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讲座: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doc_第1页
高考作文讲座: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doc_第2页
高考作文讲座: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doc_第3页
高考作文讲座: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doc_第4页
高考作文讲座: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讲座: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一篇好文章在写作前要精心地谋篇布局,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在“事前”认真地谋篇布局。只是这个“事前”铺设在一个怎样的时间长度里?要作哪些充分、必要的准备?这些准备以何种形式展开、展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学生每一次作文写作的“终点”前,习惯上,都只是在写作前较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写作作出“指导”。这样,也就是形成了一成不变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指导写作讲评。这里的“指导”与“写作”之间在时间上是紧紧相连的,且“指导”都是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而“写作”与“讲评”之间,一般就是教师批阅的时间。周而复始,如此循环,作文教学指导基本上是隔离于语文其它教学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每面对一次作文的写作,他从“指导者”那里得到的“知识”或“方法”,就是在写作前“临时”获得的。也就是说,学生每一次都是“即时”学习、理解教师的作文指导,然后就“下笔”为文了。在最近两年中,我作了一次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探索:把作文指导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在这个“周期”中,使写作与课文阅读结合,写作与课外阅读结合,写作与生活结合;在这个“周期”中注重整体设计,把握分段实施。整体设计:让写作“主题”与写作“方法”互相融合,整体设计高一、高二两年的作文主题内容和写作方法。两年中我确立的作文主题是:幸福、美丽、微笑、童年、理想、友情、文化、见识、宽容、机遇、生态、财富、奉献、挫折、实践等共十五个;我需要指导的作文方法是:评论篇、故事篇、议论篇、抒情篇、细节篇、材料篇、语言篇、修辞篇、形象篇、哲理篇、结构篇、记叙篇、说理篇、立意篇、创新篇等十五种。两者在融合时,可以一个“主题”融合若干种“方法”;也可以一种“方法”重复几个“主题”。分段实施:打破原有的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作文指导,把一次作文指导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一般是上一次作文写作结束后,下一次作文写作开始前)。在这个“周期”内,运用预设、暗示、铺垫、模仿、强化等教学方法,把下一次作文具体的要求、方法、知识、技能等,铺设埋伏、点拨、化解在课文阅读、课外阅读、生活感悟之中。因为,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与语文阅读教学“相合”,与语文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学习“相交”,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相关”,与人的心理、思想成熟“相连”的综合性工程。既然是一个工程,就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周期”。我在作文教学的“周期”中,尝试铺设了这样几条“通道”:生活感悟、课文阅读、名篇阅读、佳作朗读等。“通道”是一条线,每一次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是线的终点学生的“作文写作”(包括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 这就是我把作文指导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看,每一个“通道”都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可触、可感、可仿的案例。比如,“课文再现”,它既是平时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又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模仿的案例,铺设了跨越的台阶,预设了方法与技能的伏笔。下面以“友情”为主题,以“细节篇”、“形象篇”为方法,提供一个案例。策略一:生活感悟。先让我们重新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文字: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象很难以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这段话如果不是出自于萧红的作品,它几乎就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平常、平淡,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两个人的身份、性别、年龄、地位等要素后,你就会发现这组对话就不是一般的“生活场景”了,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对生活的精心选择,它是精彩的“作文”了一位大文豪与一位文学青年之间的情谊;大文豪似乎被动、窘迫的表白;文学青年近乎调侃、风趣的追问,正是通过这样一组对话使得两人的形象、性格、心情等得到了充分的艺术的描述和表现。