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1页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2页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3页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4页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

团体标准

T/CSAExx-20xx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IntelligentConnectedMotorcycleandMoped

On-boardterminal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Draftingguidelinesforcommercialgradesstandard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

I

T/CSAEXXXX-202X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载终端(以下简称车载终端)的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安装应用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上用于采集、存储和传输车辆状态信息、故

障信息和各类传感器及执行器数据的设备装置。

本文件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359.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第1部分:车辆类型

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28046.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28046.2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28046.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28046.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GB/T21437.2道路车辆自传导和藕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21437.3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藕合引起的电骚扰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

和感性藕合的电瞬态发射

GB/T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9951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T32960.2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

T/CSAExx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载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T/CSAExx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535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IntelligentConnectedMotorcycleandMoped

利用车载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执行器和/或通信装置,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

协同控制和/或信息交互的一类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总称。

注1:环境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以及协同控制等功能一般称为智能功能,其中协同

控制功能一般需要网联功能支持,如图1所示。

1

T/CSAEXXXX-202X

注2:车辆利用通信技术实现与外界信息交互的功能称为网联功能,“外界”是指车辆自

身范畴以外,例如穿戴设备等属于“外界”的范畴,如图1所示。

注3:具备智能功能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称为智能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具备网联功能

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称为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示例:图1中a为智能摩托车和轻便摩

abc

图1定义包含范围

托车,c为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b既可称为智能摩托车又可称为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a、b、c均可称为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

3.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智能网联管理系统IntelligentConnectedManagementSystemof

Motorcycleandmoped

对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载终端所发送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展示和管理,并为主管部

门或摩托车企业提供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管理服务的平台。

3.3

车载终端On-boardTerminal

安装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上,满足其智能网联管理系统要求的车载装置。

3.4

首次定位时间FirstPositioningTime

导航接收机通电后获得的正确定位的时间。

3.5

重捕时间Re-captureTime

卫星信号短暂中断后,导航接收机重新捕获卫星信号并确定其当前位置的时间。

3.6

k首次实时动态real-timekinematic,RTK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

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3.7

数据平台DataPlatform

指车载终端将数据上传后,数据接收端所在的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台。

4一般要求

4.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智能网联管理系统构架

4.1.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智能网联管理系统构架是由车载终端与数据平台组成。

4.1.2车载终端通过数据总线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按标准T/CSAE-XX规定的通讯协议和

数据格式要求进行通信,采集相关数据并通过蜂窝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平台上,同时也可以接

收数据平台的命令或手机APP的命令并通过总线控制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进行部分操作。

4.1.3数据平台按标准T/CSAE-XX规定的技术要求,通过接收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大数据分

2

T/CSAEXXXX-202X

析,可以提供安全预警、故障分析、数据回放、远程防盗等管理或服务功能。

4.2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载终端基本要求

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载终端应具备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功能,并能满足第6

章规定的性能要求,能够确保在车辆全寿命期内,按标准T/CSAE-XX规定的通讯协议和数据

格式要求进行数据发送。

4.3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载终端性能试验要求

按第7章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终端进行功能和性能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向主管部门公开。

5功能要求

5.1车载终端的自检

车载终端应在通电开始工作时,通过信号灯、显示屏或声音表示当前主要状态。主要状态

包括:通信是否正常、车载终端是否正常。

5.2时间和日期

车载终端应能提供时间和日期。车载终端应能以时、分、秒或hh:mm:ss的方式记录时间;

应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的方式记录日期。与标准时间相比时间误差24小时内土5s。

5.3数据采集

车载终端应能采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发动机数据、电池数据、电机数据、车辆状态数

据、故障信息数据、安全相关传感器数据等。采集频率应至少为1Hz。

5.4安全鉴权注册

5.4.1安装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上的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载终端应该向数据平台进行注册。

5.4.2注册信息为本标准规定的安全注册信息

5.4.3车载终端应按标准T/CSAE-XX规定的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接收数据平台下发的注册结

果。

5.5数据上传功能

5.5.1车载终端注册成功后,可根据企业要求确定是否需要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密,按本标

准T/CSAE-XX规定的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上传。数据流信息至少10s上传一次。

5.5.2动力系统启动后60s内必须开始传输数据,动力系统停机后可以不传输数据。

5.6数据补发

当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车载终端应将上报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在数据通信链路恢复正常

后,在发送上报数据的同时补发存储的上报数据。补发的上报数据应为恢复通讯时刻前24h内,

通信链路异常期间存储的数据,数据格式与上报数据相同,并标识为补发信息上报。

5.7数据存储

5.7.1车载终端应按照不低于数据平台需要的最低上传频次的时间间隔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

保存。

5.7.2车载终端内部存储介质容量应满足至少7天的内部数据存储。当车载终端内部存储介

3

T/CSAEXXXX-202X

质存储满时,应具备内部存储数据的自动覆盖功能。

5.7.3车载终端内部存储的数据应具有可查阅性。

5.7.4当车载终端断电停止工作时,应能完整保存断电前保存在内部介质中的数据不丢失。

5.8独立运行

车载终端在外部供电异常断开后,仍可以独立运行,且至少保障外部供电断开前10min的

数据上传到数据平台。

注:数据指T/CSAExx智能网联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数据平台技术要求中规定的相关数据。

