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_第1页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_第2页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_第3页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_第4页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欧洲标准 EN 779:2012取代 EN 779:200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Particulate air filters for general ventila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s空气过滤器标准译文EN 779:201263 / 63目次 前言6引言71 范围82 规范性引用文件83 术语和定义84 符号和缩略语125要求156分级157 试验台和试验设备167.1 试验条件167.2 试验台167.3 气溶胶发生 DEHS 试验气溶胶177.4 气溶胶采样系统197.5 风量测量207.6 粒子计数器2

2、07.7 压差测量设备207.8 喂尘器208 试验台和设备的确效238.1 试验风道中的风速均匀性238.2 试验风道中气溶胶的均匀性238.3 粒子计数器的粒径准确度248.4 粒子计数器的伪计数试验248.5 粒子计数器过载试验248.6100%效率试验258.7 零效率试验258.8 气溶胶发生器的响应时间258.9 压力测量设备的标定258.10 压降检查258.11 喂尘器气流量268.12 确效要求汇总278.13 设备维护279 试验材料289.1 试验空气 洁净度、温度、湿度289.2 试验气溶胶289.3 负荷尘289.4 末级过滤器2910 试验规程2910.1 受试过滤

3、器的准备2910.2 初阻力2910.3 初始效率2910.3.1 概述2910.3.2 效率测定2910.4容尘3010.4.1 容尘试验规程3010.4.2 计重效率3110.4.3 计数效率3110.4.4 平均效率3210.4.5 试验容尘量3211 滤材消静电试验方法3211.1概述3211.2设备3211.3 试验样品的准备3311.4 过滤效率的测定3311.4.1 概述3311.4.2 异丙醇试验3411.4.3 试验结果表述3411.5报告3412 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3413报告3613.1概述3613.2试验报告中的说明3613.3汇总3713.4效率3813.5 压降

4、和风量3813.6 计重效率和试验容尘量3813.7标识38附录 A(资料性附录)过滤器的脱尘47A.1 概述47A.2 脱尘47A.2.1 粒子反弹47A.2.2 滤材本身纤维与颗粒物的脱落47A.2.3 再飞散47A.3 试验48A.4 参考文献48附录 B(资料性附录)注解49B.1 概述49B.2 分级49B.3 试验49B.3.1 试验气溶胶49B.3.2 负荷尘49B.3.3 气溶胶的分布和采样49B.3.4 粒子计数器特征50B.3.5 平面滤材试验50B.4 过滤特征51B.4.1 概述51B.4.2 阻力51B.4.3 静电对效率的影响51附录 C(资料性附录)阻力计算52附

5、录 D(资料性附录)完整的试验报告实例53D.1 试验报告实例53D.2 计算实例60D.3 450 Pa 时的最终结果62参考文献63前言本文件(EN 779:2012)由 CEN/TC 195“一般空气洁净用过滤器”技术委员会起草,该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意大利标准化委员会 UNI。本欧洲标准成为各国国家标准的最迟时间为 2012 年 10 月,国家标准可以是与原文本完全一致的文本,或含有附加说明的文本。与本标准相抵触的国家标准最迟于 2012 年 10 月废除。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会涉及专利权问题。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和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不负责识别专利权事宜

6、。本文件取代 EN 779:2002.EN 779:2012 沿用 EN 779:2002 的试验方法。本标准包含详细的试验台确效规程,并给出了揭示空气过滤器使用过程中某些表现的试验规程(见“引言”)。附录 A 至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根据 CEN/CENELEC 内部规定,下列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必须执行本欧洲标准: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引言概述本标准的试验规程由 EN 77

7、9:2002 发展而来。本标准保留了 EN 779:2002 中试验台的基本设计。本标准采用 DEHS 气溶胶(或等效物质),气溶胶在受试过滤器上游风道均匀分散, 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分析上、下游代表性气样,得出过滤器的计径效率数据。分级本标准将 EN 779:2002 的分级体系(包括 F 组和 G 组过滤器)改为 3 组(F 组、M 组、G 组)。对 0.4 µm 粒子平均效率低于 40%的过滤器划为 G 组,效率报告为“<40%”。G 组(G1 G4)过滤器的分级依据是其对负荷尘的平均计重效率。对 0.4 µm 粒子平均效率介于 40%80%(不含 80

8、%)的过滤器划为 M 组(M5、M6),按平均效率(0.4 µm)对其分级。旧分级体系中的 F5 和 F6 改为 M5 和 M6,技术要求未改变。对 0.4 µm 粒子平均效率大于等于 80%的过滤器划为 F 组(F7F9),按旧分级体系中的平均效率(0.4 µm)以及试验期间的最低效率进行分级。试验气溶胶基于以下原因,选用 DEHS(或等效物质)气溶胶进行效率试验: EN 779:2002 和 Eurovent 4/9 试验方法的用户已经具备经验,且试验设备是现成的; 液态气溶胶的发生容易,可以满足所需的浓度、粒径范围和连续发尘; 不经稀释的 DEHS 给出不带

