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本)_第1页
无锡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本)_第2页
无锡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本)_第3页
无锡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本)_第4页
无锡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无锡市水利局二一一年七月30目 录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1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1二、水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地方性配套水法规不断完善2三、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水域水质有所好转3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水环境6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个优美的水环境7三、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为加快推进水利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7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8五、国家的太湖治理方案的实施为无锡水利

2、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8第三章 水利发展的思路、原则和布局9一、发展思路9二、规划原则10三、总体布局11第四章 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总体目标13第五章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15一、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建设15(一)工程措施15(二)非工程措施16二、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建设17(一)工程措施17(二)非工程措施17三、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建设18(一)工程措施18(二)非工程措施19四、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19(一)工程措施19(二)非工程措施20五、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21(一)工程及资源管理21(二)水利科技人才22(三)水利法制建设及水行政执法22(

3、四)水利职工队伍建设23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投资计划及资金主要来源23一、“十二五”期间投资计划23(一)城市防洪工程24(二)流域治理工程24(三)区域治理工程24(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5(五)农村水利建设25(六)工程管理及运行经费26(七)水利信息化建设25二、投资来源分析26第七章 保障措施27一、理顺体制,完善职责,强化管理,规范运作27二、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机制,管好、用好水利建设资金28三、坚持“科技兴水”,建立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28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及执法体系29附表附表1: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建设经费汇总表附表2:无锡市“十二五”水

4、利发展规划流域治理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3: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区域治理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4: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城市防洪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5: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农村水利建设投资计划表附表6: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水环境整治工程投资计划表附表7: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投资计划表附表8:无锡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工程管理及防汛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表附图附图1: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十二五”工程布局图(流域治理、城市防洪、区域治理)附图2: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十二五”工程布局图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的无锡水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

5、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突出安全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环境水利四大任务,全市水利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为无锡市的现代化建设、为无锡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全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水环境。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1、城市防洪工程全面推进,运东大包围基本建成。运东大包围8大枢纽工程先后完成,运东大包围上的其它小型口门控制建筑物等也基本建成,外围堤防加高加固已完成三期工程建设,运东大包围已基本具备200年一

6、遇防洪能力;7座排涝泵站排涝能力达到415m3/s,加上其它直接外排的泵站,其排涝能力基本达到了20年一遇标准。运西片的山北北圩、山北南圩、盛岸联圩也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实施到位。山洪防治工程也已基本完成。2、流域、区域治理及地方水利基建工程取得新进展。1991年冬1992年先后开工建设的武澄锡引排工程的湖西引排工程通过了太湖局和江苏省水利厅的竣工验收,太湖流域十大骨干工程在无锡市境内的四项工程全面完成;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宜兴市油车水库工程开工建设;宜兴市横山水库溢洪河道、埝径河、惠山区锡北运河、锡山区九里河、江阴市富贝河、青祝河、新区伯渎港、滨湖区直湖港等一批骨干河道

7、进行了整治,提高了河道的排水能力;对马圩南大堤、惠山开发区堤防、西联圩等重点圩区堤防进行了加固,增加了防洪保安能力。3、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太湖水环境得到初步改善。2007年春末夏初的一场供水危机,揭开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序幕,水利部门积极参与,开展以太湖生态清淤、入湖河道综合整治等为重点项目的环境治理,3年多时间内,完成了贡湖生态清淤一、二期工程,梅梁湖生态清淤2008、2009、2010年度工程,月亮湾清淤一、二期工程、宜兴西部沿岸清淤一、二期工程等,完成清淤面积50.7km2,清淤量1418万m3;无锡市境内的13条入湖河道完成了整治规划的编制,正按规划确定的方案分

8、期进行整治。4、农田水利建设向深度、广度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以农村圩区防洪保安、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与农业节水工程为重点,狠抓农村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取得新的成效,都市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步推进。累计完成水利总土方11398万立方米,其中农村河道疏浚土方9279万立方米;完成加高加固圩堤554.8公里,新建、改造防洪闸198座、泵站1069座,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5338座,修建防渗渠道1299.4公里,新增喷、滴灌面积7650多亩,恢复治

