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与其它自考基础课不同的学科,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加上大多数同学没有金融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学习中就感觉到很难。特别是近年来金融理论与实务考题内容比较活,更加大了考试的难度。,金融理论与实务,凡是参加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的同学,请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个注意点:要全面复习!很多同学总是问,老师哪个是重点?只要参加过自考的同学都知道:“自考全书都是重点”!不要自认为哪章是重点!而要按照教学大纲全面复习。当然所谓全面复习并不是要把全书都背下来,关键是不要懵题!不要猜题!有可能凡是你猜的题人家都不考!反而出一些历年都不考的。当然这种特偏的题也只占10%左右。,金融理论
2、与实务,第二个注意点:自学考试是按照大学水平要求同学完成考试答题,但是很多考生则按照中学的水平来答题。存在的问题是:答题过于简单,一般在自考中论述题每题至少给10分或者11分,论述就是需要展开的题,但是很多同学却按照简答题来解答,只答题点而不进行论点分析,造成人为丢分!,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六、论述题(本题13分),金融
3、理论与实务内容体系,货币理论,宏观均衡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市场理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行、保险,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汇率制度,货币供求、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图1 金融理论与实务内容体系图,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1、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家庭与个人的日常收支离不开货币。 个体经营者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货币。 企业生产流通的运转无不同时伴随着货币的收付。 非经营性的机关团体履行行政职能离不开货币。 政府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财政收支已完全货币化。 金融机构的全部业务活动都是货币的存、取、
4、借、贷,是为货币的流转服务的。,2、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金钱是否是万能的?货币作用到底多大? 利率问题: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库券的利率、股票的收益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银行的力量到底在哪里?钱如何孳生钱? 证券问题:致富?如何看待和认识操纵与欺诈? 外汇与汇率问题:人民币与外汇能否自由兑换,为什么?人民币到底该不该升值?,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物物交换通过媒介商品交换 马克思的观点: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产生了交换,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的价值等价交换。 如何等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
5、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 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 当一种商品固定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充当媒介,货币由此产生。,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交易成本论: 货币产生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哪些交易成本? 搜寻、交换的过程的成本。,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商品货币: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足值货币.Vs.不足值货币,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1.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 , 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它
6、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与充当货币的价值是相等的。 2. 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足值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也就是说 ,是以其各自内在价值的大小来决定交换的比例。 3. 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扩大,足值货币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决定其必然要向高一级的货币形态转化。,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二)信用货币 1.纸币 2.银行券 3.存款货币 4.电子货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
7、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 信用货币之所以可以流通和被接受为价值尺度,是因为各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对它拥有普遍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方面来自于代用货币的长期信用,使公众在兑换停止之后依然保持对价值符号的货币幻觉;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对这一价值符号的收付承诺,不但国家在征税时按面值接受,而且法定禁止任何债权人在索偿时拒收该信用凭证,从而使其成为法偿货币。,纸币,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国家政权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直接发行并强制流通纸制的价值符号,
8、 如英国财政部发行过的纸钞、美国政府发行过的绿背钞票、日本政府发行过的纸钞等。这些都是国家纸币, 但从性质上讲,也是一种凭国家信用流通的信用货币。,银行券,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特征: 1. 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货币 , 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2. 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 , 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黄金保证体现为银行的金准备,信用保证则体现发行银行保证兑现的信用度。历史上银行券发行制度曾经有过三种发行准备, 即发行额直接限制制度、发行额间接限制制度、最高发行额直接限制制度等。由于银行券有严格的发行准备规定,保证随时兑现
9、,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自中央银行诞生以后,失去了发行权,银行券的发行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存款货币,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各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 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用于转账结算,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 定期存款是一种潜在购买力,故又被称为“潜在货币” 。 除流动性区别外,存款货币不同于纸币的另一个特点是存款货币具有收益性。,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
