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5(共9套)
(共443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第1套
一、A1型题(本题共18题,每题7.0分,共78分。)
1、不属于单克隆抗体优点的是
A、杂交瘤可在体外“永久”存活并传代,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以不断地生产高
特异性、高均一性的抗体
B、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非常稳定,可在任何时候制备单克隆抗体
C、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
D、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E、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经过反复克隆化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应立即扩大培养(除及
时冻存的细胞外)。因多次传代易引起染色体逐渐丢失而使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逐渐
减弱甚至消失,还应尽早使用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不可应用于检验医学诊断的是
A、病原微生物检测
B、肿瘤抗原检测
C、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D、细胞因子的测定
E、细胞功能的测定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目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制作的商品化试剂盒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
抗原、抗体检测;肿瘤抗原的检测;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激素测定;细胞因
子的测定。
3、用于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是
A、Ig类型测定
B、特异性和抗体效价测定
C、表位和亲和力测定
D、染色体分析
E、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角5斤: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常见的方法有:Ig类型测定、特异性测定、
抗体效价测定、表位测定、亲和力测定和染色体分析。
4、鼠-人嵌合抗体是
A、鼠Ig与人Ig重组
B、鼠Ig的恒定区与人Ig的恒定区
C、鼠Ig的可变区与人Ig的可变区
D、鼠Ig的可变区与人Ig的恒定区
E、鼠Ig的恒定区与人Ig的可变区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鼠■人嵌合抗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的可变区基因与人的恒定区
基因连接,导人细胞内表达制备的抗体。
5、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
A、载体
B、可溶性抗原
C、明胶
D、抗原或抗体致敏的载体颗粒
E、胶乳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为颗粒性或可溶性抗原致敏颗粒;发生沉淀反
应的抗原性质为可溶性。
6、试管凝集试验常用于
A、抗原定性
B、抗体定性
C、抗原定量
D、抗体半定量
E、抗体定量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试管凝集是将待检抗血清进行稀释,与一定量的已知抗原反应,以出
现明显凝集所需抗血清的量(稀释度),判断待检抗体的效价。
7、外斐反应的原理是
A、沉淀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交叉凝集反应
D^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E、直接凝集反应
标准答案:c
知识点漏析: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0抗原有共同
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乂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
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
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
诊断。
8、下列试验属于凝集试验的是
A、WB试验
B、免疫电泳试验
C、R【A试验
D、ELISA试验
E、肥达反应
标准答案:E
知识点器析:肥达反应是利用已知的颗粒性细菌抗原检测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抗
体,属于凝集反应。
9、玻片法血清凝集反应主要优点是
A、省钱
B、易操作
C、反应简单
D、报告结果快
E、省抗原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玻片法而清凝集反应出结果较快,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方便C
10、反向间接血凝是检测标本中的
A、抗体
B、抗原
C、CIC
D、不完全抗体
E、凝集素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11、不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
A、细菌
B、螺旋体
C、可溶性抗原
D、绵羊红细胞
E、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细菌、螺旋体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他们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12、溶血性贫血患者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A、RAST
B、直接免疫荧光
C、间接免疫荧光
D、乳胶凝集试验
E、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可用乳胶凝集试验,也属于间接凝集试验。
13、SPA协同凝集试验中抗体类别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SPA具有能与特异性抗体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故SPA协同凝集
试验中抗体类别是IgG。
14、关于间接血凝试验,正确的是
A、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凝集
B、红细胞呈++,凝集为滴定终点
C、凝血程度越高,阳性反应越弱
D、实验载体可以是红细胞及其他颗粒
E、红细胞不沉于管底为未凝集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根据红细胞凝集
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阴性。
15、以下不能作为载体颗粒的红细胞是
A、绵羊红细胞
B、家兔红细胞
C、鸡红细胞
D、AB型人红细胞
E、0型人红细胞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
及O型人红细胞。
16、Coombs试验不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检测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药物诱导的贫血
C、新生“溶血症
D、输血反应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Coombs试验广泛应用于血液病的检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诱导的贫血、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等。
17、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A、红细胞溶解
B、红细胞不溶解
C、红细胞凝集
D、红细胞不凝集
E、乳胶颗粒不凝集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兴,
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集在一起,出现可见的红
细胞凝集现象。
18、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
B、前者是凝集反应,后者是沉淀反应
C、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
D、前者检测的是IgM型抗体,后者检测的是IgG型抗体
E、前者是检测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
不完全抗体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分别检
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和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二、A2型题(本题共1题,每题7.0分,共I分。)
19、实验中需要借助化学手段,将两个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一个异型核细胞为杂
交细胞,选择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组合
A、人B淋巴细胞+人骨髓瘤细胞
B、人骨髓瘤细胞+小鼠脾细胞
C、小鼠骨髓瘤细胞+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D、小鼠骨髓细胞+小鼠脾细胞