9、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全市农村水利共完成投资23.34亿元。5、继续开展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区水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在完成第一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二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重点对梁溪河、古运河、环城河等城区骨干河道实施了综合整治,清除了多年沉积的淤泥,封堵了排污口,整治了河岸环境,既恢复了河道的泄洪排涝能力,又改善了水环境。6、宜兴山区山洪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结合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宜兴市对张渚园田涧、太华杨店涧等重点防洪涧沟进行系统整治,并对75座蓄水库塘进行除险整治,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高潮迭起

10、,各级都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每年水利建设资金都有所增长,特别是市级政府投入较“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投资48.53亿元,比“十五”期间完成的投资增加了1/3,其中:农村水利完成投资23.34亿元,区域治理及地方水利基建完成投资6.11亿元(不包括各市县区自行实施的基建工程),城市水利共完成投资24.05亿元。经过持续不懈的水利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水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地方性配套水法规不断完善1、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确保饮用水安全。2007年太湖水危机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

11、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关于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决定,水环境、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封堵排污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全面实施退垦还林、还湿,水利部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对非法排污、超标排污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通过水政执法和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强化了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和保护。2、地方性配套水法规逐步完善。根据无锡市河道管理的现状,通过调研,制订了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通过了市人大的审议并颁布实施。同时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区水系规划并通过了市政府的批准。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提供了法律

12、保障。3、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学校和社区。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初步形成节水意识,全市已累计创建完成了 86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05个省市级节水技改示范项目、6家节水型高校、5个节水型灌区、6个节水型社区。通过节水技改建设,实现了循环用水、串联用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一水多用,实现年节水3亿立方米。4、编制完成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通过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了无锡市的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现状、污染负荷等基本情况,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无锡市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三、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水域水质有所好转1、

13、全面完成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五里湖水质持续改善。经过5年时间的施工,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通过综合整治,五里湖水质持续改善,据有关部门的水质分析资料表明,五里湖水质已从整治前的劣类,提高到类。2、继续进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到2006年止,第一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共完成整治大小河道114条,从2007年开始,我市又开始进行第二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17条河道整治任务,其余河道整治正在进行中。通过城区河道的综合整治,河容河貌得到极大改观,河道水质也明显改善,同时也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3、持续开展调水引流,为改善太湖水质作贡献。2007年太湖水危机发生后,梅梁湖调

14、水泵站紧急启动,配合望虞河引江济太,拉动梅梁湖水体流动,改善梅梁湖水质。2007年调水近8亿m3,2008年调水9.5亿m3,2009年调水7.1亿m3,通过持续调水,梅梁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确保了水源地的水质,做到安全度夏。4、全力开展蓝藻打捞及资源化处理工作。从2007年夏季开始,水利部门负责太湖蓝藻打捞及处理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市在蓝藻打捞处理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探索形成了一条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机制;取得了机械化打捞作业、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的三大技术突破;实现了由人工打捞向机械化打捞转变,由群众打捞向专业化打捞转变,由堆场堆放向

15、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政策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引导相结合转变,由应急应对向科学监测预警转变的五个转变。两年来共建成投运5座藻水分离站,初步形成蓝藻打捞处理产业链。仅2009年,全市打捞蓝藻70.9万吨(含藻水分离站自吸处理蓝藻16.9万吨),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189.1吨的氮和47.3吨的磷,为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确保太湖安全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一五”期间,水利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地位进一步确立,水利工程在抗御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在改善城乡水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经验有: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07年春夏之交的太湖供水危机

16、,既给无锡地区百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太湖流域日趋恶化的水环境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委通过充分调研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国务院批准了该方案。水利部门抓住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机遇,一批既能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又能为提高流域、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创造条件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以治水的思路创新指导水利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无锡水利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全市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确立

17、一个理念(人水和谐),把握两个规律(水的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行三个统筹(统筹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推进),提升四个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四大任务(安全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环境水利),加快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型发展。“十一五”以来,这一治水思路有力地指导了全市水利改革、创新和发展,显著地提升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社会保障能力。实践证明,把握规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水利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经验。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在确保原有

