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大全.doc_第1页
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大全.doc_第2页
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大全.doc_第3页
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大全.doc_第4页
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一、文言文部分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5、负势竞上( )6、蝉则千转不穷(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9、横柯上蔽( ) 10、皆( ) 11、轩邈( ) 12、争高直指( ) 二给下列字注音:缥( )湍( )邈( )泠( )嘤( )鸢( )戾( );窥( )柯( )三、译下列文言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3、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 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5、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6、 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五、(08潍坊市)(甲(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罗纨(w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夕阳。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梅花为寒所勒 勒: 山岚设色之妙 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 猿则百叫无绝 月景尤为清绝C.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皆在朝日始出D. 梅花为寒所勒 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六、(08山西省)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甲】三峡【乙】与朱元思书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 ) (2)窥谷忘反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甲()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6、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八、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4分)小石潭记一、1、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辞能够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二、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以其境过清 (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以其境过清 清: 南流数十步 南: 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四、(08海南省)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 B素湍绿潭(tu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 D怡然不动(y)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略无阙处良多趣味俶而远逝斗折蛇行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5分)五、(09浙江台州)【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68、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69、请辞能够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7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七、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记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_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五柳先生传一、 下列字注音:嗜( )辄( )吝( )箪( )颇( )褐( )汲( )觞(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造饮辄尽( )( )2、箪瓢屡空,宴如也( )3、兹若人之俦乎( )4、不戚戚于贫贱(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每有会意( )7、亲旧知其如此( ) 8或( ) 9、曾不( ) 10、环堵萧然( ) 11、短褐穿结( ) 12、常著( ) 13、以此自终( ) 14、汲汲(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四、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五、(08台州市)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达到了_的程度;二是_,达到了_的程度。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六、(08泰安市非课改区)(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山阴:今浙江绍兴。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剡:读shn,今浙江嵊县。7、解释加点的词。(4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造饮辄尽 不戚戚于贫贱 人问其故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9、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4分) 七、(08四川省达州)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 (2)( ) (3)( )(1)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八、(08恩施)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2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BA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曾不若孀妻弱子DC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故人不独亲其亲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6.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27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九、(09衡阳)(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16选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2分)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亦不详其姓字 详:(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慰:18翻译下列句子。(2分)好读书,不求甚解。 19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 马说、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以千里称也答案: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3、翻译下面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二、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伯乐()2千里马()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4骈死于槽枥之间()()5不以千里称也()()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或尽粟一石()1策之不以其道()()12食之不能尽其材()()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执策而临之()()15其真不知马也()()三、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它也是点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或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8全文的主旨句是(也是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或有异于常马的特征)句子是: 1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13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 14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1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1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17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1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9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20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2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22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23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C.托物寓意 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25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6清代龚自珍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28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2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30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故虽有名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具体表现: 思想感情: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3分)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五、(08浙江舟山)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六、(08温州市)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2分)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二)(10分)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注释】师旷:盲人乐师。 衽(rn):长袍。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七、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1选文作者韩愈是 代(朝代) 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