5.9定位功能

车载终端应能提供定位有效状态、经度、纬度等定位信息。精度要求应满足:

a)水平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m;

b)最小位置更新频率为1Hz;

c)首次定位时间:从待测件开机开始计时,直至其定位正确停止计时。

1)冷启动:从系统加电运行到实现捕获时间应不超过120s;

2)热启动:实现捕获时间应小于10s。

5.10拆除报警功能

摩托车生产企业应具有车载终端防拆除技术措施,确保车载终端不被恶意拆除。

当车载终端故障、设备感应到被拆除或电源线被剪断时,车辆应激活驾驶员报警系统,并

尽可能向数据平台按照本标准T/CSAE-XX规定的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发送拆除报警信息,报警

信息包括拆除状态、拆除时间和定位经纬度信息。

5.11安全策略

5.11.1车载终端应提供给技术可行的安全策略,保证产品各种性能和功能处于安全范围内,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5.11.1.1车载终端存储、传输的数据宜采取加密方式,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使用国密

SM2算法,必要时采用硬件方式对私钥进行严格保护;

5.11.1.2车载终端存储、传输的数据应是完整的;

5.11.1.3数据传输过程应当对数据进行扫描,及时发现恶意的数据及攻击行为或超出正常数

据读取的指令,安全检测应当检出95%以上的攻击,误报率小于1%,在攻击开始后10s内发现

并启动防护措施;

5.11.1.4车载终端应能对接收到的命令进行身份鉴权,由操作许可的平台或设备才可以对终

端发送控制命令。身份鉴权应采用非对称的国密SM2算法。

5.11.2车载终端应具备数据安全系统。

5.12远程控制

车载终端应有自检、远程查询、远程参数设置和远程升级等功能。

6性能要求

6.1电气适应性能

4

T/CSAEXXXX-202X

6.1.1启动时间

车载终端从加电运行到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的时间不应超过120s。

6.1.2工作电压范围

车载终端工作电压范围应满足9~100V。

6.1.3过电压性能

车载终端过电压性能应符合GB/T28046.2-2011中4.3的要求。

6.1.4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性能

车载终端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性能应符合GB/T28046.2-2011中4.5的要求。

6.1.5反向电压性能

车载终端反向电压性能应符合GB/T28046.2-2011中4.7的第2种情况的要求。

6.2环境适应性能

6.2.1工作温度范围

在车辆主电源供电情况下,车载终端工作温度范围-30℃~+70℃。JT/T794-2019道路运

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6.5.1工作温度-25℃~70℃

6.2.2储存温度范围

车载终端储存温度范围-40℃~+85℃。

6.2.3耐机械振动性能

车载终端耐机械振动性能应符合GB/T28046.3-2011中4.1的要求。

6.2.4耐机械冲击性能

车载终端耐机械冲击性能根据车载终端安装位置应符合GB/T28046.3中4.2的要求。

6.2.5低温性能

车载终端低温贮存和运行性能应符合GB/T28046.4中5.1.1的要求。

6.2.6高温性能

车载终端高温贮存和运行性能应符合GB/T28046.4中5.1.2的要求。

6.2.7温度梯度性能

车载终端温度梯度性能应符合GB/T28046.4中5.2的要求。

6.2.8湿热循环性能

车载终端温热循环性能应符合GB/T28046.4中5.6试验1的要求。

6.3电磁兼容性能

6.3.1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脉冲严酷程度应符合GB/T21437.2-2008表A.1或

表A.2中Ⅲ级的要求。试验按照GB/T21437.2-2008中第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试

样处于工作状态,试验脉冲选择1,2a,3a,3b。试验脉冲1,2a各进行5000个脉冲,试验脉冲

3a,3b试验时间各为1h。试验中、试验后车载终端所有功能应符合GB/T21437.2表A.4或

表A.5的要求。

6.3.2耦合电瞬态发射抗扰度

耦合电瞬态发射抗扰度试验脉冲严酷程度应符合GB/T21437.3-2012附录B表B.l、表

B.2中Ⅲ级要求。试验按照GB/T21437.32012中第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试样处

于工作状态,试验方法选择CCC方法和ICC方法。试验中、试验后车载终端所有功能应处

于GB/T28046.1定义的A级。

6.3.3辐射抗扰度

5

T/CSAEXXXX-202X

辐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7619表1中的大电流注入法和自由场法的要求。大电流注

入法按照GB/T17619-1998中9.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自由场法按照GB/T17619-1998

中9.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中、试验后车载终端所有功能应处于GB/T28046.1定义

的A级。

6.3.4静电放电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9951表B.3中接触放电士6kV和空气放电士15kV

