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供各专业全套毕业设计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进度
科目语文教学班级:五年级上课日期2013-8-26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周次时间预定进度
108.26——08.301、马《天马》②《古诗二首》②《巩乃斯的马》②机动①
209.02——09.06“语文天地”②习作一②2、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②机动①
309.9—-09.13《浙江潮》③《红树林》③机动①
409.16——09.20“语文天地”②习作二②3、变化《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②机动①
509.23——09.27《唯一的听众》②“语文天地”②习作三②机动①
69.30——10.04国庆放假
710.07——10.114、韵味《唱脸谱》②《我喜欢》②“语文天地”②机动①
810.14——10.18习作四②5、水《生命与水》②《古诗二首》②机动①
910.21——10.25《一个苹果》②“语文天地”②机动①
1A9Q
101U.Zo111.UA11期中考试
1111.04——11.086、方法《他发明了什么》②《寓言二则》②“语文天地”②机动①
1211.11——11.15习作五②7、面对错误《迟到》②《成吉思汗和鹰》②机动①
1311.18——11.22《我们的错误》②“语文天地”②习作六②机动①
、危急时刻《“诺曼底”号遇难记》②《生死攸关的烛光》②“语文
1411.25——11.298
壬岫”e如whG
1512.02——12.06习作七②9、礼物《献你・束花》②《微笑》②
1612.09——12.13“语文天地”②习作八②10、家园的呼唤《只有一个地球》②机动①
1712.16——12.20《鸟儿的侦查报告》②《绿色千岛湖》②“语文天地”②机动①
1812.23——12.27期末复习
1912.30—2014.1.3期末复习
2001.06——01.10期末考试
备注如本进度表与学校安排或节假日安排发生冲突,课程安排顺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总体介绍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
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基于前两个学段的水平,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
两年努力实现的学习任务。第九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使用的,教师
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前八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
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第九册教材。
第九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
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九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
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二)总体把握教材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基
础。所以教师应当从小学发展的整体把握第九册教材,承前启后,前四年所有的学
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
(三)关于识字、学词和练句
1.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于识字学词练句,学生已经学会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学了就要运用,在运
用中继续体会,“用进废退”,学生自己不练习独立学习,由教师拖着学生跑,不
但加重师生的负担,而且会把原来学过的东西也忘掉了。所以,务须要求学生带字
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
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
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
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
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
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
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
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
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
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
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3.教师有所作为
以上谈的是教材抓基础知识的思路。五年级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书法欣赏
汉字是一门艺术样式,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区别的显著特点之一。欣赏书
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欣赏的活动可以一直做下去,每次不必占用太多时间。
(2)常用偏旁连笔
为了纠正写字方面产生的问题,同时也为了使书写教学更适应实际需要,九册
教材42页右下角呈现了9个常用偏旁的连笔写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红、仿写,
并允许学生实际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他常用偏旁或独体字的写法,
但应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不应增加学生负担。
这项练习超标,可不做。即使做,也应适度,但不能出现在正式作业中,小学
生首先应打好楷书的基础。
(3)对对子练习
建议教学时:第一,加强对对子的欣赏。比如从学过的古诗中撷取精彩的联句,
指出成语、俗语中的对子,从文物景点、在节日时寻找对联。组织学生交流,反复
诵读。第二,二字对、三字对是保底要求,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任意
做,注意不要太难。第三,开始时不必全班铺开,把先开始做的拿来,大家讨论做
修改,使对子尽量有意境、有韵味,然后诵读、抄写,在激发起兴趣之后再鼓励每
个学生尝试做一做。这个练习活动可以细水长流地做,作为学词、练句的一种方式。
(四)关于阅读
因为具有了独立阅读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后,阅读课上更多的应是学生自读写
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从总趋势看,教师的讲解应逐步减少,尤其是
不应像原来那样设计问题、安排阅读步骤、统一标准答案,一味地牵着学生走。另
一方面,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上述几条,但还不能综合起来、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也就是说,还不能完全实现独立阅读。五年级的老师们应熟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的技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
阅读的质量。
(五)关于习作
《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写作的要求仍然沿用“习作”的提法,重点还在于体会
写作乐趣和练笔。要防止写作教学携苗助长的倾向,不应用写作知识的条条框框束
缚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本册写作方面的教学要点是:一是练习给习作写评语。二是
详略分明。这一点超标,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或尝试,只体会不要求实践,
或暂时搁置。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
《课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
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
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
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
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七)关于自我评价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在为单元做个人小结,具体安排是:①第二单元使学生重
视小结,注意培养小结的习惯。②第四单元使学生了解单元小结的方法。3.第七
单元使学生掌握单元小结的形式。③第十单元让学生先个人评价自己的小结能力,
在互相兼听评价对方的小结。
二、学生状况:
五年级共有学生24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0人。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
身心变化都比较大,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等智力素质正
在迅速发展。
他们的非智力素质(如:求知欲、成就动机、学习热情、自尊心、自制力、坚