18、的水利投入渠道外,“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大了政府投入,城市水利的经费纳入了城市建设经费的总计划,由市政府统一核拨。同时,涉水项目的建设也不仅仅由水利部门一家承担,各有关部门在涉水项目建设时,按照统一规划,由各部门筹资建设。梁溪河整治、古运河整治、亲水河建设都分别由其他部门负责解决建设经费。四是各级领导重视水利,关心水利,群众支持水利,水利发展形成新的合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解决水利发展中的难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年中都要安排几次水利专项活动,听取水利部门的汇报,解决水利工作中实际问题。水利工作已作为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冬春的水

19、利建设都由地方党政领导发动和部署,广大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参与水利建设。回顾过去五年的水利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目标及任务绝大部分都如期完成,同时由于太湖供水危机的发生,水利部门新增了许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政府交给水利部门的各项任务。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上全球气候的异常,我市水利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1水利设施的防洪保安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加上城市的不断外延,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防洪标准还不高,对付突发性的洪涝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特别是新城建设越来越

20、多,许多原为农村的低洼圩区改造为城市,防洪保安体系还很不完善,一遇较大洪涝,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与水争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河道被填没,水面被侵占,水面率不断下降,暴雨形成的水位越来越高,因洪致涝面积有所增加;城乡河道的淤积仍然比较严重,削弱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功能;区域治理工程进展迟缓,武澄锡虞区、湖西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提高。2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滞后,水质型缺水状况未根本改变。2007年水危机后,虽然各级加大了治污力度,但由于入河污染物总量仍然很大,远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地表水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展不平衡,部分治理项目进度较慢;水资源保护

21、工作滞后,调控手段不够有力,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无法落实,水体质量依然较差。3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展缓慢。水是商品的意识还不强,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节水工作重视不够,万元gdp取水量仍然偏高,节水工作仍停留在示范推广阶段。4、农村水利工作亟待加强。(1)农田水利灌排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老化严重。现有灌排泵站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情况普遍,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病险圩口闸大多建于七、八十年代,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渗漏水严重,亟需更新改造。(2)外围堤防建设标准偏低,防洪标准不足。部分圩堤建设标准偏低,圩堤堤身单薄,高度、宽度、坡度“三度”不足

22、。部分堤防未采取有效的植被措施,大多数堤顶路面为土路面,水土流失严重。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率先向全面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拓宽水利服务领域、提高水利服务水平、创新水利发展模式、促进全市水利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既充满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水环境“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无锡将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全

23、面实现现代化、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2015年,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的社会事业体系、优良的生态环境体系,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程度,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5%;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00人万左右;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0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

24、程度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总量的增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加迫切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水环境是水利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个优美的水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十二五”期间,我市提出以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为目标,实施“创新驱动、生态为本、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太湖新城、锡东新城、蠡湖新城的建设,这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

25、必然要以水利基础设施作保障,这就为水利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四城建设”关键在建设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优美的水环境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内容。2007年的供水危机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水环境整治的力度,这既给水利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水利工作带来了挑战,水利工作者必须了解水环境治理的新的手段和方法,更新治水思路,解决环境治理的难题,从根本上遏制水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三、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为加快推进水利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水资源水环境方面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道路。这将为水利

26、部门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制度;加强河湖治理、维护河湖的健康生态;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节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提供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实际工作开拓创新的空间。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的需求也大量增长,不仅要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还需考虑生态及环境对水的需求。为此,水利工作必须围绕这一工作,做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调度、配置水资源,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必要的条件。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十二

27、五”期间,是我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特征,这对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水利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灌区的高标准续建配套、中小河流和农村河塘的疏浚整治、农田水利的标准化建设等事关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水利设施建设,将成为全市农村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五、国家的太湖治理方案的实施为无锡水利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完成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改善了太湖流域水环境,另一方面,也为水利的快速

28、发展创造了机遇。当然,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要真正实现“十二五”无锡水利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首先,目前全球气候反常,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现有的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其次,全面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行业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涉及到行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和工作方式的重大调整,而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第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繁重的水利管理任务,需要更多的投资保障,但现行的水利投资机制不活、渠道单一,水资源的补偿政策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需求;第四,信息化、智能化是水利现代化

29、建设的重要标志,但如何实现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我们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五,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从工程水利到资源环境水利,无论是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的创新,还是治水制度和治水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水利队伍。这是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任务。因此,我们面对“十二五”无锡水利的现代化发展,既要充分认识机遇,也要清醒面对挑战,努力做到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实现“十二五”无锡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做好充分准备。第三章 水利发展的思路、原则和布局一、发展思路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