10、便、安全、节约。 美国经济学界把电子货币称为继金属铸币、纸币以后的“第三代货币”。实质上,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信用制度的日趋完善,电子货币必将日益取代现金货币。,贝,实物货币,铸币,称量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四川交子,布币 刀币 铜贝,鬼脸钱铜范,图2 货币的种类及演变,货币的种类知识扩展,银行卡分类 银行卡按支付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即现消费现付款(借记卡)、先付款后消费(储值卡)和先消费后付款(贷记卡) 从材质角度看,有曾经出现过的金属卡,有目前普遍使用的塑胶卡。从技术角度分,有磁条卡和芯片卡。
11、 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出纳(柜员)机 POSPoint of Sale 销售点终端机 POSPoint of Sells 电子收款机系统,电子资金转帐系统(EFTS ) EFTS: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 EFTS的优势在于该系统的高效率,且在其完全实施时,资金转移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支票系统仍不会很快消失: 支票可以提供人们认为有用的收据和支付记录 EFTS内在的法律和安全问题,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什么推动了货币形式的演变? 答:商品生产、交换的发
12、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演变的结论,货币形态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从有形到无形、从现金与转账并存到无现金社会。 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 21 世纪的今天, 互联网迅速覆盖全世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作为虚拟银行的网上银行方兴未艾,传统的商业银行也都纷纷上网交易,货币电子化的进程也将空前加速。 思考题:为什么说信用货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历史的必然?,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货币贮藏 世界货币,交易媒
13、介,财富贮藏,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交易媒介 (一)计价单位价值尺度 (二)交易媒介商品流通中的货币 (三)支付手段赊销、预付,计价单位,货币将商品的内在价值转化为价格,必须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 价格标准是人们所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在我国的价格标准中,“元”是基本单位,“角”、“分”是对基本单位的进一步等分。最初的价格标准上与实物单位一致的,如贝用“朋”,牲蓄用“头”。后来价格标准与重量标准一致。如秦汉时期的货币单位为“半两”“五铢”。 价格标准与重量单位的这种联系随着货币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最后完全分离。现代信用货币的价格标准中只对单位的名称进行规定,并不
14、规定单位货币的贵金属含量。,交易媒介,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没有商品流通就没有货币流通,而货币流通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尤其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流通对促进和扩大商品流通有着重要的意义。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有如下特点: 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第三,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支付手段,含义:指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所执行的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由商品的赊销活动引起的。在偿还赊买货款时,货币已经不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成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是价值的独立运动。 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赋税、地租、借贷等支付活动中发挥作用。 两种类型:
15、一种与商品交换直接相关,如预付、赊销等,这实际上是流通手段的延长。一般认为,当流通手段总钱货两清的时间超过三天时,货币就在执行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往往与债权债务关系相关。另一种与商品交换的关系不是很大,如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等等。,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二、财富贮藏 金属货币阶段贮藏金银 信用货币阶段贮藏什么? 为什么你们手中还持有货币? 安全,方便 但低收益,财富贮藏,贮藏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生活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时有如下特点: 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贮藏
16、货币在可购买的商品数量上是有限的,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同任何商品交换的,所有贮藏状态下的货币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购买何种商品都有一种无限性。不同货币形式的贮藏手段职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一致的是不一样的。,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定币材(金?银?纸?) 2.定单位(元?角?分) 3.定币种(主币?辅币?) 4.定法力(法定支付能力:有限与无限) 5.定发行(铸造与
17、发行):自由与非自由铸造,1货币材料的确定,规定何种材料为币材,在金属货币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哪种金属作为基本货币金属,即作为本位币的铸造材料,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基础。 币材的确定是受客观经济规律制约的,决不是国家机关或主管部门的主观意见可以决定的。一旦原有的币材不能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经济就会“自动”选择新的材料来取而代之,货币制度实质上只是对客观选择的确定。,币材的选择依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如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时期一般会选择白银或其他贱金属作为货币材料,而经济发达的国家或时期就可能选择黄金作为货币材料。 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期,币材也可能不是单一的
18、,有可能出现多种货币材料同时存在的现象。 现在世界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传统的货币制度构成要素中关于货币材料的规定的内容现在已不复存在了。,2.货币单位的确定,两重含义: 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二是确定单位货币的币值,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货币单位的名称,最早与货币商品的自然单位保持一致,在金属称量制下的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完全一致,在金属铸币制中货币单位开始与重量单位名称相分离。 现今,各国法律规定的本国货币名称,通常都是以习惯形成的名称为基础。按照国际惯例,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几个国家货币名称一致时,则在前面冠以国名。如,法国法郎、瑞士法郎等等。,二是确定