持性和责任感、自信力等)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老师虽仍是高度信赖,但是
已不再无条件的盲目信赖;能够逐渐吸取同伴的经验,友谊比较稳定;自我行为调
节水平逐渐提高;成就意识、竞争意识、主动参与等方面的主体素质水平得到明显
提高。
本班有部分学生课堂常规做得较差。上课随意性较大,喜欢的课程能够认真听
讲,学习较主动;不喜欢的课程就会出现心不在焉;学生没有良好、明确的学习动
机和目的;课堂上,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不积极,举手发言不踊
跃,人在心不在。但大部分学生基本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有部
分好动学生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词和练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欣赏书法的兴趣和练习书法的能力和习惯。
3.培养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学生在习作时注意详略分明,并练习给习作写评语的能力和习惯。
5.培养学生为教材单元做个人小结的能力和习惯。
6.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发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
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词和练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欣赏书法的兴趣和练习书法的能力和习惯。
3.培养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在习作时注意详略分明,并练习给习作写评语的能力和习惯。
五、教学难点:
L培养学生为教材单元做个人小结的能力和习惯。
2.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发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
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能力和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六、导学措施:
本学期为了更好的落实高效课堂新理念,提高五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导学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培养各组的主持人,充分利用好小组学习。
2、课堂上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
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4、多在学法上给学生作出知道,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可以自
学。
5、自己努力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尽量应运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
习的权利。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7、要精心设计导学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学段: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
单元: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马》课型:讲授课
主备学校:大城小学主备人:袁晓花初审人:张志军
终审人:吴海合作团队:袁晓花邢燕曹逸琴漆燕霞
张瑛王彩霞安春燕李晓萍
第一单元马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其中有说明文、散文,
有古诗和现代自由体诗歌。不论是古代作品,还是当代作品,作者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状
物抒情,从不同侧面描写了“马”的外形特点:写静态中的马细致入微、形神兼备、苍劲有
力;写群马奔腾的动态场面如“山洪奔泻”惊心动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马的热爱之情,
从中指出我们人类的生活与马息息相关,说明了“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引导学生学习这
些文章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悟出“马”的性格的伟大、坚毅和它积极的进取精神。
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找出描写“马”的外形特点的诗句或文章段落,画下来,背诵这两首古
诗和现代诗歌。
语文天地的设计,写带有“马”字的成语,讲马的故事,找有关“马”的作品推荐给同
学们欣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写马的习作,体裁不限,自由
拟题,想象作文。“金钥匙”交给学生如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
让学生明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是对说话人的尊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巩乃斯的马》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背
诵《古诗二首》,积累与“马”有关的成语。感受灿烂的马文化。
2、继续坚持做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8个,写字29个。
3、理解“标志、震惊、造型、悠久、轻盈、神形兼备、健美、昂首、自由奔放、凌空、
神奇、迅疾、覆盖、恐吓、汇集、临危不惧、撒欢、奔腾、悲怆、苍劲、惊心动魄、罕见”
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5、完成“笔下生花”:或介绍与马有关的作品,或写自己所了解的马的生活或故事,
或写一篇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1、会写本单元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能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佳句和语段,积累语言。
3、理解“标志、震惊、造型、悠久、轻盈、神形兼备、健美、昂首、自由奔放、凌空、
神奇、迅疾、覆盖、恐吓、汇集、临危不惧、撒欢、奔腾、悲怆、苍劲、惊心动魄、罕见”
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学习艺术品介绍和场面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并在
习作中加以运用。
2、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时按排:
共8课时
《天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词。
3.理解重点词句意思及课文主要内容,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
2.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我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
2.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3.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4.我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神形兼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把课文再读一遍,知道了“天马”是的图形标志。
二、交流协作
对学: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
2.讨论理解不大理解的词语。
群学: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示激励:
自主学习:1、2、4、5
四、达标测评: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
时局()()雕()塑()
神形兼()备龙雀()脚可()
2.我会给下列词语填空:
体态()神形()昂首()
自由()动作()中外()
板书设计:
马天马
青铜雕刻神一一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一一巧妙平衡
备飞燕安然无恙
知识链接:
《天马》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
台墓。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该马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
湛,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
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天马奔驰,象征着中国的旅游事业
蓬勃发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
2.我能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在朗读中积累。
3.我会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弄懂下面的问题:
1.所学内容回顾:说一说“天马”留给你的印象。
2.为什么说“天马”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
史的代表性杰作?
