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研究方法各章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 1、理解传播研究方法的概念。传播研究方法是传播学的三大部分之一;其主要来自社会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将以社会研究方法为主体加以学习。可以说,前者是个性,后者是共性。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是何关系?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着不同层次和方面的综合体系,主要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方法论 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和技术 (1)方法论: 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 研究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两种基本方法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2)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每一种方式都具有某些基本元素或特定语言,同时又可独立走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全部过程。 (3)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测量技术等);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以涂尔干研究自杀并写出自杀论为例,谈谈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涂尔干自杀论中运用了实证主义、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关系:(1)不同的方法论观点直接影响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两者之间形成常见模式。 (2)不同的研究方式直接影响对具体方法和技术的采用,两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宏观指导中观运用微观操作 3、检索你感兴趣的某一方面主题的相关论文一篇,并具体分析其研究思路是怎样的。 小议刑事案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1、引言 2、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 2.1 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2.2 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刑事案件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3.1 媒体审判 3.2 报道媚俗化 3.3 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利用 3.4 媒体的话语霸权 3.5 对生命权的漠视 4、刑事案件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4.1 刑事案件报道人文关怀是现代人发展的需要 4.2 刑事报道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4.3 刑事报道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5、三个方面解决刑事案件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 5.1 强化人文关怀意识 5.2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5.3 强化采、写、编业务能力研究思路:A 概念:人文关怀 刑事案件 报道 人文主义 当事人 问题 媒体审判 报道媚俗化 个人隐私的侵犯 媒体的话语霸权 对生命权的漠视 B 问题 C 理性思考 D 解决第二章思考题 1、理解概念、变量、命题、假设等理论构成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字、词或词组表示) 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 提供观察的视角 能够分类和概括 构成理论的元素概念的层次:一个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面就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 如:张三 “80后” 青年人 人 。变量: 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如:性别、年龄 相对应常量:只有一个固定不变取值的 概念。如:太阳、武汉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将变量分为: 自变量:引起其它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它变量变化而导致自身变化的变量 中介变量:连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对于自变量来说是因变量,相对于因变量来说是自变量。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变量是概念的特殊形式,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2、回顾你曾经做过的一些社会调查,谈谈你如何进行理论建构或理论检验的。 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和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如果观察与现实不符合,不是我们的理论解释不对,就是我们的预言没有合乎逻辑地从理论中导出。理论建构方式:理论检验方式: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某一主题,谈谈你准备如何进行研究。 社会研究的过程:第三/四章思考题 1、按照研究问题的选择方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案例。研究问题的来源 :现实社会生活 ,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规划如何选择研究问题?(选题标准) 1)重要性:理论(完善、创造、深化理论)和实践(指导实践)意义和价值(最容易达到)如:研究小学生选择皮鞋或球鞋的比例与成绩的关系 2)创造性:在研究方法、对象、时间、地点等方面有创新。