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学语文部编三年级教案学校语文部编三班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熟悉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机灵和英勇。 教学预备: 老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同学对故事的爱好,调动学习的乐观性。】 二、初读课文,

2、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终,枣核靠着自己的()和()胜利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班级的同学的概括力量还不够强,实行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争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好玩,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争论时,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育同学独立学习的力量。】 3.汇报沟通: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每天干活,学了许多的本事。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由于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灵、英勇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灵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等衙

4、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叫卖着赶驴。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叫卖声:“哦喝!哦喝!”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灵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

5、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看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深化体验,深化理解 1.你喜爱枣核吗?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特别好玩,你能依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同学复述故事。 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同学练习,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28.枣核 名字来历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顺当脱险 学校语文部编三班级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6、1.会认10个生字,把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晰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聪慧和英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把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枣核的聪慧和英勇。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 事是布满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仆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

7、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着人们的美妙愿望。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老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 2.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教同学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当)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胜(成功) (2)多音字。 折 zh:折腾折跟头 zh:折断损兵折将 sh:折本枝折花落 涨 zhng:涨红头昏脑涨 zhng:涨价水涨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转,倒腾”

8、时读zh,如“折腾”; 表示“断”“亏 损”或姓氏时读sh,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 “涨”表示“体积增 大”“充满”“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n,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 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n,如“水涨船高、涨价”。 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枣核”指的是什么? 明确: 指的是仆人公的名字。 2.“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明确: 由于枣核刚诞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3.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明确: 第一件事:枣核

9、始终没有长,但是很勤快,每天干活,学了许多的本事。其次件事: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慧,设法帮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枣核解救牲口后引起县官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2自然段后思索: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有什么变化吗?爹娘心情如何? 明确: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娘都很为他担忧、发愁,觉得枣核长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对爹娘的担忧,枣核是怎么反应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枣核劝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3.枣核做到对爹娘的了吗?他都学了哪些本领? 明确: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4.当

10、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明确: 有的人可能会想:“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枣核心里可能想:“此时不和你们争论,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肯定无话可说!” 5.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明确: 由于这么多的衙役看管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行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管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6.枣核胜利牵走了牲口,印证了文中的哪句话? 明确: 第4自然段中的“枣核不光勤奋,也很聪慧”。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确: 示例一: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示例二:这幅画不光

11、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 8.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明确: 由于县官假如找不到偷牲口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承认,是不情愿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方法制伏县官了。 9.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 明确: 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我就在这儿,过来呀! 10.回顾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同学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按要求改写句子。 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改成被字句) 门被枣核打开了。(改成把字句) 枣核说:“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方法!”(改成转述句) 明确: 牛、驴

12、都被衙役牵走了。 枣核把门打开了。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方法。 (2)设想一下 ,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绽开想象,写一写。 明确: 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作为人质,还威逼枣核:“假如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这么孝顺,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回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预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方法。其次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把县官熬煎得不成人样,只能跟

13、他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 快乐了! 2.总结。 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英勇智斗恶人,关心乡亲。盼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去关心需要关心的人。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学问 构架 枣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优秀品质 勤劳:学会许多本事 聪慧:智斗县官 人小志气大 英雄出少年 学校语文部编三班级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详细,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

14、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育喜爱自己民族和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蹊跷(qqio)掐指一算(qi)故弄玄虚(xun)殷切(yn) 嫣红(yn)玛瑙(mno)山坳(o)厂甸(din)核潜艇(qin) 均匀(chn)镶嵌(qin)国(j)籍 2、解释词语: 感慨良深感慨很深。良,很。 风烛残年比方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蹊跷惊奇。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故弄玄虚有意玩弄花招,迷惑哄骗人。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填空:萧乾:(1910-1999)现代作家、翻译家和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毕业于燕京

15、高校新闻系。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斯战场上,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特写报道。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1980年写作美国点滴,由枣核等10篇文章组成,这些特写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答: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枣核” 4、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

16、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文章,用适当的词填空,完成下图。 第一部分:(1)索枣核 其次部分:(2-4)得枣核 第三部分:(5-10)话枣核 第四部分:(11)话主题 (二)、咬文嚼字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宝玛瑙还珍贵。 (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珍贵”,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在掌心“好像是在感受枣核的重量,显得非常珍惜。改后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过旧历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传统,“一”过圣诞,就想旧历年,用上面的句式强调了旧

17、时的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肤浅。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答:“劈头”有一开头就突然的意思,久别重逢,旧时同窗把“我”安排好后,不叙别情,却领我去后花园,劈头就问后花园怎样,是为了炫耀后花园的“家乡味”。实际上是表示自己蛰居海外乡思心切,急于倾诉思乡之情。换成“突然”就表达不了上述意思。 4、“你信任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自选择,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若删去划线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 答:划线部分表明旧时同窗堆假山时非常认真。突出了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删去划线句子,则表达不了这种情感。 (

18、三)、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一再托付“我”带去几颗一般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由于他思念家乡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 答:(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3、哪些句子描写思乡的行动? 答:(1)、栽杨柳树,种睡莲。(2)、亲自建筑“北海”。(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4)、试种家乡的枣树。(暂未做)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

19、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答: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予在这些事物上,寄予在这几颗看来一般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21教育原创作品 5、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什么”,为什么? 答: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仆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团聚的温馨,缺的是家乡亲人的亲情 由于:身处异国他乡,缺少家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 学校语文部编三班级教案4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

20、、穿戴、装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沟通课文中有新奇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学校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学校的宠爱之情。 课前预备: 1.布置同学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老师预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现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同学展现介绍,老师提示同学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

21、状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学校,大家愿不情愿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学校。 3.老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1.这所民族学校美不美?大家确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生字依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同学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同学感到生疏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竞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

22、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留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均匀。 b.同学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把握状况。 2.

23、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学校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学校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同学读后沟通。 可引导同学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同学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叙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绽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老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其次、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同学开头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其次、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学校的孩子是怎样上课

24、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同学各自读课文,然后沟通。 老师引导同学结合自己仔细上课的状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用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乐观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洪亮,声音抑扬顿挫 c.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伴侣们学习这么仔细,课文朗读得这么悦耳,你会怎么做? 引导同学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宁静,体会是四周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美丽的读书声吸引,悄悄地观赏,不忍打扰。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伴侣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学校留给你什

25、么样的印象?沟通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学校,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漂亮的民族学校,多么可爱的同学!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竞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爱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爱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支配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沟通。 学校语文部编三班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悉“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

26、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奇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学校”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奇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学校”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班级的语文书,你会发觉:与以往一、二班级的语

27、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习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内生活 关注有新奇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盼。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同学生活、学习的图片; 2.同学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盼。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殊之处。 (一)依据要求,同学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殊的地方,用“ ”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习作业,以学定教,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习同学观看、沟通老师范写同学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关心同学熟悉不熟识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