3.天马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知道课文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按照
到的»
课文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第(3、4、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第(6)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第(7)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课文,在文中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三、交流协作
交流自主学习1、2、3、4、5
四、展示激励
展示自主学习1、2、3、4、5
五、深化引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这样的收获一—
六、达标检测
1.组词
活()伦()型()东()
怡()论()形()炼()
2.照样子写含有“马”的词语.
例:喻指粗心大意的人。马大哈
1.喻指不及时的举动。()
2.喻指为别人效力的人。()
3.喻指难以对付的人。()
4.喻指时间持续得很久。()
板书设计:
从整体到部分---形神兼备
天马驰名中外
设计构思一一令人叹服叫绝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房兵曹胡马》。
3.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
3.我还知道《》也是他的作品。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
批:轻:托死生:
峻:堪:骁腾:
三、自己尝试,理解诗意
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
(二)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
(三)书写展示
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1.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宛()骁()峻()凌()
苑()挠()俊()棱()
2.仔细读《房兵曹胡马》,思考填写下列空白处。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写马的,后四句主要写马的«
⑵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对马的情感。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诗人迭经盛
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
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我能用心感悟这两首诗,并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自学生字词。
⑴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⑵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二、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语速的变化等方式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感悟展示: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四、深化引领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达标测评
1.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
棱堪蹄峻
2.填空:
所向,真堪。
有如此,可横行«
“何当,快走。”
从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马的诗句: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会写生字,能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4.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L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通过多种方法理解:临危不惧、悲怆、惊心动魄、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我能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句。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来把课文认真地读三遍,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我能利用工具书等方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我发现这些字容易读错写错:
3.我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恐吓:悲怆:临危不惧:
苍劲:惊心动魄:
4.我还有一些词语不太明白
5.我能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题
二、交流合作
对学:1.我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大声给对子朗读三遍,并请同学帮我正音。
2.我能把圈出的好词佳句和对子交流,积累更多的优美词语。
群学:我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悲怆:临危不惧:
苍劲:惊心动魄:
三、激励展示
1.朗读展示:我要把感受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2.感悟展示:我要把最打动我的原因说给大家听。
3.群体展示:我能理清文章的层次说说我的阅读提纲。
四、达标测评
L我来读拼音写词语:
menglie1in1fjinzhifengkuang1inweibuju
))))
xi6nghunpengzhuangchanraohinjian
))))
2.我能区分字形,并组词语。
涌()缠()坡()毫()
桶()厘()破()豪()
3.我会写句子。
壮阔:
老练:
知识链接:
周涛,1965年考进新疆大学中语系,学习中亚语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喀什工作,
后因诗歌创作的成就,被部队特招,成为一名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的军人。历任新疆军区创作
室主任,作协副主席、新疆文联副主席。他的散文中,没有风花雪月、多愁善感,有的是一
个文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他曾参加系列片《望长城》的拍摄,他曾担任大型
纪录片《大西北》的总撰稿人。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部的每一块土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熟读课文并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受夏日草原上马群在暴雨中奔跑的壮阔场面
和作者对马的赞美。
2.我能学会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
3.我能品读重点句段,体会这种渴望不受羁绊的生命力。
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听写词语
2.指读课文,订正读音。
二、自主学习:
L我要认真默读课文,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2.我能找出描写马群奔跑场面的句子,说出句中描写了那些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并
写批注笔记
三、交流协作:
对学:交流批注笔记。
群学:
1.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比喻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来朗读描写马群奔跑场面的句子,谈体会。
3.我要修改完善我的批注笔记
四、展示激励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深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并且向大家交流自己
的感受,还能试着背背这些句子呢!
五、深化引领:
1.你觉得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如果你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心情是怎样的?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呢?
