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文《悟心铭》全文及释义_第1页
千古名文《悟心铭》全文及释义_第2页
千古名文《悟心铭》全文及释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名文《悟心铭》,全文及释义《悟心铭》全文如下: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觉知,不着见闻。荡然无住,是名无心。心若无住,妄依何立。妄既不立,夙障自除。问心何来,因境而起。境亦不有,同属幻影。妙用恒沙,尽是缘心。缘心息处,顿证无生。无生实相,非可眼见。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证悟之者,名曰见性。是故无求,心自宁一。无心可惑,即是大定。得大定者,无动无静。无得无失,无喜无嗔。本位不移,起应万机。不变随缘,即无生死。成佛要诀,如是而已。其释义如下:开篇阐述真心特性1.不是有心,不是无心:妙明真心之体和妙用难以用有无来简单界定。说它有,却无相无声;说它无,又在日常的语默动静、行住坐卧中处处起作用。2.不是不见,不是不闻:做功夫不能死做,要活泼地在日常境界中历境练心,不能闭目塞耳、不见不闻,而应见无所见、闻无所闻,如此才能灵活妙用、证成大道。3.了了觉知,不着见闻:修行不是死坐不动、沉空滞寂,而应在行住坐卧、动静闲忙处活用,了了分明却又不执着于声色。无心及妄心的相关论述1.荡然无住,是名无心:真正的无心不是压念不起,而是应缘接物时心无所住、意无所染,如水上绘画,一笔起处,水面马上会合,毫无痕迹。2.心若无住,妄依何立:当心灵没有执着时,虚妄的念头就无法存在。妄心本不有,只是众生对如梦幻泡影的外境误认为有并执而不舍才产生。3.妄既不立,夙障自除:既然知晓一切事相本空,心不留碍,那么业障也就无所依存,自然消除。心与境及证悟的阐释1.问心何来,因境而起:心因对境而生起影像,执着不舍,才产生妄想。2.境亦不有,同属幻影:外境皆因缘生,无有自体,宛如水月空花,并非实有。3.妙用恒沙,尽是缘心:妄心在主人的指挥下能成就波澜壮阔的妙用,若能识得真我,缘心可成就恒沙妙用。4.缘心息处,顿证无生:将对境攀缘的妄心停息下来,妙明真心就会豁然现前,亲证不生不灭的真如实性。对无生实相及修行境界的讲解1.无生实相,非可眼见:无生实相超越物质形态,不是眼睛所能看见,需通过心灵去体悟。2.杳杳冥冥,其中有精:真如妙性虽杳杳冥冥、无相可见,但非断灭、顽空,而是有“真精”“妙体”,即离念的灵知。3.证悟之者,名曰见性:通过上述修行方法,息下狂心,不着前境,了了分明中无一念可得,即为明心见性。修行的境界及成佛要诀1.是故无求,心自宁一:人有所求,正是粘境着相的反映,心若真空,不见一物,自然无求,心也会宁一。2.无心可惑,即是大定:大定是对任何境而不惑,随缘起用而无所住,不是死坐不动而有所入。3.得大定者,无动无静:得大定者,心境平和,超越动静的界限。4.无得无失,无喜无嗔:不执着于得失,不为情绪所动。5.本位不移,起应万机:坚守本心,同时能灵活应对世间万物。6..不变随缘,即无生死:代表着一种灵活和开放的态度,超越了生死的束缚,实现了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