如:调查A节目的收视率将不同时间A节目收视率比较;“剩女”问题。3)可行性(可能性问题) 主观条件:生活经历、研究经验、性别等 如:不懂英语的人比较中美电视剧 客观条件:时间、经费、资料获取途径等 如:调查吸毒问题 4)合适性(最佳性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熟悉度、相似性去选择最适合研究者个人做的课题 对大学生来说的选题要点: 1)选题不宜太大 (社会意义的大小不在于选题的大小;小选题的理论提升) 2)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选择研究课题 2、如何将研究问题细化?聚焦性陈述: 宽泛、笼统、模糊的问题 明确、清晰、特定的问题(对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作限定) 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1)缩小内容范围,从某个特定角度研究,如青少年犯罪,可从类型、原因、后果等方面进行缩小 :如何缩小?缩小的依据是什么? 2)缩小研究对象范围 3)缩小地域范围 4)把一个大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 :如“5w”传播学的“5w”:传者分析、受众分析、媒介分析、效果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三峡移民问题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所选择的四、五、六年级学生的特点间关系的研究 A大学的历史在1955-1972年期间,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对A大学扩展科学和教学课程影响的研究 就业观的研究对B大学2009级学生去西部工作的意愿调查 网络传播研究网络传播中受众角色的定位 3、理解社会研究的基本类型。一般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将社会研究分为以下三种: 1、探索性研究初次接触、初步了解、初步印象 2、描述性研究现象分布、趋势特征、整体照片 3、解释性研究因果联系、内在规律、理论解释4、社会学研究中的四种基本研究方式:文献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方式 实验研究方式第五章思考题 1、理解并掌握操作化的实施步骤。操作化:将抽象事物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研究(基本层面)测量:抽象事物或概念如何通过数字或符号得以呈现并研究(具体层面)概念:我们用来表达通过观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印象的术语或存在于头脑中的资料的标签。维度: 概念的具体方面或层面。 如:同情心 “感情层面同情心”和“行动层面的同情心” “对人类的同情心”和“对动物的同情心” “宽恕他人的同情心”和“怜悯他人的同情心” 。维度就是概念的一个可指明的方面。 指标: 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概念是抽象的,指标是具体的;概念是人们的主观印象,而指标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所以,概念只能想象,而指标是可以观察和辩认的。如: “懒惰”:睡懒觉、不搞卫生、迟到、不交作业 “社会阶级”:职业、收入、文化程度 “大男子主义”:不容异议、不做家务、不带孩子 “爱心”:捐钱、助学、爱护动物 指标就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尺子概念、变量、指标及其取值的关系图 概念 (对事物或现象的抽象)- 变量 (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 指标 (表示概念含义的具体事物)- 取值: 事物1 事物2 事物3 事物n操作化的方法: 1) 澄清与界定概念: 首先确定操作定义: 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 如:你懂的、神马都是浮云。 其次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共性) 弄清所有关于此概念的定义,并分析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元素(查阅文献、文献回顾)如: “社区”有94种定义,社会学家贝尔和纽拜分析出其中包含的三种基本元素:地域、共同的纽带和社会互动。最后决定一个定义(个性): 直接采用现成定义或自己创造,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研究目的的定义。 如:网络流行语 2)发展测量指标:首先列出概念的维度:如:“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教育地位和家庭地位等几个不同的维度。其次建立测量指标: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或自己发展 2、举例说明测量的四种层次及之间的关系:测量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包括:“测量谁?”“测量什么?”“如何测?”(核心)“如何表示?测量的层次:1)定类层次 2)定序层次 3)定距层次 4)定比层次1) 定类层次: 作用:分类 用于测量定类变量,如性别、职业、信仰等。 分类的原则:穷尽性与互斥性 。最低测量层次2)定序层次:按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或次序。 作用:分类/排序 用于测量定序变量,如学历、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等。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或者),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 3)定距层次: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作用:分类/排序/区分相差的大小或距离。 用于测量定距变量,如气温、体温、智商等。 其中“0”没有实际含义。4)定比层次: 除具有以上三种层次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作用:分类,排序,区分相差的大小或距离,相差倍数(具绝对零点)。 如:年龄、收入等。 定类、定序、定距、定比,测量层次依次升高;高可转低,低不能转高。 3、理解并掌握几种量表的使用方法。 测量的具体操作:指数和量表 1)指数:由多个不同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因此也称为总加量表。 典型:贝利生育指数;2)李克特量表:是调查问卷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量表形式。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A.Likert在总加量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3)语义差异量表:目的:了解被试者事物的认知程度。