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0200 研究生学号: 10200200940294 分 类 号: 密 级: 无 硕 士学位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 : 牟 丹 指导教师 : 郑燕林 教授 学科专业 : 现代教育技术 研 究方向 : 信息 技术教育 学位类型: 教育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2 年 5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i 摘 要 当今社会,信息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一个社会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肩负着为未来培养全面的信息人才打下基础的重大责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也日渐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异过大与统一的教学方法间的矛盾日趋显著,寻求适宜本学科实际情况的新的教学方法迫在眉 睫。 分层教学可以实现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间的互补,对以班级授课制为条件的教学实际提供了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本研究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与标准的解读及大量分层教学文献的阅读,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学生特点入手,建立以班级授课制为条件的分层教学模式,并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对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与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依据教学实际及理论基础,建立班级授课条件下可操作的分层教学模式,并对模式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对分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分层教学实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测试与调查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步骤及方法都进行了阐述说明。 第四部分是研究反思,对实验所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根据实验前后分层班与对照班结果的对比统计,分析基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研究 取得的效果,并对实验实施进行总结与思考。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得出研究结论,并对进一步分层教学研究做出展望。 由此可见,本研究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改革,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优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通过本研究分层教学模式的建立及研究的经验教训,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in s of of of of of in in is a of of So is to in so as So it is to in of of on as of of as of in s it of It in to in it of it of in of in it in It of to it of of it of a of in it is It of of It is of of to 录 摘 要 . i . 录 . 言 . 1 第一章 绪论 . 2 研究背景 . 2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2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 3 层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3 国内外相关历史及研究现状 . 5 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 5 内分层教学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 6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6 究目标 . 6 究内容 . 7 究方法 . 7 研究意义 . 8 论价值 . 8 践意义 . 8 第二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设计 . 9 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 . 9 学生分层、分组 . 9 教学目标分层 . 11 任务分层 . 11 课堂教学阶段 . 12 任务完成阶段 . 13 评价分层 . 14 矫正与提高 . 14 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 . 15 验前准备 . 15 验条件的选定及准备 . 15 v 验对象的确定 . 16 验前学生的调查与测试 . 16 验过程 . 25 生分层、分组 . 25 学目标分层 . 25 组任务分层 . 26 堂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 28 组任务完成介绍与展示 . 29 层评价 . 29 组任务的完善、知识巩固与提高 . 31 验结束后测试及调查 . 31 第四章 研究反思 . 32 究结果数据分析 . 32 验前后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 32 验前后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 34 层教学实验研究的效果 . 40 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40 层教 学是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促进 后进面的减少 . 41 层教学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 41 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41 层教学实验对整合学科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 41 于分层教学实施的相关思考 . 41 次的划分 . 41 生层次的动态调整 . 42 科整合问题 . 42 组合作形式 . 42 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保护 . 4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4 究结论 . 44 究展 望 . 45 参考文献 . 46 附 录 . 48 附录一 学期初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调查问卷 . 48 附录二 小组任务单 . 50 附录三 作品评价参考表 . 59 附录四 小组学习情况统计及成员互评表 . 62 附录五 学生课堂评价表 . 63 录六 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期末调查问卷 . 64 附录七 学生部分作品展示 . 66 致 谢 . 68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当今社会,信息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一个社会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讨论稿)的发布,吹响了我国全面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的号角,这是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又一重大举措,也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及未来性的有力体现。 12001 年,全国普通高级中学秋季开学从高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自此以来,一方 面随着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公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发展学科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也日渐突出。 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更易受到地区、文化、经济等条件不同影响,不但在各地开设情况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且即使在同一地区,受家庭及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个体间差异体现更是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年,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招生规模大幅扩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对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地在教学中探寻、寻找适宜 本学科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采取“齐步走”方法,即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评价方式,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独特的对于信息获取处理方式的学习过程及其中相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的关注,传统的“齐步走”常常使课堂教学陷入枯燥、呆板、学生厌倦的恶性循环中。显然,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已无法解决,这就需要寻找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及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教学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又重新被提出。分层教学与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一脉相承,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向其“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间的差异有所减少,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分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技巧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习乐趣及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因此,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面对新课改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正视学生的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使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社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推行是新中国教育工作的重大举措。尽管几十年来,素质教育在国内的推行一路坎坷,但素质教育的观念却已深入人心,成为各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的目 标。本研究立足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基本特性,特别是其所强调全体性、全面性及发展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改革。研究中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宗旨,为学生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其中的教育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每名学生都能全方面的得到充分发展。 2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学科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 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相衔接,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主要途径, 3旨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及评价),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掌握一个得以终身学习的平台,并成为一名具有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信息公民。 4这一目标既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更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标。基于此,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在充分考 虑到学生的起点问题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创建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及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方法以及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5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发展至今,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而学生的差异问题首先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起点的差异问题。 