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做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工作本公司经过压力容器、ISO90012001和ISO134852003及PED等的取证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已进行了多次,各部门对评审工作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使该工作持续有效地长期坚持下去,使之变成一种常规工作,为此,特结合公司特点,对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工作再作以下说明:一、管理评审的目的管理评审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价,通过评审提出改进意见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充分运转。二、管理评审的类别管理评审分输入评审和输出评审输入评审主要包括:1)评审结果;2)顾客反馈意见;3)预
2、防和纠正措施;4)上次评审后的追踪措施;5)评审中的业绩阐述;6)有无新的法规、规范、制度的变更要求等。输出评审包括:1)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有无发现需要进行修复或增补的内容;2)顾客是否有对产品改进的意见和诉求;3)在资源方面(如人员、装备等)有何需求。三、管理评审的形势可以由公司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组织策划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体系运转进行全方位的评审;也可以部门与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根据需要适时策划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论书面报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有必要时部门或个人也可以建议管理者代表临时对某一产品质量或某一管理程序等提出评审要求,由管理者代表视实施情况策划进行评审。四、管理评审
3、的要求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同,评审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侧重。现分述如下:共性之处:1)评审前都要制订内审计划。内审计划可参考SN/JL043表式,根据不同的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依据选择不同的填写内容(一式二份,一份留底,一份交管代保存)。2)评审结束后都要填写一份评审报告(一式二份,一份留底,一份交管代保存),表式参考SN/JL044。各部门评审的不同要求1)最高管理者,即总经理制定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并能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组织或委托管代进行管理评审;确保各类资源落实,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传达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顾客诉求;确保组织内职责权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进行沟通和理解。2)管理者
4、代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运转和保持;向总经理汇报质量业绩和任何的改进意见;组织下属人员学习法规、标准和有关专业知识;反馈和满足顾客需求;组织和协调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3)技术部所有文件、技术图纸发布前都应有编制、编号,评审、审定和批准人员签字,日期签署完整,确保文件都充分和适宜;确保使用的文件和有改观标准、法规等是有效的最新版本;确保外来文件有识别(有来源、编号、数量、保存、发放等),发放受到控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对作废文件(包括图纸等)应有标识(如“受控本”、“非受控本”等);对文件的发放、回收、借阅、复印都应建立记录登记,以备查寻;委托持证单位设计的图样必须建
5、立审查记录,有输入和输出评审报告;对图纸或技术文件在施工中可能会因产品结构、工艺流程、法律法规或材料变更而引起更改或变动,必要时更改变动后的技术文件应进行再评审,以确定文件更改的必要性;文件应清晰、易于识别,使查找、检索方便。保存期一般规定7年;内部设计图样、图纸和技术文件(计算书等)必须妥善保存,登记造册以供备查。4)办公室应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个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和职责,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担任所需工作;对公司不同工作岗位的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技术、技能、技艺培训,培训应有记录、考核授课时间、授课人、授课地点的记录;应建立和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收集和分析必要的数据,以
6、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中应作出评价,原则上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每半年评审一次;办公室应有专人负责收集内部与外部的各种信息反馈,并对能否满足顾客诉求的信息进行监视,以提供质量问题的早起预警,且能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记录应有编号和负责人签字;认真收集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质量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标准等,形成一种程序,登记造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实现产品符合性所必需的工作环境,并对产品质量会造成影响的环境加以管理。5)质检部应建立完善的标识(即索引号和有关标记)和记录。从原材料进厂,经各道流程加工制作材料标识(含焊接材料,管径250mm的管子等),产品编号、制
7、作流程日期、操作者、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检验记录、试验报告等都要可以追踪;通过监视和检测要求,识别产品状态,在产品生产、贮存、运输、安装、调试和服务的全过程中都要保持产品的状态标识;材料、零部件、产品等都要以“合格”、“不合格”、“待验”、“待测量”等方法作出状态标识,放到规定区域;工艺卡、流转卡、各类检测报告、各种工艺文件、各级证明文件等应分门别类造册妥善保存,保存期不低于7年,可以追踪;为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和流入下道工序,质检部应对不合格品加以识别和控制,按管理制度等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做上标识(×),可以采取返工、让步使用或报废等措施,但均要办理审批手续;建立数据分析,
8、并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收集、处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如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得到改进,应予以评价。数据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收集:用户的信息反馈;产品的检测报告;供方的信息;检验员的现场记录等。以上内容均可作为评审的输入。当发现有不合格品(零部件或产品)时,应确定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发生。必要时可跟踪并记录潜在问题的原因,调查产品不合格品的根源,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避免不合格品的再度发生;对质检员进行培训,可采用内部组织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原则上每半年一次,并建培训记录。6)生产部生产部应提供能满足产品制造所要求的基础设施
9、。如工作场所、施工工夹模具,各种检测设备和运输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对生产中使用的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按管理制度定人(指专用设备)定时进行保养维修,并建立台帐,可参考SN/JL028031、033、034表式;采购应遵循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采购的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提供合格证明,如牌号、型号、规格、产地、标准、检测数据等必备条件;长期建立协作关系的供货商,原则上对其供货质量、价格、供货及时度等一年评审一次。凡新供应商一旦确定了协作关系,就要对其供货质量进行评审,并要索取下列资料:组织机构代码;质量保证体系有关资料;法人代表证明文件;公司(工厂)的情况简史。如供货商已取得了“CE”证书,则同时索取“CE”证书证明文件。采购时的各种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存,造册分门别类保管,或输入电脑,或交有关部门保存,不存期不得低于7年;产品出场必须附有检验和监检部门的合格证明,并有装箱单。如客户来厂提货,则装箱单上应追加提货人签名,以备查设备开箱后如有配件丢失的责任;发货后的售后服务至关重要,要对服务人员(装配、调试人员)进行培训,原则上一年一次,可请办公室酌情安排。应提供业务熟练,技术和作风过硬人员,并负责收集有关顾客反馈信息;产品出厂应有防护措施,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这也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常用的计量设备、仪器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A green world Grammar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一年级体育上册 第十八课接力跑教学设计
- 16 大家一起来合作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9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基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Lesson 7 China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21《长相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乘法、除法(二)-7的乘、除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Read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某连锁药店的营销策略研究
- 聚乙烯塑料袋检验记录新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送审报告
- 员工入职确认单
- 土地评估剩余法测算表
- 中小跨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讲稿PPT(107页)
- HG第四章显示仪表
- 二五公式验光法
- 图书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机构方案
- 室内智能加湿器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