假设:事物的含义可能有多种层面,而这些特定层面之间的空间,叫语义空间。 例如: 好的 1 2 3 4 5 6 7 差的 快的 1 2 3 4 5 6 7 慢的 强的 1 2 3 4 5 6 7 弱的 4、理解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效度与信度: 评判测量质量好坏的两个标准。1)效度:有效性或准确性。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如:IQ比你在图书馆呆了多少个小时更有效地衡量你的智力水平。2)信度:可靠性。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稳定性) 如:体重的测量 第六章思考题 1、理解抽样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抽样:是一种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与方法。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的方法。 抽样的作用:“由部分认识总体” 1)总体:我们所感兴趣的所有研究对象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3)抽样: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4)抽样单位:一次直接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5)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是总体要素的列表或准列表。要想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要包含所有(或者接近所有的)总体成员。 6)参数值: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7)统计值: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8)抽样误差:用样本的统计值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注意: 个体:是分析单位,只有一个确定的层次; 抽样单位:可以有多个层次研究总体: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 调查总体:研究者从研究总体中实际抽取出来的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样本从调查总体中抽取出来 基本程序: 确定调查总体;设计和抽取样本;搜集样本资料;计算样本资料和推论调查总体; 2、举例说明概率抽样的五种类型。(1) 基本原理 概率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依据,通过随机化的机械操作程序取得样本,所以能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关键:随机抽取 每一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五种类型: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段抽样 A. 随机抽样 又称简单随机抽样,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 方法: a.总体较少(50):搅拌抽签; b.总体较多:用随机数表B.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系统抽样的步骤: 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上号码; 算出抽样间距:K=总体的规模(N)/样本的规模(n); 在1- K的号码中随机抽取出一个号码A,作为起点; 从A开始,每隔K个号码抽取出一个号码,即A,A+K,A+2K,.A+(n-1)K; 找出这n个号码对应的个体,合起来就成为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注意: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不能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有规则分布,否则系统抽样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C.分层抽样 又称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出一个子样本,然后将在所有层次中抽出的子样本,然后将在所有层次中抽出的子样本合起来就构成了总体的样本。 (总体-子群-样本)抽样比例:样本量占总体的比例f 适用: 总体中存在着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层次所组成,且层与层之间的差别较大,而层内差别不大。 D.整群抽样 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结合起来构成样本。全国电视观众调查 如何进行整群抽样? 参考方法: 可以先从全国抽取几个省,然后在每个省内抽取几个市或地区,再在每个市内抽取一个区或县,最后在区或县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得出样本。 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比较: 分层抽样:子群体之间的差异大,内部差异小; 整群抽样:子群体之间的差异小,内部差异大E. 多段抽样 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将抽样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完成,从整群抽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先从总体中抽取大群体; 再从被抽中的大群体中抽取低一级的群体; 再从被抽中的低一级群体中抽取更低一级的群体。 每个阶段的抽样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 例1:大学院系班级学生 例2:城市区街道居委会 家庭个人概率抽样的各种方法都是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发生的变化: 等距抽样:随机抽取第一个单位; 分层抽样:随机抽取层内单位; 整群抽样:随机抽取群; 分段抽样:随机抽取每段中的调查单位 3、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样本规模: 又称样本容量,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一般认为最少样本数为100,最大样本数为2000。