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若干问题课件_第1页
关于中国梦的若干问题课件_第2页
关于中国梦的若干问题课件_第3页
关于中国梦的若干问题课件_第4页
关于中国梦的若干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龙2013.7.9关于中国梦的若干问题主要内容一、中国梦的提出与缘由二、中国梦的内涵与特点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一、中国梦的提出与缘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复兴之路展览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

2、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 6月7日,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2、民族复兴的提法由来已久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宣言中郑重申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20世纪30年代的复兴思潮;1932年,张君劢创办再生杂志,将“中华民族复兴”作为办刊宗旨。蒋介石:复兴民族之要道( 1934年)张君劢:民族复兴之学术的基础 (1935年)。胡汉民:

3、民族主义的民族复兴运动(1936);阎锡山:复兴民族须先复兴发展富强文明的原动力(1936);陈诚:认识时代:一个民族复兴的大时代(1937年前后);周佛海:精神建设与民族复兴(1935)还有李宗仁的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伍子建的民族复兴之精神基础、周辑熙的复兴民族之路等。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1948年底,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说:中国革命是要“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

4、 1997年中共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2002年中共十六大:进入21世纪,“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2012年中共十八大:“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5、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是推陈出新;不要神化中国梦。1、具备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圆了民族独立梦、港澳回归梦、奥运梦、诺贝尔奖梦、载人航天梦、航母潜海梦。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超过10%;2012年中国GDP总量:519322亿元,按照2012年末的汇率,折合8.3万亿美元;2012年美国GDP总量:16.2万亿美元。2012年日本GDP总量:6万亿美元实现中国梦不是简单恢复昔日的辉煌,但要恢复中国

6、在世界的地位;直到18世纪末,中国经济规模仍排世界首位;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当时只有10个,中国占了6个,即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按照麦迪逊的测算,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人口从占世界总量的22.9%增长到36.6%。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与172个国家建交;参与多个国际性条约;对外援助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经贸关系得到发展,推动了南南合作;从地区大国转变为新兴世界大国;外交方式从国际体系外转到国际体系内;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2、以中国梦实现社会整

7、合社会分化的现实;传统话语模式的意识形态性、物质性;改革时代话语的共识性、包容性;中国梦超越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社会整合功能。3、中国梦的表述有利于主流话语的大众化中国梦具有亲民感,表达了对个体的尊重;对“美国梦”提法的借鉴;中国梦打通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外国话语之间的阻隔。二、中国梦的内涵与特点1、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统一。是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炼;对国家、民族、个人美好未来的憧憬;反映了执政党的理想、追求与使命。2、中国梦是历史传统、现实追求、未来理想的统一。近代以来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升华;反映了时代潮流与人民期待;代表了人类文

8、明的未来发展方向。3、中国梦是理想、自信、智慧与力量的统一。中国梦是一种社会理想;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表达;中国梦是一种改革智慧;中国梦是一种发展力量。4、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有人提出,中国梦是帝国梦、民族主义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梦;中国梦是对推动建立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表达,是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追求。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1、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300项,其中175项在中国,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

9、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2)中国文化“走出去”难。文化的原创性不够,简单模仿;当代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有限。2012年,中国生产的电影多达700多部,而真正能在影院上映的仅240多部。中国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儒家的重要典籍,通过传教士的努力,在16世纪末至18初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狄德罗百科全书:“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据一部分学者的意见,他们所有的优点甚至可以和欧洲最开明的民族抗争。”(3)中国国民素

10、养有待提高。民族复兴有赖国民素养提高;20世纪初年的“新民说”、国民性改造思潮;当前国民素养存在的问题,世俗化、功利化、原子化。2、坚持中国道路道路选择的重要性;当前关于中国发展道路之争;如何看待西方经验与西方道路?中共十七大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共十八大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

11、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国市场经济之路、中国共同富裕之路、人类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了对西方发展道路、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超越;经受了实践检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英国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说:“中国绝对不会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只会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崛起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中国道路”的特征:独立自主;政府主导;市场经济;渐进有序;开放包容;人民主体。坚持中国道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制度完善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吸引力的增强;社会管理的创新。3、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