19、单位货币的币值,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就是规定单位货币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和成色; 在可兑换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单位名称与铸币相同,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为可兑换的金属量。 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单位名称可能会沿用铸币名称,但币值与单位货币的贵金属含量完全分离,国家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也不作具体规定,只是在货币发行管理中按经济发行的原则,以商品物资为基础发行货币并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币值的稳定。,3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本位币(standard money)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 在金属本位制条件下,本位币有如下特点: 1.多以贵金属作为币材,是足值的
20、货币。 2.可以自由铸造。 3.是无限法偿的货币(non-legal tender powers)。,辅币(fractional money),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特点: 1.多用贱金属铸造,多为不足值货币。 2.会产生“铸币税”收入。 3.一般具备有限法偿能力,但在使用辅币纳税或者用辅币兑换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 本位币与辅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两者之间有规定的兑换比例。,信用货币流通下的本位币与辅币,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主辅币的铸造与偿付的规定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位币指标准的货币单位值及以上的货币,特点:不足值;由央行垄断发行;具备无限的法偿能力。
21、绝大多数国家的主币多为纸币,也有少量基本单位的硬币。 辅币多为不足值硬币,一般也是无限法偿。 信用货币的本位币与辅币之间也按固定比例兑换,大部分国家的本位币与辅币的结构为两档,实行百进制,如1美元等于100美元,1卢布等于100戈比等。,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 2.金银复本位格雷欣法则 3.金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 (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银本位制的特点 银本位制的缺点,1、银本位制的特点,特点:以白银铸造本位币;银本位币具有无限清偿的能力;银本位币
22、可以自由铸造;银本位币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人国境;银行券及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银本位币或等量白银。 银本位制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存在的时期并不长,实行范围不广,主要在一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我国的银本位,我国银本位正式开始于1910年4月的清朝,实际上是银币与银两混合流通。 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宣布“废两改圆”,限制了银两的流通,保证银圆作为本位币的地位。 1935年11月又实行了 “法币改革”,废止了银本位制,以纸币流通代替了银本位币的流通。,2、银本位制度的缺点,(1)白银价值不稳定:矿藏的分布较广泛,开采成本低,冶炼的技术难度小,其产量变动很大。 (2
23、)白银单位价值量小,不利于大宗交易的进行,因而也无法适应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二)金银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主要内容: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金银两种本位币和金银两种金属都可以自由输出人;流通中的辅币可以自由地与金银币兑换。 这种货币制度是资本主义初期,西方各国曾经实行过的一种货币制度。如英国在1717年、美国在1792年均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 优点:大量的金银铸币进人流通,满足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度是指金银两种货币间的比价完全按照各自的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制度; 双本位制度是在金银比
24、价波动比较大,尤其是金贵银贱引起流通混乱时出现的,这种货币制度是通过法律来规定金与银的比价; 跛行本位制度则是当国家无力再维持金银固定比价时宣布对银币实行限制铸造,并且规定银币有限法偿,使银成为金货币的辅币材料。跛行本位制度实际上已经不是复本位制度,而是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制度。,复本位制度的缺点,第一,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二,价值尺度的二重化与价值尺度职能的独占性是完全矛盾的。金与银的比价频繁波动,使得以这两种货币标价的商品价格也不断发生变化,引起价格标准的混乱,结果使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Bad money drives ou
25、t good money),也叫格雷欣法则: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往往退出流通领域,而名义价值较高的货币充斥市场。,(三)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币材的货币制度。三种类型的金本位制: 金铸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最典型的金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创始于英国。 英国于1813年首先确立金铸币本位制并一直实行到1930年左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实行过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之所以能够普遍建立,主要是人们认为只有将黄金与货币稳定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
26、使货币价值稳定下来,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日益扩大和统一的商品流通市场的要求。,1、金铸币本位制的特点,(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炉,以保证本位币的足值特点;并使流通中金铸币的数量能够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 (2)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地按票面面额与等量的黄金相兑换,保证流通中价值符号的价值稳定。 (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人国境,使黄金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维持同等水平。,2、金铸币本位制的作用,(1)通货的相对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流通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因为在金铸币本位的条件下,币值的稳定使债权债务关系相对稳定,不会出现由于币值的不稳损害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利益