E、人T淋巴细胞+人骨髓瘤细胞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选择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小鼠脾细胞能分泌
抗体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但具有永生性,当2个
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细胞时,具备了抗体分泌功能和细胞永生性的双亲细
胞特点。
三、A1型题/单选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
分。)
20、不属于单克隆抗体优点的是
A、杂交瘤可在体外“永久”存活并传代,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以不断地生产高
特异性、高均一性的抗体
B、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非常稳定,可在任何时候制备单克隆抗体
C、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
D、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E、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经过反复克隆化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应立即扩大培养(除及
时冻存的细胞外)。因多次传代易引起染色体逐渐丢失而使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逐渐
减弱甚至消失,还应尽早使用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
21、单克隆抗体不可应用于检验医学诊断的是
A、病原微生物检测
B、肿瘤抗原检测
C、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D、细胞因子的测定
E、细胞功能的测定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脑析:目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制作的商品化试剂盒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
抗原、抗体检测;肿瘤抗原的检测;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激素测定;细胞因
子的测定。
22、用于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是
A、Ig类型测定
B、特异性和抗体效价测定
C、表位和亲和力测定
D、染色体分析
E、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E
知识点0析: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常见的方法有:Ig类型测定、特异性测定、
抗体效价测定、表位测定、亲和力测定和染色体分析。
23、鼠一人嵌合抗体是
A、鼠Ig与人Ig重组
B、鼠Ig的恒定区与人Ig的恒定区
C、鼠Ig的可变区与人Ig的可变区
D、鼠Ig的可变区与人Ig的恒定区
E、鼠1g的恒定区与人1g的可变区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鼠-人嵌合抗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的可变区基因与人的恒定区
基因连接,导人细胞内表达制备的抗体。
24、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
A、载体
B、可溶性抗原
C、明胶
D、抗原或抗体致敏的载体颗粒
E、胶乳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为颗粒性或可溶性抗原致敏颗粒;发生沉淀反
应的抗原性质为可溶性。
25、试管凝集试验常用于
抗原定性
B、抗体定性
C、抗原定量
D、抗体半定量
E、抗体定量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试管凝集是将待检抗血清进行稀释,与一定量的已知抗原反应,以出
现明显凝集所需抗血清的量(稀释度),判断待检抗体的效价。
26、外斐反应的原理是
A、沉淀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交叉凝集反应
D、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E、直接凝集反应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0抗原有共同
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
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
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
诊断。
27、下列试验属于凝集试验的是
A、WB试验
B、免疫电泳试验
C、R1A试验
D、ELISA试验
E、肥达反应
标准答案:E
知识点漏析:肥达反应是利用已知的颗粒性细菌抗原检测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抗
体,属于凝集反应。
28、玻片法血清凝集反应主要优点是
A、省钱
B、易操作
C、反应简单
D、报告结果快
E、省抗原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玻片法血清凝集反应出结果较快,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29、反向间接血凝是检测标本中的
A、抗体
B、抗原
C、CIC
D、不完全抗体
E、凝集素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0、不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
A、细菌
B、螺旋体
C、可溶性抗原
D、绵羊红细胞
E、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细菌、螺旋体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他们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31、溶血性贫血患者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A、RAST
B、直接免疫荧光
C、间接免疫荧光
D、乳胶凝集试验
E、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可用乳胶凝集试验,也属于间接凝集试验。
32、SPA协同凝集试验中抗体类别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SPA具有能与特异性抗体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故SPA协同凝集
试验中抗体类别是IgG。
33、关于间接血凝试验,正确的是
A、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凝集
B、红细胞呈++,凝集为滴定终点
C、凝血程度越高,阳性反应越弱
D、实验载体可以是红细胞及其他颗粒
E、红细胞不沉于管底为未凝集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根据红细胞凝集
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阴性。
34、以下不能作为载体颗粒的红细胞是
A、绵羊红细胞
B、家兔红细胞
C、鸡红细胞
D、AB型人红细胞
E、。型人红细胞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
及O型人红细胞。
35、Coombs试验不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检测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药物诱导的贫血
C、新生儿溶血症
D、输血反应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Coombs试验广泛应用于血液病的检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诱导的贫血、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等。
36、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A、红细胞溶解
B、红细胞不溶解
C、红细胞凝集
D、红细胞不凝集
E、乳胶颗粒不凝集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
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集在一起,出现可.见的红
细胞凝集现象。
37、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
B、前者是凝集反应,后者是沉淀反应
C、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
D、前者检测的是IgM型抗体,后者检测的是IgG型抗体
E、前者是检测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
不完全抗体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分别检
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和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二、A2型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I分。)
38、实验中需要借助化学手段,将两个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一个异型核细胞为杂
