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甲;乙是探究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用于探究果醋果酒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有利于提高产量B.打开阀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C.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乙用于腐乳制作,应控制好温度,加盐腌制后接种毛霉菌种2、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A.B.C.D.3、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实验名称相关描述①果酒的制作发酵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出现灰绿色,则有酒精产生②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之前要静置片刻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培养液浓度、有无O2等④酵母菌的纯培养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4、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作而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豆腐发酵过程中由多种霉菌参与,如毛霉、根霉和曲酶等,没有酵母菌参与发酵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是毛霉的直立菌丝,其作用是使腐乳成形,对人体无害C.毛霉等微生物中的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氨基酸使豆腐变成独特风味的腐乳D.豆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盐、酒和香辛料都有防腐杀菌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5、关于腐乳发酵的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B.装瓶后豆腐上的毛霉继续生长繁殖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D.料酒可以影响腐乳的风味和成熟的时间6、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膳食中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一般不会危害身体健康B.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C.亚硝酸盐不是致癌物质,但可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D.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7、以下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气的是()A.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B.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C.利用毛霉发酵制作腐乳D.利用醋酸杆菌发酵制作果醋8、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3次B.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透析12小时C.凝胶裝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D.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B.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C.本研究的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D.图中的纵坐标可以是污渍的残留量10、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洗涤浓度(单位体积的水中加入洗衣粉的量)的两种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洗涤浓度。

去污力(%)

洗衣粉品种。

0.2%0.4%0.6%0.8%加酶洗衣粉甲71.578.980.079.9加酶洗衣粉乙69.580.480.680.5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并使用了包埋法固定B.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则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D.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为0.4%,浓度过大是不必要的11、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12、菜籽粕含有35%~45%蛋白质,是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但其中的单宁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的应用。研究者将不同菌种接种到菜籽粕与麸皮制成的固体培养基中发酵48h,测定菜籽粕中单宁的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菌和黑曲霉菌均属于原核生物B.为防杂菌污染,接种后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C.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D.可用不接种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作对照组13、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基本上都可以分解尿素“如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等”。下列关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B.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C.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D.可以利用人工诱变、转基因、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14、桑葚与草莓营养价值极高,口味调和。草莓中含量较高的维生素C有助于延缓桑葚天然色素的氧化;桑葚独有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物质能显著增强复合果酒的功效。下图为桑葚草莓复合果酒的工厂化制备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桑葚和草莓原料的挑选和清洗→混合搅拌→添加偏重亚硫酸钾→榨汁→调糖和调酸→灭菌→接种发酵A.在生产复合果酒的过程中,要防止桑葚天然色素被氧化B.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能促进酵母菌繁殖,有利于加快果酒发酵C.复合果酒的制备过程中对发酵设备要进行灭菌处理D.变酸的果酒表面会形成一层菌膜,这层菌膜是由乳酸菌形成的15、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意思是瓮中酒液凉了不再起泡,米有未消耗完的,就是酒曲的力量用尽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酒曲酿酒过程中,为加快微生物代谢需不断通入O2B.酒液温度的变化与酒曲中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有关C.起泡是由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D.“曲势尽”可能是瓮中液体pH降低、酒精浓度过高导致16、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17、下列关于造成相关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B.制作泡菜时,放盐的比例过大,造成泡菜腐烂发霉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洗涤效果差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_________________,降低分离效果。19、凝胶色谱法实验使用的缓冲液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缓冲液。20、为了加速膨胀,可以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21、水蒸气蒸馏后,锥形瓶中将收集到乳白色的乳浊液,这是玫瑰精油与____________的混合物。这时只需要向乳化液中加入___________,增加盐的浓度,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然后用__________将这两层分开。分离的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加入一些_______吸水,放置过夜,再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就要可以得到玫瑰油了。22、色谱柱填料的处理。

商品凝胶是干燥的颗粒,使用前需直接放在________中膨胀。为了加速膨胀,可以将加入__________的湿凝胶用________加热,逐渐升温至接近沸腾。这种方法不仅时间______,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________,排除胶粒内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8分)23、下图是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的____________呼吸;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__。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___________%左右最为合理。

