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4/03/wKhkGWelYDmAfeROAAG0H-WDcO8191.jpg)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4/03/wKhkGWelYDmAfeROAAG0H-WDcO81912.jpg)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4/03/wKhkGWelYDmAfeROAAG0H-WDcO81913.jpg)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4/03/wKhkGWelYDmAfeROAAG0H-WDcO81914.jpg)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4/03/wKhkGWelYDmAfeROAAG0H-WDcO81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仙桃二中2023年秋季学期12月学情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澄清(chéng)突兀(wù)称职(chèng)咄咄逼人(duó)B.莅临(lì)粗犷(guǎng)滑稽(jì)畏罪潜逃(qián)C.绽开(zhàn)虐待(nüè)狡黠(xiá)随声附和(hè)D殉职(xùn)钦差(qīn)蜷伏(qüán)骇人听闻(hài)【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称职(chèng)——chèn,咄咄逼人(duó)——duō;B.滑稽(jì)——jī;D.蜷伏(qüán)——quán;故选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劳伦兹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方法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B.为提高产品质量,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可谓处心积虑。C.植树的牧羊人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情。D.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做事情时喜欢拈轻怕重,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荒诞不经: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使用正确;B.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不符合“领导深入调查研究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的语境,贬义褒用;C.不毛之地:原意是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形容荒凉、贫瘠。使用正确;D.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使用正确;故选B。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春》《济南的冬天》《猫》这三篇散文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郑振铎。D.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或五字,绝句则每首只有四句,《次北固山下》便是五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有误,《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故选B。4.下面的句子中设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不断提高和培养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C.学生近视问题日益严峻,是由于用眼时间长、姿势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D.院士队伍是我国的科技长城,他们筑起了学术界的精神高地,他们理应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析与修改。A.语序不当。应将“提高”和“培养”调换位置;B.搭配不当。“月光”“树影”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应在“发出”前添加“树叶”;C.句式杂糅。应将“由于”或者“等原因”去掉;故选D。5.把下列句子排列为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绿是生命的颜色。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A.②④③⑥⑤① B.①③②⑤④⑥C.②⑥①④③⑤ D.①⑤③②④⑥【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阅读句子后,看到有表现季节的词语,可初步辨析结合时间顺序理解,①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③总写春天景色,②细写春天景色,为二、三句;⑤④⑥写了夏天景色,可通过读来辨析其顺序。故选B。【点睛】6.综合性学习学校拟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1)任务一: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仿照A句把B句补充完成。A: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B: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2)任务二:学校要策划一个读书活动方案,请你补充两项活动内容。活动①:请本地作家举办读书专题讲座活动②:活动③:活动④:举办语文老师书目推荐活动(3)任务三:请你给大家推荐一种好的阅读习惯或阅读方法,不少于20字。【答案】(1)好书使精神变得丰盈。(2)举办关于读书的专题黑板报举办关于读书的演讲大赛(或:举办关于读书的故事会等)(3)示例一:摘要式:摘抄有用的,精彩的词、句、段,概括片段内容等。示例二:精读和跳读:根据兴趣和读书目的不同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示例三:批注式:在书中重要的、体会深的地方做记号、写批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根据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可知,学生可从好书对人的精神、品质的熏陶作用的角度作答。根据上句的格式可知,补写的句子应以“书”开头与“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格式相同。示例:好书使意志变得坚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围绕着“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适合学生开展即可。示例:举办关于“读书的意义”的征文比赛、举行关于读书的海报展示活动。【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读书方法,开放类试题,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拟写即可。示例:阅读习惯: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做读书摘录(读书札记);跟朋友分享阅读的感受;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停来查找资料;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书中的情境;阅读方法:精读、跳读、浏览等。7.古诗文默写。(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面似乎与岸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挂的开阔景象。(6)《<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为人宽容大度,保持君子风范,不因别人误解自己而生气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山岛竦峙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岐王宅里寻常见⑤.潮平两岸阔⑥.风正一帆悬⑦.人不知而不愠⑧.