这组对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萧红在表达她与鲁迅先生的情感时,选择了一个看似普通、平常,但却独具特色的细节。在这组对话中,鲁迅对文学青年的情感、态度鲜活地显现出来了。“生活感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以生活事件的再现,也可以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它可以是直接经历、体验的生活,也可以是间接了解、听闻的生活。教师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悟”、“思辨”,“再现”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慢慢懂得、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 策略二:课文阅读。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香菱学诗中林黛玉在香菱向她求教学诗时是怎么说的呢?“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这句话,层层设防,句句进退自如,真不简单,这正是林黛玉的说话“水平”,这也是曹雪芹笔下的那个林黛玉的说话“能力”。请注意“虽不通”、“大略”、“也”几个词语的内涵和分量,这是林黛玉的谦虚?不是。是因为林黛玉是“老师”?更不是。是身份,是林黛玉在红楼梦小说中的身份使她这样用词,使她这样表达。再看,当大观园里的“众人”知道是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时,她又是这样为自己“解脱”的:“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这句话很重要,我有我为人行事的标准。我教她作诗是圣人告诉我“诲人不倦”,这是林黛玉的理论依据,是保护自己的尚方宝剑。这“诲人不倦”四个字也是很有分量的,以此可以证明自己的教香菱学诗的行为是有“出处”的,有“依据”的。教香菱学诗为何会遭到“众人”的指责呢?一个“好老师”为何又要用圣人的言语来“推卸”、“证明”、“保护”自己的行为呢?再说香菱,林黛玉首先要学诗的香菱具备这样一些“基本”要素:“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注意这里林黛玉要香菱做到的几个条件:“真心要学”、“揣摩透了”、“一年的功夫”。然后,才写了三首诗的香菱就迫不及待地说:“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看来三个“基本”要素,香菱一个也没有具备,看来香菱要做出“好诗”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还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仅从这样几组对话看,林黛玉与香菱的“形象”已经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有着“主仆”关系的她们两人,是不能“公开”、“公然”教诗、学诗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友情”关系。她俩这样说话,是有她俩在红楼梦中各自的身份、地位决定的,不是她俩之间的“教”与“学”的表象关系确定的。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类经典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也是我们学习作文的最好“范例”。读写结合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只是,许多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变为“读一文,写一文”的单一操作,只是把“阅读”当作“这一次作文”的模仿,这样“一一对应”式的“读写结合”,把“阅读”的作用给功利化、简单化了。其实,我们可以更“宏观”地操作“读写结合”的传统写作模式。 策略三:名篇阅读。与“课文阅读”相似,“名篇阅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经典的精彩的“范例”,它们同样是我们学习作文的“通道”。请看,张中行旧燕中的一段文字: 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坐北的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似乎是一位乡人在与你拉家常、说往事,随意之中把一个简单又普通的话题,一个既熟又俗的材料燕子衔泥筑巢,细腻地真切地展现到你的面前。字面上虽然写的只是我以往生活中相遇的那些“燕子”,但是沉在文字里面的却是“人与自然(燕子)相生相依、和谐共处的境界”。如果从“友情”这个主题看,那么“人与燕子”也是一种特殊的友情显现;如果从“细节”、“形象”这个方法看,那么这段文字也算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了。学生的阅读面与他的写作是紧紧相关联的,而阅读中的“名篇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度更密切。这种“关联度”,不能只是“技”的关联,更重要的是“类”的关联和“道”的关联。策略四:佳作朗读。