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评估课时作业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评估课时作业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评估课时作业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评估课时作业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评估课时作业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三)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非常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起先焦躁担心了。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拓新航路的动因是(C)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B.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C.开拓新的贸易通道D.工业文明扩张的必定性解析:题干没有提及中西贸易问题,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新航路开拓的动因是开拓新的贸易通道,而不是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商路引起了商业危机,在这种状况下,西班牙、葡萄牙为了开拓新的贸易通道,起先开拓新航路,故C项正确;工业文明是18世纪中后期才起先出现的,故D项错误。2.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缺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那样“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D)A.美洲的发觉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找寻印度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D.新航路开拓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开拓新航路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寻金银等贵金属和香料等,这表明新航路开拓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确定,错误;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找寻财宝;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某历史网站上探讨关于新航路开拓的确定性因素,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B.西班牙、葡萄牙拥有大批阅历丰富的航海家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扩大D.航海活动得到了王室的资助解析:新航路开拓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但是从根本上考虑,其确定性因素应为经济根源,故选C。A、B、D都是次要因素,解除。4.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始终是一窍不通,迄今为止任何宏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黯然失色。”这件“头等大事”是指(B)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拓C.西进运动 D.宪章运动解析:新航路的开拓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状态,世界起先连成一个整体,被誉为“地理大发觉”。甚至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起先,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故选B。5.中世纪后期,其他欧洲人对意大利商人接着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会面、收取欧洲公众所须要的种种商品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找寻能干脆抵达东部的途径,以共享这笔厚利。这表明新航路开拓的动力是(D)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商业危机指土耳其人阻断了东西方贸易,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扩大海外市场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与东方进行商业贸易,而不是单独对外销售商品,故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人不满足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在东西方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为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所以才会开拓新航路,故选D。6.“16世纪,有学问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完成这一命题证明工作的是(B)A.哥伦布B.麦哲伦船队C.迪亚士D.达·伽马解析: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充分证明白地球是圆的,选项B符合题意;哥伦布发觉美洲大陆,迪亚士首次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则航行到印度,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7.美洲被“发觉”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这表明欧洲早期航海活动(A)A.受到人文主义影响B.始终遵循着国际法C.亲密洲际文化沟通D.抹杀土著的命名权解析:依据材料“美洲被‘发觉’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可知,这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确定,属于人文主义范畴,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国际法无关,B选项解除。“亲密洲际文化沟通”属于新航路开拓的影响,C选项解除。当时的土著还处于未开化阶段,D选项解除。8.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觉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这一记载说明(D)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胜利D.新航路开拓得益于王权支持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拓。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为激励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为其供应物质方面的嘉奖,这说明新航路的开拓得益于王权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并未体现西班牙重视航海人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胜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新航路的开拓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亲密。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着干脆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D)A.《马可·波罗行纪》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奥斯曼帝国限制商路与天主教激励向东方传教C.西欧国家起先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迪亚士船队的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是沿着迪亚士船队非洲探险时开拓的航线进行的,故D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激发了欧洲人的寻金热,这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无关,故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限制商路造成了东西方贸易的困难,从而迫使新航路的开拓,但没有引发天主教激励向东方传教,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起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中后期,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在16世纪,故C项错误。1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A.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B.英国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统治C.英国占有广袤的原料市场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肆经济掠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归纳获得有效信息。材料主要强调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阿根廷和北美、南美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都为英国供应了大量的原材料,而实质是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肆经济掠夺,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11.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拓》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D)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万~200万磅300万~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万~65万磅70万~100万磅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变更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600年“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为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解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拓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更,故C项错误。12.据统计,新航路开拓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这一现象(A)A.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分化 B.不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C.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促成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解析:结合材料“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可知体现的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分化,A选项符合题意。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解除。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C选项解除。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与材料无关,D选项解除。13.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干脆缘由是(B)A.美洲新航路开拓B.金银大量流入C.货币购买力下降D.世界市场形成解析:美洲新航路开拓产生的干脆影响是对土著居民造成深重灾难,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拓使得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因而利息率下降,故B项正确;货币购买力下降与利息率下降之间没有干脆联系,故C项错误;18世纪世界市场还未形成,故D项错误。14.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拓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B)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拓。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拓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C、D都属于价格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B。15.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拓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D)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解析:新航路的开拓是开拓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拓使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不是“快速形成”,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拓使世界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16.以下是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赛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或许比欧洲全部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这个国家应是(B)A.葡萄牙B.荷兰C.英国D.法国解析:解题的关键词是“17世纪”“共和国”,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17世纪成为头号贸易强国的是荷兰。17.今日,荷兰的成年人常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看好了自己的生意。”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看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增加国际竞争力B.主动发展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C.激励本国海盗劫掠西班牙船只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获得高额商业利润解析:A、B、D三项都符合荷兰海上贸易扩张的史实,C项是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18.下表是16世纪起先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假如经由欧洲输出,再进行交换或生产,最终将获利输入欧洲,其依次应是(B)组别甲乙丙商品内容盐、酒、火器、布匹、五金糖、烟草、稻米、白银奴隶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甲、乙 D.丙、乙、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运行。欧洲殖民者运载着五金等工业品从欧洲启程,首先到非洲交换奴隶,然后将奴隶运到劳动力急缺的美洲交换成白银等物品,最终运回欧洲。1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觉,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C)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解析:新航路开拓后欧洲的殖民活动扩展到全世界,美洲和非洲等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即新航路开拓后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20.从人类发展角度看,早期殖民扩张的主动意义主要表现在(C)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C.亲密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解析:A、B两项不符合“人类发展”角度,D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妙的纪念亭,亭中屹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马克坦岛与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岸,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请回答:(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冲突?为什么?(6分)(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4分)(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能够开拓新航路的客观条件。(4分)(4)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今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说明缘由。(6分)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拓的相关历史史实。最难回答的是第(1)问,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可以看出这种现象并不冲突。其他三问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答案:(1)不冲突。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敬重维护民族主权尊严的人和缅怀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具有同样重要意义。(2)郑和下西洋;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3)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地理学问的提高;指南针等应用于航海及火药武器技术的进步。(4)新航路开拓,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觉”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起先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欧洲始终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全部地区的主要贸易路途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途。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更更为快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途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材料二: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须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始终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一般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独创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供应能量,在养分方面创建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胜利,起先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