,总结全段内容,表明记忆之丰满,又引出下文。几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自然交错地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