9、电荷的气溶胶; 粒子计数器的标定采用 Latex 乳胶球。就光学粒子计数器测定粒径而言,测定球状液体粒子比测定非球状盐粒或其他固体试验尘更准确。过滤特性附录 A 介绍了过滤器上粉尘的再飞散和脱尘等潜在问题。理想过滤过程中,粒子一旦与过滤纤维接触就会永久滞留。后来的粒子可能将滞留粒子撞飞,过滤器自身的纤维或颗粒物也可能因受到机械力而脱落。对用户来说,知道这种现象很重要,而本标准的粒子计数系统无法检测这种现象。依靠静电效应,某些滤材在低气流阻力下具有高效率。当滤材暴露于某种环境时,如燃烧生成的粒子或油雾,滤材上的电荷可能被中和,致使过滤性能下降。有必要告知过滤器用户,使用期间有可能因滤材电荷丧失导

10、致性能下降。同样重要的是,要具有判断这种潜在问题存在的手段。本标准给出鉴别这类现象的技术,用于判定过滤效率是否依赖于静电机理, 并将静电机理对过滤的贡献进行量化。1 范围本欧洲标准涉及一般通风空气过滤器。根据本试验规程测定的性能对过滤器进行分级。本欧洲标准规定空气过滤器的要求,规定测定过滤器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台。为获得用于比较和分级的试验结果,空气过滤器试验中使用两种人工气溶胶,微细气溶胶用于测量 0.2 m3.0 m 粒径范围过滤效率随粒径的变化曲线,粗气溶胶用于获得试验容尘量信息,此外,粗气溶胶用于测量粗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计重效率)。本欧洲标准适用于对 0.4 m 粒子初始过滤效率低于

11、 98%的空气过滤器。过滤器的试验风量为 0.24 m3/s1.5 m3/s(850 m3/h5 400 m3/h)。按本标准获得的性能试验结果,不能用于定量预测过滤器的使用性能,例如,使用中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附录 A(资料性附录)介绍了需考虑的其他影响性能的因素。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的应用中,下列整篇或部分引用文件不可或缺。对于标明日期的文件,只使用所标明版本的文件。对于未标明日期的文件,使用最新版本(包括增补)。EN ISO 51671:200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 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ISO 51671:2003)(GB/T 2624.12006

12、 等同,译者注)ISO 2854:1976数据的统计解释平均值与误差的估计和检验技术(GB/T 4889:2008等同,译者注)ISO 121031:1997道路车辆用于过滤器评价的试验粉尘第 1 部分:亚利桑那试验尘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计重效率arrestance清除负荷尘的重量(质量)比。3.2平均计重效率 Amaverage arrestance Am过滤器上滞留的负荷尘总量与到达试验终阻力时喂尘总量的比值。注:平均计重效率用于G 组过滤器的分级。3.3平均效率 Emaverage efficiency Em达到试验终阻力前各容尘阶段对 0.4 m 粒子过滤效

13、率的加权平均值。注:平均效率用于M 组和F 组过滤器的分级。3.4平均效率 Ei,javerage efficiency Ei,j试验容尘阶段“j”、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3.5消静电平均效率 ED,iaverage discharged efficiency ED,i滤材样品消静电后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3.6原始平均效率 Eu,iaverage untreated efficiency Eu,i滤材样品未消静电时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3.7带静电过滤器charged filter带静电或被极化的过滤器。3.8粗效过滤器course filter分级上属于 G1G4 级别的过滤器。3.

14、9计数率counting rate单位时间内计数事件的数量。3.10DEHS一种用于产生试验气溶胶的液体(癸二酸二辛酯,DiEthylHexylSebacate)。3.11消静电效率discharged efficiency用异丙醇消除静电后的滤材效率。3.12试验容尘量test dust capacity达到试验终阻力时过滤器截留负荷尘的量。3.13效率efficiency见“初始效率”、“最低效率”、“平均效率”。3.14迎风面face area紧靠受试过滤器上游试验风道的内截面面积。注:名义尺寸为 0.61 m×0.61 m = 0.372 m2。3.15面风速face vel

15、ocity风量与迎风面之比。3.16末级过滤器final filter用于收集穿过受试过滤器的负荷尘的过滤器。3.17终阻力建议值final pressure drop recommended制造商建议的,额定风量下过滤器的最大运行阻力。3.18试验终阻力final test pressure drop以分级为目的,测定过滤性能过程中达到的阻力。3.19高中效过滤器fine filter分级上属于 F7F9 级别的过滤器。3.20HEPA 过滤器HEPA filter按 EN 18221 的分级,属于 H13H14 的高效率空气过滤器。3.21初始计重效率initial arrestance对

