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的基本概念_第1页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_第2页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_第3页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_第4页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园林学基本概念的探讨 1 园林学的背景和现状 园林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世界园林的三大系统发源地-中国、西亚和希腊, 都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散见于古代中国和西方史籍记述园林的文字中,可以大致了解当 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艺术形象和创作思想。不过,研究园林技术和园林艺术专著出现 得比较晚,而园林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则是近代的事情。为了与国际上的 LA 接轨,出现 了较多的命名,如“景观规划设计”11、 “景园营造学” 10、 “景观学”等,导致了概念 模糊的状况。园林学发展到现代,逐渐把“风景园林”命名为现代园林学科,并较全面的 反映该学科在内涵上的变化和外延上的扩展,汪菊渊院士提出园林学包含传统园林学、城 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地景物规划 3 个层次,与国际上的 LA 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总之,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虽然为了与国际接轨,采用 “风 景园林学” ,但所涵盖的内容是一样的,与英文的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相当。本文针对园 林学的学科定义、学科发展、学科体系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探讨研究、百家讲坛,可以 对“园林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2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 2.1 园林学的定义 在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词,现在己广泛使用在学术和行业系统。中国 大百科全书把建筑学、园林学、城市规划学共编一卷,是对这 3 个学科历史渊源和现状关 系的一种确认。后来从学会和院校开始在园林之前加了风景二字,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 它适当地表达了园林学从传统的 Garden 到近现代 Landscape 的发展9。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国内各学者通过对园林学的发展、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园林学 的科学体系的了解,对园林学(风景园林)下了不同层次的定义。 (2)汪菊渊2等认为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 、社会因素 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3)李嘉乐3等认为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 与艺术,它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 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 (4) 园林绿化小百科4对其下的定义是园林学是研究园林系统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的 综合学科,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 (5) 21 世纪青少年百科图解5中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人类精神审美智能及不断发展的建筑技术手段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审美取向突出 的人类生活境遇的学科。它具有供人们游乐、休息、精神享乐、追忆、回归自然环境,并 使人们恢复精神和体力等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已提 到探讨区域的以至国土的景观规划等广泛的环境艺术高度。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6中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garden architecture)是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 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7)金柏苓认为园林学归根到底是艺术,是庞大的现代学术体系中的一个成员14。他认 为:园林学是一个古而新,并不断发展的学科,中国和西方园林学的基础之所以不同,从 根本上说, 西方园林学原是从属于西方建筑学的, 园林艺术是建筑艺一部分, 学习和掌控 它的是建筑师。直到今天, 西方园林依然经常借鉴建筑的构图手法, 如著名的拉维莱特公 园等。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是一种“ 世外” 的生活, 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 俗的生活。中国园林艺术的衰微除了物质上的原因外, 和它固有理念的异化有很大的关系, 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则是在注入新理念后逐渐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 发展为现代园林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然而园林学归根结底是营造风景的艺术不会变, 是用艺术 诊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本质不会变, 变了就不再是园林学9。 (8)李敏17认为从国际上看,Landscape Studies(园林学)是大致上横跨了生物学、 工程学和艺术学三大学科门类之间的交叉学科。其定位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类活动与周围 自然世界和谐关系、包含了游憩、审美、生态和艺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9)钱学森20-21认为我国的园林学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美术学科。 如果说:别国的园林是建筑物的延伸,他们的园林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他们的 园林学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那么,我们的园林设计比建筑设计要更带有综合性,我们的 园林学也就不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与它占有同等地位的一门美术学科。但是园林学 也有和建筑学十分类似的一点;就是两门学问都是介乎于美的艺术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是 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美术学科。它是祖国文化遗产里的一颗明珠。 园林可以有若干不同观赏层次,从小的说起,第一层次是我国的盆景艺术,观赏尺度 仅几十个厘米;第二层次是园林里的窗景,如苏州园林的漏窗外小空间的布景,观赏尺度 是几米;第三层次是庭院园林,像苏州拙政园、网师园那样的庭园,观赏尺度是几十米到 几百米;第四层次是像北京颐和园、北海那样的园林,观赏尺度是几公里;第五层次是风 景名胜区,像太湖、黄山那样的风景区,观赏尺度是几十公里。还有没有第六层次?也就 是几百公里范围的风景游览区?像美国的所谓“国家公园”?从第一层次的园林到第六层 次的园林,从大自然的缩影到大自然的名山大川,空间尺度跨过了 6 个数量级,但也有共 性。从科学理论上讲,都是园林学,都统一于园林艺术的理论中。园林大小尺度可能有上 述 6 个层次,当然,小可以喻大,大也可以喻小,这就是园林学的学问了。 (10)熊和平22等认为风景园林学的定义可描述为:风景园林是研究人居外部环境的综 合性学科。风景园林是已持续了数千年的人类实践活动,一直伴随着人居形态与人居观由 住所、社区(村镇) 、城市(城市群) 、区域到地球家园的改变而发展,综合的回应着人及 人居环境的基本诉求。风景园林学的定义应基于人居外部环境。 (10)王绍增15认为风景园林学科是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保护和营造人类美 好的室外境域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要处理的是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的关系。风景园林是 科学(真) 、生活(善) 、景观(美)三者是并重的,从整体来讲难以绝对分辨出何者权重 最大。 2.2 园林学的发展 园林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世界园林的三大系统发源地-中国、西亚和希腊, 都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散见于古代中国和西方史籍记述园林的文字中,可以大致了解当 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艺术形象和创作思想。