30、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局和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1、水利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的发展,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支撑。水利要全面履行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等职能

31、。重点是全面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并紧紧围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着力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2、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在继续加强水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走可持续的水利发展之路。要立足现有工程基础,通过科学管理、维护和优化调度,提升工程防洪减灾能力,扩大服务功能。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强化水利管理、服务职能。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和规划管理,逐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水利发展和良性运行

32、。二、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认真研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五个方面的需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要摒弃以前视洪水为祸害的观念,要正确地对待洪涝灾害,一方面在一定洪涝标准下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善待洪水,给洪水以出路,让洪水化害为利。要区别不同的防洪保护对

33、象,确定不同的防洪标准,以求得最大的效益。在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水利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更加注重人与洪水的关系,实现从单纯约束洪水的防洪目标向既要约束洪水,又要约束人类活动的综合防洪减灾目标转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特别是在我市地下水超采地区,更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和有效保护。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一方面要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

34、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和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统筹考虑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建设与依法管理、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监督调控和公共服务、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关系,突出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落实各种措施,保障重点任务的完成。从目前来说,城市水利及水环境整治是近期水利工作的重点,要确保在近期内完成城市防洪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标准;要加快水

35、环境整治的步伐,力争在近期内水环境有较大的改观。同时要加强武澄锡地区、宜兴地区的治理,对区域水环境的治理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进行防洪治涝工程实施的同时,要统筹考虑水环境的改善,力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治理。5、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要通过水利体制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分配机制,实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探索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加强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体制,健全

36、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6、坚持科教兴水的战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提高运行水平、整体效率、综合效益。应用计算机网络,提高灾情测报的准确性、可预见性;加强洪水与水源调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重视水利系统的技术装备、技术手段、工艺流程、基础工作、人员素质及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7、坚持依法治水。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法律、法规、政策的法制体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水利事业的发展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三、总体布局 “十二五”期间,依然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同时也是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

37、时期。经过进一步的努力,基本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五大水利体系:1建设高标准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以保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为目标,建设全市范围内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以及以洪水预报、调度、抗洪救灾指挥、防洪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2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目标,以节约、管理和保护为重点,形成城乡供水、农田灌溉、内河航运、水产养殖及旅游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格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3建设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以确保农村防洪排涝安全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环境改善”和搞好水土保持为重

38、点,形成“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都市农业、高效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农村现代化作保障。4建设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为目标,进行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超采控制、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调度等,逐步形成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5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加快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水利信息网络,完善防汛防旱指挥决策及工程调度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立综合决策和应急管理系统,提高水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水平。第四章 水利发展的指

39、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建设创新无锡幸福无锡”为主题,以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主线,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水利规划保障、防汛防旱保障、水资源水环境保障、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以及水利公共服务保障为抓手,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突出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更加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强水利建设,

40、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突出抓好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无锡特点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为无锡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我市的“四城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和创新无锡、幸福无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二、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三五年努力(2011-2015年),基本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五大水利体系,即高标准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到“十二五”末

41、,基本建成国家水利现代化示范市。1建设高标准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以保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为目标,建设全市范围内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以及以洪水预报、防汛指挥调度决策、防洪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长江堤防、太湖堤防、望虞河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新建、改建工程按100年一遇标准实施;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太湖新城按城市防洪体系建设,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锡东新城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太湖新城、锡东新城新建防洪工程分别按照200年一遇及100年一遇标准建设;对城市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疏理,切实提高排涝标准,调整排涝闸站布局;建设防洪排涝完整体系,加快低洼地区的

42、拆迁改造,提高防洪能力,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江阴、宜兴市区、万亩以上圩区及有重要设施或人口集中的城镇,防洪工程达到50年一遇标准,除涝均达到20年一遇标准。宜兴市境内大小水库按设计标准进行除险加固,消除隐患。对山区塘坝进行整治,完善防渗体系和溢洪设施,逐步提高防洪标准。遇设计洪水,保证水库不垮坝,确保万亩以上圩区圩堤不决口,保证其他各类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长江、太湖、望虞河堤防不决口,确保无锡市及所辖县级城镇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2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目标,以节约、管理和保护为重点,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调度和节水治污