直接用学生的作文为学习的范本,学习身边同学的文章更有一种近距离感和亲切感。我在每一次作文指导前或后,都会安排“佳作再现”。选择“佳作”,我以本班或本年级同学为主,兼及本校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是一位同学作文的片段: 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 心筑喧嚣中,我在寻找一份静谧;混沌中,我在探觅一泓清泉;骤雨中,我在期盼一把并不用太大的伞但,我曾经以为那四年里我什么都没有找到,只是手机里多了一个能经常寒暄的号码,是吗?,朋友间,最常做的事是什么?我不可否认,就是闲聊。领操台旁的阶梯上,黑漆漆的顶楼空教室我和阳的闲聊向来很闲,最近哪部片子出奇搞笑?哪个新闻十足火爆?哪个地方不得不去?甚至,是邪恶地说说他人是非。的确有许多没营养的对话,但正是这些睡一觉就必要忘记的话,让彼此间的寒暄关系坚固起来,然而,我仍不懂你,阳。,就这样,算是永远告别了那些日子,而那种叫做回忆的东西才刚刚流淌起来。如今,当我和现在的高中同学们一起站在操场上说着阿房宫赋、背着三角公式时,我想起了那个“谁”,想起了那个和“谁”静坐操场的我,全定格成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细细寻过去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阳从来没有难以捉摸,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太像。而说起来,我必也是她曾遇见的那个“谁”吧!懂一个人不难,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点距离。同学的佳作给学生以特殊的亲切感,因为它是自己也曾经“参与”过的,有着真切感受过的“写作经历”,所以,利用好这些资料,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有着极其有效的作用。距离最近的“高度”,才是学生“跳一跳,可攀摘”的“高度”。我在每次作文后,总会选择15的优秀或良好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学生作“范本”。两年中,我的学生积累了自己参与写作过的同学“优秀”、“良好”等次的作文约10篇,这些范文,为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最佳案例”、“最佳范本”。也是同学们两年写作过程的记录。两年中,我的72位学生中,有27人34人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这样,在确立作文主题“友情”和作文方法“细节”、“形象”的学生作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感知了大文豪与文学青年之间,大观园中的主仆之间,大自然中的人与燕之间,以及最熟悉的同学之间等多种“友情”关系;在“再现”过程中已经感悟了“细节”、“形象”等方法和作用。其实,在一个“周期”内不只是上述的四次“再现”,而是围绕一个“主题”、若干种方法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若干次“再现”。这就是作文指导的一个“周期”。附录1题目: 一样的 要求:(1)在“一样的”前面填上喻体,后面填上本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例如:音乐一样的建筑、梦一样的高三、大海一样的胸怀 (2)10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一样的江南 津嵩“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不是我的故乡,但我却来到了江南。“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恒久的过程。先是还操着“洛阳音”的东晋士大夫们,一直到宋代的“南渡”诗人,前赴后继。他们来,为的是江南的和平和富庶,但到后来,更多的人,是冲着江南的诗意而来。有李白,他徘徊在六朝古迹和江南丘陵之间,尽管也还望着长安,最终却把生命留在了采石江边;有苏轼,他常常几个月不在任上,却总不能忘情于江南。然后我也来了。虽然我是那样的渺小,但亦是这条路上的一个行人。路,通向诗一样的江南。在乌镇,我停步在立志书院的门前,那时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柴扉静静地锁着,却可以望见院子里的草木。这大概便是游园不值的意境吧。其实也并非“不值”,到乌镇来看一看水就够了。“河水清且涟漪”,涟漪仿佛诗行。在苏州,我一直把笔和纸拿在手里。我要记随处都是诗。沧浪亭上,“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护城河边,“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最有意思的是在拙政园,听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讲那些楹联,辨认那些篆体写就的句子。其实也不必行色匆匆。就在住处不远,就有让闺中钗裙“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陌上杨柳色”;柳下是池塘,“小荷才露尖尖角”;荷下,“鱼戏莲叶间”。我就坐在池塘边读书。读白居易的“江南好”,读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读得痴了,醉了一抬眼,已到了冬天。柳不再那么绿了,荷也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不禁也像陆游一样,起了风尘之叹:江南是这样的脆弱!金陵的脂粉,西湖的歌舞,隔江的后庭花我突然想到,江南的角色并不总那么完美。因为它太过娇柔和纤弱,就像她所养育的林妹妹一样,只教人怜爱,却着实经不起生命的考验。多少楼台,都付烟雨中!