16、最初 30 g 负荷尘喂尘增量的计重效率。3.22初始效率initial efficiency试验风量下干净过滤器的效率。注:包括各关注粒径档的过滤效率。3.23初阻力initial pressure drop试验风量下干净过滤器的阻力。3.24等动力采样isokinetic sampling采样头入口风速与风道中采样点的风速相等的空气采样方式。3.25负荷尘loading dust同“人工尘”。3.26平均粒径mean diameter粒径段上下限间的几何平均值。3.27滤速media velocity风量与净有效过滤面积的比值。注:单位m/s,精确到 3 位有效数字。3.28中效过滤器me

17、dium filter分级为 M5 或 M6 的过滤器。3.29最低效率minimum efficiency消静电效率、初始效率、以及容尘试验中,所有效率中的最低值。注:F 组过滤器的分级中用到最低效率。3.30净有效过滤面积net effective filtering area过滤器中收集粉尘的滤材面积。3.31粒子反弹particle bounce粒子撞击过滤器但未被过滤器捕获的现象。3.32粒径particle size粒子的光学等效直径。3.33粒子计数浓度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试验空气所含粒子个数。3.34穿透率penetration过滤

18、器下游与上游粒子浓度之比。3.35再飞散reentrainment已被过滤器捕获的粒子重新释放到气流中的现象。3.36脱尘shedding由于粒子反弹和再飞散,以及过滤器或滤材本身的纤维与颗粒物的脱落,导致的粒子向气流中的释放。3.37人工尘synthetic dust专门制备的、用于测定过滤器试验容尘量和计重效率的粉尘。3.38试验气溶胶test aerosol用于测定过滤器计数效率的气溶胶。3.39试验风量test air flow rate通过受试过滤器的体积风量。注:单位m3/s,标准空气密度 1.20 kg/m3。3.40试验空气test air用于试验目的的空气。3.41试验容尘量

19、test dust capacity达到试验终阻力时,过滤器捕集试验负荷尘的量。3.42ULPA 过滤器ULPAfilter根据 EN 18221 的分级,属于 U15U17 的超高效过滤器。3.43原始效率untreated efficiency未进行消静电处理时的过滤器效率。4 符号和缩略语本欧洲标准使用以下符号和缩略语:A计重效率Aj容尘阶段“j”的计重效率,%Am到达试验终阻力时的平均计重效率,%CL粒子计数器的浓度极限CV变异系数CVi粒径档“i”的变异系数DHC容尘量(弃用),见试验容尘量 TDC di粒径档 i 的名义粒径或平均粒径,m dl粒径档的下界,mdu粒径档的上界,mE

20、i粒径档“i”的初始效率,%Ei,j容尘阶段“j”之后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Em,i从开始到试验终阻力全过程中,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Em从开始至到达试验终阻力全过程中,对 0.4 m 粒子的平均效率(用于分级),%E平均效率,%ED,i消静电后滤材样品在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ED,s,i消静电后滤材样品“s”在粒径档“i”的平均效率EU,i滤材样品在粒径档“i”的原始平均效率EU,s,i滤材样品“s”在粒径档“i”的原始平均效率F7F9高中效过滤器的分级G1G4 粗效过滤器的分级M5,M6 中效过滤器的分级Mj容尘阶段“j”中向过滤器的喂尘质量,gmean平均值meani粒径档“i”

21、的平均值md过滤器之后的风道积尘,gmj容尘阶段“j”穿过过滤器的粉尘质量,gmtot对过滤器的累计喂尘量,gm1喂尘增量前末级过滤器的质量,g m2喂尘增量后末级过滤器的质量,g Ni过滤器上游粒径档“i”的粒子计数n测量次数ni过滤器下游粒径档“i”的粒子计数OPC光学粒子计数器p压力,Papa过滤器上游绝对压力,kPapD,s样品“s”消静电处理后的阻力psf流量计静压,kPapU,s样品“s”原始状态时的阻力qm流量计的质量流量,kg/sqv过滤风量,m3/sqvf流量计的体积流量,m3/ss 表示样品序号的下标(1,2,3,)t 过滤器上游温度,tf流量计处温度,t(1/2)分布变量

22、TDC试验容尘量,gU不确定度,单位%标准差i粒径档“i”的标准差自由度空气密度,kg/m3过滤器上游相对湿度,%m喂尘增量,gmff末级过滤器的质量增量,gp过滤器阻力,Papf流量计差压,Pap1.20空气密度 1.20 kg/m3 时的过滤器阻力,Pa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SHRAE美国采暖、制冷及空调工程师协会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CAS化学文摘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N欧洲标准EUROVENT欧洲空气处理与制冷设备制造商委员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5 要求过滤器的结构和标识应能防止不正确的安装。在通风管道中正确安装过滤器时,应保证其密封边缘无渗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制造过滤器(滤