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1、总体规模 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附注:置信度: 又称置信水平,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可反映抽样的可靠性程度。置信区间: 指在一定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可反映抽样的精确性程度。置信区间越大,误差范围越大,抽样的精确性程度就越低,反之越高。第七章思考题 1、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问卷的类型: 主要按问卷填答方式分: 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 指导语 问题 答案 编码等(1)封面信 我是谁?(身份) 调查什么?(内容) 为什么调查?(目的) 为什么选你调查?(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 保密措施及致谢(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2)指导语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其填答的具体要求往往附在具体问题的后面(3)问题及答案 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A. 问题的种类 从种类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 大类(相互结合): 开放式:只提问题,不给答案 ; 封闭式:提出问题,给出答案B. 问题的内容 a. 基本项目 主要内容:答卷者的个人背景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工作等b. 与调查相关的事实和情况 如:就观众的收视习惯、时间、频率等情况的提问 如: 您一般在 通过媒体关注上海世博情况: A 上午(7点至11点) B 中午(11点至13点) C 下午(13点至18) D 晚上(18点至24点) E 凌晨(1点至次日7点) c. 关于态度和意见 喜不喜欢或满不满意? 如: 您对媒体的世博报道总体评价如何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太满意 E 很不满意 C. 问题的形式 a. 填空式 例如: 你家有_口人 你主要看哪几种报纸(最多填三种) _ b. 是否式 例如: 您家订阅报纸吗? 1 是 2 否 你经常收听广播吗? 1 是 2 否c. 单项选择式 例如: 你认为自己是否具备社会经验? A 具备 B 初级具备 C 不具备 D 不知道 d. 多项限选式 例如: 您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请从下列答案中选择三项在号码上打) 新闻 电视剧 体育 广告 教育 歌舞 少儿 其他(请写明)_ e. 多项任选式 例如: 在下列能力中你具备哪些(请在符合你情况的答案的号码上打): 组织能力 专业学习能力 独立研究能力 文体活动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其他 f. 多项排序式 例如: 下面是某市市民所面临问题的一部分。请按照重要性给它们排列次序。并将具体数字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环境 交通 社会治安 失业 噪音 第一严重_ 第二严重_ 第三严重_ 第四严重_ 第五严重_D. 答案的设计 关于答案的设计,除了要与所提问题保持一致外,还应注意答案的穷尽性与互斥性原则。 所谓答案的穷尽性,指的是现有答案中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情况。 例如: 您的文化程度是: 1 小学及以下 2 初中 3 高中、中技、中专 4 大专 5 大学本科及以上。所谓互斥性,是指答案之间不交叉重叠或互相包含。 例如: 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1 电视 2 电影 3 广播 4 报纸 5 杂志 6 互联网 7 大众传媒 8 参加社团活动 9 与家人朋友聊天 10 其他(请注明) _E. 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问题的数量: 多长的问卷就是太长了? 当有10%的被访者在没有完成调查时放弃作答则表明问卷太长了。 自填式邮寄调查或小组调查:答题时间不超过30分钟 面对面访谈:答题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电话访谈:答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问卷中题目的顺序: 1、先问易于回答的问题; 2、先问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后问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 3、先问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后问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 4、先问为后面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先问自变量,后问因变量) ; 5、按逻辑次序排列问题(时间、参考框架); 6、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7、个人、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在问卷后面过滤性问题和相倚问题: 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即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称作“相倚问题”。 例如: 你有孩子吗? A 有-请问你有_个孩子? B 没有-请跳过问题1218题,直接从19题回答。(4)编码及其他资料 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编码的方式: 预编码: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 ; 后编码:在问卷回收后进行 其他资料:访问员姓名、日期、被访者的联系方式等5)常见的错误 例如:请问您家属于下列哪一类家庭?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身家庭 D.联合家庭 概念抽象 例如:您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 A.全面迅速地改变 B.全面缓慢地改变 C.部分迅速地改变 D.部分缓慢地改变 问题含糊例如: 有些专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于他们经常观看一些暴力色情的电影或电视节目造成的,那么,您是否赞成这种看法: 1赞成 2 不知道 3 不赞成 问题带有倾向性 例如: 你现在的实际文化程度相当于(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 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学 问题提法不妥例如:你们班同学尊敬老师吗? A.