交细胞,选择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组合
A、人B淋巴细胞十人骨髓瘤细胞
B、人骨髓瘤细胞+小鼠脾细胞
C、小鼠骨髓瘤细胞+免疫小鼠的脾细胞
D、小鼠骨髓细胞+小鼠脾细胞
E、人T淋巴细胞+人骨髓瘤细胞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选择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小鼠脾细胞能分泌
抗体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但具有永生性,当2个
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细胞时,具备了抗体分泌功能和细胞永生性的双亲细
胞特点。
五、B1/B型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1.0
分,共2分。)
A.次黄噤吟B.胸腺咯咤核昔C.HGPRTD.甲氨蝶吟E.叶酸
39、次黄喋吟磷酸核酸咳糖转化酶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次黄喋吟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酣是HG-PRT。
40、叶酸的拮抗剂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甲氨蝶吟是叶酸的拮抗药。
六、B1/B型题(含3小题)(本题共3题,每题7.0
分,共3分。)
A.淋巴细胞B.小鼠脾细胞C.小鼠骨髓细胞D.小鼠骨髓瘤细胞E.杂交细胞
41、能分泌抗体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2、能在体外连续培养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3、既有抗体分泌功能又有细胞永生性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E
知识点。析:小鼠脾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
分泌抗体但具有永生性,杂交细胞具备了抗体分泌功能和细胞永生性的双亲细胞特
点。
七、B1/B型题(含4小题)(本题共4题,每题1.0
分,共4分。)
A.抗体融合蛋白B.双特异性抗体C.人源化抗体D.抗体库技术E.小分子抗
体
44、将鼠源的单克隆抗体经技术改造,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所取代,可
得到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5、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在一起可得到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6、将抗体分子片段与其他蛋白融合得到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7、分子量小,具有抗原结合功能的分子片段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人源化抗体主要指鼠源单克隆抗体以基因克隆及DNA重组技术改
造,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所取代,基本保留亲本鼠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
和特异性,又降低了鼠单抗的异源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小分子抗体都是单
价的,不能使抗原或抗体耦联,将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在一起则可得
到双特异性抗体。将抗体分子片段与其他蛋白融合得到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抗体
融合蛋白。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是可变区,可以组建成分子量较小,但具有抗
原结合功能的分子片段,称为小分子抗体。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第2套
一、A1型题(本题共72题,每题7.0分,共72分。)
1、抗原抗体结合,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除外
A、静电引力
B、氢键结合力
C、范德华引力
D、亲水作用力
E、疏水作用力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的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静电引力、范德
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这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
2、抗原抗体反应的四个特点,除外
A、瞬时性
B、特异性
C、可逆性
D、阶段性
E、比例性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3、半抗原的基本特性是
A、只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C、既有抗原性又有免疫原性
D、无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E、无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就能发挥作用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半抗原指某物体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只有与蛋
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4、完全抗原的特征是
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都有的抗原是完全抗原。
5、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大
A、静电引力
B、范登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共价键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结合为非共价键结合,主要作用力包括:①静电引力:又
称库伦引力。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②范登华引力:这种引力的能
量小于静电引力。③氢键结合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登华引力。④疏水作用力:
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
6、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B、不同的抗原上存在公共的抗原表位所致
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
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的典型例子是外斐试验
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抗
原与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
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对临床
诊断可能产生干扰,不过有时也将这种交叉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如外斐试验。
7、哪种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客观因素
A、反应物自身因素
B、电解质
C、酸
D、温度
E、操作者因素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反应物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同来源
的抗体,反应性各有差异,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抗
原的理化性状、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影响反应结果。环境因素包括电
解质、酸碱度和温度。为了促成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Q或各
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之间进行,有补
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在一
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
般为15〜40久,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汽,温度如高于56久可导致已结合
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实验都有其独特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
8、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
A、物质性质
抗原表位
C、化学结构
D、生物活性
E、分子量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体可变区与抗原分子表位之间的结合,抗原
的表位数量、性质将决定与抗体结合的强度。
9、常用的亲和层析技术是利用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哪种特点
A、特异性
B、可逆性
C、比例性
D、结合性