27、的现象,从而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汇率的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但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金币本位制度稳定性的基础条件遭到破坏,再加上信用制度发展、战争、财政赤字等原因是银行券和纸币开始大量流通,金币本位制度于19世纪初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金块本位制下(gold bullion standard),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金块本位制度,是金属本位向纸币本位制度过渡的一种形式。 特点: 黄金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流通。 金铸币不再自由铸造,也不再投入到流通过程中去。 银行券和辅币要兑换黄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达到规定的最低
28、数量,方能兑换金块。 黄金也不再允许自由地输出入国境。 意义:节约了黄金的使用。金块本位制度是西方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试图恢复金币本位制度未取得成功而采取的变通性的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多为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往往依附于与之挂钩的国家。 一国货币按法律程序规定其含黄金量,但不能直接与黄金兑换,它可以自由地兑换为某一种外币,而这种外汇可以直接兑换为黄金。 优点: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其货币准备金可以不是黄金,而是外币债权。而外币债权往往是以国外有价证券或银行存款方式持有的,能够
29、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 缺点:缺乏独立性,如果它持有的外币币值波动,或者拒绝兑换黄金,那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就会受到连带的损失。,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1.通货都是信用货币(现金+银行存款) 2.通过金融机构进入流通 3.央行控制货币的数量和结构,信用货币本位制度,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本位币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可以兑换黄金的一种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金属货币制度可以说是货币制度发展史中的质的飞跃,它突破了货币的黄金限制,使具有个别使用价值
30、的商品形态的货币形式发展成为无个别使用价值的信用货币,不仅大大地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而且使金属货币本位制度下经常出现的币材匮乏的问题得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特点,第一、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 第二、货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第三、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实施管理。 第四、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1、信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在信用货币制度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过程的,流通中货币的量并不是取决于一国黄金的准备量,而是取决于一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定的货币政策。 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成为为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一国对流通中货
31、币量的调控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如果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量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则会保持币值的稳定,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如果投放的货币过多,就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含金量的规定限于名义上。黄金不再作为一国货币发行的储备。,3、信用货币制度的危机性,第一,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不兑现货币,没有规定的发行保证,其发行的过程缺乏内在的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财政发行,导致通货膨胀。 第二,信用货币不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 第三,存款货币可以大规模派生。 因此信用货币必须在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
32、基础上,严格遵循经济风险的原则,并时时采取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流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以保证信用货币流通的正常性。,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 货币制度,图4 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中国的人民币制度 1.法定货币人民币 2.不规定含金量不兑现信用货币 3.浮动汇率制参考一揽子货币,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人民币发行以前,在中国有两种货币制度,一种是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制度,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 1948年12月1日,中
33、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于当日发行人民币。各解放区已初步归并的货币,再与人民币固定比价流通,最后以人民币取而代之。 为了保证人民币占领全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政府对金圆券采取了“禁止流通、规定比价、限期兑现、坚决排挤”的方针。由于金圆券贬值很快,人民币很快取代了金圆券的流通。第二,禁止外币在中国市场的流通。第三,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下买卖,由国家统一管理金银购销。取缔金银市场,禁止金银计价流通,不得私下买卖。组织专门力量打击投机活动。规定了允许个人持有金、银的政策,并实行低价冻结的措施。,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一,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第二,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 第三,人民币制度
34、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稳定人民币价值的最基本的保障是商品。 第四,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原则。 第五,人民币是一种管理货币,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 第六,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 第七,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人民币管理的依据是2000年2月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从2000年5月1日起施行。,1.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1、新版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报国务院批准。 2、人民币由人民银行指定的专门企业印刷。 3、印制人民币的原版、原模使用完毕后,由人民银行封存。,2.人民币的发行和回收,(一)人民币的发行:由中国人民