(3)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醋酸发酵后;应将反应条件改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min,其目的是_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4、植物有效成分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养生、护肤等领域;回答下列有关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问题。I.沉香精油是由沉香木经过水蒸气蒸馏法或萃取法提炼而成的,是沉香的精华所在。

(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精油比萃取法的出油率_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柑橘类果实的精油主要存在于外果皮的油细胞中;实验小组用压榨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柑橘精油。

(2)分析用这两种方法提取的柑橘精油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主要成分d-柠烯的含量基本一致,而采用压榨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含量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要高出25%~35%,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III.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药品和食品添加剂中;可以用来治疗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还可以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

(3)采用萃取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_________→浓缩。干燥时,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引起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____________;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

(4)为了验证萃取物是否是胡萝卜素,某同学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含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所示,并进行分离,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位置为________(填字母)时,即可说明该萃取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5、网络中有位四川姑娘发布了一系列生活视频;视频中的她酿制果酒果醋;腌制泡菜腊肉、手工造纸、养蚕丝、染布、蜀绣、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获得了网友们的热评和点赞。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酿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发酵产生的果酒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会进一步转变为醋酸,与酒精发酵的条件相比,醋酸发酵需要___(答出2点)

(2)工业上生产酒精可采用___法固定酵母细胞,细胞固定化技术的优点是___(答出2点)。

(3)若要测定果酒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密度;进行下图所示操作。

将发酵液用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一段时间后,培养基A、B、C中菌落数分别为36、40、35,表明IL发酵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约为___个,统计结果比酵母菌的实际数目偏__(大或小)。26、某种产脂肪酶菌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下表是从土壤中初筛该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NH4)2SO4

NaCl

MgSO4·7H2O

K2HPO4

1%橄榄油。

蒸馏水。

pH

0.1g

0.05g

0.01g

10g

4mL

定容至100mL

7.0

(1)在上述培养基中,橄榄油能为产脂肪酶菌提供_________。用该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在选择培养过程中,使用摇床振荡效果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离产脂肪酶菌时,在上述培养基的基础上,还应加入琼脂和溴甲酚紫(碱性条件下呈紫色,在酸性条件下为黄色)。在平板上产脂肪酶菌菌落的周围会出现黄色圈,原理是_________。筛选时常选择黄色圈直径大的菌落,说明_____。

(3)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计算得出菌体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使用该方法计数时研究人员分别在3个平板上接种稀释倍数为104的滤液各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菌落数分别为26、234、258,则每1ml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个。还可用滤膜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如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将滤膜放在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大肠杆菌的数量。

(4)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此方法用到下图仪器,图中甲、乙、丙指示的依次是_____。(填序号)

①安全阀;排气阀、压力表。

②排气阀;安全阀、压力表。

③安全阀;排气阀、温度表。

④排气阀、安全阀、温度表27、细菌纤维素与一般的植物纤维相比;具有纯度高;聚合度好等特性,在食品、造纸、医药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发酵液表面常产生的凝胶状膜主要为细菌纤维素。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果醋制作的主要菌种为_________________,写出当缺少糖源时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室进行了高产纤维素菌株的分离筛选和应用研究。

流程为:荞麦醋取样品→扩大培养→菌种分离及纯培养→初筛→纯化→复筛→发酵生产。

①传统发酵过程一般为混合菌种的_________________发酵为主。荞麦醋样本中菌种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菌种时,常利用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写出2种)进行鉴定。

(3)实验室研究了细菌纤维素生产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获得的参数曲线如下:

培养液中菌体的密度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由图可知,影响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阀a是控制充气口充气的,制备果酒,应该关闭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阀b是控制发酵液的取样的;管口2连接的是排气口,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详解】

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故当甲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的条件下,由于溶氧量增加,不利于酒精发酵,A错误;打开阀b;可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管口2排出,B错误;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C正确;腐乳制作时应先接种毛霉菌种,后加盐腌制,D错误。

故选C。2、B【分析】淀粉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水解,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也可以水解.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一般不用淀粉进行实验.据此分析作答.A.为避免实验误差,需要先将各组试管中相应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正确;B.酶易受pH的影响,且淀粉在酸性环境中可以水解,所以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不相同,B错误;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酶已经失活,不能水解淀粉,故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D正确。故选:B。3、B【分析】【分析】