6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政策的实施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同时在进一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全国高中的招生政策有所调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初中生都能够顺利升入高中进行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基础层次方面出现了比以往更为悬殊的相差现象。而这种现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得又尤为突出。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各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有着一定差异,这就使得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产生了不同。其次,受社会和家庭环境不同的影响,学生不仅在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兴趣、主动性、 学习态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素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也会各不相同。 7最后,由于教学前学生存在的这些差异,使得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3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应速 度上有所不同,学生的努力程度也会存在差距,同时,学生在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素养的养成等方面的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差异。 8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尽管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这种差异普遍存在,但目前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作为一门新的发展中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尚未成熟,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在班级授课制 的模式下,授课方式多采用参照其他学科的“一刀切”或称为“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即采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特长的发展,也造成了“差生更差,优生更优”的现象。 9我国当前的国情和教学资源、教学实际所面临的情况是学生多,而师资缺乏,并且教学的效率较低。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如果采用个别教学是很难实现和操作的,鉴于此,寻找新的更为可行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当前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如何做到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化教 学与集体教学兼顾,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就要求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那些家庭背景和教育基础不同、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在高中阶段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都有很强的意义。 10因此,在以班级授课制为条件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依据分层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指导经验 , 构建全方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对信息技术课程内 容的新颖设计编排,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可能;同时,对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能够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 11 层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又称为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分层递进教学、能力分组、“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法等,关于分层教学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我们只能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首先,分层教学与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练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 一样,都是为教育专家学者所公认适合一线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其次,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分层教学体现为一种在集体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它基于学生的差异,按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差异的分层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最大发展,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2再次,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强调分层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使教学效 果达到最优化。最后,现今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为众多教育学者所接受,它强调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4 生的个体差异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教育需适应学生这种学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既有先天形成的智力差异,也包括在遗传基础上因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生理和心理差异。 13在我国,孔子最先充分肯定了个性差异的存在,并继而提出了“因财施教”的教育主张,后被南宋朱熹归纳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 教理论为我国现在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认知主体学生自己对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需要我们把教学当作一种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 14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对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建构主义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全新的教育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四大要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 15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下,学生的发展必然出现个性化,这就形成了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方 面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一种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较高发展水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期”。“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在适应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同时,更要发挥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让教学带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表现在学生潜在发展的差异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存在差异。分 层教学方法正是根据学生的这些不同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接受能力,设定符合该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指导,使各层学生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潜在水平。 4)、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本明杰 S 布鲁姆( 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中个别差异的存在不是学生固有的,即不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5 偶然或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取 得优异成绩,与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条件有很大因素。这里的学习条件包括:掌握知识必须的学习时间、适当的个别指导和公平的学习机会。 16掌握学习理论乐观的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在学校学习和掌握任何内容的能力,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能否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当所有的“适当的学习条件”都满足, 8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学会学校里的科目。可以说掌握学习理论是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分层教学同样以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为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目 标、方法,给予不同的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学到知识,得到提高。 国内外相关历史及研究现状 分层教学方法历史悠久,古今中外教育学者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研究,使它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 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 19 世纪初的兰克斯特 美国则可追溯到 1868 年由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以能力分班为标志的“活动分团制” 17。西方的分层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个别化教育运动中,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病而对教学组织形式采取的一次重要变革。可以说它的产生是有着广泛的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 18, 19。 分层教学研究最早始于西方,现今对其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在分层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批判和改革活动一直时起时伏地进行着,推动着它不断向前发展。它所经历的是一个“从兴起到低落然后再流行的马鞍型发展过程” 20。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也随之产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经过世界各国教育学家的不断研究、实践和传播,分层次教学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如美国对分层教学十分重视,积极进行分层教学实践,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教学应采用无学年制的“不分级 制”和“多级制”,这一理论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目前它也仍是美国中小学分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时,通过与个别化教学理论的结合与实践研究,产生了几种具有不同特点的个别分层教学模式,如个别规定教学、按需学习计划、个别指导教育等,这些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美国在分层次教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