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讲种群及其动态(第二课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3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3
知识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3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增长一一“J”形增长...............................................4
知识点3种群数量的增长一一“S”形增长...............................................5
知识点4种群数量的波动..............................................................8
知识点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9
知识点6种群研究的运用.............................................................10
考向1借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考查科学思维...........................................10
考向2结合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11
考点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2
知识点1实验原理...................................................................12
知识点2实验方法...................................................................12
知识点3实验步骤...................................................................13
知识点4实验结果...................................................................14
知识点5实验注意事项(热考点).....................................................15
考向1结合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考查科学探究能力...................................15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16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17
一、教材知识链接..........................................................................17
二、教材深挖拓展..........................................................................17
三、长句规范作答..........................................................................17
考情清视•目标导航
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2024,贵州,山东、全国,选择内容:本专题知识难度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
2023,辽宁、山东,广东、浙江、选择较高,要求基础要扎实。
用
2022,福建、重庆、河北、选择考查学生对相关种群及
种群的数量(3年20次,全国卷3年3次)
2022,山东、全国,浙江、选择其动态变化
变化及其影
的认识,或结合一些情
响因素
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
考点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2024,北京,选择
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
量的变化2022,山东,解答
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
(3年5次,全国卷3年0次)
分析能力。
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动。
课标要求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增: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②种群密度与其他数量特征的关系;③血细包计数板图片;④种
群研究的应用。
新旧教材对改:①标志重捕法改为标记重捕法;②年龄组成改为年龄结构;③K值的概念;④“J”形、“S”形增
比长改为“J”形、“S”形增长。
册U:种群的空间特征。
通过种群密度的调查、
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的因素,建立生物与环境实验探究,掌握实验设
相统一•的观点ZX计与分析能力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归纳种群数量变化的规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养
型,培养归纳与概括的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
思维能力致用的态度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出用率迁年龄结构
样方法1
调查H---则
1种群密度影响
标记重捕法-i1Tz―性别比例
:死亡率迁出率
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特征
“J”形增长
种间关系数量
影响种群一为克"s”形增长
因素
砍伐森林、.人为
猎捕动物等因素L波动和下降
外界
因素
自然
气候、食物等初案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知识JJ
知识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O
2.建构数学模型步骤:
观察分析、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建立数学模型一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
3.类型及优缺点:
(1)数学公式
①优点:科学、精确
②不足:不够直观
(2)曲线图
①优点:直观
②不足:不够精确
【归纳总结】高中生物中常见模型的构建总结
1.物理模型:以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如:细包亚显微结构模式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等)
注意: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2.概念模型:用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图解等)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o
(如:方程式、关系式、曲线、表格等)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增长—"J"形增长
1.模型假设:
某种群一理想状态-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问题1]什么情况会出现理想状态?
(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理想状态: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天敌(捕食和寄生天敌);④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人倍。
【问题2】第一年是NO,第二年是多少?t年后呢?
