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实施路径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2D/1B/wKhkGWelXVWAK09fAAKpO-raHtQ285.jpg)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实施路径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2D/1B/wKhkGWelXVWAK09fAAKpO-raHtQ2852.jpg)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实施路径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2D/1B/wKhkGWelXVWAK09fAAKpO-raHtQ2853.jpg)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实施路径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2D/1B/wKhkGWelXVWAK09fAAKpO-raHtQ2854.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持德育与智育并进的原则,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巧妙地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备道德情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与道德品行发展结合起来,秉持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将德育要素深度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文字表达力等基本技能,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1]。为此,教师需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力与价值导向性。一、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语文不仅教授语言文字的运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价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道德指引。语文课堂中的文本解读与讨论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和讨论,逐步理解并认同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个基于文本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促使他们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二)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道德价值观念。此外,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三)有利于促进课堂内外融合立德树人理念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品德的培育与人格的塑造,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将课堂上领悟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在课外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从而加深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促进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二、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学科育人的实践路径(一)挖掘德育元素,结合知识教学寻找德育元素与知识点的结合点是实现德育渗透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寻找它们与知识点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入细致的课文讲解与多维度的角色分析,剖析邱少云在战场上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不拔与自我牺牲,引导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深刻体会邱少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所展现的无畏英雄精神和崇高牺牲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邱少云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从而加深对英雄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一德育成果,教师可以精心策划“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及其英雄事迹。活动前,教师鼓励学生广泛搜集资料,深入了解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当代的楷模,都可以成为分享的对象。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或激昂悲壮、或温馨感人,无不透露学生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回顾了历史上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还挖掘了现实生活中默默奉献、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在分享与交流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触动,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一名倾听者,还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地穿插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某个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入教材中的人物描写手法,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文字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探讨英雄事迹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教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与个人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二)创设德育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独特的魅力在于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将德育元素巧妙融入情境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还能促使学生在情感层面与语文知识及道德教育产生深刻共鸣,提高教学效益。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别董大》的教学为例。教学伊始,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与背诵,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与节奏感,再以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历史小故事,简述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高适的生平经历,为学生搭建起理解诗歌内容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解析诗歌大意,引导学生捕捉诗中关键词句,体会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豪迈之情。接着,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送别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古诗中的人物,亲自体验诗中那感人至深的离别场景。在情境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他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深入探讨古诗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经历及诗歌深层含义,自主设计符合情境的台词,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表情与肢体动作,使角色扮演更加鲜活,从而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反馈,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与人物性格特征。表演时,学生穿上精心准备的服装,化身为诗中的高适与董大,通过生动的表情与自然的肢体动作,将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例如,有的小组着重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与鼓励;有的则细腻刻画了离别时分的默默无语与深情对视,整个教室沉浸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同悲共喜,心灵得到了深刻的触动与洗礼。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分享与交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情境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别董大》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记忆,还让他们在情感层面上与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会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的生活哲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生动具体的学习场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深化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有效内化与长期记忆。当教师巧妙地将德育元素融入这一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便成为了滋养学生心灵、培育高尚情操的沃土。(三)开展综合实践,增强道德体验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样,只有在多元化的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德育,进而发展德育素养。教师可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受到优良品德熏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德育有效性[3]。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球独特性与脆弱性的深刻理解,教师可以精准提炼文中的关键词汇与核心论点,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角出发,探讨地球作为人类唯一家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当前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从而激发其环保责任感与紧迫感。为了将教学从理论层面延伸至实践领域,教师可以精心策划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园环保行动。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分配具体的清洁任务,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亲手实践如何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准确归类。这一活动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又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这一宝贵时间,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创意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旧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等,动手制作环保主题卡片和宣传册。有的学生绘制了生动的地球保护漫画,还有的学生撰写了感人至深的环保倡议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对地球未来的美好愿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走出校园的社区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化身为小小环保宣传员,手持自制的环保主题卡片和宣传册,向社区来往的居民介绍环保知识,分享自己的环保心得。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的环保认知,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德育与语文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如何运用语文知识去表达和传播环保理念,在行动中领悟到了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与担当。这一过程无疑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生动体现。语文教师要紧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时机与教育资源,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实践性活动内容,引领他们在自然互动和实践体验中,实现对德育知识的理性认识,实现德育认知的迁移与升华[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唯有让学生投身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博才实验中学数学试卷
- 渣土车运输合同
- 2025年度国际专利授权许可合同
- 用户行为分析在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 2025年度文化演艺活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住房贷款合同补充协议版
- 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环保意识的新时代使命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y=a2 b c的图象和性质》听评课记录
- 现代操作系统的内核技术与功能解析
-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4课《蒜叶的生长》听评课记录
- 牙外伤的远期并发症监测
- DL-T-1846-2018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验收规范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议论文万能模板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建筑)
- 《我的寒假生活》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高清版)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历史时间轴全
- 高速行业网络安全与维护
- 2024年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2024年)房地产销售人员心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