难怪鉴湖女侠要“四海为家”,难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也难怪那点醒我的陆游,期盼着“尚及清明可还家”。江南总让人徘徊,生命却不能总是徘徊;西北边陲上“衡阳雁去无留意”,可过了寒冬,雁还是不肯留在衡阳。我要把诗一样的江南永远留在记忆里,但我的理想,却在远方。“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附录2 各地教师的反馈(部分)李老师:您好! 很荣幸能在天一中学聆听您的报告,在这个语文低效备受批评的时日,您的改革尝试,应该说给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高效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向您学习。 今天除了向您表达同行的敬意之外还想打听一下,您的大作高中作文天天朗读什么时间面市,在哪里可以买到?第二,请您在百忙中把三年朗读的材料或者是目录发给我,我也想在教学上进行一些尝试,希望您的教改经验能让更多的学子受惠。唐突打扰,还请海涵。顺祝教安! 江苏省宿迁中学 李彬李老师您好,我是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的老师,今天听了您的讲座,回学校后也想在本校实践一下您的作文“周期”教学,所以有个不情之请,想问您求得一些素材,能否将“朗读附录”和“阅读目录”等资料以及您的学生的优秀作文打包发一下,想让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个奋斗的目标方向。谢谢您!尊敬的李老师:您好!对您景仰已久,有幸于11月26日在无锡天一中学与您邂逅!聆听了您对作文教学的高见,让吾辈有醍醐灌顶之感,茅塞顿开。听说您正在做青年教师培训的工作,不知何种渠道可以获取您关于作文教学的相关资料,烦请您于百忙之中指点迷津!此致 敬仰您的一位学生 2010.11.29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 我是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的一名老师,上周五有幸在无锡天一中学听了您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对您这样的“裸特”佩服万分。一直在想,像我这样的小青年如能有你这样的好老师来带一带,那真是三生有幸。可我这个愿望恐怕只有来生才有机会了。 您说的“天天作文”的方法,我也想在班上推行。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您的方法,他们都很受启发。请问能否问您要一下“天天作文”朗读的材料,万分感谢。尊敬的李老师:您好! 11月28日有幸在长沙聆听您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介绍,真是很感动! 您很忙,所以我长话短说。今天是想询问您的那本作文天天朗读一书应该到哪里去买?或者请您直接代买(真不好意思,您那么忙)。请问价格是多少?我应该把款打到哪里?我现在教高三,而且学生基础不是太好,所以想尽快买到书。 真的不好意思,我的条件那么多。请您百忙抽暇关照一下。敬祝:安康!快乐! 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语文组肖惠 2010、11、30尊敬的李强老师:您好!我是山东高唐二中的培训学员董慧超,在此,受学校领导委托,对您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语文组全体学员在这次培训中得到您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特别敬佩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摸索教学的执着精神,敬佩您认准目标便勇往直前的认真和努力,敬佩您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做出的艰苦卓绝的探索,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有机会的话再来,我们将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借此祝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一切顺利!此致敬礼 高唐二中 语文组学员董慧超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 我是湖南邵东的一名普通教师,上次有幸在长沙聆听您的教诲,感觉受益无穷。其中听到您介绍,您的班级评选了“语文十大明星”,譬如“古典诗文背诵明星”,其他还有哪九种“明星”,请赐教!在此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听了李强老师课以后的一些反思(2010-07-27 00:55:38) 邂逅李强老师有感 作文占了高考的半壁江山,然而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软肋。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曾经努力进行了各种尝试,却始终不见显著的成效。听了育才中学李强老师的讲座,我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李老师以其三十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策略:打破原有的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作文指导,把一次作文指导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在这个“周期”内,运用预设、暗示、铺垫、模仿、强化等教学方法,把下一次作文具体的要求、方法、知识、技能等,铺设埋伏、点拨、化解在课文阅读、课外阅读、生活感悟之中。