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古诗三首2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2.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诗歌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和夏日绝句。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浓浓的爱国热情。重难点第一课时: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边塞诗的风格。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1.读悟结合,体会诗歌氛围,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2.通过文本的分析、比较、欣赏,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意识。 第一课时 出 塞教学
2、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想必你们中不少人都听过,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那就是“爱国”。说到爱国,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爱国的诗歌)没错,爱国的表现有很多,这个单元我们就将去诵读一批爱国诗歌,去认识一群爱国诗人,去感受一片爱国的热土。现在,就让我们步入诗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爱国之情。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3.出示出塞课件。齐读诗歌,校准字音,理解诗
3、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历史背景。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阅读交流的要求。(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3.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识记、书写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会写的字:出 EQ * jc2 * Font:宋体 * hps10 o ad(s up 9(si),塞) EQ * jc2 * Font:宋体 * hps10 o ad(s up 9(qn),秦)时 长 EQ * jc2 * Font:宋体 * hps10 o ad(s up 9(zhn),征) 会认的字:未 EQ *
4、jc2 * Font:宋体 * hps10 o ad(s up 9(hun),还)(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及笔顺。书写指导:塞上中下结构,上部横画和竖画间距相当,中间撇、捺舒展,盖住“土”。秦上下结构,上部三横间距均匀,下部宜收缩。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正”横平竖直,写稳当。塞秦征(3)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出 塞秦时/明月示课文配图,引导探究。2.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交流了解诗中涉及的历史知识。(1)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时光。(2)“飞将”指李
5、广。李广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可补充诗歌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诗歌描绘的画面。(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一轮皎洁的明月照着边关的漠漠黄沙。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静静地思索着,思念着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教师教学“秦时明月汉时关”。(1)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和“汉”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古代,同时也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接连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里“秦、汉、月、关”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属于“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2)想象画面,串讲诗意。师过渡:这一句设定了本诗的大背景,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让我们走入那个寂静的月夜,走近那些守卫在荒凉的关山的战士,去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2.教师引导学“万里长征人未还”。(1)引导学生理解“万里长征人未
7、还”中蕴含的情感。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师:“人”是“征人”,他们在“万里”之外的边关戍守,为维护国家和平而默默奉献。“万里”虽是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的辽阔,点明了边塞的遥远。“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透露出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和同情。(2)出示战争过后的画面和相关诗句,学生自由发表感想。师:战争在你眼里是怎样的?(悲惨、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对战争,你心中会做何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会生出怎样的愿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亲人,你会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归来)3.小组交流,学习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这两句讲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诗人的希望,透露出诗人期望战争早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宁的生活的情感。)(2)诗人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以古讽今,正是由于现今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诗人提李广,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抵御侵扰,保障边关的和平与安宁。)4.把握情感,朗读回顾。师小结:这首诗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起来,反映出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哀叹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使国家得以安宁
9、、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品味诗人那诚挚的爱国情。第二课时 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出塞,齐背。导语:同学们,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谁能准确流利地把它背出来呢?2.再次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师:大家背诵得十分流利。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你们还记得吗?(认生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凉州词和夏日绝句这两首诗。我们先来看看凉州词。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理解诗题,了解诗人。(1)理解诗题。凉州词 即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2)介绍诗人王翰(687726) 字子
10、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其诗以边塞诗见长,诗风壮丽酣畅,全唐诗录存十四首。他善于描写边塞生活,这首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作。2.初读古诗,疏通字音、把握节奏。(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3)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朗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观察图片,理解诗句。A.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展开想象,描述诗句的画面。(醉人的葡萄酒盛放在精致的夜光酒杯中,在营火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香甜的
11、酒味弥漫在整个军营中。)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联想到什么?(将士们碰杯、欢笑、劝酒,大家都十分开怀。)这时的气氛是怎样的?(欢快、热闹。)B.理解“欲饮琵琶马上催”。战士们刚要举杯豪饮,却听到了什么?(琵琶声。)战士们听到的琵琶声可能会是什么调子呢?(激昂的、急促的、欢快的)“马上催”的“催”字应该怎么理解?它是在催什么呢?(有说是催促将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边关战事频繁、紧急;有说是催促将士们多饮几杯,一醉方休西域有骑在马上弹奏琵琶以助兴的习俗。)C.教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可能是在什么场景下说出的?(一阵痛饮过后,也许有人想放下杯子,这时便有人用这两句话来劝酒;有人看
12、到大家都醉倒在地,觉得好笑,便有醉酒的将士用这两句话来回应。)从“醉卧沙场”这四个字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既有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包含着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气。)为什么诗人认为不应笑话“醉卧沙场”的将士们?(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几人回”这三个字说明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战争是残酷的,自古边关烽火难息,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多么悲惨。然而,尽管有那么多将士战死边关,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奔赴戍边,他们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在沙场上拼死抵抗,寸土不让,视死如归,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小结: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胸怀壮志,共赴国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诗人王翰作为运送
13、粮草的官员曾亲赴边关,被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于是诉诸笔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绝唱。让我们用慷慨豪迈的语气,再次读出战士们的伟大吧!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过渡引入夏日绝句,引导学生认识诗人。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唐朝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身为热血男儿,怀抱爱国之情,都曾奔赴战场,亲历了战争。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诗,看身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2.解诗题,明背景。(1)“夏日绝句”是什么意思?(“夏日”点明写诗的时间,“绝句”点明诗歌的体裁,连起来就是“夏天写的一首绝句”)(2)谁知道这位女诗人的相关情况?(出示课件或点名学
14、生介绍)3.初读诗歌,夯实基础。(1)出示古诗课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教学生字。(3)指名学生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提示自学要求。阅读与交流: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联系课文插图和项羽的生平,思考为什么诗人会提到项羽。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5.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1)一边读前两句,一边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鬼雄”又是什么意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明确:“人杰”和“鬼雄”可以用组词法来引导学生解释,前者指人中豪杰,后者
15、指鬼中英雄(即壮烈死去的人)。这两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观,即做人应该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2)从修辞手法入手,体味这两句诗在表达上的精妙。明确:“生”与“死”,“人杰”与“鬼雄”,这两组鲜明的对比构成了诗歌中的对偶句式,让读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时,也体会到诗句的工整,富有音乐感。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手法。它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在古诗中非常常见。(3)指名学生读,用凝重、庄严的语气读出诗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气势。最后学生齐读。(4)读后两句诗,你们知道项羽吗?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为什么他选择在乌江边自刎?(5)诗人为什么“思项羽”?(借“思项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买卖合同范本(宅基地)
- 科技赋能下的宠物托儿所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
- 课题申报参考:量子信息产业劳动力教育需求调查与教育资源开发
- 课题申报参考:劳动力流动、代际居住分离与农村养老服务整合研究
- 知识经济时代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 2025年华师大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领域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课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4秋《小学学霸单元期末标准卷》考前专项冲刺训练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完整版)减数分裂课件
- 银行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第01讲 直线的方程(九大题型)(练习)
- 微粒贷逾期还款协议书范本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