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陋室铭的课文教案导语:陋室铭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
2、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教学目的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导读法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 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3、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2、精读 课文,品析语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明确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 鸿儒 ,无白叮(雅)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
4、?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明确: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3、再读课文,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 :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
5、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首尾句有何关系?明确: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明确: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三、教学小结: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四、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解题。这篇文章的休裁是“说”
6、,在这之前我们学过马说,请同学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归纳:“说”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体。本文特点是托物言志。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了解作者及出处。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或投影),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小黑板: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取下小黑板,请四名学生上黑板听写。蕃 牡丹 淤泥 染 濯 涟 亵四、分析第一段。1.范读第一段。2、同学们把第一段自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3、质疑讨论,解决疑难问题。4.教师讲解。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
7、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提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归纳: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归纳: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
8、人敬重。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6、背诵第一段。三、分析第二段。1.范读第二段。2. 同学们把第二段齐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3、小组讨论解决疑难。4.教师讲解。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提问: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归纳: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5.集体默诵、背诵第二段。四、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2-乙基蒽醌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势剖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不锈钢龙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IT电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海外旅游产品及服务合作协议
- 专业市场运营与销售协议
- 广告行业广告发布免责协议
- 乡村合作林业承包协议
- 电影院线影票销售代理合同
- 装修安全责任合同
- 聘用灶房大师傅合同书
- 稳固结构的探析-说课课件
- 八大作业票证的安全管理制度
- 手术基本操作培训课件
- 淘宝客服操作流程
- GB 1886.35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脂
- GB/T 31117-2014船用辅锅炉安全技术要求
- GA/T 832-201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教学课件
- 新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讲解
- 乌灵胶囊幻灯课件
- DB44∕T 1188-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