4.你能用词语概括巩乃斯的马群奔跑的场面特点吗?看你能写几个。
六、达标测评:
1.我会填写:
马()()()()马()()
)()马()()()()马
2.我能填上合适词语。
()的暴雨()的马蹄声
()的场面()的嘶鸣
()地奔驰()奇景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L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5.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导学过程: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
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L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三、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四、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导学过程:
一、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
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4.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学生着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二、畅所欲言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马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也积累了许
多关于马的成语,还有一些同学不仅积累了成语,还进一步了解的成语背后的故事,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马”字成语和成语古诗,谈谈自己的积累收获。
3.观看成语古诗《老马识途》。
4.完成课本练习:
马
万马奔腾
马
马
三、初显身手
1.在上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利用网络搜集了许多与马有关的艺术品一一
绘画、摄影、雕塑、音乐等等。今天,就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介绍给老师跟同学。
在说的时候,要注意:尽量做到口吃清楚,叙述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能谈出自己喜欢这件
艺术品的原因。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从中吸取知识,并且能够给发言的
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让他说得更好。
2.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4.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评价的也比较到位,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多展示自己,锻炼自
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作业:
把自己对艺术品的介绍,整理成一篇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
单元: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奇观》课型:新授课
主备学校:大城小学主备人:王彩霞初审人:张志军
终审人:吴海合作团队:袁晓花邢燕曹逸琴漆燕霞
张瑛王彩霞安春燕李晓萍
第二单元奇观
单元说明:
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选编了三篇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浙江潮》、《红
树林》。《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
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
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
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
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浙江潮》这篇课文的编排形式比
较新颖,它的主体课文《浙江之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观潮》节选,不足80字。在
这短短80字的文章中描写了潮来之时的形、色、声、势四个层次,文章生动传神、一气呵成,
是一篇古文。文后附了一篇现代文《观潮》,文章通过对大潮到来之前,之中,之后的描写,
表现大潮的雄伟壮丽。《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
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
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一一红树林。
“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要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词语;学习使用代词;
背诵关于奇观的名句。“畅所欲言”启发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奇观,并与同学交流。
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小组合作编探险故事。
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课文有《雅鲁藏布大峡谷》、《浙江潮》、《红树林》、《海市》,从不同角度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自豪与热爱。也引
导了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留心观察家乡的事物的习惯。
2“语文天地”里设计了要求同学们上网搜寻能够再现大自然奇观的资料,然后介绍
给别人,重点说明“奇”在哪。
3作文练习编探险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金钥匙”提示同学们要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如何发现自己在学习
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浙江之潮》。
2、理解词语,会认本单元的17个生字,会写32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
教学难点:
1、学习浏览课文,练习多角度提问。
2、合作写作,编探险故事。
课时安排:
共7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基本建议:
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研读、交流、讨论,了解雅鲁
藏布大峡谷的位置、地形、成因、生物分布的情况。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险峻、神奇和秀
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险峻、神奇和秀美。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位置、地形、成因、生物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资料,了解有关青藏高原的知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搜集有关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歌曲、图片等)
2.自学生字、新词。
3.认真默读,初步感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
(二)信息链接:
青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0)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
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它的边界,
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
里。
(三)预习自测:
二、探究案:
1.生字书写。
2.说出“突兀”、“鬼斧神工"、“无与伦比”和“飘逸”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多音字:号供
(—)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耗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
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生字,释词,多音字。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L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2.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本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课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本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训练案当堂达标练习题:
(-)辨一辨,组词语。
棵()碗()伦()耗()
棵()豌()论()艳()
(二)生字变调组词,比比谁的本领高。
rzAng()g0ng(),qu()
藏,供<曲
cang()gdng()qu()
X.I
(三)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匆匆忙忙
第二课时
教学基本建议:
以疑导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习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写课文提纲。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安排:
1.读文理解: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提纲分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案:
(-)导入新课: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局部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
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段落1加入了传说故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而且更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段落2加
入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段落3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
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学写本课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布置的“金
钥匙”。]
(学习建议)
认真读文,相互交流讨论。(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本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学写本课课文提纲。
本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身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
三、训练案
(一)选一选,看这些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列数字对比举例
1.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 正确认识广告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5)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4
- Chapter 3 When our grandparents were young(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新思维小学英语4A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3 人教新课标版
-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健康安全过夏天教学设计 未来版
- 《昆虫保护宣传画》(教学设计)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19滑轮的作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冀人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Module 10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校际联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京剧头饰美术课件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垃圾分类我宣讲(课件)三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
- 重庆市2025届高三3月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T-CECS 10390-2024 建筑幕墙用背栓
- 国旗下讲话第三周校长讲话稿:以习惯铸舟楫 以品格扬云帆-让成长在坚守中绽放华章
- 三门峡水库实习报告
- 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