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6/07/wKhkGWegRCmAB5u_AAHS8iUL8u0056.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6/07/wKhkGWegRCmAB5u_AAHS8iUL8u00562.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6/07/wKhkGWegRCmAB5u_AAHS8iUL8u00563.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6/07/wKhkGWegRCmAB5u_AAHS8iUL8u00564.jpg)
![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6/07/wKhkGWegRCmAB5u_AAHS8iUL8u00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两个不同凸透镜后会聚后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表面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B.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长C.凸透镜焦距长短与表面凸起的程度无关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与表面的凸起程度无关2、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箱3、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都是噪音4、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有特异功能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5、关于如图所示的几幅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屋檐上的冰挂是凝固现象B.
初夏树叶上的露珠是熔化现象C.
冰块的保鲜效果比水更好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D.
把衣服摊开晾在阳光下是为了加快蒸发速度6、夏天游泳爬上岸后,会感觉冷,这是因为(
)
A.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吸热C.身上的水分蒸发时吸收了热量D.以上说法都不对7、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A.熔化时吸热B.液化时吸热C.汽化时吸热D.升华时吸热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多选)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B.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4:3C.经过6秒,甲在乙前面0.6米处D.经过6秒,甲在乙前面1.2米处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B.-20℃的冰比-15℃的水温度高C.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D.体温计使用前若示数在35℃以上应先甩几下10、下面有关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能及应用正确的是()A.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B.洗衣机桶的表面涂上纳米材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C.纳米防水材料在充满蒸气的浴室里依然光亮D.纳米奶瓶可以抗菌11、下列关于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A.紫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DC.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D.紫外线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12、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B.上.
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C.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D.上下压力差相等,浮力相等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实验表明:大气压的值并不是处处都一样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____.我国的东部往西部的海拔高度是越来越高,因而气压也是越来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14、在这次马航MH370失联搜寻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如图所示,这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若海的深度是6k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声呐在工作时,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15、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子,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____.16、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CD光线的入射角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点将要向______侧移动(选填“左”或“右”).17、熟透了的苹果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苹果受_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是______对苹果施加的,力的方向是______。18、A、B两个实心铅球,它们的质量比为2:3,则它们的体积比VA;VB=______,它们的密度比ρA:ρB=______.19、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向下压跳板时,使跳板发生了______,所以跳板对运动员有向______的弹力,跳板弯曲的程度越大,这个弹力就越______.20、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阅读下列内容: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
月有阴晴圆缺;c.
楼台倒影入池塘;d.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e.
池水映明月;f
潭清疑水浅;g.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请你按所包含的光学知识把它们分类(
填序号).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21、甲、乙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20娄赂1.5A
”、乙标有“22娄赂0.5A
”.
现把它们串联起来,为保证电阻工作安全,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_V.
若并联,允许干路最大电流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2、日晷和沙漏是古代人们计量时间的仪器.(判断对错)23、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24、小丽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她找来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AB
两个木块(B
的表面更粗糙)
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
(1)
将木块A
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拉动,使其做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
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
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
甲、乙两图,小丽分别以较快和较慢的速度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F2>F1
她认为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
她的结论是______的(
选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______.25、小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___关系.(2)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关系.(3)
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眼睛在__侧观察(
填“A
或B
”)
光屏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从而判断平面镜成的是_____(
填“实”或“虚”)
像.
实验中想使蜡烛成的像更亮一些,可以用手电筒照亮蜡烛____填"A”或“B").(4)
小强用薄玻璃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他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
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
与已点燃的蜡烛A
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首先要知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其次要知道会聚点越靠近透镜,会聚作用越强;最后能根据会聚作用和透镜厚薄得到厚薄与会聚强弱的关系.【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透镜及对平行光的会聚作用不同,即右边透镜的焦点靠近透镜,因此右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明显,即凸透镜的焦距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凸透镜表面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
故选A.2、D【分析】【解答】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被研究的乘客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跟乘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路边的树木;走动的列车员、停止车站上的另一辆车任意一者为参照物,乘客和它们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它们为参照物,乘客都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和车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故选D.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3、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四幅图发现共同特征,归纳得出结论.【解析】【解答】解:同学们唱歌是声带在振动;瀑布冲击水面发声是水在振动;切割时的声音是切割机在振动;青蛙鸣叫声是气囊在振动.
归纳得出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选C.4、D【分析】【分析】解答此题时,主要是理解双耳效应的概念,所谓的双耳效应就是: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解析】【解答】解: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主要是因为声音传到武侠者的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他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A;B、C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5、B【分析】解:A
冰挂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过程;故A正确;
B;初夏树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所以保鲜效果更好,故C正确;
D;把衣服摊开晾在阳光下是为了增大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速度;故D正确。
故选:B
(1)(2)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
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4)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本题是对几个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解析】B
6、C【分析】解:人从游泳池中出来;身体上沾有水分,水分蒸发要从身体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到冷.