23、芯和边框),过滤器可以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温度、湿度及腐蚀性环境。过滤器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机械胁迫。气流通过过滤器时,滤材自身释放的粉尘和纤维不应对过滤后空气中的人员(或设备)造成危害或不利影响。6 分级按平均效率或计重效率对过滤器分级,其试验条件为: 若制造商未注明额定风量,试验风量为 0.944 m3/s(3 400 m3/h); 粗效(G 组)过滤器的最大试验终阻力为 250 Pa; 中效(M 组)和高中效(F 组)过滤器的最大试验终阻力为 450 Pa。若过滤器试验风量为 0.944 m3/s,且达到最大试验终阻力,根据表 1 对其进行分级,如G3,F7。若过滤器的试验风

24、量和试验终阻力与上述要求不同,也可按表 1 分级,此分级后用括号注明试验条件,如 G4(0.7 m3/s,200 Pa),F7(1.25 m3/s)。表 1空气过滤器分级1组分级试验终阻力Pa人工尘平均计重效率(Am)%对 0.4 m 粒子的平均效率(Em),%对 0.4 m 粒子的最低效率 a粗效G125050 Am < 65G225065 Am < 80G325080 Am < 90G425090 Am中效M545040 Em < 60M645060 Em < 80高中效F745080 Em < 9035F845090 Em < 9555F9450

25、95 Em70a 最低效率是消静电效率、初始效率、容尘试验过程中所有效率中的最低值。1 试验中所用人工尘与大气尘相差很大。因此,本试验结果不能用于预测过滤器的运行表现和使用寿命。静电的消失、粒子和纤维的脱落,这些也会影响过滤效率。7 试验台和试验设备7.1 试验条件室内和室外空气均可用做试验空气源。相对湿度应小于 75%。排风可排放至室内、室外, 也可循环使用。某些测量设备可能对试验空气的温度另有要求。当排风中含有试验气溶胶和负荷尘时,建议对排风进行过滤。7.2 试验台试验台(见图 1)中有几截正方形风道管段,除安装过滤器的管段外,其他管段的名义内径均为 610 mm×610 mm。

26、安装过滤器的管段名义内径在 616 mm622 mm 之间。该管段的最小长度为 1 m,且至少为过滤器深度的 1.1 倍。风道材料应导电并接地,应具有光滑的内表面,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工作压力下不变形。为了观察过滤器和设备,试验风道中的某些小局部可采用玻璃和塑料材料。有必要设置监视试验过程的观察窗。1 试验台管段8 DEHS 粒子注入点2 试验台管段9 负荷尘注入喷嘴3 受试过滤器10 混合孔板4 安装受试过滤器的管段11 多孔板5 试验台管段12 上游采样头6 试验台管段13 下游采样头7 HEPA 过滤器(不低于 H13 级)图 1试验台简图管段 1 的上游设置 HEPA 过滤器,效

27、率试验的气溶胶在该管段均匀分散和混合,在受试过滤器上游形成均匀的浓度场。管段 2 的上游设置混合孔板(10),喂尘器的喷嘴位于其中心。喂尘喷嘴下游多孔板(11)的作用是使粉尘均匀分散。该管段下游三分之一处设上游气溶胶采样头。进行计重效率试验时,应封堵或移出该采样头。为避免涡流,进行效率试验时应移出混合孔板和多孔板。为避免系统误差,建议测量过滤器阻力时也将这些部件移出。管段 5 用于过滤效率和计重效率的测定,计重效率试验时,该管段中安装末级过滤器; 计数效率试验时安装下游采样头。也可以制作两个管段 5,一个用于计重效率试验,另一个用于计数效率试验。试验台可以在正压或负压下运行。正压运行(风机设在

28、试验台上游)时,试验气溶胶及负荷尘可能会渗出至试验室,负压时,外界粒子可能会渗入试验系统而干扰计数测量。图 2 给出试验台的尺寸及取压口的位置。受试过滤器的阻力测量采用静压采样口,位置如图 2 所示。在风道周边引出四个测点, 用环形管并联。管段 6 配有标准风量测量装置。若采用其他风量测量装置,该管段或可缩短。图 2试验台尺寸7.3 气溶胶发生 DEHS 试验气溶胶规定使用的试验气溶胶为未经处理或稀释的 DEHS,也可采用其他被证实具备同等性能的气溶胶。由拉斯金喷嘴产生的 DEHS(DiEthylHexylSebacate)气溶胶广泛用于 HEPA 和 ULPA 过滤器的性能试验。图 4 给出