43、作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形成城乡供水、农田灌溉、内河航运、水产养殖及旅游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格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资源的良性运行机制,最终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为基础的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到2015年,全市年取用水总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gdp取水量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以上均不包括电力用水)。3建设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以“幸福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确保农村防洪排涝安全、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为重点,连片治理,整体推进,加快农村

44、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保障。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以上,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大于90%,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0%以上。同时,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90%以上。4建设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为目标,进行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超采控制、水质监测及水资源调度等,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显著改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5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水利信息网络,完善防汛防旱指挥决策和工程调

45、度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立综合决策和应急管理系统,提高水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水平。整合资源,加强部门合作,建设水利、环保、水务、交通航道等部门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无锡市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及目标预期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属性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一水安全1中心城区防洪标准预期性200年一遇200年一遇2太湖新城防洪标准预期性50100年一遇100200年一遇3锡东新城防洪标准预期性2050年一遇50100年一遇4武澄锡虞区防洪标准预期性2050年一遇50年一遇5湖西区防洪标准预期性2050年一遇2050年一遇6武澄锡虞区排

46、涝标准预期性1020年一遇20年一遇7湖西区排涝标准预期性510年一遇10年一遇二水资源1万元gdp取水量m3约束性67552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预期性74803城乡自来水普及率%预期性88100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束性0.650.75农业节水灌溉面积率%预期性7080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预期性16小于15三水环境1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约束性2580213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率%预期性46(6条)90(12条)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约束性981004蓝藻无害化处理率%预期性60805城市化区域水面积率%指导性812第五章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一、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建设(一)工程

47、措施1全力以赴实施好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2011年基本完成,2012年发挥效益;配合太湖局、省水利厅做好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望虞河西岸口门控制工程等流域性、区域性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争取在2011年启动建设,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争取在2014年启动建设,两河涉及的江阴市、惠山区、滨湖区、宜兴市要做好工程涉及的征地拆迁赔偿、移民安置、水系调整、沿线口门控制等地方性配套工作(见附表2)。2进一步做好长江大堤、太湖大堤、望虞河大堤等流域性堤防的除险加固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防洪标准。对贡湖段太湖大堤沿线口门建筑物进行改造,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并能进行双向挡

48、水;对退渔还湖区域进行太湖大堤重建并达到100年一遇标准(见附表2)。3继续进行武澄锡虞区、湖西区的治理,拓浚整治区域骨干排水河道,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武澄锡虞区重点整治新夏港、锡澄运河、大河港、直湖港、伯渎港、九里河、锡北运河、张家港等一批入江、入湖及区域性骨干河道;宜兴地区重点整治大浦港、湛渎港等一批主要入湖河道(见附表3)。同时,继续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武澄锡虞区完成桃花港、青祝河二期等河道整治工程,宜兴地区完成堰径河、厔溪河、白云溪河、西溪河、北溪河、邮芳河、桃溪河、洑西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见附表3)。4突出山洪防治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小水库、五万方以上重点塘坝的除险加固和配套建设任务

49、,全面提高大坝坝身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对溢洪河道进行整治,提高河道泄洪能力(见附表3)。5完善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续建大包围堤防,改建沿线配套闸站,整治排水河道,特别是对运东大包围内的骨干河道进行拓浚,达到规划要求,重点整治北兴塘、严埭港、东亭港、江溪港、旺庄港等;构建城市防洪运西大包围,沿运河河道口门修建防洪闸和排涝泵站,太湖新城按水系规划 “三纵三横” 对骨干河网进行整治,进一步完善排涝体系,蠡湖新城地区按“二纵二横” 骨干河网要求完善河道水系,重点整治丁昌桥河、陆典桥河等;锡东新城针对九里河地区水系进行整治,新开春丰河、拓浚双泾河等;继续实施江阴、宜兴主城区防洪工程,完善防洪体系,整

50、治排水河道,修建排涝泵站(见附表4)。6有计划地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改造,重点是流域性、区域性工程及重点圩区的防洪设施(防洪闸、节制闸、套闸)进行更新改造,提高防洪标准;对现有的排涝设施(泵站、涵洞)进行更新,提高排涝效率,对一些排涝流量不足的圩区,有计划地新增排涝动力,逐步提高排涝标准。上述主要防洪除涝减灾工程布局见附图一:“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十二五工程布局图”。(二)非工程措施1健全全市的防汛调度指挥决策系统,组建和完善省、市、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四级防汛计算机网络,实行防汛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预测、预报水情,提高抗灾抢险的效率。进行防洪风险分析及绘制防洪风险图,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的