不亦君子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竦峙、窗、阔、悬、愠。二、阅读(48分)(一)古诗赏析(4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诗中的“僵”和“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9.这首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___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情感。【答案】8.“僵”“孤”写出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9.梦境【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根据“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意思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可知,“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衬托诗人老当益壮,志向坚定的状态;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据此可作答。【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故此处填“梦境”。(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①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②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0.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弛担持刀(卸下) B.非学无以广才(增长)C.故令嗥(故意)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道)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博学而笃志C.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不动D.乃悟前狼假寐乃舍此趋彼1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A.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B.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C.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D.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1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中两只狼分工合作,一只负责吸引屠户注意力,另一只则负责从背后偷袭屠户。B.[乙]中两个牧童相互配合,各捉一小狼,各登一树,利用小狼的叫声让母狼来回奔跑。C.[甲][乙]两文都反映出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屠户和牧童杀狼的行为都具有正义性。D.[甲][乙]两文中狼的形象有区别:前者体现出狡诈的特点,后者则体现母爱的伟大。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答案】10.D11.A12.D13.C14.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②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句意: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为介词,在;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调整音节,不译;D.副词,才/连词,于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语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宾语、补语之间应有停顿。“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句意:(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变弱了。“口无停声”与“足无停趾”是并列关系,二者之间应有停顿;“数十往复”是修饰前文的“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此处应有停顿;“奔渐迟”与“声渐弱”是并列关系,二者之间应有停顿。综上,断句应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C.“[甲][乙]两文都反映出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屠户和牧童杀狼的行为都具有正义性”错误,乙文牧童的行为不具有正义性,牧童捉住小狼,利用母狼的母爱,让母狼来回奔跑,最后累死,表现了牧童的残忍和母狼母爱的伟大,所以牧童行为不具有正义性;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重点词语:少(shǎo)时:一会儿。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2)重点词语:竖:牧童;下视:指从树上下来一看;绝:指断气。【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狼也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嚎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三)名著选读(11分)西游记(节选改编)吴承恩①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甚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②这太保诚然胆大,走上前来,与他拔去了鬓边草,颔下莎,问道:“你有什么说话?”那猴道:“我没话说,教那个师父上来,我问他一问。”三藏道:“你问我甚么?”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三藏依言,回头央浼刘伯钦道:“太保啊,我与你上山走一遭。”伯钦道:“不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决不敢虚谬!”伯钦只得呼唤家僮,牵了马匹。他却扶着三藏,复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极巅之处,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唵嘛呢叭咪吽”六个金字。③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祝罢,又拜。拜毕,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只闻得一阵香风,劈手把压帖儿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监押大圣者。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第十四回,有删改)15.上文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写“心猿归正”,三藏收悟空为徒。请你仿照示例,概括取经团队其他几位成员加入的过程。示例:五行山收孙悟空为徒。16.下面A、B两句都出自《西游记》,且都含有孙悟空的称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称号并仿照示例说明理由。【A】玉帝道:“今宣你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第四回)【B】如来道:“汝为斗战胜佛。”(第一百回)示例:我最喜欢“美猴王”这个称号,因为这个称号体现他本领高强,探得水帘洞,为众猴寻得安身之处。我最喜欢“______”这个称号,因为__________。17.《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代表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正确对应关系的字母进行匹配。山名“成长真经”A花果山E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B五行山F付出终有回报C火焰山G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D灵山H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18.