2.“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假设: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8)增长。种群起始数量为No。
।Ni=No九2=Ni九=N°九2N3=N九=No九3)
(1)数学模型:
/时间
Nt=N°入:
t年后该种//
群的数量种群篇始数量每年增长倍数
当年种年种群
N--------------------------
前一年种一年种
(2)曲线图:
种
群
数
量
Nt
时间(t)
3.“J”形增长的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人倍。
【问题3]当人满足什么条件时,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项目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结构
X>1增加增长型
入=1相对稳定稳定型
入<1减少衰退型
只有A>1且为定值时,种群增长才为“J”形增长。
【拓展延伸】准确分析“人”曲线
&5|:•
0510152025303510同/年
①a段一一X>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b段一一人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③c段一一X=l,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④d段一一x<l,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⑤e段一一人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知识点3种群数量的增长—"S"形增长
1.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种群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此时种群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环境容纳量),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2.“S”形增长形成原因:现实状态(①资源和空间有限;②种群密度增大时;③种内竞争加剧。)
3.环境容纳量: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特别注意】
种群数量
原来的环境容纳量
K.2新的环境容纳量
0时间
(1)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会遭到破坏。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C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
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C值的时候,会通过
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4.“S”曲线的分析:
23456HR/d
(1)AB段:种群基数小,需要适应新环境,增长较缓慢。
(2)BC段:资源和空间丰富,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
(3)C点:种群数量为必,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4)CD段: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减缓。
(5)DE段: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且维持相对稳定。
5.“S”曲线的解读: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力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必,念时所对应的种
群数量为K值。
K点时:种群停止增长,增长速率=0,出生率=死亡率。
KZ2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出生速率与死亡速率的差值最大。
6.种群的“J”与“S”形增长关系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J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寄生虫
I传染病等
阴影表示环境阻力,两条曲线数量差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
环境阻力减小,K值增大;环境阻力增大,K值减小。
7.K值的应用
(1)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保护有益生物。
方法: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2)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防治有害生物。
方法:如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
(3)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合理确定载畜量。
8.KZ2值的应用
(1)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渔业捕捞:
①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在K点捕捞。
②长期获得较高产量:在X/2点后捕捞,使捕捞后的数量维持在心2。
原因:AZ?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KZ2前防治有害生物如灭鼠、灭蝗,严防达到心2处。
防治害虫应尽早进行,应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KZ2)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2P10“思考•讨论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
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①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
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
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易错易混】最大捕捞量W最大日捕捞量
①要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KZ2之后捕捞,因为捕鱼后保留在M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实现“既有
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要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种群密度最大时捕捞(de期即K值时)。
知识点4种群数量的波动
1.种群数量的波动内容
(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2)但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在波动状态的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
群爆发。如蝗灾、赤潮等。
(4)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2.研究种群数量的波动意义
(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
(3)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4)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知识点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阳光: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2)温度:许多植物种子春季萌发受气温升高影响;昆虫寒冷季节死亡受气温降低影响。
(3)水:干旱缺水使植物种群死亡率升高;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发生个体的死亡;气候干旱是飞蝗
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
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而对于动物来说,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就涉及生物因素了。
2.生物因素
种
一随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内
生
竞
物食物
争捕
因
食
种
素天敌
间
-<兄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
争动物竞争食物
寄引起传染病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生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1.选择性必修2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称为,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
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
2.选择性必修2P17“思维训练”:据循环因果关系分析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自然生态系
统中猎物增多会导致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会使猎物数量减少,猎物减少会引起捕食者数量减少,最终
使猎物和捕食者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知识点6种群研究的运用
一
聆
群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研
究殖业中等强度的捕措[捕措立在左有利
的方血
应1于持嫉佚得较大的鱼产
用
一如在瓜客发生时,现适当乘用化学
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苕风的片料
经典-U[量.又通过减少其狭彳闻食物的机
防治J
会等方法降低其____.才能
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易错辨析】
1.种群的“J”形增长曲线中,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A为时间。(选择性必修2P9正文)()
2.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2值。(选择性必修2P9正
文)()
3.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选择性必修2P14正文)()
4.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被称为非密
度制约因素。(选择性必修2P16正文)()
考向洞察J
考向1借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考查科学思维
例1.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
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00七
除30033.6、24.8
^200-19.8
100-
oL
2468101214
时间/天
A.19.8℃条件下第10天后出现环境阻力
B.该藻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
C.24.8。。条件下第8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在达到K值之前该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都越来越小
【变式训练】如图为某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
C.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A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考向2结合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
例2.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
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B.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与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有关
C.食物的充足与否会影响捕食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变化
D.气温和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考点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QO-OOy.