51、能力。2切实扭转“重建轻管”,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运行工作。一是要认真进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认真落实人员编制和管理运行、维修经费,实施正常管理,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二是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提高水利工程的完好率;三是要根据各类水利工程的特点,修订完善工程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抢险救灾方案,使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和运作更规范、更科学、更及时,效率更高。3应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对重点骨干水闸、泵站、水库实施遥测、监控、管理运行自动化控制,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装备,提高科技水平。4调整水文测站布局,增设新的

52、水文测站。根据变化了的水情、工情,对现有水文测站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需要,增设部分水文测站,特别对太湖新城、锡东新城、走马塘、新沟河等地区增设水文测站,全市骨干引排水河道均有12个水文测站,提高洪水的预警预报准确率,并为洪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5建立防洪保险系统,使因洪涝灾害受到的损失得到有效补偿。6加强防洪规划的管理工作,制订河道控制线规划,逐步确立规划保留区。7加强河湖管理,禁止围占河湖、与水争地的行为,确保现有水面率不缩小。二、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建设(一)工程措施1建设宜兴油车水库,与横山水库实行联网供水,确保宜兴市居民生活用水(见附表3)。2加强山丘区塘坝、水库整治,每年整治塘

53、坝2030座,增加蓄水量35万立方米。3拓浚通湖入江河道,将太湖水和长江水引入内部河网,解决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继续实施望虞河引江济太和梅梁湖泵站调水引流,增加太湖水资源量。4在江阴市、锡山区各建设一处满足饮用水安全需求的备用水源地。5建设50个节水技改示范工程,建成50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建设50所节水型学校、15个节水型社区。(二)非工程措施1继续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建立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管理制度。实施单位产品生产和服务业用水定额管理。提出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引导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

54、指导各地区和各行业用户合理用水。通过调整水资源费和供水水价,以及在有条件地区试行用水权有偿转让,逐步实现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用水需求,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继续严格控制限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总量计划;继续巩固苏锡常地下水禁采成果,完善地下水位、水质监测管理。2严格取水许可等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实施各类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水源,同时加强排污口设置论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产品,禁止高污染项目。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监督,定期调整用水控制总量和定额指标,完善年度水量分配和考核,加强用水

55、和排水计量管理,鼓励循环利用,控制污水排放,逐步建立用水审计评估体系。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社会饮水安全。强化水源地管理,健全安全防护措施和水质监测预警措施。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开展饮用水源保护行动,落实保护措施,强化饮用水源地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4以各类节水型载体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典型示范,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大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及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喷、滴灌工程建设和综合节水技术与措施;依法发布“限制”、“淘汰”、“鼓励”产品目录,引导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公众节水意识,动员和鼓励

56、全社会参与建设,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5制订合理的水价体系,用经济杠杆调节用水。根据用水定额,制订差别水价、超用水加价的方法,控制用水大户的用水量。6合理调度水资源,特别是宜兴山区水库建立联网供水系统,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三、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建设(一)工程措施1完成西埂圩、甘露大联圩、西漳大联圩、芙蓉圩、万张联圩、锡武联圩、港西大联圩等不少于12个万亩以上圩区达标建设。同时,认真抓好万亩以下圩区的综合治理。全市完成加高加固圩堤330公里,新建、改造防洪闸120座,排涝泵站270座,使农村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见附表5)。2认真实施农村河道定期轮浚工程。在贯彻实施无

57、锡市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的同时,在全市建立健全农村河道定期轮流疏浚机制,有计划地对农村河道进行定期轮浚,完成农村河道轮浚土方2500万立方米,确保农村河道功能正常发挥(见附表5)。3继续抓好江阴市白屈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见附表5)。4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农田15万亩。完成修建防渗渠750公里,新建、改造灌溉泵站450座,发展喷灌、滴灌10000亩。5、认真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建设(见附表5)。6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绿化矿山宕口,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见附表5)。(二)非工程措施1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