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检验(士)专业知识名师预测卷3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检验(士)专业知识名师预测卷3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检验(士)专业知识名师预测卷3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检验(士)专业知识名师预测卷3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检验(士)专业知识名师预测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检验(士)专业知识名师预测卷3单选题(共100题,共100分)(1.)细菌按抗原结构不同而分为A.血清型B.噬菌体型C.细菌素型D.生物型(江南博哥)E.衰退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按抗原结构不同将细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按对噬菌体的敏感性不同可对细菌进行噬菌体分型,按对细菌素的敏感性不同而将细菌分为不同的细菌素型,按生化反应和生物学性状不同而将细菌分为不同的生物型。(2.)绿色瘤最常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绿色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浸润表现在各种白血病中最为明显。(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绿色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浸润表现在各种白血病中最为明显。(4.)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绿色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浸润表现在各种白血病中最为明显。(5.)在人体不经移行便可寄生的寄生虫是A.蛔虫B.钩虫C.鞭虫D.丝虫E.旋毛虫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鞭虫经口感染人体后,不经移行在小肠内直接发育为成虫,其余几种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均要移行到达其所寄生的部位,最后发育成熟。(6.)下列不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的是A.外周血可见大量幼稚淋巴细胞B.外周血可见大量篮细胞C.老年人多见D.白细胞数目增多E.常易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7.)根据胞浆所含颗粒特点的不同将粒细胞分为A.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和碱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E.酸性粒细胞和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粒细胞系统在中幼粒细胞阶段所含颗粒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据此粒细胞也被分为三种。(8.)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是A.吞噬性组织细胞和单核样组织细胞B.单核样组织细胞和淋巴样组织细胞C.多核巨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D.单核样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E.吞噬样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多核巨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对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是必需的,而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在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中也出现。(9.)一期止血缺陷是指A.血管壁功能的异常B.血小板数量的异常C.凝血因子生成减低D.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或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异常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一期止血缺陷是考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功能等是否正常。(10.)能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见于A.DIC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深静脉血栓形成D.恶性肿瘤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脾功能亢进时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多。(11.)关于血友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不良B.由于纤溶活性的增强引起内脏出血C.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D.出血时间延长E.PT、TT延长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BT、PT、TT都正常,骨髓增生正常,出血是因为凝血因子Ⅷ或Ⅸ的缺乏。(12.)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鉴别点是A.发病年龄B.淋巴结首发部位C.并发白血病D.R-S细胞E.脾肿大程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找到R-S细胞为确诊霍奇金病的关键所在。(13.)正常血细胞做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不正确的是A.巨核细胞阴性B.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C.原单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阴性E.嗜酸性粒细胞呈阴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POX染色淋巴细胞、红细胞系、巨核细胞均呈阴性,单核细胞呈弱阳性,但嗜酸性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14.)正常情况下,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呈弱阳性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幼红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巨核细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备选答案中,嗜酸性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均呈阴性,只有单核细胞呈弱阳性。(1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A.肾脏疾病B.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减少C.见于遗传性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Ⅷ、Ⅸ、Ⅺ等的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的减低D.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E.血栓性疾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PT用于口服抗凝剂的治疗监测。(16.)关于P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A.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B.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5秒为异常C.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秒为异常D.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7秒为异常E.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5秒为异常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察PT的临床意义,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17.)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B.C3C.C4D.C5E.C4Bp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18.)国内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A.脲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辣根过氧化物酶E.半乳糖苷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目前国内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19.)关于超敏反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刺激产生过强的反应B.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C.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E.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变化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0.)有关补体结合试验临床应用,不正确的是A.可用于病原性抗原及相关抗体的检测B.可用于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C.可用于HLA分型D.可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E.可用于半抗原的检测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半抗原与抗体结合一般不激活补体,故检测半抗原不能用补体结合试验。(21.)关于免疫缺陷病实验室检测不属于细胞免疫检测的是A.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B.T细胞绝对值检测C.T细胞亚群检测D.抗体功能检测E.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抗体功能检测属于体液免疫检测。(22.)与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的Ig是A.IgAB.IgDC.IgMD.IgGE.IgE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导致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高。