35、银行统一发行。 1、发行原则: 集中统一发行原则 经济发行原则 计划发行原则 4、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印制人民币的特殊材料、技术、工艺、专用设备等事项。 5、人民币样币上应加印“样币”字样。,3.发行程序,第一、发行库与发行基金 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发行库的设置比照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 发行基金是国家银行储备的用于发行而尚未发行的准备基金,是处于准备状态的货币。 发行基金包括两部分:原封新券、回笼券。 发行基金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第二、业务库,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 业务
36、库的库存现金是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属于流通中的货币。 业务库的管理原则是:保证业务收付、节约现金使用。 业务库库存限额=每天平均现金支付数当天收入可抵用数+当天收入中尚未清点数,6、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携带人民币实行限额管理。 7、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走私、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伪造、变造人民币所做的鉴定是最终鉴定。假币由金融机构予以没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销毁。,商业银行业务库,市场货币流通量,人民银行发行库,人民币发行程序图示,出库,入库,投放,回笼,人民币的回收,1、特定版别的人民币停止流通,应报国
37、务院批准,并由人民银行公告。 2、办理人民币存取款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 3、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回收、销毁。,(三)人民币的流通和保护,1、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合理需要的原则,办理人民币的券别调剂业务。 2、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 3、禁止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4、人民币样币禁止流通。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货币超越国界后,各国之间货币关系和跨国交易支付的规则与安排就构成了国际货币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
38、二)牙买加体系,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美元霸权的形成 1944年7月,44个国家300多位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召开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2.内容: (1)双挂钩 (2)固汇制 (3)IMF,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3.缺陷:特里芬两难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的两难。 1974年4月1日,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布雷顿森林国
39、际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monetary system),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倡导下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什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建立起来。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一定的时期对稳定资本主义世界货币的汇率发生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当然,它也为美建立美的霸权地位提供了条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按固定比价挂勾;他国货币与美元挂勾。 各国货币含金量不得随便变更,如变动超过10,必须得到基金组织的批准; 成员国的货币汇率只能在上下1的限度内波动; 美国允许他国政府以1盎司
40、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为调节各国外汇收支的不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金库并提供融资。凡成员国有义务向基金组织认缴份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从60年代到70年代,11次美元危机:美国的外汇收支逆差迅速增加,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并用美元向美国挤兑黄金的现象。美元对外价值不断下跌。 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被迫宣布取消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向美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 不少西方国家放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而实行了浮动汇率。 1971年12月史密森学会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78,黄金官价从
41、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各国货币相应升值。效果并不理想,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机的恶化。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爆发美元危机,掀起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和黄金的风潮,从而导致美国战后美元的又一次贬值贬值10。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对美元也都实行浮动。由此,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宣布破产。,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二)牙买加体系 1976年4月底,IMF提出了浮动汇率体系的原则性安排 1978年4月1日生效。,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二)牙买加体系 核心内容: 1.浮
42、动汇率制度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利率机制、汇率机制、IMF干预、贷款等,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四、欧盟与欧元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一定地域和国家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统一货币。 蒙代尔:“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第一章货币 与 货币制度,第三节 货币制度 四、欧盟与欧元 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 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9年1月1日,统一使用欧元,欧元与世界握手,有人把欧元叫着“新生儿”,因为一种货币同时在12个国家流通的确前无古人;有人把欧元称为“金融新宠”,因为欧元受到的
