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行省制度。本题用排除法来解,从材料无法得出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多少个行省,材料无法反应出这一信息,排除,故选c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取代了内阁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军机处。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是符合题意的。削弱内阁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a项。3.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答案】d解析考点:科举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 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相关内容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世官制,b项是察举制,c项是九品中正制(从属于察举制大类),可知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是科举制,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4. 据大清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领事裁判权”的理解能力,“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早规定了这一条款,从而打破了题干中大清律例的规定。bcd项都是在英国之后。5.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 戊戌变法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义和团运动。从题中“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可知因中国近代长时期受列强侵略,民众激起对洋人的仇恨,出现了盲目统统排外的情绪,这是不理智的思想。结合史实,比较符合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憎恨洋人的情形。故选b。6.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图1 望风而起 图2 共和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与辛亥革命相联系,图1中旗帜中是“民权”,标题是“望风而起”,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然而立宪派、封建旧官僚也混入革命中,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图2中“共和”在孤岛上,周围波涛凶涌,则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说法错误。故选c。 7.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等的由,故选c。 8.在一封“致中央常委信”函中,有这样内容:“常蔚:我与平兄已于十九日到港,二十日开会报告一次。此间完全接受紧急会议之决策,并决定暴动计划蒋系人物均已离粤贺、叶军队之有口口口十九日已抵兴宁,但未证实。雷(署名);八月二十二日。”对此信解读正确的是 a此信写于“北伐战争”时期 b“紧急会议”指长征途中“遵义会议” c“暴动”基于“工农武装割据” d“贺、叶军队”指南昌起义中革命军【答案】解析考点:根据材料中的“暴动计划”“贺、叶军队已抵兴宁”可判断“贺、叶军队”指南昌起义的革命军,故选d项。猜选项,尤其是根据姓或名猜题也是考试中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式,中国近代史上姓“贺”的人很少,只有贺龙一人;姓“叶”的人也只有叶挺、叶剑英两人,而同时出现“贺、叶”只有在南昌起义中的贺龙、叶挺,此时的贺龙是南昌起义部队总指挥,叶挺是当时的前敌总指挥。另“雷”可能是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9.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答案】c解析考点:北伐战争。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南方各省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再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26年6月1927年6月”,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北伐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项是1927年8月,b项是1927年底,d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故abd项错误。10.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八一三事变后 d重庆谈判后【答案】c解析考点:抗日战争。材料中出现了“陕甘宁、边区”的信息,陕甘宁边区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国共已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对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根据地的特称。结合选项应是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出现的,故选c。a是在1931年前,b是在1936年前,d是在1945年后11.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察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的战略意图,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选a项。12“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答案】d解析考点:七七事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有准备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故 a项正确;正因为蒋介石有抗战的决心所以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b项正确;七七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标志,之后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c项正确;d项错误,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应该是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13为说明清代科举制,有作家出示两份名单。清代状元: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落第秀才: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由此可见a.数据对比更加具体形象、严谨科学 b.清代状元都是碌碌无为之辈c.两组数据基数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d.落地秀才都比状元更有才华【答案】解析考点:选官制度。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为什么?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bd明显表述绝对化,而且没有相关的论据证明。a项仅凭两份名单也不足以说明数据对比更加具体形象、严谨科学,历史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史料加以论证,因此选c。14.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被破坏,体现的条款是割香港岛给英国2100万银元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 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择d。15“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可判定是儒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孔子是希望保持原有的统治秩序。墨家代表平民阶层,主张“非攻”,法家主张变革等,道家则主张无为。1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壮,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考点:辛亥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辛亥革命后广大底层民众对革命的情形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说明辛亥革命对对农村影响有限,没有发动广大的民众参与革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上述史实。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a.编户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答案】c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商周中央政府并不能向农民直接征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故选c。a项是对户籍进行核查进而征税的制度;b项是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d项是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18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三省制的优点? a、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 b、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c、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 d、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答案】d解析考点:三省制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得到有效的加强。19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a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 c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 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答案】d解析考点:分封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以看出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所以答案选d。20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 b贵族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考点: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材料所述为分封制所以排除a、d两项,秦建立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所以排除b,所以选c21汉代“独尊儒术”和秦代“焚书禁学”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汉代重在“尊”,秦代重在“禁”,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都是a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 b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d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答案】d解析考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使春秋战国时期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汉武帝时期虽然实行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不是所有的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消亡了,而是不再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了正统思想,所以c项是汉代文化局面。其实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所以d项说法正确。2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考点:朱熹的思想主张。“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大意是:理学家认为海陆会发生变迁,沉积在海洋中的柔软的淤泥,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会凝结成坚硬的岩石,本题考查了南宋思想家朱熹的思想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本题选择c。a是董仲舒的思想,b是心学家的思想,d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23.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 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 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 是君主专制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考点: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清朝雍正时期密奏权的扩大,说明皇权的加强,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所以答案选d。24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已经走向极端,主要是指这种学说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 b、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c、主张人们忍耐、顺从d、完全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答案】d解析考点:陆王心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这就完全否定了客观世界。