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奇的极光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形成原因、分布规律等。掌握文中所介绍的关于极光的科学原理,如极光与太阳活动、地球磁场的关系。学会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准确清晰地描述极光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知识阐述得通俗易懂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神奇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学习文本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极光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复杂物理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清晰表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2.阅读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通过圈点批注、概括段落大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极光的绚丽景象和相关科学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极光的视频片段,展示极光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2.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听说过或想象中的极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极光。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3分钟)1.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曹冲。曹冲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长期从事地理科普创作,在地理科学普及领域有较高的声誉。他的作品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著称,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读者。2.说明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性要求内容准确可靠,符合科学事实;文学性则体现在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这种文体的介绍,让学生对本文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的关键语句和段落。2.思考以下问题:文章围绕极光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生读完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然后请几位同学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文章围绕极光写了极光的概念、形成原因、分布情况、极光的形态变化以及人们对极光的古老传说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引入极光,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点明极光这一标题。第二部分(第47段):介绍极光的分布情况,包括极光在南北极地区出现的频率、极光的亮度和颜色等。第三部分(第812段):详细阐述极光的形成原因,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第四部分(第1316段):介绍了极光的形态变化,如极光的形状、大小、运动速度等,并提及了极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极光的一些误解。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1.分析第一部分(第13段)提问:文章开头引用了哪些古老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章开头引用了中国古代关于"烛龙"的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这些传说的作用是增添了极光的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下文对极光的科学介绍做了铺垫,使读者在一种充满好奇和想象的氛围中进入对极光的科学探索。2.分析第二部分(第47段)让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概括极光的分布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极光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在南极地区,极光出现的频率比北极地区略低。极光的亮度和颜色各不相同,亮度从极弱到极强,颜色有红、绿、紫、蓝等多种。提问:作者在介绍极光的分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在南纬40°以南的地区,还能不时观测到极光出现,不过要在夜间的南半球才能看见。在南极地区,大约有98%的年份能见到极光,而在北极地区,大约有75%的年份能见到极光。")、作比较("在南极地区,极光出现的频率比北极地区略低。")等,并分析其作用:列数字使说明更具体、准确,让读者对极光在南北极地区出现的频率有更清晰的认识;作比较突出了南北极地区极光出现频率的差异。3.分析第三部分(第812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详细讲解极光的形成原因。结合文本内容,逐步分析极光形成的过程:首先,介绍太阳活动。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它不断地向外抛射高速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太阳风比作是从太阳上喷发出来的"吹向宇宙空间的强劲的'海风'",使读者更形象地理解太阳风的概念。)然后,说明地球磁场的作用。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就像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扁球体。当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它会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大部分粒子流会沿着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地区。(通过形象的比喻,如"磁力线就像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磁极",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粒子的引导作用。)最后,阐述极光产生的具体过程。在南北两极地区,当大量的太阳风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相互碰撞时,就会激发这些粒子,使其发出光,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极光。(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述,如"这些粒子便纷纷向两极涌去,并且碰撞那里的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使整个过程更具动态感。)提问: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学生找出说明方法后,教师引导分析:打比方:如将太阳风比作"吹向宇宙空间的强劲的'海风'",把地球磁场比作"漏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太阳风的特点和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粒子的引导作用,便于读者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列数字:例如"太阳是由极稀薄的气体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的大小,使读者对太阳有更直观的认识。作比较:如"从整个宇宙来看,地球只是一个很小的行星,但它却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通过将地球与整个宇宙进行比较,突出了地球的渺小,同时也强调了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4.分析第四部分(第1316段)让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概括极光的形态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极光的形态变化万千,有像飘带一样的带状极光,有像帷幕一样的幕状极光,有像圆弧一样的弧状极光,还有像射线一样的射线状极光等。极光的大小也各不相同,小的极光可能只有几十公里,大的极光则可以延伸数千公里。极光的运动速度也很快,有的极光可以在几分钟内横跨整个天空。提问:作者在描述极光的形态变化时,语言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性,如"极光可真是这样,名副其实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运用了成语和形象的表述,生动地展现了极光变化之快。
(五)小组讨论,拓展延伸(1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极光除了文中介绍的科学知识外,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2.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3.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到极光与气候的关系,极光的出现是否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如影响大气环流、气温变化等。有的小组可能关注极光对人类通信和电力系统的影响,太阳风粒子的冲击是否会干扰卫星通信、地面通信以及导致电力故障等。还有的小组可能会探讨极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意义,不同国家和民族对极光有着怎样不同的文化解读,极光在绘画、音乐、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表现的等等。4.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和富有创意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相关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极光的相关知识要点,包括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形态变化等。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再次强调重点内容:极光: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这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就是极光。形成原因: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大量粒子流集中到南北两极地区,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相互碰撞,激发这些粒子发光而形成极光。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极光出现频率略低于北极地区。形态变化:极光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带状、幕状、弧状、射线状等,大小各异,运动速度快。3.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如学会了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清晰地说明事物,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对大自然神奇现象的探索兴趣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七)布置作业(2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以"神奇的极光"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你对极光的认识和感受,要求运用文中所学的说明方法。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极光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有趣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极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相关的科普书籍和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科普中国网等,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极光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播放极光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直观地呈现了极光的绚丽景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解极光形成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5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零碳数据算力中心建设前景分析报告
- 安全应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市场前景分析
- 第一单元初识Photoshop第3课三、《变换图像大小和形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畜牧师职称考试的重要概念分析试题及答案
- 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的培训方案计划
- 急诊科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计划
- 提高客户转化率的策略计划
- 主管如何抓好项目执行计划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重点内容试题及答案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GB 15930-2007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人教版优秀课件
- 公文易错“白”字例析
- 征信查询委托书(共4篇)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综合测试卷(单元+期中+期末)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个人财产申报表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正式课件
- 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