不过,研究园林技术和园林艺术专著出现 得比较晚,而园林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则是近代的事情。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东西方园 林发展的进程也不相同。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例,从崇高自然的思想出发,发展出山水 园;西方古典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园林为例,把园林看作建筑的附属和延伸,强调 轴线、对称,发展出具有几何图案美的园林。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园林风格 相互融合渗透。 2.2.1 园林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园林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其中与朝代的更替有 关,更重要的是与文化思想史、科学技术史等密切相关。因此,园林学必然涉及社会科学 与自然科学两大系统。社会科学中包括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系统。除了以 上所述的纵向联系系统之外,在园林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横向联系系统:当 今一系列新兴学科的兴起,诸如系统工程、城市科学、管理科学、生态科学等学科。这些 系统的综合,结合中国园林发展的实际,便是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园 林学之前景(如图) 1。 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中国一些农学院的园艺系、森林系和工学院的建筑系开设庭院 学或造园学课程,中国开始有了现代园林学教育,同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教育方式并行2。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城市绿化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造园学逐渐从传统园林学扩大到 城市绿化和风景名社区的规划、设计领域16。 1951 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内成立“造园组” 专业13。这是中国第一个造园专业。 1956 年 8 月,造园专业正式归属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正式定名为“城市 及居民区绿化专业”;1957 年建系,成为中国高等院校中园林教育建系之始;1964 年北京 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改名为园林专业,城市及居住区绿化系改名为园林系,正式 确立了园林专业的名称13。 1965 年北京林学院宣布园林专业停办,撤销园林系建制;直到 1974 年恢复园林系建 制;1979-1986 年又改称为城市园林专业,并与 1980 年开始按园林植物和城市规划设计两 个方向招生培养16。 1982 年下半年开始,到 1987 年底结束,进行了第二次统一修订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 原“园林”专业正式分为“园林”、“观赏园艺”和“风景园林”3 个专业。同期,风景 园林作为园林的中译名正式为教育主管部门认可13。 1983 年在中国建筑学会下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二级学会) ,对外称“中 国园林学会” 。学会的学刊中国园林的英译名就是Journal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到 1989 年申请升格为一级学会时,民政部正在整顿社会团体,不批准二级 学会提升为一级学会,但是如果申请建立新的学会,倒有可能被批准(莫名其妙的逻辑!) 。 园林学会的前辈们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新名称去申请建立一级学会,果然被批准了。这个因偶然事件而提出的新名 称,正符合当时我国正在开展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形势,也反映了我国园林学科从传 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向大地景物规划迈出的第一步(大地景物规划远不止风景名胜 区规划这一项)。所以大家也就欣然接受了。此后, “园林 ”和“风景园林”两个名称并没 有互相排斥,而是同时并用着。学刊名称仍旧沿用(中国园林 ),各省、市的学术团体用 “园林学会” 、 “风景园林学会”的都有。所以用“园林学”一词,并不意味着从“风景园 林学”倒退。这两个词都和英文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相当。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在申请加入 IFLA 时为了和国际接轨,将英译名调整为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也并没 有影响其实质10。 1999 年开始实行新的专业目录,风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到园林专业或变更名称。 2002 年 11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在博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改 革试点工作,一些高校纷纷在建筑学、园艺学和林学等学科设置了“景观建筑学”、“建 筑环境艺术”、“观赏园艺”、“园艺环境工程”、“工程绿化”、“景观设计学”和 “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在填补 1998 年以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缺失的同时, 也瓦解了它的权威性13。 2005 年 3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颁布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尽管 弥补了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缺失,但是风景园林学科的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依然没恢复13。 2011 年 3 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 年) ,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 110 个一级学科之列25。 2.2.2 园林学在西方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 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则,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 林园。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院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 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 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手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 马继承了希腊庭院艺术的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 Frederick Law Olmsted 在考察了欧洲之后,规划了纽 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和华盛顿的公园绿地系统,第一个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师 (Landscape Architect)。自那以后,园林学的领域打破了封闭的园墙,扩大到城市整体绿化 的范畴,风景园林师成为独立的职业。1898 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LA)成立,1900 年哈佛 大学首开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这意味着风景园林已形成一门独立的 专业和具有特定内涵的学科,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建立3。 2.2.3 园林学的发展特点 园林学作为一门增进人类生活健康、舒适和文化素质优化的学科,对改善城市生态、 国土资源及大地景观能积极影响,其发展特点是自然与艺术一体、生态与游憩并重的兼容 性、实践性与社会性17。 园林学科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园林学构成内容的综合性及其与时俱进的发展弹性。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园林学的发展虽然历经曲折,却在不断前进之中。