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1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2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3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4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酶的定义:酶是_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_,其中_酶是蛋白质。产生场所:活细胞。作用:催化作用。本质:有机物,多数酶是蛋白质。 活细胞催化有机物绝大多数考点1:酶的本质二、酶的特性1高效性: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生化反应的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酶的多样性 3温度、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影响曲线如下: 甲曲线在最适

2、温度两侧不对称;乙曲线在最适pH两侧基本对称。(1)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不可逆)。(2)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恢复。(3)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而植物与微生物体内的酶,其最适pH多在4.56.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脂肪酶的最适pH为8.3,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多在3750 ,而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多在5060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

3、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训练 1. (2009年上海卷)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D 2. (2009年广东卷)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 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D 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必须超过一定的阈能,成为活

4、化的状态,才能发生变化,形成产物。这种提高低能分子达到活化状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致相同的能量能使更多的分子活化,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考点2:酶的作用机制 酶能显著地降低活化能,故能表现为高度的催化效率。例如课本的H2O2酶的例子,可以显著地看出,酶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度提高千百万倍以上。 目前一般认为,酶催化某一反应时,首先在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生成酶底物复合物,此复合物再进行分解而释放出酶,同时生成一种或数种产物,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E+SESE+P 上式中E代表酶,S代表底物,ES代表酶底物复合物,P代表反应产物。由于ES的形成速度很快

5、,且很不稳定,一般不易得到ES复合物存在的直接证据。但从溶菌酶结构的研究中,已制成它与底物形成复合物的结晶,并得到了X线衍射图,证明了ES复合物的存在。ES的形成,改变了原来反应的途径,可使底物的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使反应加速。 1. (2009年全国卷)下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的抑制作用C1.ATP的结构特点 ATP(C10H

6、16 O13 N5P3)是_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其中A代表_,P代表_,“”代表_,“”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_,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_中。高能磷酸键 三磷酸腺苷APPP腺苷磷酸基团一般的共价键高能磷酸键考点3:ATP的结构特点及其转化 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_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_,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_。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30.54 kJmol高能磷酸化合物 探究思考: ATP是唯一的高能化合物吗?答案:不是。在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中还有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磷酸肌

7、酸水解时,每摩尔化合物释放10.3千卡的自由能,比ATP释放的能量(每摩尔7.3千卡)多些。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其磷酸基转移到ADP分子中。当一些ATP用于肌肉收缩时,就会产生ADP。其化学反应为:ADP+磷酸肌酸(CP) ATP+肌酸(C) 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 特别说明: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淀粉;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 2、三磷酸腺苷(ATP)的分子结构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

8、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 、磷酸基团。ATP的结构式是:APPP分析: 从ATP的结构式可以看出,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ATP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水解时,能释放30.5 kJ/mol的能量,而6磷酸葡萄糖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只有13.8 kJ/mol。需要指出的是,ATP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又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和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也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

9、单位之一)和焦磷酸(PPi)。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伴随着吸能和放能,因此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可用下式表示二者的转化过程:+能量(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ATP酶ADP+Pi酶 化学中讲到可逆反应的特点:正逆反应都能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

10、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很显然上述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 综上所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不是可逆的。但我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化学上的观点来判断该反应是否可逆,因为ATP与ADP在活细胞中永无止境地循环着,该反应能够明确地表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循环过程,所以该循环使ATP不会因能量的不断消耗而用尽,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 1. (2009年广东卷)正常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的很多结构退化消失,但保留了大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可以合成精子运动所需的( ) A.乙醇 B.ATP C.胰岛素 D.淀

11、粉: B 2. (2008年广东卷)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B1 (2009年汕头二模)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 mL 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 min 分别置于100 、60 、0 环境中保温5 min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 min A BC D答案:D 2(双选)在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