的要求。试验按照GB/T19951-2005中第7章的要求进行。试样不通电,放电点选择为安

装操作时人员易触及的表面进行放电试验,试验速率为5s放电1次,每个放电点应对正

极性或负极性各放电5次。试验后车载终端所有功能应处于GB/T28046.1定义的A级。

6.3.5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性能

无线电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限值应符合G/T18655第6章电压法表5,表6的等级3

要求。

6.4使用可靠性性能

车载终端使用寿命应不低于7年。

6.5盐雾防护性能

车载终端在参照GB/T2423.18规定的严酷等级(5)进行四个试验循环后,正常功能应没有

降低(例如,密封功能,标志和标签应清晰可见),功能状态应达到GB/T28046.1定义的C级。

6.6外壳防护性能

车载终端应至少满足GB/T4208中规定的IP65的防护等级,试验后车载终端所有功能应处

于GB/T28046.1定义的A级。

7试验方法

每个型号的车载终端,都应进行附录A规定的终端功能和性能试验,以及附录C规定的安

全性试验,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见表1。

表1终端试验内容

试验内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连接检查5.1附录A.3.1.1

时间和日期5.2附录A.3.1.2

数据采集5.3附录A.3.1.3

数据存储5.7附录A.3.1.4

数据补发5.6附录A.3.1.5

导航定位性能测试5.9附录A.3.1.6

电气适应性6.1附录A.3.2.1

环境适应性6.2附录A.3.2.1

电磁兼容适应性6.3附录A.3.2.1

6

T/CSAEXXXX-202X

使用可靠性试验6.4附录A.3.2.2

盐雾防护性能6.5附录A.3.2.3

外壳防护性6.6附录A.3.2.4

信息安全测试5.12附录B

7

T/CSAEXXXX-202X

附录A

(规范性)

车载终端试验方法

A.1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进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智能网联管理系统车载终端功能和性能试验的方法。

A.2环境准备

提前准备4套车载终端、相应的线束及配套接插件等,1套用于验证车载终端各项功能的

工具。

A.3车载终端试验方法

A.3.1功能试验

A.3.1.1连接检查

车载终端接上电源后,按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检查车载终端是否工作正常,并查看

是否满足标准规定的自检功能,然后检查车载终端是否能正常连接到试验平台,并有数据上传

到试验平台。

A.3.1.2时间和日期检查

车载终端应能提供时间和日期。车载终端应能以时、分、秒或hh:mm:ss的方式记录时间;

应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的方式记录日期。与标准时间相比时间误差24h内±5s。

A.3.1.3数据采集检查

通过试验平台,检查上报数据频率、采集数据频率和数据内容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A.3.1.4数据存储功能检查

检查车载终端的数据是否满足本标准5.8的要求。同时根据连续传输10min的数据量来

计算车载终端是否满足至少7天的存储要求。

A.3.1.5数据补发检查

人为制造车载终端通信异常故障,之后恢复通信后通过检测平台查看是否有补发数据,且

满足标准5.6的要求。

A.3.1.6卫星导航定位性能仿真试验

A.3.1.6.1试验方法

卫星模拟器

图A.1仿真试验示意图

仿真试验采用卫星系统GNSS模拟器,模拟器应可同时模拟产生最多24颗卫星动态信号,

并支持模拟车辆路径规划,为了和真实环境中卫星数目比较接近,模拟7-8颗恒定载噪比(42~44)

质量的卫星。

首次定位时间:从试验样品开机开始计时,直至其定位正确停止计时。分别进行冷启动和

8

T/CSAEXXXX-202X

热启动,得到两种模式下的启动时间。冷启动,需使试验样品连续7天不加电;热启动,需使

试验样品正常工作情况下,断电60s,再重新启动。

位置更新频率:试验样品以文件形式输出定位结果,查看时间间隔为t,则位置更新频率

为1/t。

A.3.1.6.2判定指标

a)首次定位时间(TTFF):

——冷启动:TTFF≤120s;

——热启动:TTFF≤10s。

b)位置更新频率:更新频率≥1Hz。

A.3.2性能试验

A.3.2.1车载终端电气适应性

车载终端电气适应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能试验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应按照GB/T32960.2

第5.2.1-5.2.3条要求进行。

A.3.2.2使用可靠性试验

车载终端使用寿命应不低于7年,可靠性试验方法采用GB/T32960.2附录A温度交变耐久

寿命试验方法。

A.3.2.3盐雾防护性能试验

车载终端盐雾性能按照GB/T2423.18规定的严酷等级(5)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A.3.2.4外壳防护性试验

车载终端按照GB/T4208中规定的相应防护等级的试验方法进行。

9

T/CSAEXXXX-202X

附录B

(规范性)

车载终端安全性试验

B.1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本标准中安全策略以及本标准导航定位安全的试验方法。

B.2试验样品准备

B.2.1试验样品能够上电运行,能够正常通讯。

B.2.2试验样品具备导航定位功能。

B.2.3试验样品能够输出或者通过远程查看入侵日志和入侵响应。

B.2.4试验样品能够实现SM2加密算法。

B.3渗透试验方法

B.3.1试验设备

渗透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