43、关注连硬通货美元都难免暗生妒意。 欧元区由欧盟15个成员国中的12个国家组成。英国、丹麦和瑞典三个欧盟成员国暂未进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开始,欧元区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全面兑换成欧元,欧元货币进入12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欧元完全取代成员国原有货币的法定货币地位,所有交易均不再以原有货币为记账单位。,欧元时间表,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EMS)宣告诞生。 1990年7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开始进入第一阶段,欧共体内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欧洲联盟取代了欧洲共同体。 19
44、92年9月,首次欧盟货币危机,英镑与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1994年1月1日,欧盟进入第二阶段,各国经济政策根据“趋同标准”相互靠拢,各国中央银行均获独立地位,设立欧洲货币局。 1995年12月15-16日,欧盟马德里会议确定“欧元”为欧盟未来的统一货币,并确定了日程表。 1996年12月13-14日,在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上,欧盟15国就稳定与增长公约达成一致。该会议还确立了欧元的法律地位及票面的图案。 1997年12月12-13日,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决定设立欧元理事会,该会由各欧元国的财政部长组成,讨论对欧元的管理。 1998年5月2-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定了1999年1月1日进入欧元
45、体系的国家名单,公布欧元与各国货币的兑换比例。 1999年1月1日,欧盟进入第三阶段,欧元正式诞生。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统一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大额结算开始使用欧元,各金融市场也均以欧元进行结算。 2001年8月30日,欧洲中央银行公布欧元纸币具体特征。 2001年9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可以在银行和部分零售商处兑换。 2002年1月1日,开始全面使用欧元,各国货币开始退出市场。2002年3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而成为欧洲统一货币。,跨国货币制度的发展,在欧元的启示下,世界各大洲都出现了建立跨国货币制度 在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试图实行以美元为基础的经济;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达德尔在2000年
46、45月份的巡回演讲中,大力倡导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建立南美共同货币; 在非洲,西非经济共同体六国领导人于2000年4月21日签署协议,规定在今后三年内建立统一货币; 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建立“亚元”的构想;等等。,跨国货币制度的前景,跨国货币制度必须建立在各国经济、政治制度接近,生产力发展水平接近,各国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和价值观念趋同的基础之上,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和磨合的过程。 可以预计,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
47、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第二章信用,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一、信用的含义 (一)道德范畴的信用: 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 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三)两个的联系与差别?,第二章信用,信用的本质,信用(credit)概念 信用是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约定,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 信用的本质: 1它是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贷者(creditor)与借者(debtor)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2以偿还为条件。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
48、式。价值单方面的转移同传统的对等转移形成鲜明对照。 4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信用的构成要素,1债权(claims)人与债务(debt)人。 2信用工具:现代信用均以合法书面凭证作为确定信用关系的依据,并且信用工具大都具有流动性,使融资范围和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了。 3时间间隔:信用实际上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 4利率。,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关系,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1)私有财产;(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信用的发生不以货币存在为前提。但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便利和扩展了信用活动。 直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成
49、之前,信用与货币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还独立发展:金属铸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的;实物借贷的长期存在说明信用发展对货币运动的独立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逐步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信用货币最终取代了金属铸币而成为流通中货币的基本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不存在: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当两者各自独立时,是两个范畴。 当信用和货币两者不可分解地连结一起时,则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金融。,信用与金融,信用和货币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形成
50、了新的范畴金融。 在代经济中,信用与金融常常交替使用,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信用与金融是有区别的: 一是两者的范围不同。金融专指货币资金融通而不包括实物借贷;金融既包括货币资金的借贷,又包括股票融资,而信用无论借贷的是货币还是实物,到期都要偿还。,二是两者标的物的性质不同。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则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多种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由于现代经济中实物借贷已微不足道,且股票可以随时买卖转让,同债券一样是一种提供信用的工具。因此,也可以粗略地把金融理解为现代的、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的信