很尊敬 B.比较尊敬 C.不大尊敬 D.很不尊敬 问题有多重含义 例如:你喜欢看哪一类报刊? 经常看 有时看 很少看 A.时事政治 _ _ _ B.科普知识 _ _ _ C.人物传记 _ _ _ D.体育娱乐 _ _ _ 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例如:授课老师前后一致并且公平吗? 1是的 2 不知道 3 不是的 “一题两问”的问题 2、在问卷的语言和提问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避免提笼统、抽象、或过于专业化的问题: 您对某某栏目的印象如何? (2)避免用不确切的词:你是否经常看电影? (3)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句子:你春节是出门旅游,还是休息? (4)避免引导性提问; (5)避免提断定性的问题; (6)避免提令被访者难堪、禁忌和敏感的问题; (7)问句要考虑时间性; (8)拟定问句要有明确的界限; (9)避免一问多答的问题; (10)注意提问的顺序 3、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可分为哪两种方法?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和组织实施 一般分为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两种 1)自填问卷法: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 2)结构访问法 即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访问。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 根据访问员与被访对象是否见面,结构式访问可以分为:当面访问、电话访问。第八章思考题实验研究的关键:选择实验对象 1、理解实验研究中的三对要素。实验研究的要素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自变量与因变量 实验的基本内容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自变量通常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状况。2)前测与后测 前测:在实施实验刺激(自变量)之前,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后测:在实施实验刺激(自变量)之后,对因变量进行测量。案例:霍桑实验: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工人们发现有人在观察他们而积极表现。说明了实验对象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入“控制组”。 3)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对象组; 控制组(对照组):不接受实验刺激的对象组,其它条件与实验组尽可能相同。 2、学会运用实验研究的设计方式来进行实验。(1) 只有实验组的前后测设计 此种设计基本假定是:自变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因变量的前测和后测之差来分析。 只有当实验人员能够假定除自变量以外的外部因素都得以很好控制时才用。 实验组:前测- 实验刺激- 后测 实验刺激的影响 = 后测-前测案例: (1)假设:了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贡献,将会减少对黑人的偏见。 (2)实验对象:随机挑选100名白人。 (3)前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 (4)实验刺激:给实验对象放一部描述黑人在科学、文化、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美国贡献的电影记录片。 (5)后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的变化。 (6)实验效应:后测前测 (7)实验结论:由于了解了有关信息,实验对象的种族偏见程度下降了,假设得到了证明。 (2)标准实验设计 又称经典实验设计 包含实验设计中的所有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故又称双组前后测模式。 实验组: 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 控制组: 前测2-后测2步骤: 1、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或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控制组不给予; 4、对两组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两组前后两次测量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 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 = 实验组的分差 控制组的分差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实验结论: 实验效应为0时,说明实验刺激对实验对象没有影响; 实验效应不等于0时,说明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有影响。案例: (1)假设: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自变量:看电视的时间长短 因变量:学习成绩 (3)实验组:A校初中二年级住校生150人 控制组:B校初中二年级住校生150人 (4)前测:分别用相同的考卷A 、 B两校学生的学习成绩。 测试结果:A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6.5分, B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4.3分。 (5)实验刺激:对A校学生看电视的时间不加限制,对B校学生仍像从前一样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6)后测:两个月后对A 、 B两校学生学习成绩再测, A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4.9分, B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3.6分。 (7)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 74.9-86.5)-( 83.6-84.3)=-10.9 (8)实验结论:看电视时间增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结合传播学经典研究来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传播学经典案例: 霍夫兰与控制实验法 首先,把受试者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预备进行前测后测之实验。其次,实验组在收看影片前后不具名填写问卷,这就是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before after design with control group),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设计。同时还要进行后测实验,即实验组与控制组只在收看影片之后测量再做比较。最后,前后测时间相距一周。 他们以50人为一组,在大厅由训练过的研究员监督答案,确保不受将官在场的干扰。在第二次回答问卷时(后测)向士兵解释是回答经过修改的试卷,以免他们怀疑同样问卷做了两次,而事实上第二次问卷在字体上的确做了比较大的修正。 第九章思考题 1、文献研究方式区别于其他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文献研究: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新形式和常见形式。 2、掌握内容分析的步骤。内容分析的概念: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 主要属于定量研究 步骤:1、 选择主题 2、决定样本或普查 3、定义要计算的概念或单位 4、建构类别 5、制作编码表 6、训练编码员 7、收集资料 8、测量编码员之间的信度 9、分析数据 10、报告结果案例 1、选择主题 从南方周末的批评性报道看舆论监督 2、抽样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报2011年全年的报纸 3、定义要计算的概念或单位 类目:即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 类的项目。 类目形成的方法: 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对某个问 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 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在设计确定类目时,注意: (1)类目必须是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不能一边分析、一边适应性的修改补充; (2)类目的意义要有明确的限定范围,而且彼此不能重叠,避免出现对分析单元的判断既可以放入这一栏目、又可放入另一栏目的现象。作为抽样框,从中抽取若干个样本。(3)分类的方法要使每一个分析单元都能有归属处,不能出现有某些分析单元无处可放置的现象。 分析单元: 分析单元是指在判断分析时判定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场景等。分析的类目 1、报道地域(内容发生地或主要涉及、影响地) 2、主要批评对象(机构报道中提及的主要当事机构) 3、主要批评对象(人物报道中提及的责任人身份) 4、批评主要内容(报道主要涉及的内容和主题) 5、报道涉及领域(报道内容涉及的行业或领域)4、建构类别 注意穷尽性和互斥性 5、制作编码表内容分析编码表 报道日期:年月日 一、报道地域(定义:内容发生地或主要涉及、影响地,单选) 本省 外省: 安徽1 北京2 广西3 广州4 贵州5 河北6 河南7 黑龙江8 湖北9 湖南10 吉林11 江苏12 江西13 辽宁14 陕西15 上海16 四川17 天津18 云南19 浙江20 重庆21二、主要批评对象(机构定义:报道中提及的主要当事机构,单选) (一)政府机关 1.省部级所属政府行政机构 2.省会城市及地市一级政府行政机构 3.县一级机构 4.农村基层机构 5.其它 (二)事业机构 1.文教卫单位 2.工商、税务、海关、金融、财政、证券 (三)企业 1.国营大中型企业 2.其他企业(国营小型、集体、或乡镇企业) 3.股份制企业 4.外资、合资或合作企业 5.私营企业(个人、非股份制民营) 6.其它 (四)其他三、主要批评对象(人物定义:报道中提及的责任人身份,单选) (一)政府机构工作人员 1.省部级领导干部 2.地市厅局级领导干部 3.县团级领导干部 4.基层机构干部 5.其它 (二)企事业工作人员 1.国企和事业单位领导 2.工商企业家 3.垄断部门(铁路、邮电、证券、海关、银行、工商税收)领导和工作人员 4.公检法等权力机构领导人员(含反贪局)3.公检法机构(含反贪局) 4.其它(三)公众四、批评主要内容(定义:报道主要涉及的内容和主题,单选 ) 1.滥用行政特权(以权谋私、乱纪不违法,主要针对领导人) 2.滥用行业特权(行业不正之风、垄断经营、乱收费、损害消费者权益) 3.官僚主义(渎职、不作为、权力误用) 4.贪污受贿(受贿、索贿、挪用公款,涉及违法犯罪) 5.经济纠纷(不正当竞争、劳资纠纷、民间借贷) 6.欺行霸市(黑势力、强买强卖) 7.民事纠纷(邻里关系、非诉诸法律的婚姻及财产 继承等民事调解) 8.行业保护(设置贸易屏障、保护假冒伪劣) 9.侵犯公民权利(选举权、知情权、批评监督权和打击举报人等) 10.社会问题(歧视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尊老爱幼问题、迷信封建思想、不文明或不道德行为) 11.社会阴暗面(青少年犯罪、盗窃、吸毒和娼妓问题) 12.其它五、报道涉及领域(报道内容涉及的行业或领域,单选) 1.工商业(制造、销售、流通领域) 2.服务业(餐饮、代办等行业) 3.财政金融(财经秩序、证券基金) 4.农林牧副渔业(包括农村家庭手工业) 5.科教文卫(包括出版传播) 6.政法领域(政策、法规、公民权益) 7.公用事业(水电气供应、防火、防盗) 8.生态环保(水土、生物的、污染) 9.交通通讯(水陆桥、航空、邮电) 10.社会保障(房改、公积金、社会保险) 11.社会领域(自杀、毒品、色情、青少年犯罪) 12.其它6、训练编码员 7、收集资料 就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8、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 9、分析数据 批评报道数量、数量分布、批评性报道的地域分布、被批评对象机构分布、被批评对象的人物分布、批评的主要内容 、批评涉及领域 10、报告结果 3、找一份婚姻家庭类杂志,对其中的征婚广告进行内容分析。4、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里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五W模式”。 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 (谁?) (说了什么?) (从什么途径?) (对谁?) (取得什么效果?)”A、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B、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 以及怎样说的问题C、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D、受众分析:研究受传者,了解其兴趣与需要。