班级将要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专题:困难与方法。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有道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诸多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请举一例加以简析。【答案】15.鹰愁涧收白龙马为骑云栈洞收猪八戒为徒流沙河收沙悟净为徒。16.①.齐天大圣②.这个称号体现了他敢于挑战,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斗战胜佛这个称号体现他意志坚定,惩恶扬善,降妖除魔,修成正果)17.A花果山—G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B五行山—H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C火焰山—E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D灵山—F付出终有回报。18.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悟空先是钻入铁扇公主腹中,却得到一把假扇。后来悟空变成牛魔王从铁扇公主那里骗走真扇,但回途中却被牛魔王骗回。最终孙悟空和猪八戒等人大战牛魔王,逼得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扇灭火焰。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可见,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要多角度思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终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积累。解答时注意参考示例,概括取经团队其他几位成员加入的过程即可。(1)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妖精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黑脸短毛,长嘴大耳,长得很丑,又特别贪吃。他本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高老太公一心想赶走妖精,解救女儿。妖怪有九齿钉耙,还会三十六变,但他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2)流沙河收沙僧为徒。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3)鹰愁涧收白龙马为骑。唐僧和孙悟空走到蛇盘山鹰愁涧,正在休息时小白龙饿了冲出来吃了唐僧原来的白马。孙悟空打败了小白龙,小白龙藏在水下不肯出来。无奈之下,孙悟空让诸位观音菩萨吩咐过的神仙暗中保护唐僧,自己去南海找菩萨求助。菩萨来后叫出小白龙,将小白龙变成白龙马,嘱咐它驮着唐僧取经成功后可得正果。【16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任选一个称号,分析其人物形象,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齐天大圣,这个称号体现了他不畏强权,富有智慧、勇气和反抗精神。示例二:斗战胜佛,这个称号体现他神通广大,嫉恶如仇,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17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根据孙悟空在花果山、五行山、火焰山、灵山的经历分析出“成长真经”,然后对应选出答案。(1)孙悟空在花果山做的是大王,得到所有猴子的尊重、仰慕,是他的舒适圈,而离开花果山,则是离开了舒适圈,去取经的路上磨难重重,但是在这磨难之后方能取得真经,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可知,“成长真经”对应的是G;(2)五行山是如来佛祖镇压孙悟空五百年的地方,这五百年孙悟空独自被镇压,曾经孙悟空因为本领高强受到周围人的追捧,而这五百年来则体验了人世间的孤独、寂寞,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了孙悟空的心性,所以五行山对于孙悟空来说是守住寂寞,沉淀心性,厚积薄发的过程。可知,“成长真经”对应的是H;(3)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方才度过火焰山,即本领高强,孙悟空也经过三次锤炼,才借的真正的芭蕉扇,这座山意味着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可知,“成长真经”对应的是E;(4)灵山是取经的终点,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方取得真经,来到灵山,就是来到了成功的终点,意味着付出终有回报。可知,“成长真经”对应的是F。【18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情节识记。《西游记》的主体部分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上还特别棘手,但最终都被他们解决了,这充分证明了“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举出一个这类故事,简要叙述经过即可。示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到五庄观投宿。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八戒怂恿悟空偷果,三个师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骂。悟空难忍毁骂,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遍寻仙方,最后求得观音医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并与悟空结为兄弟。可见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方设法解决,最后终能战胜困难。(四)(21分)阅读《迎着风,一顶草帽》,完成下面小题。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一边看守麦子,一边和家人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功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爸爸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③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④白天,一场活忙下未,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⑤“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叉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样子,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拌跤。也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得那样夸张,仿佛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就从来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酸了,他才停下来擦汗。⑥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⑦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那时候,我总会说,爸爸真是个发明家!⑧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说:“你们要一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我明白“重操旧业”的意思。⑨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19.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妙处有哪些?20.概括第⑤段画横线句的内容。21.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横线句对塑造人物形象及表达情感的作用。22.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9.