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广东卷)“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解析:破冰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天然气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无新的化学键形成,B项错误;燃烧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项正确;水是共价化合物,每个氢原子都与氧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H··O··答案:C2.我国航天,日新月异,液氧甲烷成为火箭发射的“新宠”。下列有关甲烷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燃烧过程断裂极性键B.可利用该反应原理制作燃料电池C.燃烧时,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能量少D.反应时,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解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过程甲烷分子中碳氢极性键断裂,A项正确;该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制作燃料电池,B项正确;水蒸气变为液体水放出能量,则燃烧时,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能量多,C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D项正确。答案:C3.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C.右图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焰色试验有能量变化,所以焰色试验是化学反应解析: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称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例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之间的反应,B项错误;题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项正确;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答案:C4.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常温下,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答案:D5.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晚间熔盐固化释放出相应的能量,已知数据:盐熔点/℃熔化吸热/(kJ·mol-1)参考价格/(元·t-1)CaCl2·6H2O29.937.3780~850Na2SO4·10H2O32.477.0800~900Na2HPO4·12H2O35.1100.11600~2000Na2S2O3·5H2O45.049.71400~1800其中最适宜作为储能介质的是()A.CaCl2·6H2OB.Na2SO4·10H2OC.Na2HPO4·12H2O D.Na2S2O3·5H2O解析:应选择熔点不太高、熔化吸热较高、价格适中的盐。答案:B6.(2022·湖南卷,改编)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 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C.反应Ⅲ中Y为催化剂 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解析:进程Ⅰ反应物的能量大于产物的能量,进程Ⅰ是放热反应,故A项正确;反应Ⅱ和反应Ⅰ放出能量一样多,故产生P的量一样多,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故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Y是起始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终态反应的产物,改变了反应途径,增大了反应速率,但Y在反应前后总质量和物质种类没变,则Y为反应Ⅲ的催化剂,故C项正确;反应前为S+Z,反应后为P·Z,而不是P+Z,Z此时不是催化剂,没起到催化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B7.用图Ⅱ表示图Ⅰ铜锌原电池中一些物理量的关系。x轴表示流入正极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表示()ⅠⅡA.c(H+) B.c(SO4C.铜棒的质量 D.锌棒的质量解析:锌棒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棒作原电池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在此极得电子,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电解质溶液中c(H+)不变,A项不符合题意;SO42-不参与反应,所以c(SO答案:C8.NH3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3molO2,4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的H2O(g)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的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错误的是()A.v(N2)=0.125mol·L-1·min-1 B.v(H2O)=0.375mol·L-1·min-1C.v(O2)=0.225mol·L-1·min-1 D.v(NH3)=0.25mol·L-1·min-1解析:设转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4NH3(g)+3O2(g)2N2(g)+6H2O(g)n(起始)/mol 4 3 0 0n(变化)/mol x 0.75x 0.5x 1.5xn(平衡)/mol 4-x 3-0.75x 0.5x 1.5x根据题意,则有1.5x4-x+3-0.75x+0.5x+10.1875mol·L-1·min-1,v(N2)=0.125mol·L-1·min-1,v(H2O)=0.375mol·L-1·min-1。答案:C9.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甲所示,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A.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B.NH3催化还原NO为吸热反应C.过程1中NH3断裂非极性共价键D.过程2中NO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及图示知脱硝的产物为氮气和水,则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A项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氨中的N—H为极性共价键,所以过程1中NH3断裂的是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从图示信息可知,反应过程中NO和O2作氧化剂,NH3是还原剂,Fe3+作催化剂,Fe2+只是中间产物,D项错误。答案:A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C(s)+H2O(g)CO(g)+H2(g),能量增加(b-a)kJ·mol-1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C.1molC(s)与1molH2O(l)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kJD.1molC(s)、2molH、1molO转变成1molCO(g)和1molH2(g)放出的热量为akJ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能量增加(b-a)kJ·mol-1,A项正确;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1molC(s)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kJ,而1molH2O(l)变为1molH2O(g)时要吸收热量,因此1molC(s)与1molH2O(l)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吸收的热量大于131.3kJ,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1molC(s)、2molH、1molO转变成1molCO(g)和1molH2(g)放出的热量为akJ,D项正确。答案:C11.(2023·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2+4H++4e-2H2OC.电路中每通过4mol电子,则负极消耗(标准状况下)44.8LH2SD.每17gH2S参与反应,则有2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极a是H2S变为S2,发生的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电极a为负极,A项正确;电极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水,B项正确;从题图可以看出,电池总反应为2H2S+O2S2+2H2O,电路中每通过4mol电子,正极消耗1molO2,负极有2molH2S反应,标准状况下是44.8L,C项正确;17gH2S即0.5molH2S,每0.5molH2S参与反应会消耗0.25molO2,根据正极反应O2+4H++4e-2H2O,可知有1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项错误。答案:D12.(2024·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仙湖”实验室研发了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氮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电极a与电极b应使用活泼性不同的导电材料D.电极a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N2时,理论上有3mole-通过导线解析:由题图可知,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b为电池的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电极b为正极,酸性条件下,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O2+4H++4e-2H2O,B项错误;电极a与电极b也可以均使用惰性电极,不一定必须使用活泼性不同的导电材料,C项错误;电极a发生的反应为2NH3-6e-N2+6H+,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N2,即生成0.5molN2时,理论上有3mole-通过导线,D项正确。答案:D13.被称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作为传导体,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C.当0.1molZn完全溶解时,转移电子个数为1.204×1024D.电池正极反应为2H2O+2MnO2+2e-2MnO(OH)+2OH-解析:反应中Zn由0价→+2价,Mn由+4价→+3价,故该电池的负极为锌,A项错误;MnO2在正极得电子,B项错误;当0.1molZn溶解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2×6.02×1023mol-1=1.204×1023,C项错误。答案:D14.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B.