同时让写作“主题”与写作“方法”两条线索互相融合,整体设计高一、高二两年的作文主题内容和写作方法。 李老师将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归结为三点:多发现亮点,少寻觅缺陷;多展示案例,少方法说教;多朗读积累,少生搬硬套。对照这三点,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以挑毛病为出发点,批评多,赞美少;以方法技巧为中心,案例展示不够,朗读积累更少。真可谓南辕北辙! 从这堂课中学到的技术层面的知识固然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但让我得益更多的则是李强老师的人格魅力。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策略得来不易,是李老师三十多年来的不懈探索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而他毫无保留地将其传授给我们,这是大家的胸襟和气度;虽为老一辈教师,却能驾轻就熟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都自叹不如,这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已经是业界成绩斐然的著名特级教师,却仍然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精益求精已然成了一种习惯。 能够坐在教室里,近距离地聆听大家,实在是一种幸福。期待着下一次与大家的邂逅 华师大中文系硕士生 61090205025归蓓华李老师:在这2010年的尾日,似乎踮起脚跟就能拂及2011年的触须的时候,在此谨祝新年蒙恩!这次上海之行,感觉颇有收益,使我对朗读的重要性更为加强,以后必有意去为之也。我希望多从你那儿学一点,你能否也把我当成你的学生一样,每星期发一些读物给我?至盼!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 包智鸿 2010、12、31李老师: 您好! 本以为您太忙,没时间到邮箱里看信件的。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您发一个邮件。真的很感激您的回复,这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李老师,我在平时作文教学时曾试过师生共写、师生共议等方式,当时确实有过热闹的场面,也出现过研讨的细节,更能看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是过后依然是“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听了你的课,我恍惚有了一点认识和见解:我没能把作文教学系列化,三年教学没一个完整的计划呀。 立体的、多维度的、真实而又创见的表达,才是作文的生命啊!李老您真的给我一个普通的农村语文教员开启了一扇门,能让我开始有迈步的冲动,我想,我一定要跨过这道门槛的。 另外我的作文教学层面上无广度,实质上没深度。您的主题线、方法线真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从肤浅认识和幼稚做法中走了出来。我是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中学的初三语文教师,俺的名字叫耿俊鹏,男,39岁。我想以后在您有时间的情况下,还能得到您的宝贵意见。恭致 敬礼 学生: 耿俊鹏 2011、5、22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时间过得真快,从去年暑期您给我们来培训到现在已经一年啦。您还好吗?这一年时时想起您和郑老师,一年来,每周都要打开您的高三邮箱“窃取”宝贝,天天朗读材料,天天如面李强,呵呵,不好意思,直呼了一下您的大名。我们的学生受益,我们老师也收益。在此谢谢您啦!。7月到烟台参加培训的语文老师是杨玉萍、卢红梅、蔡维君,三个学区各一名。语文学科是您给培训吗?呵呵,他们代表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又能聆听您的思想啦!再次谢谢您啦! 宁夏育才中学 闫慧玲遥祝您身体健康,一切如意。醉在课中李招义,湖南浏阳坪头山中学课是可以醉人的,如酒。 我读大学时,沉醉在了系主任讲授的现代文学史里。那画卷一样的文学史呀,穿长衫穿西装、着旗袍踏高跟鞋的作家们,顺着烟云弥漫的时代一直走入到了心里。 大学毕业后,从此远离了当学生时听课的感觉,总是无比怀念那如梦如幻般的连着青春岁月的课堂。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感受那些做学生的时光。但有了工作,除了聆听领导们布置任务居高临下的吩咐,除了空洞乏味照本宣科的功利培训,哪还有值得抬头的理由? 本周日,与语文组老师驾车去长沙听课,不曾料想,竟会是一次让心灵震动的际遇。 课是由上海育才中学的李强老师主讲的,他讲我们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作文教学。他的话渐渐深入到心中来,很多种方法都是我曾思考和尝试过的:让学生读佳作,将作文教学贯穿到每一节课,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课堂,大量收集学生的文章建立作文集,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我一边听一边做总结一边感慨不已。听着李老师的讲述,我突然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缺失了什么,那就是坚持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会让多少人找到工作和生活的趣味及成就感。 他的话也让我想起往昔。我在别人砌长城闲聊的时日里,埋头钻研,不停地写。我与学生一道,将课堂营造得书声朗朗,笑语缤纷。我意气风发,古今中外,口无遮拦。