它一方面进行祖 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的发掘研究,另一方面努力吸收国外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营养(LA、 城市绿化、景观生态、旅游学等),逐渐形成了适合国情、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园林学科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园林行业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营造、养护管 理等方面都具有应用学科的特性。 园林学科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它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密切相关性和服务性上。古今中 外的园林本质上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能满足人类健康生活需求的自然化审美情趣的游憩境域。 2.3 园林学的学科体系 从上文对园林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可以看出,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3个层次2。 传统园林学的领域,主要是依据传统造园理论与方法来进行小尺度范围的景观营造;城市 绿化的领域,从现在发展的角度看,它自然也包括城市规划的内容,与建筑,城市规划等 一道发展各自的专业特长,解决人们居住环境的中尺度问题;大地景观规划的领域,主要 解决环境资源及土地利用等人类生存环境等大尺度问题23。 园林学科学体系如图: 此图15涵盖了几乎全部与风景园林相关的学科,共 100 多个。它没有采用树状结构 而更像罗盘结构,是因为图中诸元之间的发生逻辑关系并不很强烈,更多呈现的是并生关 系。图中表现了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是综合利用科学、技术、艺术手段保护和营造人类美 好的室外境域:学科的外延跟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历了传统园林、城市绿地、大地 景观规划三个层面的发展,而处理这三层问题所必需的知识面是不同的。学科的基础是人 类生活空间与自然的关系。学科的核心是室外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学科 的标志性二级学科是室外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观赏植物、人居环境理论 15。 事实上,中国园林学科所涉及的专业工作内容, 与国际上 Landscape Studies 的学科范 畴基本相当,大体上包括 Landscape Science、Landscape Architecture 和 Landscape Management 三大领域, 基本一对应于我国园林行业的三大职业类型(科学研究、设计施工、 经营管理)和三大技术职称系列(研究系列、工程系列和管理系列)。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园林 学科体系框架内容, 如表 1 所示17。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性很强的学科。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 展具有严谨的概念范畴与缜密的理论体系,需要解决自然或者人类社会的一对矛盾。包括基 本概念与概念体系,基础理论与理论体系,相关技术与技术体系。学科发展应具有恒定性与 前瞻性18。在中国,关于园林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意义在于 : (1)为园林行业在社会总体结构中确立地位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2)明确园林行业与社会上其他相关行业、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3)探索园林行业系统内部合理的专业结构, 减少发展的盲目性;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园林建设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及立法提供依据; (5)研究和提供各类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项目的正确发展模式和技术方法; (6)为国家各项园林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3 结语 3.1 对园林学定义的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已提到探讨区域的以至国土的景 观规划等广泛的环境艺术高度。经过上述的对比分析,目前业界普遍认同汪菊渊院士的观 点即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 、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 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但是我们认为如果从中国和西方园林学的基础出发:中国园林学(不论是传统的还是 现代的)依然追求的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俗的境域,它是介乎于美的艺术和工程技 术之间的一门学科。如果从现代人文角度出发,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 会因素、人类精神审美智能及不断发展的建筑技术手段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审美 取向突出的人类生活境遇的学科,具有供人们游乐、休息、精神享乐、追忆、回归自然环 境,并使人们恢复精神和体力等功能。 3.2 园林学的发展趋向 在 5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领域从古典园林、传统园林、城市绿地 等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规划和大地景观等范围,为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随着 2011 年 3 月 8 日“风景园林学”评为一级学科,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一 起,三者共同构成了完善的人居环境学科组群,奠定了其在国内的地位。风景园林学科还 将继续借助科技的力量指引人类创造集学习、工作、研究、生活、休闲于一体的优美人居 环境26。 风景园林学科及其行业的规范与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统一了思想,有助于学界、业界的力量整合。避免了学科的分裂,更体现出学界与业 界的空前团结。这将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又一个里程碑。 (2)有助于规范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 (3)展开认证方面的工作,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的规范化将起引导作用27。 总之,风景园林学是用艺术和科学的方法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门学问,我们应 该积极地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得到 IFLA 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有力指导和帮助28。 3.3 建议 (1)园林学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应该用可持续发展地眼光来看待。 (2)由于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园林名称的不同诠释,针对这一问题,我 们认为既然国家已经认定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并列为一级学科,说明风景园林 是园林界发展的趋势,而且今后,至少是二三十年内,中国的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就是 “风景园林”24。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没必要再争论这个名称问题了。 (3)客观对待各家的见解,吸收各家的长处,丰富和完善对园林学的认识。 (4)在我们学习园林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地吸收并非被动的接受。 (5)作为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摸索出方法并作 为下一个实践的理论依据,大胆的提出异议,批判的吸收而不是全盘的吸收。 4 参考文献 1张婷.试论园林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系统观J.中国园林,1987(01). 2汪菊渊.园林学K/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 市规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9-13. 3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9(01):40. 4李嘉乐.园林绿化小百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P2-3. 5郭豫斌.21 世纪青少年百科图解(文化艺术卷)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P4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912002:P94. 9金柏苓.中国园林学的基础和领域J.中国园林,2004(03):01-04. 10刘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