①“草帽”是文章的线索;②回忆了儿时父亲陪伴“我”成长的往事,暗示了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间挚爱亲情的主题;③充满画面感和动感,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0.回忆了童年时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情形。21.动作描写,运用“撑”“系”“绑”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父亲把一顶草帽做成风筝的过程,表现儿时“我”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表达“我”的敬佩之情。22.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呼应文题;内容上:揭示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间挚爱亲情的主旨。【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有: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③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④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⑤具有象征意义;⑥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⑦寄托作者情感;⑧展开情节,前后呼应;⑨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⑩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将本文题目与上述内容对照。根据文章第①段“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第②段“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第③段“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第④段“白天,一场活忙下未,那草帽,就属于我了”、第⑦段“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及第⑨段“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可知,“草帽”这个意象贯穿全文,文章围绕“草帽”展开叙述,“草帽”是串联全文的线索。通过阅读文章题目“迎着风,一顶草帽”可以看出,题目描绘了一个草帽迎着风飞扬舞动的画面,非常具有画面感,能够吸引读者。根据文章第⑤段“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样子,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拌跤。也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得那样夸张,仿佛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就从来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酸了,他才停下来擦汗”及第⑦段“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可知,文章围绕“草帽”讲述了我和父亲之间快乐温馨的故事,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也寄托了我对父亲的爱,表现了文章的主题。【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画线句中“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样子,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拌跤”,并结合第⑤段“‘砰——哐哐’……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可知,画线句描述了儿时的我用草帽奏乐,父亲为我伴舞时的画面。【2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通过阅读画线句“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可知,本句是在描写父亲将草帽改造成风筝的画面,运用了“撑”“系”“绑”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熟练的改造过程,体现了父亲的慧心巧思,结合第⑦段“那时候,我总会说,爸爸真是个发明家”可知,本句的描写体现了我对父亲的赞美,表达了我对父亲的钦佩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尾段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思考,要考虑到段落的位置意义。结尾部分的一般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文章主旨;照应标题或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歌颂人物的品质、精神,抒发作者情感;等等。据此结合具体段落进行分析。根据文章题目“迎着风,一顶草帽”及第①段“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可知,文章结尾段“一顶草帽,迎着风”与文章题目及文章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情节更加完整。根据文章第①段“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第②段“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第③段“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第④段“白天,一场活忙下未,那草帽,就属于我了”、第⑦段“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可知,整篇文章讲述了与“草帽”有关的故事,最后以“草帽”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根据文章第⑨段“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并结合第②段“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一边看守麦子,一边和家人聊天”可知,我所怀念的是儿时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因为在这个场景中充满着家人之间真切的亲情,“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点明了文章的感情与主题。黄骏骑①记忆中,乡亲们并不太在意哪天是几月几日,更多关注的是节气与农谚。而“秋分”把季节一分为二,又正好是月圆之时,收获、团圆自然成了主题。②按照农耕文明的传统,一年的劳作就要结束,可以放下手中的杂事去张罗那些大大小小的人生仪式了。“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很多人的婚嫁定在金秋;经商的旅人归家选在秋天;京城里秋日的庙会称为“庙秋”,简直就是“不落幕的购物节”;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是晚辈们孝敬老人的节日。③秋天是忙碌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寒来暑往,四季轮回,秋季是庄稼人心中的最爱。春夏两季的辛苦都要在这个时候收获回馈,这是一段能品出土地香味的时光。④这时节的阳光,是那种带有温度的谷色,厚实而饱满。田野上,仿佛一夜间,稻穗颔首,棉花吐絮,豆儿摇铃,高粱在燃烧,像是太阳扔到大地上的火把,红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一下子把地垄撑得四分五裂……秋收虽忙碌繁杂,却是有条不紊的:先是抢收稻谷、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再是谷子、豆类等矮棵作物,最后才是长在地下的红薯、花生、生姜。收割后的稻子齐整整地排倒在田里,枝节还发着“嘎巴巴”的声响。累了的农人干脆躺在稻铺上歇会儿,浑身沾满了清香。⑤乡间秋日少闲人。大人们忙收割,上学堂的娃儿放了“三秋假”,拾豆,淘花生,搬红薯,也是好帮手。就连平日里在树下乘凉的老人,这时也没闲着,要看场子,收回来的稻谷、豆子得趁晴好天气赶快晒,不然秋雨一来,很容易霉变发芽。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每一点甘甜里都掺杂着一丝苦涩。