1;制备培养基的步骤:计算、称量、溶化、(调节pH)、灭菌、倒平板。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

(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对于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

【详解】

①葡萄糖也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因此发酵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后溶液变成灰绿色,不能说明有酒精产生,①错误;

②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之前要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在显微镜观察;计数,②正确;

③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无O2是自变量;③错误;

④酒精灯火焰附近是无菌区域;倒平板和接种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由于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错误。

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4、D【分析】【分析】

腐乳的制作原理:利用的菌种有毛霉(主要);酵母菌、曲霉、青霉等;适宜温度为15℃~18℃,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杀菌,若腐乳的含量过高,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详解】

A、豆腐发酵过程中既有毛霉等霉菌参与也有酵母菌参与,A错误。

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是毛霉的直立菌丝,豆腐外一层的“皮”是由匍匐菌丝形成的,“皮”的作用是使腐乳成形,B错误。

C、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豆腐变成独特风味的腐乳,C错误。

D、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盐,制作卤汤时加入的酒和香辛料都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D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详解】

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参与了腐乳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项正确;

装瓶后豆腐上的毛霉受高浓度盐分;酒精抑制;不能继续生长繁殖,B项错误;

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C项正确;

料酒可以影响腐乳的风味和成熟的时间;D项正确。

故选B6、D【分析】【分析】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有关。

【详解】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一般不会危害身体健康,A正确;制作泡菜的过程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亚硝酸盐不是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C正确;醋酸杆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不是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D。7、A【分析】【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O2+6H2O6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能量。

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会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定期排气,A正确;

B;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时不会产生气体;不需要定期排气,B错误;

C;利用毛霉发酵制作腐乳时不是密封环境;不需要定期排气,C错误;

D;利用醋酸杆菌发酵制作果醋时不是密封环境;不需要定期排气,D错误。

故选A。8、C【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A;红细胞的洗涤过程应该用生理盐水洗涤;不能用蒸馏水洗涤,A错误;

B;将血红蛋白溶液通过透析进行粗分离时应该选用磷酸缓冲液;不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错误;

C;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如果有气泡会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C正确;

D;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不会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快,D错误。

故选C。

【点睛】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C:D【分析】【分析】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变。

3;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衣粉的去污效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而普通洗衣粉在t1时的洗涤效果没有t2时好;A错误;

B、由于温度过高,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由图可知,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B正确;

C;图中曲线显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即洗衣粉是否加酶,C正确;

D;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的残留量或污渍消失所需的时间长短等;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0、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酶;不同洗涤浓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洗涤的温度、洗涤时间、洗涤方式、洗涤材料和污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是将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酶通过特殊物质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并没有运用到固定化酶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A错误;

B;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B正确;

C;pH会影响酶的活性;pH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

D;该表格显示甲、乙两种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浓度相同;都为0.6%左右,但是不能说明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相同,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1、A:B:D【分析】【详解】

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避免杂菌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2、A:B【分析】【分析】

由柱形图分析可知;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组总单宁含量最高,黑曲霉菌处理的组中单宁含量最低,根据单宁含量推测可知,对单宁分解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H>R>N>K,这说明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分解作用最强。

【详解】

A;乳酸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曲霉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对培养基灭菌应在接种前;接种后再灭菌,菌种将被全部杀死,B错误;

C;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黑曲霉菌发酵菜籽粕中单宁含量最低,说明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C正确;

D;对照组为不接种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目的是作为对照,说明微生物去除单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B。13、A:B:C【分析】【分析】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

A;脲酶能够将尿素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能利用尿素做氮源,根本原因是其含有合成脲酶的基因,A正确;

B;蛋白质组成元素包括N;因此尿素中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细菌的蛋白质,B正确;

C、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细菌为“J”形增长,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生殖,因此最初接种M个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2n×M个;C正确;

D;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不能用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D错误。

故选ABC。14、A:B:C【分析】【分析】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30℃,pH最好是弱酸性。

【详解】

A;桑葚独有的花青素等能显著增强复合果酒的功效;所以在生产复合果酒的过程中,要防止桑葚天然色素被氧化,增强功效,A正确;