E、不可逆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是可逆的,免疫学中的亲和层析正是利用该特性将抗原
或抗体分离纯化。
10、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中,反应物自身因素不包括
A、抗体的质量
B、抗原的理化性质
C、抗体等价带的宽窄
D、抗原的浓度
E、反应体系的酸碱度
标准答案:E
知识点.析:抗原抗体反应中,抗原和抗体是反应的主体,所以它们的特性直接影
响它们的结合情况。如抗原的理化性状,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抗体的来
源、浓度、特异1和亲和力等。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属于反应环境条件的影响。
11、有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pH值的范围为
A、4〜6
B、6〜9
C、6.2〜7.4
D、7.2〜7.4
E、8.2〜9.4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之间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
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
1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是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溶血反应
D、中和反应
E、标记免疫技术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标记免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定性、定量、定位等优点,拓
宽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二、Al型题/单选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
分。)
13、抗原抗体结合,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除外
A、静电引力
B、氢键结合力
C、范德华引力
D、亲水作用力
E、疏水作用力
标准答案:
知识之解析D: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的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静电引力、范德
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这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
14、抗原抗体反应的四个特点,除外
A、瞬时性
B、特异性
C、可逆性
D、阶段性
E、比例性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15、半抗原的基本特性是
A、只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C、既有抗原性又有免疫原性
D、无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E、无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就能发挥作用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半抗原指某物体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只有与蛋
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16、完全抗原的特征是
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都有的抗原是完全抗原。
17、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大
A、静电引力
B、范登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共价键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结合为非共价键结合,主要作用力包括:①静电引力:又
称库伦引力。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②范登华引力:这种引力的能
量小于静电引力。③氢键结合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登华引力。④疏水作用刀:
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
18、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B、不同的抗原上存在公共的抗原表位所致
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
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的典型例子是外斐试验
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抗
原与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
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对临床
诊断可能产生干扰,不过有时也将这种交叉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如外斐试验。
19、哪种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客观因素
A、反应物自身因素
B、电解质
C、酸碱度
D、温度
E、操作者因素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反应物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同来源
的抗体,反应性各有差异,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抗
原的理化性状、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影响反应结果。环境因素包括电
解质、酸碱度和温度。为了促成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I或各
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之间进行,有补
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在一
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
般为15〜40久,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久可导致已结合
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实验都有其独特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
20、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
A、物质性质
B、抗原表位
C、化学结构
D、生物活性
E、分子量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体可变区与抗原分子表位之间的结合,抗原
的表位数量、性质将决定与抗体结合的强度。
21、常用的亲和层析技术是利用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哪种特点
A、特异性
B、可逆性
C、比例性
D、结合性
E、不可逆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是可逆的,免疫学中的亲和层析正是利用该特性将抗原
或抗体分离纯化。
22、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中,反应物自身因素不包括
A、抗体的质量
B、抗原的理化性质
C、抗体等价带的宽窄
D、抗原的浓度
E、反应体系的酸碱度
标准答案:E
知识点。析:抗原抗体反应中,抗原和抗体是反应的主体,所以它们的特性直接影
响它们的结合情况C如抗原的理化件状,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抗体的来
源、浓度、特异1和亲和力等。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属于反应环境条件的影响。
23、有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pH值的范围为
4〜6
B、6〜9
C、6.2〜7.4
D、7.2〜7.4
E、8.2〜9.4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之间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
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
24、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是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溶血反应
D、中和反应
E、标记免疫技术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标记免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定性、定量、定位等优点,拓
宽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三、BVB型题(含2小题)(本题共2题,每题7.0
分,共2分。)
A.骨髓B.胸腺C.脾脏D.扁桃体E.淋巴结
25、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和淋巴小结、
阑尾等淋巴组织等。