故选C.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此题考查的是汽化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解析】C
7、C【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将液体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故选C。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解析】C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C【分析】【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1)当t=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1.6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0.8m;
根据v=可得;
==×=×=2:1.故A正确;B错误;
(2)由图象可知;经过6秒,甲通过的路程为1.2m,已通过的路程为0.6m,所以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9、BC【分析】【分析】①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相同的物体温度相同,温度越低,冷的程度越大;
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5℃~42℃之间;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
③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析】【解答】解: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冷热程度相同.此选项正确;
B;-20℃的冰比-15℃的水温度低.此选项错误;
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5℃~42℃之间;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如果用体温计测量沸水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此选项错误;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之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此选项正确.
故选B、C.10、ABCD【分析】【分析】纳米材料的性能包括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改变颜色、增强磁性等.纳米技术能制造出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杀死病毒细胞,制作的量子磁盘,能作高密度的磁记录.【解析】【解答】解:
A;纳米材料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故A正确;
BD;纳米材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洗衣机桶的表面涂上纳米材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纳米奶瓶可以抗菌,故BD正确;
C;纳米材料具有不沾水性;所以纳米防水材料在充满蒸气的浴室里依然光亮,故C正确.
故选ABCD.11、BC【分析】【分析】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解析】【解答】解:A;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故A错误;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D;故B正确;
C;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故C正确;
D;红外线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故D错误.
故选BC.12、BD【分析】【分析】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
浮力实质)
根据可求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是知道浮力的实质(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
【解答】长方体物块悬浮在水中;说明受到水的浮力不变,而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所以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不变;
而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竖直放置比水平放置上下表面积小,所以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不相等,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选项BD正确。
故选BD。【解析】BD
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
由于大气压与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故我国的东部往西部的海拔高度是越来越高,因而气压也是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越小;越小.
【解析】【答案】大气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
14、略
【分析】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呐”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由v=可得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
则接收到信号需要的时间为2×4s=8秒.
(3)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声呐在工作时利用超声波,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液体;8;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3)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解析】液体;8;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15、略
【分析】解:急流的河水;因为流动,所以有动能;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子,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故答案为:动;声能.【解析】动;声能16、略
【分析】解: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增大,所以C点右移,也使BC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反射光线CD的反射角增大,D点右移,使CD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右.
本题可从光的反射现象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手分析.
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在反射的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增大;右17、重地球竖直向下【分析】解:熟透了的苹果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是由于苹果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答案为:重;地球;竖直向下。
地面及其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重地球竖直向下18、略
【分析】解:
∵AB都是由铅组成的实心球;
∴ρA:ρB=1:1;
∵ρ=
∴V=
∴VA:VB==mA:mB=2:3.
故答案为:2:3;1:1.
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密度相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据此求解.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密度相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这是本题的突破口.【解析】2:3;1:119、弹性形变;上;大【分析】解:
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向下压跳板时;对跳板有向下的压力,压力的作用使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同时跳板产生向上的弹力;
弹力与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跳板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故答案为:弹性形变;上;大.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当不受力时,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此题考查了弹力的产生和方向及影响因素.
需要清楚的是,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并且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解析】弹性形变;上;大20、略
【分析】解: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b.
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被地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月偏食;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被地球全部遮挡,就会形成月全食,因此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这一自然规律;
c.
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e.
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f.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g.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所以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于光的反射的是ced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f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bg
.
故答案为:cdefabg
.
(1)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析】cdefabg
21、略
【分析】解:(1)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两只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I脪脪=0.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R录脳+R脪脪=20娄赂+22娄赂=42娄赂
由I=UR
可得;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U=IR=0.5A隆脕42娄赂=21V
(2)
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
U录脳=I录脳R录脳=1.5A隆脕20娄赂=30VU脪脪=I脪脪R脪脪=0.5A隆脕22娄赂=11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只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压U隆盲=U脪脪=11V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隆盲=R录脳R脪脪R录脳+R脪脪=20娄赂隆脕22娄赂20娄赂+22娄赂=22021娄赂
干路流过的最大电流:
I隆盲=U隆盲R隆盲=11V22021娄赂=1.05A
.
故答案为:211.05
.
(1)
已知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两电阻串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的较小值,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2)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并联时,并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较小的一个,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干路流过的最大电流.
本题考查电压、电流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串联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额定电流里面最小的一个,两只电阻并联时,电压也选最小.【解析】211.05
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2、√【分析】【解答】解:古代人们常用日晷和沙漏粗测时间的仪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精确测量时间需要用钟表,用其它方法也可以粗测时间,如:沙漏、水漏等,日晷是古时候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器材.23、√【分析】【解答】解: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一种形式的能量.各种运动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24、略
【分析】解:(1)
实验中;需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2)
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不同,拉力不同,故结论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
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
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甲乙两图压力大小不同,实验过程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保持不变,因此,不能正确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所以她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
水平;匀速直线;等于;(2)
接触面粗糙程度;(3)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科技手段
- 环保行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元素说课稿1(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Know Our WorldLesson 40 Body Language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现代医疗设备制造的严格质量管理路径
- 环保科技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 构建开放性的职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 物流信息安全现状与未来挑战
- 现代桥梁结构的智能化设计与建设
- 未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探索
-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控细则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
- 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粉条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配电网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导则》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 食品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及其报告格式参考
- 产品质量法解读课件1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