(23.)关于CH50试验不正确的是A.是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B.反映的是9种补体成分的综合水平C.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较低D.反应与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有关E.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增高,补体活性增高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CH50试验中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高,补体的活性下降。(24.)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C.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25.)紫外线的杀菌机制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B.损害细胞膜C.损伤细菌核酸D.破坏核糖体E.破坏细菌中介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紫外线使DNA分子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此外紫外线可使分子氧变成臭氧,后者具有杀菌能力。(26.)能使白喉棒状杆菌菌落呈黑色的培养基是A.血液琼脂平板B.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C.伊红亚甲蓝培养基D.亚碲酸钾培养基E.庆大霉素培养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白喉棒状杆菌在亚碲酸盐琼脂上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变黑。(27.)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不包括A.丹毒B.肠炎C.败血症D.风湿热E.猩红热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包括急性化脓性感染、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败血症等,不包括肠炎。(28.)下列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中,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肺炎支原体B.肺炎衣原体C.肺炎链球菌D.嗜肺军团菌E.卡氏肺孢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卡氏肺孢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他均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9.)粪便标本可进行直接镜检的病原菌是A.大肠埃希菌B.痢疾志贺菌C.结肠炎耶尔森菌D.霍乱弧菌E.沙门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取水样便,用压滴法或悬滴法,观察有无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再做制动试验,初步确定是否为霍乱弧菌。(30.)血液培养基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蛋白胨B.巧克力C.蒸馏水D.琼脂E.血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液琼脂平板血液仅占培养基的10%左右。在以琼脂为赋形剂的培养基中,含量最多的是水。(31.)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检测时,首先改变白细胞体积的方法是A.电阻抗法B.VCS法C.激光与细胞化学法D.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E.电阻抗与射频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白细胞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32.)尿Tamm-Horsfall蛋白的形成部位在A.高尔基复合体B.线粒体C.核糖体D.内质网E.细胞膜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Tamm-Horsfall蛋白由Henle袢升支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产生。(33.)与血浆的比密有关的物质是A.红细胞含量B.血红蛋白含量C.白细胞含量D.血浆内蛋白浓度E.血小板含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血液的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34.)关于瑞氏染色法的原理,错误的是A.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B.染液中亚甲蓝带正电荷,伊红带负电荷C.细胞在偏碱环境中正电荷增多D.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伊红结合染粉红色E.细胞核蛋白为酸性物质,与亚甲蓝结合染蓝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细胞的着色原理既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细胞中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而染成红色,该物质称嗜酸性物质。细胞中的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而染成蓝紫色,该物质称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与伊红、亚甲蓝均结合,染淡紫红色,为中性物质。另外细胞核主要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和强碱性的组蛋白。组蛋白与伊红结合,脱氧核糖核酸等其他少量弱酸性物质与亚甲蓝作用,故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35.)霍乱患者粪便的特点为A.米泔样便B.鲜红色便C.水样便D.柏油样便E.胶冻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米泔样便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多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36.)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A.急性感染的恢复期B.组织移植排斥反应C.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D.过敏性鼻炎E.结核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单核细胞:增多是指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0.8*109/L。见于:①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常见单核细胞增多,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增多;②某些血液病。(37.)餐后或病理状态下,将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能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的脂蛋白是A.CMB.VLDLC.IDLD.LDLE.HDL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察脂蛋白的基本知识,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采血时,血浆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血浆外观混浊。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能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这是检测有无CM存在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38.)临床用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来衡量A.肝脏疾病的严重性B.肺脏疾病的严重性C.肾脏疾病的严重性D.心脏疾病的严重性E.脾脏疾病的严重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白蛋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肝脏疾病时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A/G比值降低或倒置,可用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性。(39.)糖酵解过程在细胞中完成的部位是A.胞浆B.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高尔基复合体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糖酵解过程是在胞浆中进行的。(40.)患者,50岁。胸痛3小时,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应急诊检查的酶学指标是A.LD1B.ASTC.CK-MBD.ALTE.GGT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酶学指标是CK,而CK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酶学指标。(41.)载脂蛋白B100主要存在于A.CMB.LDLC.VLDLD.HDLE.FFA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载脂蛋白,HDL主要含apoAⅠ、AⅡ;LDL几乎只含apoB100;VLDL除含apoB100外,还含有apoCⅠ、CⅡ、CⅢ和E。(42.)关于低血糖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一个独立的疾病B.血糖<2.8mmol/LC.交感神经兴奋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E.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可致患者痴呆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低血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低至生理低限以下(通常<2.8mmol/L)的异常生化状态,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可致患者痴呆。(43.)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胆固醇B.甘油三酯C.载脂蛋白D.磷脂E.葡萄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极低密度脂蛋白含60%的TG,20%的TC,10%的载脂蛋白。(44.)