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若笠乡若笠中心小学
目锂道遇
姓名__________
学科语文
年级五年级
时间201731
电子备课文稿要求:
1、电子教案统一使用:字号:小四;字体:宋体;行距:
1.5倍;页边距:上:3cm、下:2cm、左:3cm、右:2cm;
其他为常规设置。
2、教学设计以“课时”为结构版块,每课时必须包括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要素,力争体现教师个体对教材的准确理解、
把握以及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
3、课时教案要求要素齐全,“教学反思”请在课后使用
红色笔书写。教案设计要体现学情,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创新,凸显教师个体教学风格。严禁全盘照搬和抄袭。备足
学期相应的课时数。
4、打印要求:双面打印。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班上课时
科目语文五3.1
级间
总授课考试次
周授课节数6962
节数数
课题课时周次起时讫时说明
龙的传人213.13.2
大人们这样说21-23.33.6
叶公好龙223.73.8
语文天地(作文)423.93.14
神奇的书233.153.16
忆读书233.173.16
走遍天下数为侣23-43.173.20
语文天地(作文)443.213.24
古诗二首243.273.28
牛和鹅253.293.30
语文天地253.313.30
用目光倾听253.314.1
信任264.54.6清明节
修鞋姑娘26-74.74.10
语文天地(作文)274.114.14
凡卡284.174.18
种子的梦284.194.20
语文天地(作文)48-94.214.26
期中考
复习9-104.275.5劳动节
试
古诗二首2115.85.9
幸福在哪里2115.105.11
劳动的开端211-125.125.15
语文天地(作文)4125.165.19
囚歌2135.225.23
晏子使楚2135.245.25
为了他的尊严213-145.265.29
语文天地2145.305.31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2146.16.2
奇异的激光2156.56.6
灯光2156.76.8端午节
语文天地(作文)4166.126.15
西门豹治邺216-176.166.19
活见鬼2176.206.21
语文天地(作文)4186.226.27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2186.286.29
少年旅行大队218-196.307.3
语文天地(作文)4197.57.7
期末检
19-20
测
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措施
一、认识文字、学词、练句:
1、字、词、句的进修仍然是语文进修的重要内容,是阅览习作的根蒂根基,
升入五年级的孩子已掌握了自立进修不认识的字词的能力,因此,本期咱们再也
不零丁进行这方面的讲授,咱们会在阅览讲授过程中完成认识文字使命,加强对
于孩子的预习检查,保证自学的质量还要加强写字指导,注重造就学生认当真真
地写字,养成杰出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带字典、辞书进课堂,遇到不懂的题目,
自己独立解决鼓励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遐想以及想象、字义的合成、用近义词
取代等多种要领理解词以及词组,指导学生抓要害词以及词组,理解句意、文意
时常运用听写、试验、竞赛的形式抽查不认识的字新词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自
创题型,自己出题自己批改实时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达到错字率小于1%。
2、语文进修的过程就是1个不断堆集的过程,堆集的不仅有不认识的字新
词、佳句片段,另出名言警语等经过前四年的进修,学生已造就起喜爱阅览、主
动阅览的习惯,又学会了摘记的要领升入五年级后,要接续练习运用这些个要领
独立、主动地做语言资料的堆集在讲授中,仍然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促推学
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本册阅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能有自己奇特的感受,
并将这种感受说给别人听,或能写下自己的心患上体会在讲授中注重浏览以及精
读的共同,该静读的要沉下心,当真读仔细地读。
3发散思维的训练
针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不懂的题目,可以针对于作品中的人士提出不懂
的题目,可以针对于层次线索提出不懂的题目,可以针对于写法提出不懂的题目,
甚或可以针对于词以及词组提出不懂的题目…例如:针对于课题提出不懂的题目:
《奇异的激光》《灯光》《晏子使楚》。
4、写好自读笔记
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进行了写摘录笔记,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后还要坚持写
笔记,养成习惯,终身受用。
课题:龙的传人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课后列出的几个形声字,理解文中关于龙的成语的
含义;
2、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感受龙对中华民族的特
殊意义,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原因,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对于龙的喜爱、崇拜之情,以及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⑴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⑵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生齐读课文第一句“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J
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生。
师:从哪些段落中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中国人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1)、请孩子读出总起句,教师重点引导“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理解和全句的朗读,
读书骄傲之情。
(2)、师:哪些语言文字在具体写龙的威力无比和无所不能呢?一一抽同学读具体描写的
句子。
(3)、生带着情感再读这一段。
具体描写一一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他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
袍”,他坐的椅子是“龙椅”……
具体描写一一所谓“金龙献瑞”“龙凤成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
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1)民间的哪些有关龙的活动能让你有这种喜庆祥和的气氛?(舞龙灯、赛龙舟等)
(2)请同学们看图,你感受到了什么?(畅所欲言。)
课堂小结:
在封建社会,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尊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龙更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
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
板书设计:龙的传人
龙凤呈祥金龙献瑞
龙飞凤舞龙腾虎跃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二段。
龙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么龙和中国人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
读第一段“古往今来”到“龙也深受人们喜爱”。
龙到底是什么呢?宋代画家董羽怎么认为?一一生读描写龙的语句。
1、因为龙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所以一一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2、因为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所以一一生读“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3、因为龙在老百姓心目中,象征着自由欢腾、祥和幸福,所以一一生读“中国人常
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4、师:请孩子们再读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发现了什么?再将这两句和题目连起来
看一看,又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扣题呼应,前后连贯一致,结构严谨。)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语:龙,集日月之精华,会天气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
胸襟。在这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还将代表中华民族的
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
2、生一起读开头一句,最后一句。
3、师重点引读3——7段。
四、拓展积累,丰富语汇。
1、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有关龙的成语?