29、一个气溶胶发生系统实例。系统包括盛装 DEHS 的小容器和拉斯金(Laskin) 喷嘴。注入的无尘压缩空气通过拉斯金喷嘴产生气溶胶,雾化的液滴直接注入试验台。根据试验风量和所需溶胶浓度调整喷嘴的气压和压缩空气风量。例如,试验风量为 0.944 m3/s时,气压约为 17 kPa,喷嘴风量约为 0.39 dm3/s(1.4 m3/h)。也可以采用能产生足够浓度 0.2 m3.0 m 粒子的任何其他发生器。试验前应调整上游粒子浓度,使之稳态,并使浓度低于粒子计数器的允许重叠误差水平。1 混合孔板2 多孔板,外径Ø152 mm±2 mm,开孔率 40%3 取压口4 变径管 受试过

30、滤器小于风道时5 变径管 受试过滤器大于风道时图 3试验风道元件详图1 无尘空气(压强约 17 kPa)2 供给试验台的气溶胶3 拉斯金喷嘴4 试验气溶胶物质(例如 DEHS)5 四个Ø1.0 mm 的孔,90º等分,孔的上部边缘刚好接触环套底部6 四个Ø2.0 mm 的孔,紧靠管壁,中心线与径向孔相交单位mm图 4DEHS 粒子发生系统7.4 气溶胶采样系统两根等长、同样结构(同样弯头和同样直管长度)的刚性采样管分别连接上、下游采样头至粒子计数器(见图 5)。该采样管应导电,或具有高介电常数,内表面平滑(钢,聚乙烯,等)。1 受试过滤器5阀门,下游2 HEPA

31、过滤器(洁净空气)6计算机3 阀门,上游7粒子计数器4 阀门,清洁空气8泵图 5气溶胶采样系统示意图采样探头为锥形,位于上、下游测量段的中心位置,采样头入口正对试验台入口,与气流方向平行。试验风量为 0.944 m3/s 时,等动力采样偏差不超过 10%。建议在其他试验风量时也采用等动力采样。受试气溶胶的上、下游采样需要 3 只单向阀,其中一只通 HEPA 过滤器的“空白”吸口。阀门为直通式。采样系统中可能有粒子损失,因此阀门动作后的第一次测量不计。大流量(例如:0.47 dm3/s)计数器可使用计数器的内置泵控制采样量;小流量计数器可采用辅助泵控制采样量。采用辅助泵时,粒子计数器从辅助泵的引

32、风中采样,粒子计数器从引风的采样配等动力采样口,其等动力采样误差不超过±10%。试验风道、气溶胶传输管线和粒子计数器中会有粒子损失。小粒子计数会造成大的统计学误差,降低准确度,因此要尽可能减少粒子损失。若上、下游采样损失近似相等,可减少粒子损失对测量结果的影响。7.5 风量测量利用 EN ISO 51671 规定的标准测量装置进行风量测量,具体形式有孔板、喷嘴、文丘里管等。在 95%置信水平下,不确定度不应超过测量值的 5%。7.6 粒子计数器本方法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其粒径测量范围至少涵盖 0.2 µm3.0 µm。OPC对 0.2 µm 粒

33、子的计数效率应50%。计数器在上述粒径范围至少含 5 个粒径档,各粒径档边界应近似对数等距。第 8 章介绍本试验所需 OPC 的更多信息,以及标定和操作的具体要求。7.7 压差测量设备压差测点位于风道管壁,如图 2。每个测点带有 4 个沿风道周边均匀分布的并联静压测口。测量 0 Pa70 Pa 范围的压差时,压差测量装置的准确度为±2 Pa;压差大于 70 Pa 时, 准确度为测量值的±3%。7.8 喂尘器可以选用任何与下述喂尘器相同试验结果的喂尘器。喂尘器的作用是在试验期间匀速地向受试过滤器发送人工尘。事先称量好确定质量的粉尘,将其装到可移动的喂尘盘中。喂尘盘匀速移动,滚

34、轮将粉尘带到汲尘管所在位置。喷射器利用压缩空气将粉尘吹散,通过喂尘管将粉尘直接注入试验台。粉尘注入喷嘴位于图 1 中管段 2 的入口,喷嘴中心线与风道中心线重合。压缩空气应干燥、洁净、无油。图 6、图 7 给出喂尘器的一般设计和关键尺寸。图中汲尘管与喂尘槽之间夹角为 90º, 但实际应用中可能不到 90º。喂尘器闲置时,应防止因风道正压造成的通过汲尘管的空气回流。喂尘器发生粉尘的分散程度取决于压缩空气的特性、吸入部件的几何尺寸、通过吸入器的气流量。吸入器的文丘里管在吸收粉尘的过程中会因磨损而逐渐变大。应定期进行检查尺寸,确保其公差在图 7 给出的允许范围内。在各种风道压降下