26、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脾脏是富含血管的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四、B1/B型题(含3小题)(本题共3题,每题7.0
分,共3分。)
A.甘露糖B.脂多糖C.抗原抗体复合物D.激活剂
27、经典途径的激活剂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28、旁路途径的激活剂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29、MBL途径的激活剂
A、
B、
C、
D、
E、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替代
途径又称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糖昔及酵母多糖等)
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MBL途径由急性
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激活。
五、B1/B型题(含4小题)(本题共4题,每题7.0
分,共4分。)
A.IgGB.IgMC.IgDD.IgEE.IgA
30、免疫球蛋白中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31、免疫球蛋白中参与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32、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33、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免疫球蛋白中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IgG;免疫球蛋白中参与黏膜
免疫的主要抗体是IgA;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是IgM;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
低的是IgE0
六、B1/B型题(含5小题)(本题共5题,每题1.0
分,共5分。)
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K细胞E.LAK细胞
34、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是指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B细胞是骨髓(在鸟类为法式囊或其同工器官)内发育成熟的细胞,称
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35、不需要抗体参与即可杀伤靶细胞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因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它能直接杀伤靶细胞。
36、胸腺依赖淋巴细胞是指
A、
B、
C、
D、
E、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37、具有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的细胞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B细胞主要功能有:产生抗体、递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
调节。
38、常被称为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的是
A、
B、
C、
D、
E、
标准答案:E
知识点解析:树突状细胞不具有吞噬能力但具有很强的抗原递呈能力,称作专职性
抗原递呈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
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第3套
一、Al型题(本题共3题,每题7.0分,共19分。)
1、抗原抗体反应的常用温度是
A、25℃
B、28℃
C、37℃
D、40℃
E、56℃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一般为15〜4(TC,常用温度为37。0温度如高于
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几个阶段
A、两
B、二
C、四
D、五
E、六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阶段为可
见反应阶段,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3、抗原抗体反应中常用的抗原抗体的稀释液是
A、0.70%NaCl
B、0.75%NaCl
C、0.80%NaCl
D、0.85%NaCl
E、0.90%NaCl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此过程需
电解质参加,常用0.85%NaQ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
4、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
A、静脉采血法
B、心脏采血法
C.颈动脉采血法
D、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
E、股动脉放血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小鼠血容量低,常采用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取血。
5、下列属于颗粒性抗原的是
A、蛋白质
B、细菌
C、补体
D、细菌毒素
E、酶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颗粒性抗原包括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等。蛋白质、糖蛋白、脂蛋
白、酶、补体、细菌毒素、免疫球蛋白片段、核酸等皆为可溶性抗原,免疫前常需
提取和纯化。
6、蛋白质类载体中最常用的是
A、人血白蛋白
B、牛血白蛋白
C、血蓝蛋白
D、牛甲状腺球蛋白
E、多聚赖氨酸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蛋白质类载体中常用的有人血白蛋白、牛血白蛋白、血蓝蛋白、牛甲
状腺球蛋白等。以牛血白蛋白最常用。多聚赖氨酸为多肽聚合物类载体。
7、以下哪一个是对半抗原的正确描述
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结合
B、是大分子
C^是多肽
D、没有免疫原性
E、只能诱生体液免疫应答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半抗原是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可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特异性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在体内单独存在时不引起抗体产生,当
其与蛋白质或胶体颗粒结合后,则可引起抗体形成。半抗原可与其特异性抗体结
合。如细菌的多糖和类脂质等。在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物中,一般是蛋白质使结合
物具有抗原性,而半抗原则决定结合物的抗原特异性。
8、以下哪种可溶性抗原组合不可以利用亲和层析进行纯化
A、抗原和抗体
B、激素和受体
C、酶蛋白和辅酶
D、DNA和RNA
E、溶菌酶和核酸
标准答案:E
析技
计的层
力而设
性亲和
的专一
所具有
分子间
用生物
析是利
亲和层
析:
点解
知识
A等
RN
A和
、DN
受体
素和
、激
辅酶
白和
、酶蛋
制物
酶抑
、酶和
抗体
原和
如抗
术。
方固
的一
合物
将复
,如
合物
成复
结合
紧密
者可
下,二
定条件
,一一
和力
殊亲
有特
之间
一方。
提纯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管理盈利能力答辩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3 角的度量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五 加与减第8课时 算得对吗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药店执照转让协议与药店承包经营合同6篇
- Unit2第1课时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 生活中的大数 学会购物教学设计 冀教版
- 激光表演协议与激光设备买卖合同5篇
-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 6《仙人掌与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冀人版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当代文学第一章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
- 抽油井检泵作业课件
- 2022年06月2022年广东肇庆广宁县司法局招考聘用政府雇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
- a320飞机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分析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HSK标准教程4上第1课课件
-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高职配套教学课件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PPT课件(PPT 33页)
- 基础降水井封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