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二、三课时)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1页
离子反应(第二、三课时)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2页
离子反应(第二、三课时)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3页
离子反应(第二、三课时)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4页
离子反应(第二、三课时)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子反应(第二、三课时)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学设计郫县教研室 马厚勇一、课时安排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题预设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电解质、酸、碱、盐及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教学,第二课时完成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第三课时完成离子反应的应用教学。本安排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或合并或分列。二、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编写意图化学新课程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或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部分,既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形式又是化学学科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属

2、于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部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建立学科基本方法、培养学科基本能力的角度将这部分内容前置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教材编写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进而培养学科能力。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初中化学认识了“酸、碱、盐”的物质基础上,将这些基础知识概念化、并在基础知识概念化之上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节教材分为两个版块:一是建立概念的教学、二是构建方法的教学,本节教材建立了一个认识平台和化学学科方法,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很多行为特别是在溶液中的行为大都将用到离子反

3、应的知识来认识,这样可以发现众多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同时进一步强化符号表征)。在课程标准中只在化学I的主题3(4)中明确了内容标准,即: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可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3、教材中素材的处理文本内容:本节教材已被高度浓缩为纲要式的文本,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知识内涵(定义、“实际参加反应”的意思、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的意思等),注意对文本版快结构的解读、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课标要求(提出问题、猜想、探究离子反应的有关实验、领会离子方程式的定义中“实际参加反

4、应”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书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应用等)、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构建(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概括与归纳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提升等)。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文本细节的解读和教材110页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素材的解读。在教学中要注意探究活动的设计和调控,不要只是传统或泛化地讲解教材而是要把把教材内容(课本演示实验、课本图示实验、思考与交流)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活动)。表格:教材中 2-1与2-3有相应表格,建议学生总结后由教师点评并规范填写(活动时用铅笔填写,后正式填写),建议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设计相似表格(体现在学案中,同时避免负迁移)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填

5、写,以达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学习习惯之目的。讨论活动:教材中的四次探究活动达成四个目的和四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次深入、不断提升。分别是:活动版块活动主题层次要求2-1 探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会2-2 探究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理解2-3 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应用思考与交流 探究离子鉴定与检验、分离提纯、离子共存应用课后习题:注意对教材习题和复习题认识和处理4、需补充的素材教学媒体:教材、学案、习题单、多媒体设备、PPT等 实验准备:根据教学设计准备(小组实验所需药品、器材等) 练习:围绕目标达成活动设计生成性练习和检测性练习所需习题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知识、方

6、法学生的知识现状是:(1)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对“酸、碱、盐”的知识只是初步涉及,没有形成概念。初中教材弱化了“酸、碱、盐” 知识的系统性,无相关通性的知识储备。(2)初中学生对“酸、碱、盐”部分的知识是以零散的识记为主,由于该部分知识综合性强,对初中学生难度较大。(3)学生知道“解离”却并不知道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4)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但探究的质和量都不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5)在第一章已获得简单混合物分离的基本技能,在本节第一课时已经建立了相关概念和物质基本分类方法。注意:从本节教材的目标定位上看,这两节课只需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学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

7、式,知道离子反应的简单应用。所以无须拔高,不能“一步到位”。,为了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要让学生动起来。建议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统摄的认识规律。2、学生已有基础对本节学习的影响(1)好的影响: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已有了一定的探究活动习惯与能力。(2)不好的影响:知识零散,不成系统,回答问题时容易答非所问。教师要注意保护其积极性。(3)缺陷、存在错误或不足的认识:由于在第一课时才建立相关概念系统,学生对概念的运用还不熟练,如果操之过急,

8、则欲速不达。四、教学目标1. 第二课时1、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3、通过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方法。4、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2. 第三课时1、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CO 等常见离子。2、通过思考与交流能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学会混合物的简单分离方法(属于拓展性目标)3、能从复分解反应角度、根据离子反应知识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属于拓展性目标 根据教材习题 P34。7、P42。8而制订)五、教学

9、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4、应用离子反应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离子检验、分离、共存等)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会判断离子共存的简单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学会从离子反应角度进行(第一章从实验技能)混合物分离的简单方法。六、教学基本设计教学方法(预设)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体验、讨论、思考、归纳和总结进而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教材+

10、补充)、教学设计稿、学案稿、PPT课件,学习小组预习准备等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第二课时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处于引领地位,其活动主要表现在引入、探究过程的组织与调控、小结、反馈与评价活动的开展。总时间约10分钟。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引领下进行探究活动和相应的学习活动。总时间约25分钟。媒体设计教材文本、练习题、补充练习、学案、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PPT等教辅资料使用设计因学校、学生层次而异教学流程基本设计(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复习:电解质的概念和简单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进一步熟悉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2、引入: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

11、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3、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 完成实验2-1观察、分析、讨论,小结:通过观察、分析:混合前前后白色沉淀是什么?溶液中还有哪些离子?说明了什么? 4、总结出相关概念:(1)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 5、方法建构:学生阅读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分析四步的含义。展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6、巩固练习:H2SO4+BaCl2= BaSO4+2HCl,2AgNO3+ BaCl2= Ba(NO3)2+2AgCl 教材34页作业5、6,教材42页作业7(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引入:离子方程式可以

12、说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在科学实践中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2、实验探究:实验2-2观察、分析、讨论, 小结:结合初中知识说明NaOH和HCl反应的过程,实验结束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化学方程式表示具体的反应对象,而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从这个过程中也让同学体验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结论: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4、巩固练习:(1)Ag+的检验、(2)离子方程式的复原 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应的化学方程式Ca2+ + CO= CaCO3 Ag+ + Cl- = AgCl(3) 教材34页作业10,教材42页作业6(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引入:学生

13、活动:是不是所有离子间都能发生反应?回忆初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展示:下列物质间,哪些能反应、哪些不能反应并说明原因2、实验探究:实验2-3注意文本细节(见程序设计) 实验探究后全班交流,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10页的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4、结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5、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与思考第三课时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处于引领地位,其活动主要表现在引入、探究过程的组织与调控、小结、反馈与评价活动的开展。总时间约5-10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多,教材在的“思考与交流”设计为“离子的检验与鉴定

14、”、“混合物的分离”、“离子共存”三个活动主题,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引领下进行探究活动和相应的训练活动。总时间约25-30分钟。媒体设计教材文本、练习题、补充练习、学案、PPT等教辅资料使用设计因学校、学生层次而异教学流程基本设计(一)溶液中的离子如何检验 1、引入:溶液中可能存在Cl-该怎样检验?溶液中可能存在SO又该怎样检验?学生结合初中学习回答2、学生活动:填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加入的试剂产生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Cl-SOCOAg+Ba2+3、溶液中同时存在Cl-或SO该如何检验?4、巩固练习:教材43页11、12题5、评价小结(二)关于混合物的分离(从离子反应角度)1、引入:复习初中的粗盐提纯实验2、展示混合物的分离的一般原则3、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分离Na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学生一般结论:加入Na2CO3再过滤教师评价:引入问题,怎样判断适量?如何得到CaCl2的溶液?4、巩固练习:要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需要的试剂是什么?这些试剂的加入顺序是怎样的?5、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