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2课件_第1页
九日齐山登高2课件_第2页
九日齐山登高2课件_第3页
九日齐山登高2课件_第4页
九日齐山登高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第1页,共17页。杜牧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第2页,共17页。

2、杜牧,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第3页,共17页。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在池州贵

3、池县东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第4页,共17页。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问: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第5页,共17页。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 “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

4、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第6页,共17页。首联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诗人登山游目览观所见。“涵”字极有气势,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一字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客”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第7页,共17页。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适开口笑”,是庄子盗跖篇的典故,说人的一生,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这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

5、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第8页,共17页。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尘世间值得一笑的事太少了,(显然作者终日郁郁寡欢)难得遇朋友开怀畅饮就笑笑吧。古有九九插茱萸,那我就不那么没创意了,秋天菊花多,我还是在头上插满菊花再回家好了。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可怜佳节却只有一个朋友来陪,没有亲人,何不喝个大醉来安慰自己呢。更可惜的是原本我想爬到山顶,可是由于速度慢,爬到一半就天黑了,真可恶。第9页,共17页。“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

6、这一场登高。 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问: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第10页,共17页。 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第11页,共17页。颔联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颈联

7、是慰客自慰,感情的转折由隐而显。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要及时行乐.一个是远州刺史,一个是失意处士,二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身处逆境,他们只好故作旷达。第12页,共17页。这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却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这里的旷达,不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悲愁来,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情,正是杜牧一生潦倒、悒郁、怀才不遇的反映。 第13页,共17页。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

8、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第14页,共17页。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牧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不必象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全诗诗人的旷达,表现为自慰自遣,诗人的愤郁,寄情于山水自然。 第15页,共17页。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

9、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第16页,共17页。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

10、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15、只有在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