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2022学年)_第1页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2022学年)_第2页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2022学年)_第3页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2022学年)_第4页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2022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属性.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了解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

2、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客体分别来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

3、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这种观点对吗?提示: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观点对吗?提示:错误,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是否意味着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

4、性认识?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认识.探究活动一:真理的含义和特点情景: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次,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铜球在空中落下得慢,于是它得出一个结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9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牛顿为了验证伽利略的自由

5、落体原理,做了真空管试验,发现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同时落地.如果不考虑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均不会落地,而是漂浮在空中。问题探究:()有一种观点称为“权威确定真理”。请你说明此观点错在何处?提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权威确定真理”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在发展,权威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实践的发展要求。(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这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提示:都是真理,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既有空气阻力,又有地球引力的情况下,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

6、在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的真空管中,二者同时落下;既没有引力又没有空气阻力,如在失重的太空舱中,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也就失去了意义,牛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理解真理的概念,需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真理是一种认识。也就是说真理是属于思想意识领域的东西。第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认识。2.正确理解真理的属性属性理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的客

7、观事物及其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知识拓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在一定条件下,真理是确定不变的,这可以看出真理是绝对的;但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不断向前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真理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

8、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联系真理谬误区别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混淆联系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特别提醒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的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4.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9、属于唯物论范畴,与物质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范畴,与实践相对应.意识与认识都有正确、错误之分。(2)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真理是一种认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3)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了科学理论,所以科学理论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1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

10、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唯一的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b.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材料强调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吗?()“真理不会在网络热议中走失”强调的是真理客观性和唯一性吗?(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是不同的吗?提示:(1)没有。()是。(3)不一定。答案b探究活动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情景:在石器时代,人类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依赖集体的力量生存,这是“人不敌天”的上百万年;“天下合一”是农业文明时代朴素的生态价值观的缩影;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诠释了“人定胜天”的理念,然而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无力支持工业文明

11、的继续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价值回归,生态理念、环保意识越来越渗透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主抓的重点任务之一。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次,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问题探究: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人不敌天”到“人定胜天,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得到不断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过程很好地

12、诠释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正确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理解原因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

13、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别提醒真理不断发展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真理,这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2)但不能由此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下,永远是真理。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

14、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某个层面。(2)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说明( )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的认识随

15、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深化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b.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反复性吗?(2)材料是在强调认识的深化和无限性吗?()认识具有上升性,是否意味着要推翻已有理论?提示:()没有()是的。()不是.认识具有上升性,新的认识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并非是对原有理论的全盘否定。答案c知识点一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1.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时,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是“深草才能没马蹄”。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

16、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由此可见( )a.真理有时不是客观的b.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答案 c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故a错误;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b错误;d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表述错误。2.天气预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气候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人类永远无法获得真理性认识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发展a. b c. 答案c解析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因此人类能够获得真理性认识,错误;真理与谬误

17、有严格界限,不容混淆,表述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答案b解析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一定相同,真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参加实践不一定能获得真理,故a、c、d错误。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体现出真理的客观性,故选。知识点二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深海是黑暗、寂静与荒凉的。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近两年不断深潜,从深海带回了海底蜘蛛蟹等

18、诸多生物,人们认识到深海也充满生机.这表明()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b. c .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深海的认识不断加深,并明确这种认识变化的条件是“蛟龙号”的深潜实践,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也体现了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正确。中“决定的说法错误。认识总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错误。.过去人们崇拜dp,一时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p的缺陷,正在研究用“综合发展指数”(di),即一个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反映地区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这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了( )a.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b解析 a错误,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