知识JJ
知识点1实验原理
L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空间、pH、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形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
群的增长呈“”形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的方法。
知识点2实验方法
1.抽样检测法:(显微计数法)
2.计数工具:血细包计数板
【特别注意】血细包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包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细菌计数板可对细菌等较
小的细包进行观察和计数。
3.血细包计数板的构造
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区。每个计数区分为9个大方格。
规格二:16X25型规格一:25X16型
每个计数室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0.1mn?。
小格
中格(双线边)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每个计数室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0.1mm3(lmL=103mm3)o
中方格中的细胞曲数
计算公式:1mL培养液中细包个数=第昔》患送X400X104X稀释倍数。
=1mL培养液中细包个数:=小方格中细包数量的平均值X400X104X稀释倍数。
规格一(16X25):1mL培养液中细包个数=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义16X104义稀释倍数。
规格二(25X16):1mL培养液中细包个数=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X25X104X稀释倍数。
知识点3实验步骤
⑴|酵母菌培养僵却~培养基,条件
--------------------T--------------------条件----------------------------------------
⑵|振荡成养基产」使酵母菌分布于培养液中|
①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______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⑶观察并计数
②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
在显微镜下计数一个小方格内酵
母菌的数量;
③估算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重复⑵
(3)连续观察天,统计数目
步骤
将所得数值用表示出来,得
(5)绘图分析
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注意:即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
【问题1】盖盖玻片和滴加培养液,哪个步骤在前?
【问题21吸取培养液之前为什么要将培养液摇匀?
【问题3]为什么要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问题41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问题5】计数的酵母菌都是活的吗?
【问题6】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知识点4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
结果用记录表记录,如下:单位(109个/mL)
时间/天1234567
数量/个0.120.893.475.236.136.797.02
2.实验分析
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接近哪种增长模型。
nI
8
-6.79
Q8,
100.12_.V
0-----------.
0I294S6
根据女依结果绘制出坐标曲馍图
随培养时间继续延长,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会持续下降,酵母菌种群数量将下降。
知识点5实验注意事项(热考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
差。
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
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
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包为宜。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6.计算出来的数值比实际活菌数值_________(“相等”、“偏大”、”偏小“),因为无法区分死菌和活菌。
【延伸】
如何区分死菌和活菌?
如何统计活菌数量?
考向洞察
考向1结合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例1.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包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变式训练】1.如图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利用血细包计数板统计酵母
菌数量的三步操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滴酵母菌液用滤纸吸去
盖盖玻片0多余菌液
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
①②③
A.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受营养物质、pH等因素影响
B.按图中①②③顺序操作,最后统计所得的数值将会偏小
C.正确操作顺序应为②①③,同一时间至少取样3次求平均值
D.显微镜计数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固定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变式训练】2.血细包计数板是对细包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包计数板可以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需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样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样液充分渗入计数室
C.防止观察细包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影响计数,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并镜检,若有残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
【变式训练】3.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对照组,其余
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
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30o
5
<-/2o
则20o
龄
翘15o
曲10o
戳
5O
(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形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包计数板统计细包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3
1.(2024•贵州•高考真题)酵母菌W是一种产果胶酶工程菌。为探究酵母菌W的果胶酶产量与甲醇浓度
(I<II<IID的关系。将酵母菌W以相同的初始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Fo
/32
eo
B264
第8o
咪O
o24487296120
培养时间(h)
A.发酵罐中接种量越高,酵母菌W的K值越大
B.甲醇浓度为III时,酵母菌W的果胶酶合成量最高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0
氏句翁析•翅范作答
一、教材知识链接
1.(选择性必修2P9)“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性必修2P9)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种群后,的增长曲线,称
为“S”形曲线。
3.(选择性必修2P9)形增长曲线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性必修2P9)环境容纳量:Ko
5.(选择性必修2P16)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使种群数量
剩余在与左右,原因是种群数量在匏种群的最大,捕捞剩余在轴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
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6.(选择性必修2P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7.(选择性必修2P14)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应当指出的是,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o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
—外,也是重要原因,而对于动物来说,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就涉及生物因素了。
8.(选择性必修2P|6)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
量变化。
二、教材深挖拓展
1.(选择性必修2P17拓展应用)一本生态学专著上写道:“当能预报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预测性科学;