前2min内A的分解速率为0.1mol·L-1·min-1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D.2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解析:根据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减小,B、C的浓度增大,因此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2A(g)2B(g)+C(g),A项正确;前2min内,v(A)=0.4mol0.1mol·L-1·min-1,B项正确;开始时加入的物质为A和B,没有C,C项错误;2min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3mol·L-1、0.1mol·L-1,D项正确。答案:C15.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X(g)Y(g),(乙)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其中能表明(甲)(乙)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含量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⑤ D.②③④解析:①(甲)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错误;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含量不变,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④(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错误;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⑥(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答案:C16.在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ol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mol·L-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x=1 B.B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A的浓度为1.5mol·L-1 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解析:n(D)=0.5mol·L-1×4L=2mol,所以x=2;3A(g)+B(g)2C(g)+2D(g)n起始/mol 6 5 0 0n变化/mol 3 1 2 2n平衡/mol 3 4 2 2B的转化率为1mol5mol×100%=20%;c(A)平=3mol4L=0.75mol·L-14mol+2mol+2mol=11mol,n始=6mol+5mol=11mol,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6分。17.(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中)(14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创下了我国在超低温天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新纪录。肼(N2H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可与O2发生反应:N2H4(g)+O2(g)N2(g)+2H2O(g)。(1)已知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①O(g)+O(g)O2(g)的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②N2H4(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g)的反应中放出kJ能量。
图1图2(2)反应N2H4(g)+O2(g)N2(g)+2H2O(l)可设计为燃料电池,电池采用惰性电极铂(Pt),装置如图2所示。①气体Y为(填化学式),该装置工作时,SO42-②电极Pt1为(填“负极”或“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解析:(1)①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则O(g)+O(g)O2(g)的过程中放出能量;②由题图可知,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1,所以N2H4(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g)的反应中放出5242kJ=267kJ能量。(2)①根据电子流向可知电极Pt1是负极,电极Pt2是正极,所以气体Y为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装置为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电极的负极,即电极Pt1;②电极Pt1为负极,溶液显酸性,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H4-4e-N2+4H+。答案:(1)①放出②267(2)①O2Pt1②负极N2H4-4e-N2+4H+18.(2023·广东深圳,改编)(14分)某学习小组将Cu与H2O2的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Ⅰ.实验准备。(1)Cu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实验探究。【实验任务】利用相关原电池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影响因素。【查阅资料】其他条件相同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进行实验】(2)利用下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4,记录数据。装置实验序号烧杯中所加试剂电压表读数30%H2O2溶液0.3mol·L-1H2SO4溶液H2OV/mLV/mLV/mL130.0—10.0U1230.01.09.0U2330.02.08.0U3435.01.0V1U4已知:本实验条件下,SO4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V1=。
②由实验2和4可知,U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U4,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3)由(2)中实验结果U3>U2>U1,小组同学对“电压随pH减小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1: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随pH减小而增强。猜想2:酸性条件下,Cu的还原性随pH减小而增强。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在(2)中实验1~4的基础上,利用下表装置进行实验5~7,并记录数据。(说明: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离子可在其中自由移动。)装置实验序号操作电压表读数5—U56①向(填“左”或“右”)侧烧杯中滴加5.0mL
0.3mol·L-1H2SO4溶液U67向另一侧烧杯中滴加5.0mL0.3mol·L-1H2SO4溶液U7②实验结果为:U5≈U6、,说明猜想2不成立,猜想1成立。
【实验结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pH等因素有关。解析:(1)Cu在酸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为铜离子,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总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V1=40.0-35.0-1.0=4.0。②由实验2和4可知,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结合结论可推出,U2小于U4。(3)若向左侧烧杯溶液中加入硫酸,与没有加入硫酸时相比,U5≈U6,则可推出猜想2不成立;再向右侧烧杯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硫酸,观察得到U5<U7,则说明猜想1成立。答案:(1)Cu+H2O2+2H+Cu2++2H2O(2)①4.0②小于(3)①左②U5<U719.(16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00240464576620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填“0~1”“1~2”“2~3”“3~4”或“4~5”)min,原因是
。
②3~4min内用盐酸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物质以减小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填字母)。
A.蒸馏水 B.KCl溶液C.KNO3溶液 D.CuSO4溶液(3)某温度下在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in内X的转化率为。
解析:(1)①在0~1min、1~2min、2~3min、3~4min、4~5min内,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100mL、140mL、224mL、112mL、44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大。②在3~4min内,n(H2)=0.0.005mol,根据2HCl~H2,计算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v(HCl)=0.01mol0.4(2)A项,加入蒸馏水,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B项,加入KCl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C项,因酸性溶液中有NO3-,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无氢气生成;D项,加入CuSO(3)①由题图可知,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5min时,Δn(Y)=0.2mol,Δn(Z)=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房屋搬迁协议书(5篇)
- 2025年餐馆用具附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摄像机尼龙存放包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焊接式铸钢闸阀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眼霜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商业保洁合同范本
- 雕像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沥青建筑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一年级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 陶瓷盘可行性研究报告
- 《篮球防守脚步移动技术 滑步》教案
- 完整版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 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使用手册
- (新版)拖拉机驾驶证科目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人卫版第九版传染病学总论(一))课件
- 工业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项目-8-KUKA-Sim-Pro-软件的介绍及基本操作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密目网覆盖施工方案
-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 新药研发的过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