35、,定期测量 6.8 l/s±0.2 l/s 气流量时文丘里管气路上的表压,见 8.11。1 喂尘管(通试验风道)6 汲尘管(距喂尘盘底 0.25 mm)2 镀锌薄壁导管7 喂尘滚,外径 Ø88.9 mm,轮宽 114.3 mm,60 齿,齿深 5 mm3 文丘里喷射器8 喂尘滚的齿,60 齿4 注射器9 喂尘盘5 干燥压缩空气供气10 150W 红外反射灯图 6喂尘器的关键尺寸a) 汲尘管b) 喷射器c) 文丘里喷射器允差: 对于整数:0.8 mm 对于小数:0.03 mm图 7喂尘器的注射器、文丘里喷射器及汲尘管详图8 试验台和设备的确效8.1 试验风道中的风速均匀性通过

36、测量图 8 所示 9 个点的风速来确定试验风道中的风速均匀性,这 9 个点位于受试过滤器上游端紧靠受试过滤器的位置,测量时无过滤器和混合装置。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为±10%, 分辨率不差于 0.05 m/s。在 0.25 m3/s、1.0 m3/s、1.5 m3/s 风速下进行测量。风速测量时,气流不应受到明显干扰(来自仪器、操作者等的干扰)。每次测量的采样时间不少于 15 秒。对 9 个测点中的每个点各测 3 次,取平均值,根据9 个点的实测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CV 的计算如下:CV = dmean(1)式中:9 个测点的标准差;mean9 个测点的平均值。各种风量下的 C

37、V 值均应小于 10%。图风速和气溶胶均匀性采样点8.2 试验风道中气溶胶的均匀性通过测定图 8 所示 9 个点的情况来确定试验风道中加载气溶胶的均匀性,这 9 个点位于受试过滤器上游端紧靠受试过滤器的位置。确效试验时应移出混合装置。采样头按规定测点定位。确效试验所用采样头就是实际效率试验所用采样头,采样头具有合适的入口直径,在0.944 m3/s 风量下的等动力采样偏差不超过 10%。风量为 0.25 m3/s、1.0 m3/s、1.5 m3/s 时使用相同采样头和采样气流。为了减少采样损失,采样管应尽可能短,采样管直径与效率试验所用采样管的直径相同。采用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的粒子计数器测量气

38、溶胶浓度。为缩小统计学误差,每次测量时关注粒径档的粒子计数应大于 500。在各测点逐一采样,重复采样,直到每个测点获得 5 份样品。对粒子计数器各粒径档的5 个测值求平均值,计算各粒径档i的变异系数 CVi:CVi = d imeani(2)式中,i粒径档i的标准差(9 个测点);meani9 个测点上粒径档i的平均值。风量 0.25 m3/s、1.0 m3/s、1.5 m3/s 下的 CVi 值应小于 15%。8.3 粒子计数器的粒径准确度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量粒子浓度和光学等效粒径,所显示的粒径与计数器的标定有很大关系。为避免不同计数器之间空气动力学、光学及电子系统差异的影响,过滤器

39、的上、下游的测量应使用同一仪器。应在初始系统启动前标定计数器,之后定期标定,每年至少一次。计数器应有有效的标定证书。计数器的标定由 OPC 制造商或其他任何具备类似资质的组织进行,标定活动按照已有的标准规程(例如,IESTRPCC014、ISO 215011、ISO 215014),采用单分散、各向同性、折射率为 1.59 的聚苯乙烯 Latex(PLS)乳胶球。至少对计数器上 0.2 m3.0 m 内的 3 个通道进行标定,其中包括含有 0.2 m 和 3.0 m 的两个通道。每次试验时,检查上游试验气溶胶的分布,可以表明计数器是否需要标定。计数器制造商建议了一种快速检查标定状况的方法:采用

40、不同粒径的 PLS,观察计数器上对应粒径通道的表现。观察时,特别要注意计数器的最小和最大粒径通道。采样率就是光学粒子计数器的采样气流量。采样气流量的误差成比例地影响到粒子计数器给出粒子计数浓度。采样气流量与标准规程(如:IESTRPCC014)给出的气流量之间的偏差应不超过±5%。8.4 粒子计数器的伪计数试验将 HEPA 或 ULPA 过滤器连接到仪器吸入口,粒子计数器每分钟对 0.2 m3.0 m 范围的粒子计数应少于 10,其中包括采样系统的影响。8.5 粒子计数器过载试验若粒子浓度超出计数器的浓度限值 CL,实测浓度可能低于实际浓度。因此,有必要了解所用粒子计数器的 CL 限

