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四章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2(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四章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2(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四章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2(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四章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2(人教版必修一)_第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四章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2(人教版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下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塑料等塑料制品引起的“厄尔尼诺现象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A只有B只有C全部 D只有解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了解一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

2、烃引起,而NOx对“臭氧空洞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光化学烟雾主要是NOx引起的;“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及NOx引起,故不正确;“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引起的污染;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温室效应,“厄尔尼诺也由此而起;“赤潮、“水华那么是水体中由N、P等营养元素的过量引起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D。答案:D2“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响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响A BC D解析:“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尽量

3、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采取合理平安的工艺合成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的做法中,铜丝可以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响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响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待反响后处理,也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而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答案:C3(2022临沂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奖牌中金属的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制成。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

4、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A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C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解析:因为硝酸难以溶解金,应选用硝酸能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假设全不溶解那么是纯金,假设局部溶解那么是金银合金,全部溶解那么是黄铜。答案:C4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以下列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用滴管参加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力小于外界压力,从而形成喷泉B选用适宜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HCl、NH3和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解析:此题综合

5、考查了喷泉实验的原理,即由于气体溶于水或某种溶液,导致烧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与外界压强间产生足够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A正确;B选项中,CO2能与NaOH等强碱溶液反响,从而被吸收,也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故能形成喷泉,该项也正确;C选项中,NH3和HCl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常压下,SO2溶解度为40,也能较多地溶解,故均能形成喷泉;NO2和N2O4与水反响后有NO生成,故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答案:D5如以下列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外表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

6、酸挥发的HCl气体反响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响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枯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B项,浓H2SO4易与NH3发生反响;C项,该溶液也可能是MgCl2溶液等;D项NH3H2O是碱,而NH3不属于碱。答案:A6如以下列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CO、O2Cl2、CH4NO2、O2N2、H2A BC D解析:烧杯里的水进入广口瓶,说明广口瓶里的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响,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反响条件

7、为光照(置于光亮处),暗示反响有两种情况:一是反响物本身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响,但不生成气体或生成气体分子数减少;二是反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产物易溶于水或生成气体分子数减少。CO和O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响,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Cl2和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响,生成物CH2Cl2、CHCl3、CCl4均为液态,HCl极易溶于水,只有CH3Cl为气态,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NO2和O2可与水反响:4NO2O22H2O=4HNO3,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N2和H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响,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答案:D7以下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响就能实现如下列图转化的是()ab

8、cAAlAlCl3Al(OH)3BHNO3NONO2CSiSiO2H2SiO3DNH3NO2NO解析:A项,Al(OH)3Al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Al2O3Al这两步;C项,SiO2H2SiO3必须经过两步SiO2Na2SiO3H2SiO3,H2SiO3Si也必须经过两步H2SiO3SiO2Si;D项,NH3NO2必须经过两步NH3NONO2。答案:B8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eq oal(2,4)、H2SO3、NHeq oal(,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参加氯水时,溶液显黄色,再参

9、加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以下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SOeq oal(2,4)CH2SO3DNHeq oal(,4)解析:实验说明溶液中有H2SO3,实验说明溶液中存在NHeq oal(,4),实验说明溶液中存在Br,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SOeq oal(2,4),因为当参加氯水时发生反响Cl2H2SO3H2O=2HClH2SO4,因而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SOeq oal(2,4),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9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响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那么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A1.

10、2 mL B2.4 mLC3.6 mL D4.8 mL解析:根据题意,剩余的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当剩余气体是O2时,由于剩余2 mL O2,那么有12 mL2 mL10 mL气体按反响式4NO2O22H2O=4HNO3中量的关系进行反响,那么原气体中O2的体积V(O2)10 mLeq f(1,5)2 mL4 mL。答案:A10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以下列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那么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

11、解析: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又经过一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应存在NH3、NO、CO2气体,故B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以下列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响的一种物质。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图中有局部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1)A的化学式_。(2)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3)写出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4)J与F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5)在反响中,当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G时,转移电子数为_ mol。解析:A分解得

12、到等物质的量的B、C、D,A可能为NaHCO3或NH4HCO3,B与Mg反响,B应为CO2,C与Na2O2反响生成G,C可能为H2O,D与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响,D应为NH3,那么H为NO,I为NO2,J为HNO3,HNO3与F反响又生成B(CO2)、C(H2O)、I(NO2),那么F为C。答案:(1)NH4HCO3(2)2MgCO2eq o(=,sup7(点燃)2MgOC4NH35O2eq 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3)NHeq oal(,4)HCOeq oal(,3)2OHeq o(=,sup7()NH3COeq oal(2,3)2H2O(4)C4HNO3

13、(浓)eq o(=,sup7()CO24NO22H2O(5)0.212(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以下列图一所示,方案二如以下列图二所示。请答复以下问题(此题不考虑N2O4存在产生的影响):(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2)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4)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

14、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5)为了更直接地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_。解析:(1)浓H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eq o(=,sup7()4NO2O22H2O。(2)该结论不正确,因为在加热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也可能导致木条熄灭。(3)根据信息可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eq o(=,sup7()2CuO4NO2O2(4)该结论是正确的,因为Cu(NO3)2受热分解所得的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

15、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是根本相同的,而木条复燃了,说明NO2支持燃烧。(5)可利用Cu与浓HNO3反响制取NO2,并枯燥NO2,此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NO2中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NO2能支持燃烧。答案:(1)4HNO3(浓)eq o(=,sup7()4NO2O22H2O(2)不正确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浓硝酸时产生了大量水蒸气(3)2Cu(NO3)2eq o(=,sup7()2CuO4NO2O2(4)正确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本相同,假设NO2不支持燃烧,那么木条不会复燃(5)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响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枯

16、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13(10分)(2022重庆高考)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列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响是_反响(填“吸热或“放热)。(3)为保证在装置4中仅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假设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解析:此题为实验题,考查了氨气和氮的氧化物等知识。(1)氨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与O2反响生成

17、NO和H2O。(2)玻璃管2中发生的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响。停止加热仍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响不需要持续加热也能进行,故为放热反响。(3)氨气的催化氧化有水生成,氨气从氨水中逸出时也可以带出水,故装置3需要对NO气体进行枯燥,防止NO与氧气反响生成的NO2溶解在其中生成硝酸,硝酸与逸出的氨气反响会生成硝酸铵(白烟)。(4)装置5为制备混合反响气体(氨气和氧气)的装置。答案:(1)4NH35O2eq 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2)放热(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响生成NO2,NO2与水反响生成HNO3,NH3与HNO3反响生成了NH4NO3(4)1NH4Cl与HCl反响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14(15分)铜与浓硝酸反响和铜与稀硝酸反响的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响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下列图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以下药品,完成该实验,并表达实验步骤。药品:稀硝酸、稀盐酸、Zn粒、CaCO3固体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2)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_。(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响,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