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敏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敏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选自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为古代记游散文单元,所选的篇目都是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提到,本学段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该类文学作品,在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感受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与志趣抱负。岳阳楼记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全篇共368字,以“记”为名,缘事写景,由景入情,因情生论。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地结合起来,既有

2、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又有精警深刻的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其中通过“景异”“情异”“人异”的强烈对比突出主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从而使文章不局限于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而是传递出一种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都向往的忧乐情怀,表达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同时,文章还大量使用骈句,既在形式上给人以整齐连贯之感,又在音韵上给人以旋律和谐之美。因此,这篇课文也适合在充分的诵读训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志趣。二、学情分析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因此可以

3、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猜想、组词、结合上下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疏通文意。同时借助之前学过的朗读和词性的知识,通过标注有代表性的实词和虚词来诵读文章,感知文章语言对仗、语气变化的特点,从而初步感知作品情感的变化。教师需要借助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在诵读中通过节奏和语气的变化感知不同段落表现出的景物的特点,同时在品辞会情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发掘作者的志趣抱负、高尚情怀,能积累一定的名言警句,内化为鞭策自己的精神动力。三、教学目标1.出声朗读课文,根据实词词性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找到文章词句之间的对偶规律;根据虚词的提示标志调整朗读

4、语气,感知文章情感的变化。2.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景异”“情异”和“人异”的对比,说出文章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的关系,比较“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志趣差异。3.结合助读材料,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树立崇高理想。四、教学重点在诵读中通过节奏的划分感知语言的对仗之美,通过不同虚词引出的句子感知情感的变化。抓住景物特点,对比景、情、理的差异,说出文章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的关系。五、教学难点区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的忧乐情怀,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六、教学

5、过程第一课时 诵其声入其境(一)环节一:雅导入、准字音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其中不乏孟浩然、李白、杜甫这类的大文豪。但是北宋时期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所作这篇岳阳楼记却在众多关于岳阳楼的佳作中脱颖而出,引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从而千古传唱、经久不衰。下面请大家齐声诵读岳阳楼记,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阴晴明暗;去聆听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学生活动:齐读岳阳楼记,校准字音,初步感知。(二)环节二:勾实词、诵美言教师引导: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

6、知道可以通过重音和停连把握来读出文章的情感和气势,下面自己先在文章中勾画出重音和停连,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推荐一人陈述划分依据。学生活动:自己勾画重音和停连,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推荐一名同学陈述划分理由。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的陈述,我们找到了节奏上的规律,这也是这篇岳阳楼记的显著特点,即词句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请同学们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笔或符号,分别勾画出文章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教师引导:通过勾画,我们可以发现,全篇文章出现大量对偶,有的是句内对偶,有的是句间对偶。正如北宋诗人陈师道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大量对偶

7、的使用,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的标记再次朗读,注意把对偶的音律美读出来。学生活动:读出对偶的运用给文章带来的和谐美感,也要关注到一些没有使用对偶的词句,让学生感受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特点。(三)环节三:比词性,品情感教师引导:着重朗读24自然段,品析文章的用词,说说不同段落带给你的感受。第2段“衔”和“吞”的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洞庭湖水以生命, 尽显其浩瀚磅礴、吞吐日月的气势。第3段“阴风”“浊浪”“隐曜”“潜形”“樯倾”“楫摧”等词语给人带来阴郁沉重的感觉。第4段“春和”“景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词语的使用给人以明朗愉悦

8、之感。教师引导:通过对具体实词的分析可以感受到不同段落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对虚词的分析来体会不同段落之间的差异。请大家标出文章中的虚词,并比较每个虚词所领起的段落或句子情感的差异。学生活动:找出段落中的虚词(观)夫。(此)则。然则若夫至若嗟夫!噫!第2段“(观)夫”、“(此)则”引出前人所描述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可读出对岳阳楼壮观气势的赞叹之情。但“然则”一词则表现出转折的意味,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3段以“若夫”起笔,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虚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从而引出以下悲凉情境的描写。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而或”一词更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第5段的“嗟夫”“噫”等虚词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要读出慨叹的语气。教师引导:通过找虚词的方式我们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虚词所引发的不同的情感,而这些有明显标志作用的词语也需要重读。带着这种发现,把全篇文章再次朗读一遍,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