2、动笔写写,摘抄书上的成语和黑板上的成语,越多越好。
板书设计:龙的传人
图腾
象征至高无上喜爱
对自由完美的向往与追求崇敬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大人们这样说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4.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
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
们是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
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朗读本诗。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大人们这样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再读课文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
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
2、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
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
还有什么含义哪?
3、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课件一一有关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
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
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心。
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
龙一一腾飞的中华
教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课题:叶公好龙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
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
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
么读;全班齐读,边读
三、解决问题
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
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
它读给大家听听?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
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演一演,背一背
布置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板书设计:
叶公好龙
走一一跑非好龙
写一一画好似龙而飞龙者也
课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公好龙》,你们有什么收获?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课文。
3、叶公喜欢什么样的龙?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
4、当见到天龙来的时候,叶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
5、他到底喜欢什么?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四、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
在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你见过吗?结合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阅读:
自相矛盾
六、小结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执竿入城
教学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山龙舟会的风俗习惯,感受龙舟会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乐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语言形象、生动,描写栩栩如生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乐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作者语言形象、生动,描写栩栩如生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放歌曲《龙的传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
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
什么?
2.小组内汇报交流:
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
中读懂的?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
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
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
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生自由练读。
2.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乐山龙舟会------渲染气氛一一比赛盛况一一晚上漂灯
课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积累和“龙”有关的成语。
2、积累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
3、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书法欣赏
1、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
2、了解有关的书法家的资料: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怀素、张旭、王铎……
三、初显身手
1、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
2、你的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
3、查阅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向同学们介绍。
布置作业:
抄写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课题:神奇的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
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理解。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谈谈书带给人们的实际效用一一举例说明,从而激发同学们读书
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
认字环节
点出“履”“扉”这个字,并解释以及这几个词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
华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三、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非凡浩瀚一贫如洗步履
布置作业:
朗读诗歌。
教学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说说书为什么是神奇的?
1、指导读,画出能体现书神奇的词、句。
2、汇报交流。
二、拓展延伸
1、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笔,续写《神奇的书》这首诗,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2、指导学生仿照前两段写一写。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如下:没有一艘飞
快的潜水艇,能像一册书籍,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没有一艘非凡的轮船,能
像一句名言,带我们感悟人世的道理。
板书设计:
带我们到神奇的天地
神奇的书-装载灵魂中的美丽
领略人世的真谛
课题:忆读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
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
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
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
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二、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课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大意,并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读通课文。
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较深入地体会;并能指出对方同学朗
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正音释义
管蒙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
勉勉强强不能自己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思考: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
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
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
“在我十二三岁时”。
五、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作家和作品进行初步了解。
六、课内小结
作业设计:
1、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随班就读生能牢
记一两句。
2、查找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
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
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今天,
我们来深入体会。
二、深入学习课文,感知内容
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
《精忠说岳》、《封神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
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作业设计:
写一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随班就读学生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教学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
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
生“以书会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
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
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
交流。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继续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
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读书一一总有收获
百读不厌
教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的原因。读了这些
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1、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3、指导感情朗读。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b.给他换一个说法。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
样的感受吗?交流。
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故
地?”