41、值。试验中使用的最大气溶胶浓度应明显低于 CL 值,以使重叠误差不超过 5%。粒子计数器在高于 CL 值运行会导致所测效率偏低。若无法降低试验风道的上游浓度,可使用稀释系统将气溶胶浓度降到计数器的 CL 值之下。此时,上、下游采样都应经过稀释系统,以减少因稀释比的不确定度导致的误差。下述两种方法均可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受到了重叠误差影响。1) 在不同的气溶胶浓度下测量标样过滤器的效率。浓度高于计数器 CL 值时,效率会下降;2) 测量上游粒子浓度分布。然后,将粒子浓度均匀下调或稀释(已知稀释比或未知稀释比),重复测定粒子浓度分布。若后者的粒径分布曲线向小粒子方向漂移,表明上一次粒子浓度高于计数器3

42、) 的浓度限值 CL。若知道稀释比,则两次测量中粒子计数器上每个粒径档的浓度比都应相同。提高过滤器风量或降低气溶胶发生器的输出量,均可降低气溶胶浓度。在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上串联一个稀释系统,可稀释进入粒子计数器的气溶胶。8.6 100%效率试验本试验的目的是确保试验风道和采样系统能满足 100%效率的测定。试验时使用 HEPA 或 ULPA 过滤器,执行效率测定的常规试验规程。试验风量为 0.944 m3/s。所有粒径通道的效率均应大于 99%。8.7 零效率试验零效率试验检验整个风道、采样系统、测量和气溶胶发生系统的准确度。在未安装受试过滤器的情况下,执行效率测定的常规试验规程。试验风量为

43、0.944 m3/s。按标准试验规程试验两次,所计算的零效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对小于等于 1.0 m 的粒子,效率为 0%±3%; 对大于 1.0 m 的粒子,效率为 0%±7%。为减少统计学误差,每个粒径档的粒子总计数都应大于 500。8.8 气溶胶发生器的响应时间测量气溶胶浓度从背景水平升至稳定的试验水平所需时间。此项试验的目的是,在开始任何试验之前,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使粒子浓度稳定。开启气溶胶发生器,记录气溶胶浓度达到稳定消耗的时间。该时间为开始一项依据本标准测量之前的最短等待时间。8.9 压力测量设备的标定所有获取压降读数的设备均应根据表 2 进行标定。8.10 压

44、降检查本试验确保压降读数设备、仪器管路等的渗漏对风量或压降测量的准确度无明显影响。本试验使用经过标定的装置,或采用下述系统。仔细密封试验风道中的取压点,断开测量压降的仪表,使管路承受持续的 5 000 Pa 负压。用这种方式检查所有采样管(见图 9),试验期间不允许出现任何压力变化。1 密封的压力测口2 试验段a) p = 5 000 Pa图 9压力管线试验根据仪器的技术要求,在允许压力下对压降测量设备进行最大压力试验。相继进行正压和负压试验,两种试验中均不允许出现任何压力变化。此外,可采用压降已知的多孔板(或其他标样),定期检查 0.5 m3/s、0.75 m3/s、1.0 m3/s、1.5

45、 m3/s 风量下的压降测量系统。8.11 喂尘器气流量本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喂尘器气流量的正确。由于粉尘和压缩空气的磨损,汲尘器的文丘里管会变大。因此,定期监测喂尘器气流量十分重要。此气流量应为 6.8 l/s±0.2 l/s。气流量测量见图 10。1 喂尘器4 流量测量装置2 体积不小于 0.25 m3 的容器5 风 机3 HEPA 过滤器6 压降测量装置(压差应为零)a 压差应为零图 10喂尘器气流量测量8.12 确效要求汇总表 2确效要求汇总参数条款要求风速均匀性8.1CV<10%气溶胶均匀性8.2CV<15%粒子计数器粒径准确度8.3制造商提供的有效标定证书粒子计数

46、器过载试验8.5无过载粒子计数器伪计数试验8.4对 0.2 m0.3 m 粒子,计数<10 粒/min100%效率试验8.6>99%零效率试验8.7粒径1.0 m:±3%粒径>1.0 m:±7%气溶胶发生器响应时间8.8取测量值压力计标定8.90 Pa70 Pa 时,±2 Pa>70 Pa 时,测量值的±3%压降试验8.10未检出渗漏喂尘器气流量8.11(6.8 ±0.2)l/s注:CV 为变异系数。8.13 设备维护表 3维护频率维护项目条款每次试验每月一年两次每年在每次可能改变性能的变动时试验风道风速均匀性8.1&#