51、用。,信用的两种形态,从借贷的对象划分,信用有两种形式: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1、实物借贷:是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贷者贷出的是实物,借者归还时,以实物偿还本金和利息);是自然经济的一种普遍形式。 2、货币借贷:是以货币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贷者贷出的是货币,借者以贷币还本付息);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优点:扩大了借贷的范围和数量;计算方便。,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 (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个人、非金融企业、政府、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金融机构,第二章信用,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三)直接融资与
52、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 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第二章信用,直接融资先于间接融资出现,间接融资的出现促进了直接融资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近年来,直接融资发展较快,但整体而言,社会资金融通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一般占到80%左右),第二章信用,直接融资 优点 1.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与合理配置 2.有利加强监督,提高效益 3.稳定长期资金流 4.节省筹资成本,间接融资 优点 1.灵活便利 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 3.具有规模经济,第二章信用,直接融资 缺点 1.融资便利程度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
53、程度与效率 2.直接融资承担的风险高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 缺点 1.减少了监督和关注 2.增加了筹资成本,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第二章信用,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二)信用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第二章信用,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含义: 工商业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有利于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局限:规模、方向、期限的局限性。,
54、第二章信用,1商业信用概念及特点,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形式:主要是赊销(sale on credit)和预付两大类。 特点: 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强制商业信用”:商品买方强制拖欠货款的情形下发生,违背了借贷的基本原则-平等与自愿,是拖欠方对被拖欠方财产的侵犯行为。因此,它不是真正的信用。,3作用与局限性,作用: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形式;就企业间信用而言,商业信用是基础,(正是通过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银行信用是补充和
55、延伸。是一种基本的信用形式。,局限性: 第一,商业信用的范围有限。仅限于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企业之间。 第二,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商品资本量的限制。 第三,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有限。 第四,商业信用的期限有限。都属于短期信用。 正是由于商业信用存在以上种种局限性,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商业信用不可能成为现代信用的主体。,4、我国的商业信用,传统工商间的商业信用习惯上不是使用定规形式的票据,而是采取“挂账”的办法,即在账本上记载债权债务关系。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票据法,明确规定商业票据是法定的票据之一,对商业信用较大规模的发展有所推动。,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
56、,取消了商业信用。 70年代末,商业信用开始运用于推销商品等经营活动之中,银行也开始对商业信用的发展给予支持。但到90年代初,我国的商业信用依然很不规范。 1995年5月,票据法颁布,对我国商业信用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三)商业票据 在商业信用中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特性:有价、要式、无因、流通性转让性 主要类型:商业汇票与商业本票,第二章信用,Promissory Note For USD99,999.00 New York, April 1, 2001 On the 20th June 2001 fixed by
57、the promissory note we promise to pay BA the sum Of ninety-nine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ninety-nine US Dollars only For and on behalf of DC (signed),we promise to pay,Maker and payer are the same person,银行承兑协议,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三)商业票据 3.几种票据行为: 签发(出票)背书贴现抵押。,第二章信用,票据行为,Act1 Issuance出票 Act2 Endorsement背书 Act3 Presentation提示 Act4 Acceptance承兑 Act5 Payment: The act of paying /money paid付款 Act6 Dishonor拒付 Act7 Protest拒绝证书 Act8 Notice of Dishonor退票通知 Act9 Right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做个小导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二年级下册冀人版
- 202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七 加与减(二)第3课时 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一框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Family Again,Please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课时5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 人教PEP
- 自己在家安全教育
- Unit 3 Section B 2a~2c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卢沟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2012)音乐
- 职工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我与集体共成长》的主题班会
- 黄山杯评审材料验收资料
- 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钢精炼炉用节能环保型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课件
- 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 新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经验交流汇报课件
- 森林区划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演示文稿
- 欧盟农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