E、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第十章思考题 1、参与式观察的步骤。参与式观察(重点): 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以收集有关资料。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这种方法是人类学与民族志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研究对象多是原始社区或非本族文化、特殊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参与式观察又可分为半参与式观察和完全参与式观察: 半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明白表示你是在进行研究。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所接受,允许他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是美国社会学家怀特所作的“街角社会”的研究。参与式观察的步骤: 1、确立研究目的 2、选择研究地点 3、获得进入观察地点的许可 4、抽样 5、收集数据 6、离开观察环境 7、分析数据并撰写报告 2、从街角社会来领会参与观察过程中的技巧。作者:威廉富特怀特 主要内容:作者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于1936年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在文中称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实地研究。 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一、确立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的确立:贫民区 研究目的的确立: 最初没有明确研究目的一个庞大的研究 计划:历史、经济、政治、教育和娱乐、教 会、公共卫生保健和社会态度等。 进入研究地点18个月以后提出研究目的 研究特定的个人和特定的群体 研究方法的确立: “一个人的态度必须从他的行为来推断。由于行动可以直接被观察,并可以像其他科学数据一样被记录下来,所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行动来了解这个人,似乎是明智之举。(参与式观察) 二、选择研究地点 依据:他心目中的贫民区的模样三至五层的破旧楼房,里面挤满住户。 科纳维尔作为这项研究的地点合适:多年来,科纳维尔被视为一个犯罪频繁、贫困滋生、政客腐败的危险地带。在中产阶级看来,其一团乱麻、混沌不堪。三、获得进入观察地点的许可 1937年2月4日的晚上 ,与多克相识。 “无论研究哪儿一个群体或组织,至关重要的是要取得其中关键人物的支持。” 四、抽样、收集数据 没有严格的抽样计划: 各类组织和群体以及其关键人物 在科纳维尔居住的3年多时间中,怀特借助多克(科纳维尔一个“诺顿帮”的首领)的帮助认识了通向其中各类群体的关键人物,与他们交谈,并坚持每天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非现场) 整理资料: 最初:按时间顺序 接着:资料增多,按不同群体和社会问题进行分类。如:诺顿帮和意大利人俱乐部等 然后:做索引 五、离开观察环境 作者的半公开身份 “比尔”多克的朋友 进入科纳维尔的目的写一本关于科纳维尔的书 因此,作者的离开并没有对研究对象造成影响和伤害。六、分析数据并撰写报告 在3年多的研究生活中,可以说是观察给了他灵感,从一些很典型的社会活动中找到了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比如: 1、保龄球与社会地位 2、议会与群体团结 3、群体忠诚与社会流动 4、赌博团伙 5、帮与个人 6、科纳维尔的问题案例启发 :参与式观察的研究目的可以在观察中慢慢发现并细化。 参与观察者需慎重处理自己在被观察群体中的角色,注意进入和离开观察地点方式、实施观察和交往技巧。 观察所得的资料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找出研究结果。 3、若要进入一个正式组织(如医院)、一个公共场合(如火车站)和一个私人背景(如家庭)开展实地研究,该如何获准进入?第十一/十二/十三章思考题 1、了解研究资料分析的两种类型。 定量资料分析 定性资料分析 SPSS:(最新版本19.0,更名为PASW Statistics)(人文社科常用) 2、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思路。研究报告: 以既定的公众作为对象,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分析活动的过程、方法及结果撰写成的文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做个小导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冀人版
- 202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七 加与减(二)第3课时 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一框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Family Again,Please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课时5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 人教PEP
- 自己在家安全教育
- Unit 3 Section B 2a~2c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卢沟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2012)音乐
- 职工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我与集体共成长》的主题班会
- 黄山杯评审材料验收资料
- 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钢精炼炉用节能环保型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课件
- 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 新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经验交流汇报课件
- 森林区划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演示文稿
- 欧盟农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