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加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加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加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加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中办发20072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7 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7 年 8 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缺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强力实施“文化惠民” 工程,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变文化建设与新时代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滞后现状,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文化工作必须做到“五纳入” 的要求,“把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 ”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尽快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到争创和巩固文化先进区、文化先进镇(街道) 、先进村(社区)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区文化馆、图书馆和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的评价机制。积极培育和评选文化示范户,表彰和奖励先进文化工作者,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把“文化惠民” 工程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和村居、社区年度综合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并逐步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依据各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应按建筑面积 500m2、800m2、1000m2 以上三个类型组织实施,到 2008 年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要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服务点(电子阅览室) 、电影放映室(投影仪)等功能设施。要独立庭院,设立宣传栏、篮球场、健身器材和具备秧歌排练、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条件。 村、社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建设,依据各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按照200m2、 300m2、500m2 以上三个类型组织实施。设有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 、文体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与党员远教并网) 、宣传栏等文化设施。2008 年上半年要有 30%的村达标,2008年底要有 60%以上的村达标,2009 年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实现按国家要求基本实现乡乡镇镇建综合性文化站的目标。 (具体标准可参照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验收标准。 “农家书屋” 参照山东省关于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意见执行。达到 1000 册图书、30 种报刊、100 种或 100 张音像制品的基本要求。 ) (四)积极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从 2007 年起,按照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2131 工程” 目标,每年由各级财政按应完成的目标任务采购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免费送电影下乡进社区,具体比例可按 2007 年完成总任务的 40%、2008 年 60%、2009 年 80%、2010 年 100%的村逐步实现工作目标。同时,认真做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科教片的放映,保证每学年每个中小学生能够看到 8 场爱教电影。积极启动和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加强镇街道影剧院的维修和改造,增加镇街道固定放映点。 (五)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依托镇街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资源共享方式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纳入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同步预算,同步实施。2007 年全部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具体标准已另文下发) (六)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把镇街道专职文化干部的编制按每万人 1 名确定,分片设立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中心站,将有限的专职文化干部相对集中,便于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增加区文化馆、图书馆编制和事业经费,要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界各专业协会的作用,调动基层各种文化艺术人才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从事基层文化艺术服务。2008 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必须实现村村有秧歌、演出等群众文化队伍的工作目标。定期组织群众文化队伍开展竞赛、展演或汇演活动。 (七)积极开展文化帮扶工作。要采取发动全社会力量的办法,对文化建设进行帮扶,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个体公民捐资捐物捐书,扶持镇街道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八)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通过全面普查,制定规划,分期、分批予以保护和利用。通过保护和利用,积极发展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民俗旅游项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全面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总体工作的重要议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办法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已另文印发) (九)积极发展民办文化事业。积极引导和支持热心文化事业者组建个体放映队、民间演出团队、文化大院、文化示范中心户,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另文印发) (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镇街道要将电影放映“2131 工程” 专项经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项经费、文物普查保护经费、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经费、精品工程创作奖励基金、重大文化活动经费、图书报刊购置经费、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经费等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予以保障。 (财政经费投入标准可参照省社会文化先进县验收标准,即不少于每年财政总收入的 1%或不少于人均 1 元,且每年增幅不低于 20%,重大文化活动单独拨款,不包括基本建设投入。 )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实施“文化惠民” 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各级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是各相关部门必须齐抓共管的重大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实施“文化惠民” 工程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突破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周密计划,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联组织和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密切协作的良好氛围。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全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和谐文化强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 2008.5 在辽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动员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方针,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是重点。如何构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应该是当前文化基础建设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机制。根据文化产品的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划分为有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无偿服务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明确界定社区居民最基本的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的保障属于无偿服务项目;对于有偿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向居民提供享受型的文化消费产品;对于低偿服务项目,一方面需要政府大力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种民间文化组织,让民间文化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文化的低偿或无偿服务。显然,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构建起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生活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本地生活困难群体,另一类为外来务工者(亦称新居民)。