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入门四问》教学设计及教学小记_第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入门四问》教学设计及教学小记_第2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入门四问》教学设计及教学小记_第3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入门四问》教学设计及教学小记_第4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入门四问》教学设计及教学小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中国古代文化著作。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4培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抓住“纵线”,厘清文化发展的脉络。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抓住“纵线”,厘清文化发展的脉络。教学方法自读梳理与教师讲座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欧洲, 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

2、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余秋雨)二、入门四问:梳理整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笔记积累)提问: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1、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2、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一)一问: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 四大部分:经史子集。1 .经

3、部:指儒家学说。“四书” 、 “五经 ”、 “十三经”2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史记 、二十四史、 “前四史”、 “三通”3、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百家争鸣: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三教九流。4、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二)二问:经典产生

4、的时期、文化背景及特点。指导学生按课本编排体例及顺序填表梳理。(三)三问: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1 .教育人们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有很强的现实性。“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然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2 .加强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3 .提倡和谐,包容合作,促进全球化不同文明和谐共存。“ 礼之用, 和为贵。 ”“ 和也

5、者, 天下之大道也。”“ 和而不同。”“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个 “和 ”包含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自由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 ”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4 .亲和自然,保护环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6、提供理论源泉。5 .提倡道德,提倡科学规律,创造审美和科学精神。结合当前疫情的发展,经典传达给人们的警醒与反思。(四)四问:怎样学习经典?1 .好的态度。不妄图一口吃个胖子。2 与先贤对话。在对经典的品读中,慢慢濡染、领悟、 反思、 内化。3 .与老师同学对话。独学无友,会成井底之蛙。4 .与自己对话。吾日三省吾身。三、教师讲授经典的要义。(讲座)从文化主旨、做人标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哲学倾向、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比喻七个方面,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特点做初步的分析,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总体印象。四、提出学习要求。教学小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 指出: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

7、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具体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增进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在学习研读新课标、核心素养后,结合文本,我确

8、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中国古代文化著作。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预习,按照“纵线”顺序梳理古代文化著作。2、教师利用书籍、网络信息收集资料,做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从文化主旨、做人标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哲学倾向、 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比喻七个方面,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特点做初步的分析,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总体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经典所传达的人生经验与人生智慧,打好精神的底色。2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9、的学思习惯。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中国古代文化著作,厘清文化发展的脉络。确立教学难点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绪论课,教学时要以自读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讲座,目的是激趣;从文化主旨、做人标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哲学倾向、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比喻七个方面, 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特点做初步的分析,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总体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能引发兴趣,在后续的文本学习中,扎实认真地推进学术、学说、思想的理解,借助互联网丰富的信息源, 学生会明白学习传统文化从哪里入手、怎样更快地

10、提升自我文化素养。教师还可以开辩论会、读书报告交流,可以给学生做小论文写作的指导,指导他们修改完善读书报告,或者发表出去,一定可以激励形成良好的探究之风、学术之风!“读书报告”和论文等形式,为那些走得快的、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的孩子指引一条个人发展的道路。至此, 我们也就完成了从文字到文本再到文化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选修教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就是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学生从经典中领悟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读圣贤言论可以改变孩子的气质,开阔他们的胸襟,启发他们的智慧,提高思想境界。再说,这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不去接受积极健康的东西,那些阴暗扭曲的思想就会占据你的心智。三观还未完全成型的高中生学习圣人之言就是为孩子们打开八车道的眼界,可以让他们的生命一直沐浴在阳光下,从而一直充实、饱满、光辉!经典文化给我们以知识、思想、为人、处世的营养,打好孩子们的精神底色!曾经看过央视的一部纪录片叫先生南怀瑾,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临终赠言里极力倡导读经。金温铁路就是大师募资参与建设的,他说修一条铁路不过是人生义所当为的事而已,我们真要做的事,是要为子孙后代修一条人走的路,那才是真正的大事业。什么是人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