他比朱熹的“理”是第一性的,“气”(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就更进了一步,把唯心主义推向了极端。故选d。25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天下为主,君为客” a bc d【答案】a解析考点: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孔子的思想,为孟子的思想,为荀子的思想,为顾炎武的思想,都包含了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朱熹的三纲五常,是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没有包含民本思想。所以选a26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 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行省制度。项元代的行省制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后世无不沿用,项说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说法错误,应该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正确,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正确,故选c。2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分析材料封建转帝制是指秦朝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取代了此前的制度。神权政治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8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答案】b解析考点:辛亥革命。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发展速度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只是在微弱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故b项正确。29图反映了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八国侵略军联合侵略中国【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本题选b。30某朝一皇帝立下祖训:“臣下有敢奏请设立宰相者,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该皇帝当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答案】c解析考点:明朝政治体制。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废丞相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废除丞相应该是明太祖。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31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解析考点:儒学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表述与材料含义不相符合。32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a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 b设转运使c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 d “杯酒释兵权”【答案】a解析考点:三省六部制。此题考查比较和分析能力。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a项就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b、c两项是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项是为了集中军权。故选a项。3320世纪30年代,英美对日本侵华由绥靖到遏制的根本出发点是 a.促成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维护本国利益 c.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d.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的矛盾【答案】 b解析考点:二战中英美对日本的政策。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本国利益,故选b。acd项都不是从本国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分析的,因此是错误的。34“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答案】b 解析考点:马关条约。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体现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的内容正是这一侵华方式转变的反应,故b项正确。3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和“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的一方面,但是又为把他等同与现代的民主思想与民主制度,所以a、c理解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此题应选b项36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关于这一论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答案】解析考点: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种制度,造成了民众的贫穷、愚昧,但也是中国古代 社会得以长久的条件。据所学知识,科举制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不符合造成民众愚昧 的特点,排除 a 项;分封制使得西周走向瓦解,不符合“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 排除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举措,谈不上造成“民众的贫穷、愚昧”,排除 d 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造成民众的贫穷、愚昧,但加强了统治,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故 c 项符合题意。37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答案】b 解析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金田快有新君出”,说明金田起义还没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还未开始,再结合“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的信息,可知这首歌谣涉及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因而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故b项正确,ad项错误;c项在歌谣中也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38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列强侵华。原文出自徐中约先生的总结:“日本当时已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民族主义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因此是指中国民族意识尚未觉醒,与后来八年抗日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答案为b39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 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 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 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答案】c解析考点:清末反清运动。1905年陈独秀等人成立的岳王会其目的主要是像岳飞抗金那样反清,反映了当时国内的反清的形式,故选c。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说法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帝;d项错误,同盟会主要的目标也是反清建立民国。40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民主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说明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 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 研究者立足点不同,bc无从体现,a表述片面化,因此选d。第ii卷(非选择题)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1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材料二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2)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4分)材料三 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材料四 (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3)请将材料三和材料四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三中的信息解释材料四中“以卑临尊”的含义。(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答案】(1)公元前221年。(2分)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2分)郡县制有利于集权。(2分)(2)犬牙相入(2分)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2分);加强中央集权。(2分)(3)“以卑临尊”指用六百石监察二千石。(2分)秩卑的官员积极性高;(2分)便于控制。(2分)(4)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地方行政区划)(2分);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1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解析考点:(1)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理由”在材料中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分封制导致诸侯分裂混战而周天子“弗能禁”;二是郡县制容易控制地方。(2)划界的原则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原因可从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地方割据的角度来回答。 (3)考查阅读材料与分析材料能力, 首先要明白“以卑临尊”的字面意思, 然后从材 料中获取信息。 刺史“秩卑”的作用可从统治者与官员的角度来回答。 (4)要结合上 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 如材料二所说的行政区划、 材料三所讲的监察制度, 还可以归纳为多层级、多渠道两方面,最后总括为加强中央集权。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若讨论现实的政制,则决不能置现状子不顾。所以现今的政治问题既非势必成为割据的联省自治(中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执政时期政治家与地方实力派军阀提出的政 治制度改革方案)所能解决,又非北洋正统的武力统一能所奠定,惟一的出路,只有贯澈(彻) 民主革命。蔡和森(中共领导人之一)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周报,1922年9月20日) 材料二 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出版发行,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公开发 行的机关刊物)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工农民利益的党,无论中国工农占大多数, 但在社会进化阶段上,中国目前的革命尚未到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带资产阶级性的国民革 命。在目前的革命阶段上,无论中国资产阶级表现某种反动倾向,但客观上仍是以反对帝国 主义反对军阀为有利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蔡和森反对“联省自治”、“北洋武力统一”两条道路的理由。(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向导周报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是怎样设想的。(2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与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答案】(1)理由:中国祸乱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割据,不铲除封建军阀势力,仅革新政治制度无法实现稳定和发展。(4分) 设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2分)(2)积极影响:宣传了中共的思想主张,提高了党的威望;国民党右派叛变等挫折使党对中国国情、对革命策略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党的健康发展;工农运动的开展使党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有利于党的发展壮大。(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考点:蔡和森的思想;国民大革命的影响。(1)从材料“既非势必成为割据的联省自治(中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执政时期政治家与地方实力派军阀提出的政 治制度改革方案)所能解决,又非北洋正统的武力统一能所奠定”可以看出蔡和森反对联省自治,认为联省自治会加重中国的军阀割据的状态。从材料“无论中国资产阶级表现某种反动倾向,但客观上仍是以反对帝国 主义反对军阀为有利的。 ”可以看出国共合作的意愿。(2)参加国民大革命,使得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