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A.25-OH-D3B.1,25-(OH)2-D3C.1,24,25-(OH)3-D3D.24,25-(OH)2-D3E.维生素D3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1,25-(OH)2-D3,故B为最佳选择。(45.)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B.反映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E.β一羟丁酸测定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尿糖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标是β一羟丁酸测定。(46.)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B.反映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E.β一羟丁酸测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尿糖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标是β一羟丁酸测定。(47.)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B.反映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E.β一羟丁酸测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尿糖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标是β一羟丁酸测定。(48.)尿糖测定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B.反映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E.β一羟丁酸测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尿糖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标是β一羟丁酸测定。(49.)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B.反映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E.β一羟丁酸测定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尿糖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标是β一羟丁酸测定。(50.)原发有图降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节,首先是血浆缓冲对有图/H2CO3的缓冲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耗血浆中的HCO有图,使血浆中有图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各种原因引起机体碱性物质过多或酸性物质过少,使血浆有图升高。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导致相应的PCO2升高或降低。(51.)原发有图升高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节,首先是血浆缓冲对有图/H2CO3的缓冲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耗血浆中的HCO有图,使血浆中有图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各种原因引起机体碱性物质过多或酸性物质过少,使血浆有图升高。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导致相应的PCO2升高或降低。(52.)原发PCO2降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节,首先是血浆缓冲对有图/H2CO3的缓冲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耗血浆中的HCO有图,使血浆中有图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各种原因引起机体碱性物质过多或酸性物质过少,使血浆有图升高。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导致相应的PCO2升高或降低。(53.)羊水中葡萄糖浓度在何水平反映胎儿肾发育成熟A.2.29mmol/LB.<0.40mmol/LC.<0.50mmol/LD.>0.56mmol/LE.>0.80mmol/L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羊水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判断:临产时可减低至0.40mmol/L以下,小于0.50mmol/L提示胎儿肾发育成熟,>0.80mmol,/L为不成熟。(54.)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B.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C.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D.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所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E.血清和血浆的成分区别是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浆则含有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清和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Ⅴ、Ⅷ等。(55.)患者男性,70岁。两侧颈部有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大,Hb130g/L,WBC12*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12%,淋巴细胞88%。血小板11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幼淋巴细胞2%,淋巴细胞85%,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好发于老年人,其特点是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骨髓增生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56.)正常人排精后30~60分钟内,精子存活率应A.80%~90%B.>70%C.>60%D.>50%E.>4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精子存活率参考值:正常人排精后30~60分钟内,精子存活率应>70%。(57.)对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的正确描述为A.细胞呈圆锥形,顶端宽平,表面有密集的纤毛,染淡红色B.染色质颗粒细而均匀,染色较淡,有时可见1~2个核仁C.胞质丰富,含大量黏液,着色浅淡而透明D.有增生能力的幼稚细胞E.胞质量少,呈略嗜碱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黏液柱状上皮细胞常较肥大,呈卵圆形或锥形;胞核呈卵圆形,居底部;胞质丰富,含大量黏液,着色浅淡而透明。有时可见胞质内有巨大空泡,将核挤在一侧,呈月牙形或戒指形。(58.)在射精后60分钟内,精子活力的参考范围为A.a级精子10%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50%B.a级精子1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50%C.a级精子1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60%D.a级精子2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50%E.a级精子2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7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精子活动力是指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通常将精子活动力分为4个等级,正常人a级精子应>25%,a+b级精子≥50%。(59.)在临床上首选的骨髓穿刺部位是A.胫骨B.髂后上棘C.腰椎骨D.胸骨E.腓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因髂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60.)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见于A.血管外溶血B.血管内溶血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溶血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血管内溶血时由于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使得血红蛋白直接释放到血浆中,所以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是增高的。(61.)不属于T淋巴细胞亚群的是A.ThB.TsC.TcD.TdE.Tf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Tf不属于T淋巴细胞亚群的范畴。(62.)下列关于斑点-ELISA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D.根据斑点-ELISA原理可设计出多种检测模式E.灵敏度高于常规ELISA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关于斑点-ELISA的描述中(A~D)均正确,但其灵敏度低于常规ELISA。(63.)关于放射免疫分析(RIA)正确的是A.只需固定标记抗原量B.待测抗原要先标记C.标记抗原和已知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D.只需固定已知抗体的量E.三者的量均需固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RIA原理为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对限量的抗体竞争性结合,反应体系中,标记抗原和已知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64.)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中敏感性最高的是A.直接法B.间接法C.酶桥法D.ABC法E.BAB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BC法是亲和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是在LAB和BAB方法基础上改进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65.)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C.红细胞生成素(EPO)D.肿瘤坏死因子E.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细胞。