记得学生在我一篇回忆文章后留言说,我是他们见过的唯一在早读时把大家带到外边看朝阳的老师,也是唯一一个和他们打雪仗滚雪球、一道在碧波粼粼的水库边野炊的老师那时的我们,亲如一家。那时,我是与学生一道醉过的! 但我没能坚持住。后来结婚生子,夫妻两地分居,疲于奔波。几经周折工作调动,感觉自己的灵性和激情褪去,仿佛一眼就将整个世界洞穿了。过了而立,不再住校,早晚奔忙,语言日趋干涩,热情不再吐蕊。虽然知道自己潜心可有小成,却似乎一直都无开始。就那样在迷糊混沌中失望着。一失望便是十年,直到激情和梦想都褪变成了平淡。 如今,无缘大学,也换了单位,一切美好的沉醉徒留回忆了吗? 但我今日醉在李强老师的课里了。他的课里,有经典篇章的再现:既有香菱学诗和项链的妙解,也有徐志摩“我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点醒;他的课里,有时事的解读:既有世博会期间的万人空巷局面,也有“熊猫的卫生”、“裁判的误判”的思考;他的课里,有生活的感悟:既有公车上小孩子让座的尴尬,也有车站里拖着沉重行李箱的少女“不与陌生人说话”的无奈;他的课里,有教法的呈现,有暗示和铺垫后水到渠成的收获,有独到而新颖的思辨,有朗读中自然的超越 他的课中,更有诗一样的江南。他的江南是如梦幻般的,“河水清且涟漪,涟漪仿佛诗行。”除了杨柳色,荷叶游鱼,还有太白和东坡等人的足迹那是美文中的文化,是文化中的美文。沿着文字铺设的小径流连,就那样乐陶陶地醉去,不愿醒来 时间却不因人停驻。时间奔到下课的时候,很多听课的老师依然静静地坐着,没有离开的意思。不少老师就教学中的问题咨询他,听取他的解答。意犹未尽,但终究相聚匆忙。 回校后,我给李强老师发了个邮件,我太希望得到他那套资源了,我没有留名,只说了自己的意思,没敢抱很大希望。但他一下飞机就给我发来了资料。我很感激,这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呀! 如今,人们各自散去,课仍萦绕在耳边。我醉过,就要从醉里醒来。 (发于中学语文报) 感受李强的作文教学(教师博客) 时至今日,我终于可以亲临李强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堂,几多期待,几多向往。 , 再看老师的讲评,可能是头脑中已经灌输了太多的作文讲评课,因而,挑剔和究责几乎已成了评价作文课的通病了,但今天,我见识了简单而朴素的全过程:(一)学生自读自评因为这些文章均自本班学生学生之手,所以李老师让作者朗读自己的大作时,那种熟捻和流畅自不待言,更可贵的是,在座的每位同学和听课教师都可以从朗读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自鸣得意的评价中听出其鲜明的观点和极度的自豪和自信,这种自信和自豪一方面来自老师对其文章的认可(只有佳作才打印);另一方面也来自“作家”本人对写作倾注的感情和乐写的兴致。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品读文章,更是在秀自我,秀个性。(二)学生互评历来听说上海学生见多识广,口才极佳,今日课堂上不同观点的交锋,不同立场的论驳不绝于耳、各持一词之时也曾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展现给我的这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课堂,更是一个动态的舞台,各种势力的对决均有理有据、个性飞扬。(三)教师的追问与点拨在李强老师的课堂上,他时而静静地站着,俨然成了一个高明的导演,在学生争辩之时,又不时由幕后走到台前,适时抛出一个“激起千重浪”之石;时而会用一两句简短又不失幽默的话语化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时而用“你们知道我最欣赏这篇文章哪里吗?”引导学生细读品读,时而注意过渡和衔接,用“下面我们来品味一下语言的精妙”一句引出下一个议题,这位导演时而看风,时而放线,时而收绳,时而转轴。课堂上,我们分明感受到在他手中的这40几个风筝,在语文世界的浩瀚天宇中徜徉、飞翔。作为一名李老师的“学生”,看到他如此得心应手的掌控着课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更让我敬佩的还有以下几点; 1、不厌其烦的逐篇整理和修改学生作文的勤勉和敬业做语文教师最愁得就是作文的批改问题,而李强老师每天要在邮箱内将每次训练的学生作文逐一翻阅、修改整理,并择优再修改,直至满意后打印成稿。不仅如此,他还不遗余力的鼓励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打印时认真修改,这就让学生将写作当成了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每晚的自修后回到宿舍互读作文已成为育才中学高三8班学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2、引导学生天天朗读李老师认为“多朗读比简单的多写更重要,多构思比单纯的多写更重要”,所以,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丰富积累,在名家名篇中学习创作技法。在相互朗读中,交流提高并举,学习与思考并行。我曾经看到李老师给上届高三学生推荐的81篇天天朗读的佳作,其内容之广泛、写法之多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些高尚的精神食粮,已悄然融入了学生的呼吸、血脉和灵魂,不知不觉中,境界提升了,素养形成了。3、适时丰富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感悟。我们常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外国的俗语也常说“没有比视而不见更瞎的了”,因而,李强老师总是在授课之中适时插入一些生动的而鲜活的生活感悟,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致观察,用心领悟。如本课中,他将自己去上海交大途中两次闯红灯做违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