当知道了这些以后,在秋天的夜晚,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手搭凉棚望着星空,盼望第二天是个秋阳高照的好日子。⑥秋天是浪漫的。且不说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七夕”,就是老家“摸秋”的习俗,也是够有趣的。中秋节那天,闺中待嫁的姐妹们不无羞涩地在一起嘀嘀咕咕,很神秘。耐着性子等到晚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她们来到白天“踩的点”,偷偷摸摸地采摘南瓜、冬瓜、扁豆。说是摸到南瓜、冬瓜,日后会生男孩;摸到扁豆,生女孩。如果摸到白扁豆,更有白头偕老的好兆头。瓜儿、豆儿被偷摘,主人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脸上有光,说明自家人缘好。摸秋的姑、嫂们归家再迟,家里人也不责怪。⑦其实,在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就能看到我们的先民在秋日里的浪漫身影。《国风•卫风》里有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你看,中原淇水边,小伙子每天都笑眯眯地抱着自家织的土布来到集市,想换点丝回去。其实啊,他哪是来换丝,用姑娘的话说,是借故来和我私下商量婚事的。分别时,姑娘依依不舍,把小伙子送到清清的淇水边,又送到顿丘弯弯的山道旁,对他说:不要怪我有意拖延婚期,你还没有找好合适的媒人来提亲呢。你呀,别发脾气了,就把秋天定为我俩结婚的日子吧!我相信,这个发生在秋天田野里的故事,是属于最普通的乡民的,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最为平常却也最为浪漫的事情。是的,在这个季节,我们每个人心中不是都有许多美好的约定吗,就像《氓》里的“秋以为期”。⑧秋天是多情的。高远的天空中,暮色里结伴归巢的群鸦,听那嘶哑的鸣叫,总有一种熟悉的苍凉。秋风起,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生发,也就是宋玉笔下的“悲秋”吧。不经意间,孩子的衣服短了,自己的白发多了,老人的背又驼了。“秋雨芭蕉”总让人想起急迫的时光、流逝的年华。秋风涤荡中,心终于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境界的,当推刘禹锡。他的《秋词》,便是不同凡响的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仕途上,刘禹锡屡遭贬谪,但他豁达大度,在他的眼里,秋色比春天还还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没看到眼前的仙鹤吗?它引着你的诗情一路排云直上,天马行空,驰骋于碧空云霄啊!我们形容秋天,都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样的高天,若无诗情岂不负?而有了高扬向上的诗心,又怎能不为秋天放歌?2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秋天的特点秋天的图景作者的情感①农村丰收的景象和乡下人们的忙碌生活对泥土有无比依恋和眷念浪漫②对民俗的推崇③对刘禹锡的推崇和在秋高气爽之日对诗心的向往④24.文章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富于表现力,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25.读完选文请你帮作者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从内容、结构、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简述理由。【答案】23.①忙碌;②老家“摸秋”的习俗和对《诗经》中先民生活的浪漫想象;③多情;④旷达的情怀。24.示例:“稻穗颔首,棉花吐絮,豆儿摇铃”,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各种农作物大丰收的景象;“红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一下子把地垄撑得四分五裂”,运用拟人的修辞,写红薯丰收时饱满硕大的特点。这些语句表现出庄稼人在秋日的丰收时节心中的喜悦和满足之感25.示例:标题“便引诗情到碧霄”;理由:出自刘禹锡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这个题目体现了作者为秋天放歌的激情,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态度,深化了本文的主题;在结构上与文章的结尾部分相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提取和概括。第一空:根据③段“秋天是忙碌的”可知此空应填:忙碌;第二空:根据⑥段“就是老家‘摸秋’的习俗,也是够有趣的”,第⑦段“其实,在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就能看到我们的先民在秋日里的浪漫身影”等可概括为:老家“摸秋”的习俗和对《诗经》中先民生活的浪漫想象;第三空:根据⑧段“秋天是多情的”等可概括为:多情;第四空:根据⑧段“在仕途上,刘禹锡屡遭贬谪,但他豁达大度,在他的眼里,秋色比春天还要好”“没看到眼前的仙鹤吗?它引着你的诗情一路排云直上,天马行空,驰骋于碧空云霄啊!我们形容秋天,都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样的高天,若无诗情岂不辜负?而有了高扬向上的诗心,又怎能不为秋天放歌”等句可概括为:旷达、乐观的情怀。【2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由语句中“颔首”“吐絮”“摇铃”等可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稻穗、棉花、豆儿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秋天田野间各种农作物大丰收的景象;“红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一下子把地垄撑得四分五裂”中“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等可知,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等人特有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红薯丰收时硕果累累的特点。这些语句鲜话地表现了庄稼人丰收的喜悦和自豪的情态。据此自选角度赏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拟写。纵观全文可知本文由秋天的丰收引出秋天的况味,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对乐观旷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2课时做更好的自己背记新人教版
- 拆分乘和加数学试卷
- 安保部精细化管理制度设计共五篇
- 家庭教育的力量
- 北京课改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希腊》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公开课听评课记录
- 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y name's Gina Section B 1a-Self check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度服务器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境卫生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合同
- 2025年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合作开发合同
- 数独6宫格300试题
- 24年注安-管理的题
- 三化一稳定严进严出专案报告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附图表)
- 2024至2030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国际贸易地理 全套课件
- 广西202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1
-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 GB/T 20878-2024不锈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 某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大纲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