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
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
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
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3、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是()。
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
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在反复朗读的
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作业设计:
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一一朋友
书一一家
读书一如品味菜肴
与朋友交谈
与亲人见面
课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课题:语文天地(二)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
理。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
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
题,并指名读课题。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
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
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M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
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4、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互相交流读书
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A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
心沥血
B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四、感
受全文,积累语言
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作业设计:
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牵肠挂肚。
语文天地(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
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O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书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名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一定在平时读过了不少的书了,今天,我们就来开
展一次读书竞赛活动,大家有信心取得胜利吗?
二、读书竞赛活动:
1、妙语连珠
以组为参赛单位,语文教师或语文课代表作主持人。成语接龙。
卧薪尝胆一一胆大包天一一天衣无缝一一无师自通
2、赛诗会
背诵诗词。
3、现场命题故事会
以已读过的成语故事、童话、寓言、小说等为材料,讲一故事。
4、专题读书会
例一:一百单八将说名比赛
三、安排读书的活动
1、读一读书中的提示,再说一说自己的实际,然后再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方
法来加以补充。
2、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
3、学习”选择要读的书”,小组内交流
4、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书的内容,那么你觉得怎样可以了
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
5、学习读书方法
同学们可以互相推荐自己平时好的读书方法,以供参考。
6、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先自己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小结
读书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书,让书照耀着我们每一天,
让书,温暖着我们的心田。
作业设计:
完善自己的读书守则
读自己喜欢的书
板书设计:
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浏览书的大致内容
选择要读的书
学习读书的方法
制定读书守则
课题:牛和鹅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
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
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
3.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
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
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一一理解课文一一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
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
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
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
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
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
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
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
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5.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
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
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
了什么变化?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课堂小结: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抄写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2.同位互批。3.评
价并改错。
二、小资料:牛和鹅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
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
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
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
是沉重的一脚。
三、小练笔;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结合周围发生的事情写一写。
四、总结升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
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
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
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
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作业设计:
请你在课后读一读《两个农夫》
板书设计:
牛和鹅
牛和鹅的眼睛
尊重客观事实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课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课题: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
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1、自由读《登飞来峰》,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
的资料自学。
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这首诗。(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
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
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
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
(一)学习《登飞来峰》
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
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
⑴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
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
直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
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呀。”
(3)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可一寻
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
么道理?
A:观察景物时是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B: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
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
4、参照,《登鹳雀楼》,深化感悟。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站得高望得远
教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题西林壁》
一、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1、自由读《题西林壁》,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
的资料自学。
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这首诗。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
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二、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学生质疑。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
吗?
读一、二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相同。
有感情的读前两句。
3、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此时此刻作者会想什么?
读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
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4你从这两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一一由于人
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
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也就是说登高才能望远。
5带着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二次整合,学习观察方法。
1、自由读两首古诗,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
不同?
身在最高层一一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身在此山中一一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带着感悟背诵两首诗。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后反思;(用红色笔书写)
语文天地(三)
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培养学
生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得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得好习惯。
教学难点:
联系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角度)围绕着角度我们学习了课文,从课文中你获
得了哪些收获?
二、畅所欲言
1.出示题目要求:
①有时,老师和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意见出现分歧,这时候该怎么办?
②站在不同的角度,有时对一件事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你在生活中还遇到
过这种情景吗?
2、自己思考要选择哪一项表达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结合自己生活的具体情况,与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交流.交流时,注意要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三、小结
四、复习
1、填空《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从上面填的四句诗中,我明白了()的道理。
2、检查背诵两首诗。。
男、女生赛诗;同位赛诗;以小组位单位进行赛诗等。
我们再想想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你又想起了那些诗?咱们比一比谁的记忆力
好,谁平时积累的诗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更要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问题,要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二、准备:
1、自订计划,为校园画一幅画或者拍一张照片
2、观察后,自己动手操作
三、组织学生交流:
1、学生将自己画的画,或者照片进行展示
2、小组交流:
交流时注意:
互相比较、交流取景的不同及原因。
互相提出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画或照片办一期手抄报,展示学生的每个人的特点,
学校的风采。
五、课外拓展
下面我们来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步强化、们对宋朝哲理诗的感悟。)
课后作业:
设计手抄报
板书设计:
初显身手
观书有感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题:用目光倾听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诗句意思的把握
教学难点:
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一一金
波?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曾多次获得国
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
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
的?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
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PartB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3 Section A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安慰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 4.3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Part 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四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5《小袜子自己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劳动一年级下册人民版
- 11《白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初中教导处年度工作总结
- 脊柱成形术后护理查房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 骨科术后下肢肿胀护理
- 快件处理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模拟试卷(三)
- 全媒体运营师试题库(含答案)
- 成语故事对牛弹琴
-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肥胖微生物组与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研究
- 爆花(2023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疫情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