这里主要关注外来务工者的文化权益的保障问题。首先,政府要把丰富外来务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新居民事务管理局和文化管理部门面向新居民文化服务的政府职能。其次,引导用工单位积极丰富外来务工者文化生活,并能经常化、制度化地开展文体活动;鼓励企业与本企业员工集中居住的社区合作,共同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产品。第三,文化部门要鼓励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免费或者低偿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到外来务工者中间;在外来务工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兴建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各类文化设施要向外来务工者开放。第四,要积极扶持外来务工者文化团体,对他们给予资金和人才支持,让他们在企业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展露文艺才华,让他们在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当前社区事业的发展,资金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社区居民享受真正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更多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筹集渠道。比如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个人捐助;建立社企结对机制,把企业支持社区公共事业发展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特别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口支持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薄弱社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为本的原则,政府和各类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者要掌握社区居民公共文化产品消费倾向和需求意愿,及时提供社区居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化服务产品;政府必须把握社区居民的区域性和群体意识的特点,以多数社区居民的文化产品的消费意愿为供给重点,以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文化产品需求为文化扶持对象,尽可能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根据社会转型期文化产品消费多元化的特点,推行个性化或分类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指导性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更是吹响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角,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契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较大改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不断巩固。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国财政用于文化事业支出 5 年累计3002 亿元,同比增加 1369 亿元,增长 82.8。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渐向农村和西部倾斜,5 年来累计对农村投入 159.44 亿元,并以年均增长 16.5的速度增加;累计对西部地区的文化投入 126.09 亿元,年均增长 15.4。深化内部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总体要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积极深化内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自身活力,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水平大大提升。5 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人次 8.92 亿人,累计图书流通 7.95 亿册次。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陈列展览数量近 1 万次,观众达 1.5 亿人次以上。强化文化惠民措施,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自 2004 年 5 月起,文化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美术馆对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或优惠开放。2008 年 1 月 23 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中城市为骨干、县级城市为基础、辐射乡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 136.4 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约 50%。国家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开工或投入使用,各地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 年,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 95.04%和 96.23%。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省有中心、地县有分中心、乡镇和街道有基层中心、村和社区有服务点的格局,目前已建数字资源 13.6TB( 1TB 数据量相当于 25 万册电子图书或 926 小时视频节目) 。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基本实现已通电行政村和 50 户以上自然村近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目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 22 个省区顺利实施,已资助 22 个省区 1.15 亿元,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 7000 个。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已建成超万个。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来讲,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一些地方对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文化权利”意识淡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二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总体来看,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投入不足已成为直接制约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三是文化事业单位活力不强。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还处于试点阶段,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还没有普及,大多数公益文化单位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公益性文化单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任务还很重。四是文化设施还不健全。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还很不完善,乡镇文化馆、影剧院、图书室等设施被挪用、占用现象还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城乡、区域之间在文化资源和服务上的差距也还比较大。五是政策法规不完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现有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还很欠缺。六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期待,我们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数量、品种、质量上都还不适应。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当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具体来讲,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制定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和扶持政策,切实做到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应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扶持和倾斜。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和引导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抓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当前,主要是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这些工程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在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东西部、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要以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各类文化馆(站) 、博物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乡村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考评体系,加强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注意防止基层文化设施被挪用挤占和边建设边流失的现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要善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拓宽选择公共文化产品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推动重要公共文化产品生产、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服务效益。改革开放 30 年间,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来说,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从标志性建设到基础性建设。在 1986 年至 1990 年间,上海加大了对重要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市属文化系统文化设施建设投资为 5.3 亿元,超过前 35 年的总额。