当能决定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管理科学。”结合本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酵母菌在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科学思维)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试分析其原因。
第32讲种群及其动态(第二课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3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3
知识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3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增长一一“J”形增长...............................................4
知识点3种群数量的增长一一“S”形增长...............................................5
知识点4种群数量的波动..............................................................8
知识点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9
知识点6种群研究的运用.............................................................10
考向1借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考查科学思维...........................................10
考向2结合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11
考点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2
知识点1实验原理...................................................................12
知识点2实验方法...................................................................12
知识点3实验步骤...................................................................13
知识点4实验结果...................................................................14
知识点5实验注意事项(热考点).....................................................15
考向1结合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考查科学探究能力...................................15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16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17
一、教材知识链接..........................................................................17
二、教材深挖拓展..........................................................................17
三、长句规范作答..........................................................................17
考情清视•目标导航
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2024,贵州,山东、全国,选择内容:本专题知识难度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
2023,辽宁、山东,广东、浙江、选择较高,要求基础要扎实。
用
2022,福建、重庆、河北、选择考查学生对相关种群及
种群的数量(3年20次,全国卷3年3次)
2022,山东、全国,浙江、选择其动态变化
变化及其影
的认识,或结合一些情
响因素
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
考点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2024,北京,选择
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
量的变化2022,山东,解答
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
(3年5次,全国卷3年0次)
分析能力。
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动。
课标要求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增: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②种群密度与其他数量特征的关系;③血细包计数板图片;④种
群研究的应用。
新旧教材对改:①标志重捕法改为标记重捕法;②年龄组成改为年龄结构;③K值的概念;④“J”形、“S”形增
比长改为“J”形、“S”形增长。
册U:种群的空间特征。
[出用率迁年龄结构
样方法1
调查H---则
1种群密度影响
标记重捕法-i1Tz―性别比例
:死亡率迁出率
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特征
“J”形增长
种间关系数量
影响种群一为克"s”形增长
因素
砍伐森林、.人为
猎捕动物等因素L波动和下降
外界
因素
自然
气候、食物等初案
㈤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知识JJ
知识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
2.建构数学模型步骤:
观察分析、提出问题T作出假设一建立数学模型一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
3.类型及优缺点:
(1)数学公式
①优点:科学、精确
②不足:不够直观
(2)曲线图
①优点:直观
②不足:不够精确
【归纳总结】高中生物中常见模型的构建总结
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如:细包亚显微结构模式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等)
注意: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2.概念模型:用文字或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图解等)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
(如:方程式、关系式、曲线、表格等)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增长—"J"形增长
1.模型假设:
某种群一理想状态-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问题1]什么情况会出现理想状态?
(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理想状态: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天敌(捕食和寄生天敌);④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人倍。
【问题2】第一年是NO,第二年是多少?t年后呢?
2.“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假设: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8)增长。种群起始数量为No。
।Ni=No九2=Ni九=N°九2N3=N九=No九3)
(1)数学模型:
/时间
Nt=N°入:
t年后该种//
群的数量种群篇始数量每年增长倍数
当年种年种群
N--------------------------
前一年种一年种
(2)曲线图:
种
群
数
量
Nt
时间(t)
3.“J”形增长的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人倍。
【问题3]当人满足什么条件时,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项目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结构
X>1增加增长型
入=1相对稳定稳定型
入<1减少衰退型
只有A>1且为定值时,种群增长才为“J”形增长。
【拓展延伸】准确分析“人”曲线
&5|:•
0510152025303510同/年
①a段一一X>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14000吨原料药定点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故宫放风筝课件
- 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政治建设美丽中国课件
- 买卖樱桃合同样本
- 临时购沙合同样本
- 个人煤炭购销合同范例
- 付款给村委合同样本
- 全款购房合同标准文本
- 伪造订单合同标准文本
- 《一本书读懂采购》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2015-2022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人音版)《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 设备管理评价标准
- 固结试验-e-lgp曲线图表41-1
- GB/T 9101-2017锦纶66浸胶帘子布
- 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GB/T 28575-2012YE3系列(IP55)超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355)
- GB/T 28162.3-2011自动操作用元器件的包装第3部分:表面安装元器件在连续带上的包装
- 医疗废物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