47、215;气溶胶均匀性8.2×100%效率试验8.6××零效率试验8.7××压降试验8.10××设备气溶胶发生器响应时间8.8××压差计标定8.9××粒子计数器粒径准确度8.3××粒子计数器过载试验8.5×粒子计数器伪计数试验8.4××喂尘器气流量8.11××注:所有设备都要定期清洁,以维持试验系统的性能。9 试验材料9.1 试验空气 洁净度、温度、湿度室内、外空气均可用作试验空气源。效率试验时,采用 HEPA 过滤器

48、清除试验空气的背景粒子。试验条件应满足第 7 章要求。排风可释放到室外或室内,也可循环使用。当存在试验气溶胶和负荷尘时,建议对排气进行过滤。9.2 试验气溶胶拉斯金喷嘴产生的 DEHS 试验气溶胶广泛用于 HEPA 和ULPA 过滤器的试验。DEHS 为DES Di(2乙基)癸二酸或 Bis(2乙基)癸二酸的总称。除拉斯金喷嘴外,可采用任何能够产生足够浓度 0.2 m3.0 m 粒子的发生器。应使用未经稀释的 DEHS 液体,DEHS 气溶胶无需经过中和处理。DEHS/DES/DOS 化学分子式C26H50O4,或 CH3(CH2)3CH(C2H5)CH2OOC(CH2)8COOCH2CH(C

49、2H5)(CH2)3CH3DEHS 的物化参数:密度912 kg/m3熔点225 K沸点529 K闪点>473 K蒸气压1.9 kPa(273K)折射率600 nm 波长下为 1.450动力黏度0.022 kg/ms0.024 kg/msCAS 注册号1226239.3 负荷尘负荷尘采用 ANSI/ASHRAE52.2 规定的人工试验尘,即组分如下: 按重量 72%的 ISO12103A2“细”灰;按重量 23%的炭黑; 按重量 5%的棉绒。粒径,m大于该粒径的粒子的体积分数,%196.5 97.5287.5 89.5378.0 81.5470.5 74.5564 69754 59104

50、6 502026 30409 12800 0.5ISO 121031 规定的“细”灰主要由硅粒组成,计为 ISO 12103A2,粒径分布见表 4。表 4ISO 12103A2“细”试验尘的粒径分布(ISO 121031:1997)9.4 末级过滤器末级过滤器捕获容尘试验中穿过受试过滤器的负荷尘。末级过滤器应能留住至少 98%的负荷尘,在一次完整试验中,因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过滤器重量增减不超过 1 克。对末级过滤器的类型没有特殊规定,但要满足集尘效率(计重效率)>98%的要求,且对 0.4 m DEHS 粒子的初始过滤效率应大于 75%。10 试验规程10.1 受试过滤器的准备按制造

51、商的建议安装过滤器,在与试验空气平衡后称重,精确到克。若过滤器的安装需要额外安装附件,试验时应使用与现场应用性能相同的附件。过滤器及各种正常安装的框架应与风道良好密封,以防止粉尘渗漏。目测密封情况,不允许出现可见渗漏。若因某种原因, 标准试验条件下无法试验单只过滤器,可将两只或更多同型号或同类型过滤器拼装在一起, 拼装成的过滤器不允许出现因拼装产生的渗漏。对附件使用情况应作记录。10.2 初阻力记录 50%、75%、100%和 125%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值,绘制风量阻力曲线。按空气密度 1.20 kg/m3 的情况对阻力读数进行修正(见附录 C)。10.3 初始效率10.3.1 概述根据第 1

52、1 章(滤材消静电方法),对消静电后的滤材试验,过滤器本身则按本章进行试验。10.3.2 效率测定对于给定粒径档(处于两个粒径限之间的粒子),按下式计算效率 E:E = æ1- ni ö 100(3)ç÷èNi ø式中:ni过滤器下游粒径档“i”的粒子计数;Ni过滤器上游粒径档“i”的粒子计数。绘制对应各粒径档的初始效率曲线,粒径档的代表粒径 di 取粒径档“i”的上、下界粒径的几何平均值:dl ´ dudi =(4)式中:dl粒径档下界粒子直径;du粒径档上界粒子直径。在试验风量下,调整气溶胶发生器的发生量至产生稳定浓度的气溶胶,其浓度低于计数器重叠误差极限,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下游计数,然后测定初始效率。测量过滤效率时,在受试过滤器的上、下游切换采样,总共需要至少 13 次计数,每次不少于 20 秒。每次计数前都要吹扫采样管线,或放弃上、下游切换后的第一次采样,待传输管中的粒子浓度稳定后再读数。粒径档“i”的切换计数循环见表 5。表 5粒径档“i”的计数循环计数序号12345678910111213上游N1,iN2,iN3,iN4,iN5,iN6,iN7,i下游n1,in2,in3,in4,in5,in6,i粒径档“i”的第一个子效率计算如下: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