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_第1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_第2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_第3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_第4页
信息与信息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第一节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来描述信息的特征,从而全面认识信息。2、第二节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客观认识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能够联系实际领会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的生活与学习、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正确对待和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什么是信息?冰消雪融、草木发芽,这是自然带给我们季节变换的信息;新闻报道、商品广告,

2、这是社会带给我们的信息;闹钟的铃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这是生活中的信息。我们无时无刻地与信息有联系,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我们接受信息,同时我们点头、摆手、跺脚、摸鼻子、说、唱等,一举一动都在发出或传递信息。人与人间传递信息可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信息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事例: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

3、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实验前,大多数被试者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在实验期间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

4、看到大队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进行到第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信息。丰富的、多变的信息是有机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有什么特征?阅读教材P3,了解信息具备哪些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不同的载体。武侠小说里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

5、功方法这样的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的同学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是记载在“思过崖”山洞的墙壁上,当他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幸好没发生火山喷发或者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你们的座右铭通常写在哪些地方?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比如读书可以明理。另一方面是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事例: 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

6、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笔记本电脑、手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刀、火石)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物质、能源、信息)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花台中百仓储超市的招聘广告。信息的独有特征共享性,无限共享性,无损共享性(物质、能源有价值,商品有保质期):信息部同于物质和能源的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

7、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信息的不完全性、可传递性(时间上-存储 空间上-通讯)。摸到腿的,说大象长的跟柱子一样;摸到身躯的,说大象长得象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就象一条蛇;摸到耳朵的,说大象就跟扇子一样资料1:数据没有传输到深圳海关载体依附性,时效性 通关不畅,引起塞车价值性资料2:网络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交流、优秀资源共享共享性、价值性企业招聘启示、好邻居购物优惠活动(特价)时效性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D )。(A)电脑 (B)VCD光盘 (C)报纸 (D)CCTV播出的广告2、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

8、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 C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3、中国气象局8月4日发布第9号强台风“梅花”警报,并要求10万以上在一线户外作业及居住在危棚简屋的人员立即撤离转移,从而避免的大量的人员,财物损失.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A )。(A)时效性,价值性 (B)可存储,可转换(C)独立性,广泛性(D)增值性,共享性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现状,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

9、人生活学习的影响。另外介绍把关于信息技术相关的情况总结制作成一个电子作品。教学对象分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1)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制作作品,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及交流思想。(2)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采用我们熟悉的

10、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 等软件制作电子作品,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价。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2)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并要认真了解学生己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3)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内容:演示信息技术的传播技术的发历程内容,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11、,并引导学生确定小而精的主题,制作电子作品。然后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能参加评价和自评,这样同时浏览他人作品,吸取好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作品。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确定小而精的主题,制作电子作品。然后评价学生作品,让改进自己的作品。1 运用信息技术的实例2引导学生运用己学的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涉及了信息技术的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内容。为此在课堂教学首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发展历程如何?其次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加

12、工技术发展的两次突破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正确概念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史和因特网的作用。最后在针对要求学生将了解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进行总结并制作成电子作品(电子作品的形式是文档(word)或演示文稿(如PPT演示文稿),对这些内容采用讨论法、分组教学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情况并很好地完成电子作品,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马拉松比赛的起源;2、烽火戏诸候;3、P书本5页的例子“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位于雅典城东北公里。公元前年,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

13、达求援。这位信使用小时走完了公里的路程。但是斯巴达人却说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距离为公里),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人们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一直延续至今。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长的很漂亮,不过却从来不笑,整天眉黛紧颦,郁郁寡欢。周幽王为其开颜一笑费尽心思,但用尽千方百计,褒姒却始终不露欢颜。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姒全无悦色。又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褒姒虽爱听裂

14、绢的声音,依旧不见笑脸。大奸臣虢石父献计说:“在城外,五里置一烽火墩用来防备敌兵,如有敌兵来则举烽火为号,沿路相招天下诸侯的兵来勤王,假如诸侯来了却没有敌兵,皇后必然会笑!”幽王大喜,遂与褒姒驾幸骊山,在骊宫夜宴,令城下点燃烽火台。刹那间火焰直冲霄汉,诸侯乍见焰火冲天,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前来勤王。没多久,列国诸侯皆领兵至,一路烟尘滚滚,来了却没有敌寇的踪影,只见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掳。2、 引导学生思

15、考这三个例子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从信息角度)3、 学生思考回答(信息传递的一个发展过程)由此引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新课教学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老师问:现代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什么获取信息,记录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如下:获取信息:阅读、交谈、书信往来、看电视、访问因特网、温度计、听诊器、钟表、测量仪器、显示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等。记录信息:书写、印剧、照相、录音、录像、微镜等技术和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介质。管理信息:目录卡片、文件夹和数据库等。传播信息:旗语、信号灯、钟声、电报、电视、卫星和因特网等。加工信息:描述、分类、转换的压缩等方式。提问:

16、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哪两次突破?学生:从人脑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加工,由使用机械设备再发展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学生自行阅读“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思考下面二个问题:1、 是不是有了计算机和网络才出现了信息技术?(不是)2、 你认为信息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了人类)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展示信息技术概念:信息技术(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技术。信息技术概念: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1五次信息

17、技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促进信息的交流)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有些语言则只为几千乃至几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语,中国的鄂伦春语、赫哲语。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18、的产物。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最早的文字诞生到今天,最多也不过五六千年。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

19、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进一步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电报: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

20、,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电话: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电视: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第一代: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1957-1963年。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1964-198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1982-198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三、信息的发展趋势1越来越友好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