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66.)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C.红细胞生成素(EPO)D.肿瘤坏死因子E.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细胞。

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67.)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C.红细胞生成素(EPO)D.肿瘤坏死因子E.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细胞。

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68.)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C.红细胞生成素(EPO)D.肿瘤坏死因子E.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细胞。

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69.)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l)为A.<80B.80~94C.94~100D.<94E.<100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考试指导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l)为<800(70.)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明显增高B.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加C.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D.血小板减少E.血细胞比容明显增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数目常增加。(71.)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A.因子ⅨB.因子Ⅲ(TF)C.因子ⅫD.因子ⅧE.因子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TF)。

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因子Ⅳ(Ca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Ⅸ。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是因子Ⅲ(TF)。(72.)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A.因子ⅨB.因子Ⅲ(TF)C.因子ⅫD.因子ⅧE.因子Ⅳ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TF)。

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因子Ⅳ(Ca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Ⅸ。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是因子Ⅲ(TF)。(73.)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A.因子ⅨB.因子Ⅲ(TF)C.因子ⅫD.因子ⅧE.因子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TF)。

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因子Ⅳ(Ca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Ⅸ。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是因子Ⅲ(TF)。(74.)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A.因子ⅨB.因子Ⅲ(TF)C.因子ⅫD.因子ⅧE.因子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TF)。

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因子Ⅳ(Ca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Ⅸ。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是因子Ⅲ(TF)。(75.)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A.因子ⅨB.因子Ⅲ(TF)C.因子ⅫD.因子ⅧE.因子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TF)。

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因子Ⅳ(Ca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Ⅸ。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是因子Ⅲ(TF)。(76.)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不需要二氧化碳的是A.化脓性链球菌B.牛布鲁菌C.流感嗜血杆菌D.脑膜炎奈瑟菌E.淋病奈瑟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B、C、D、E需要5%~10%的CO2(77.)鉴定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定居于胃黏膜层中B.产生大量脲酶,分解尿素为氨C.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D.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E.胃液涂片镜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脲酶阳性是幽门螺杆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78.)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成分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l抗原E.PreS2抗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核心抗原(HBcAg)不游离于血液循环中,故不易从患者血液中检出。(79.)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的疾病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化脓性感染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备选答案中除D选项外,其余选项均为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酶活性增高的疾病。(80.)下面不属于浆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的是A.贫血B.出血C.低钙血症D.肾功能不全E.骨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浆细胞白血病一般侵犯骨骼,造成骨骼破坏形成高钙血症。(81.)新生儿出现尿酮体强阳性,应怀疑为A.败血症B.肺炎C.遗传性疾病D.伤寒E.磷中毒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调查表明,糖尿病亲属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出17倍。新生儿出现尿酮体强阳性,应怀疑有遗传性糖尿病。故正确答案为C。(82.)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减低见于A.肝硬化、心肌梗死等B.急性肝炎C.因子Ⅶ或因子Ⅴ缺乏症D.使用抗凝血药物E.使用类固醇药物正确答案:A(83.)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A.前列腺炎B.精囊炎C.尿道旁腺炎D.尿道球腺炎E.附睾炎正确答案:A(84.)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检测时,首先改变白细胞体积方法是A.电阻抗法B.VCS法C.激光与细胞化学法D.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E.电阻抗与射频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白细胞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85.)关于药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指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变为另一种不同活性物质的化学过程B.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在血浆C.生物转化提高药物极性和水溶性D.转化后有利于药物排出体外E.转化使大多数药物失去药理活性正确答案:B(86.)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泻毒素是A.Vero细胞毒素B.霍乱肠毒素C.耐热性肠毒素D.不耐热性肠毒素E.气单胞菌不耐热性肠毒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①霍乱肠毒素——最强烈的致泻毒素。②菌毛:使细菌定植于小肠。③鞭毛:鞭毛运动有利于细菌穿过黏膜表面黏液,其致病机制与ETEC的LT相似,但作用强烈得多。2、所致疾病:霍乱。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途径:经口传播。潜伏期:2-3d。临床表现:剧烈吐泻、米泔样,每日数十次,持续2-3天,失水12000ml,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肾衰、循环衰竭、休克、死亡,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大大降低死亡率。免疫力:病人愈后可获得牢固免疫。但以前感染O1群获得的免疫对O139群感染无交叉保护作用。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局部黏膜免疫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故正确答案选B。(87.)移植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