之后,在上世纪 90 年代,上海十大公共文化设施(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书城、上海美术馆等)先后建成,成为新上海的标志。在一批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后,上海适时提出要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文化建设上来。从 1990 年代后期开始,上海的文化建设“眼光向下”、 “重心下移”。到2006 年底,全市各区县已拥有公共文化设施 570 个;到 2007 年年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到 108 个,依托农村信息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建成了 600 家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全市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二是从“重硬件” 到“ 重软件 ”。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上海在重视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基础上,特别重视建立能够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重视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首先是建立公共文化投入机制,保障公共财政的稳定支持。其次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上海目前在组建公共文化服务专门机构和服务平台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东方宣教服务中心、东方讲坛、东方社区信息苑、东方社区学校、东方社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等,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第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日常管理运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虽由政府主导,但运作方式却引入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与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第四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绩效评估机制。三是从“管脚下” 到“ 管天下 ”。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视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使政府主管部门真正从“管脚下”转变为“ 管天下 ”,即不是只管自己的直属单位,而是服务整个行业、整个社会。例如,发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作用,是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改革的重要尝试。2004 年 9 月,基金会启动面向全社会的文化项目资助工作。这一措施出台,即引起了热烈反响,申报项目达到 429 个。而按照以往的文化投入和资助渠道,其中有近 3/4 的申报单位和个人,是不具备申请条件或得到资助资格的。现在,打破了体制内外的界限,也打破了“国有”、 “民营”的身份区别,为不同性质的主体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四是从条块分割到资源整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中,上海将原有的社区文化馆(站) 、社区图书馆、社区学校、社区老年活动室、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少年科技站、社区健身苑、科普画廊等资源整合起来,使社区居民能在社区活动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此外,东方讲坛、信息苑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也都是整合全市相关资源建立起来的。这些服务平台以新颖的服务形式,深入基层,服务市民,受到广泛欢迎,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重视加强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参与作用,共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合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始终放在城乡社区、始终放在基层,始终放在“服务”上,以大力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和城乡社区文化室建设为龙头,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一体,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旅途中走出了“南京步伐” ,即:“ 以政府主导,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全民普遍参与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办发200721 号)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结合全市文化工作的实际,提出加快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如下。一、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2、奋斗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 2010 年,努力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充足、网络设施比较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比较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比较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和文化南京建设相适应。二、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为目标,采用有线网络、无线发射和卫星补充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基本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直播卫星交叉混合覆盖。彻底解决好全市“盲村” 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户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对经济欠发达街镇、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做到广播电视“村村通”、 “长期通”,防止“返盲” 现象的发生。探索以接收直播卫星等方式来解决南京部分偏远山区、圩区农村有线电视全覆盖的路径,加快对区县近 30 万户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农村 5 万多贫困户广播电视的全覆盖;通过加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确保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 4 套广播、8 套电视节目。同时,理顺区县有线电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区县为中心、街镇为基础、服务广大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运行维护体系。增加广播电视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南京广播电视台逐步开办农村频道、频率,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各县和涉农区广播电视台应当加强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积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和资讯服务,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由文化部门负责牵头组织,采用分级投入、共建共享、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机制,建设以金陵图书馆为龙头、区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联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县级分中心,带动街镇及城乡社区服务点的建设。到 2010 年,实现各区县建有分中心。结合“街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街镇基层服务点建设;通过与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完成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村村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南京市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与服务的虚拟专网,实现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与南京自建特色信息资源在同一技术平台的发布和开放,市级中心和区县分中心的数据库资源共享、跨库检索和书刊借阅通借通还、在任何服务点在线查看全文资料、电子图书、学术期刊及自建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等资料等功能,使南京文化信息数字化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和“图书馆流动服务制” ,建立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定期送图书到街镇和城乡社区。5、街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全市 114 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的提档升级,按照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达标创优;加大对全市 217 个尚未建立文化室的城乡社区的扶持力度;区县文化馆面积不低于 30004000 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不低于 15002500 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不低于 10002000 平方米,并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老年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 100200 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实行全额拨款,单独建制,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本区县文化局指导,日常工作由街镇政府管理。要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每站必须配备 12 名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街镇综合文化站要创新管理机制,开展文化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