B;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快速的增殖;所以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能促进酵母菌繁殖,有利于加快果酒发酵,B正确;

C;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复合果酒的制备过程中对发酵设备要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

D;变酸的果酒表面会形成一层菌膜;这层菌膜是由醋酸菌形成的,D错误。

故选ABC。15、B:C:D【分析】【分析】

用酒曲酿酒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详解】

A、用酒曲酿酒是利用了微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不能一直通入O2;A错误;

B;由于呼吸作用会产热;故会导致酒液温度产生变化,B正确;

C、起泡是由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发酵液中形成的;C正确;

D;“曲势尽”可能是随着发酵的进行瓮中液体pH降低、酒精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大量死亡;D正确。

故选BCD。16、A:B:C【分析】【分析】

【详解】

A;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而后进行无氧呼吸,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而后减少,C错误;

D;若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属于醋酸菌,需氧型微生物,可能是发酵瓶漏气引起的,D正确。

故选ABC。

【点睛】17、C:D【分析】【分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详解】

A;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少,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加料酒的量多,成熟期延长,A错误;

B;制作泡菜时;放盐的比例过小,造成泡菜腐烂发霉,B错误;

C;醋酸菌为好氧菌;最适温度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造成发酵失败,C正确;

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酶与污垢不能充分接触,进而造成洗涤效果差,D正确。

故选CD。

【点睛】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磷酸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凝胶内的空气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氯化钠(NaCl)分液漏斗无水Na2SO4过滤22、略

【分析】【详解】

色谱柱填料的处理。

商品凝胶是干燥的颗粒,使用前需直接放在洗脱液中膨胀。为了加速膨胀,可以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逐渐升温至接近沸腾。这种方法不仅时间短,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胶粒内的空气。【解析】洗脱液洗脱液沸水浴短微生物空气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8分)2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1)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时,其可以发酵产生酒精与二氧化碳,因此酒精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白砂糖属于蔗糖;是一种含碳的有机物,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据曲线图可知,当白砂糖的含量为15%时,酵母菌通过酒精发酵产生的酒精的量最多,因此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为合理。

(3)由于醋酸发酵前;酵母菌通过酒精发酵产生大量的酒精,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因此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

(4)醋酸使一种严格的需氧菌;且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转为醋酸发酵后,应将反应条件改变为持续通气,温度提高为30—35℃。

(5)醋酸发酵完成生成山楂果醋后;山楂果醋内存在活的醋酸菌,为了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或杀死醋酸菌),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min,这样做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点睛:本题以山楂果酒和山楂果醋的研制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需要学生掌握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及过程,明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0—35℃;制作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种需氧型生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解析】无氧前者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碳源15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持续通气,温度提高为30—35℃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或杀死醋酸菌)五、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4、略

【分析】【分析】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而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过快。色素混合液层析后,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

Ⅰ.(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精油;部分挥发性小的成分不会随水蒸气蒸发,所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精油比萃取法的出油率会低。

II.(2)用压榨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橘精油;分析用这两种方法提取的柑橘精油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主要成分d-柠烯的含量基本一致,说明提取方法不会影响提取物的含量,而采用压榨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含量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柑橘精油中的要高出25%~35%,推测原因可能是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会在水蒸气蒸馏时会由于高温发生部分水解。

III.(3)采用萃取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萃取后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成分,然后通过浓缩胡萝卜素提取液。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否则会引起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溶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需要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

(4)为验证萃取物是否是胡萝卜素,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含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并进行分离,与色素混合液层析的各色素带平行的即为对应色素,据此判断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位置为B时,即可说明该萃取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

【点睛】

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汽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解析】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沉香精油会失去部分挥发性小的成分柑橘精油中的β-月桂烯会在水蒸气蒸馏时发生部分水解过滤温度和时间性质和使用量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其扩散速度大小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或者写已知点样点1、2、3中不含胡萝卜素,只有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中才有可能在最上面色素带位置出现样点)25、略

【分析】【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醋酸菌为好氧菌,适宜的温度比酵母菌高,因此需持续通氧;更高的培养温度(30—35°C)。

(2)

包埋法可以用来固定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更容易与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