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B/30/wKhkGWeN0C-AYYfiAAJoOIEX5NU045.jpg)
![2025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B/30/wKhkGWeN0C-AYYfiAAJoOIEX5NU0452.jpg)
![2025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B/30/wKhkGWeN0C-AYYfiAAJoOIEX5NU0453.jpg)
![2025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B/30/wKhkGWeN0C-AYYfiAAJoOIEX5NU0454.jpg)
![2025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B/30/wKhkGWeN0C-AYYfiAAJoOIEX5NU0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0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述:台湾重归清朝怀抱,清朝经此教训,对台施政开始舍弃“以不治治之论”,改行“实效管辖领有论”,不但积极开山扶番、开路垦荒、兴学教化、铺筑铁路、充实防卫,光绪十一年(1885),更宣布台湾建省,直辖中央,转型成为西方式的管辖体制。这表明A.台湾建省主要是吸取中法战争教训B.“实效管辖领有论”是中国传统的主权理论C.清政府借鉴西方的国家管理体制D.台湾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640年,唐太宗在高昌(后移至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702年,武则天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这两个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A.开辟贯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B.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C.促进汉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推动东北边疆地区开发进步3、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现象时,提出了“神是第一推动力”的观点。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根据上述材料,导致牛顿晚年用神学解释自然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他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B.他认为只有神学才能指导科学C.长期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他精神失常D.事业达到颠峰后思想趋向保守4、孙中山在《民权初步》中提到,会场里每做一事,都需要经过三道手续:一是动议,二是讨论,三是表决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即:在一项动议表决之后,有的会员想推翻表决,提出复议,这叫做复议动议。这表明孙中山认为在会议决策时A.集思广益但也应该提高效率B.利用直接民主形式实现宪政C.维护会场秩序是必要前提D.注重程序性和充分民主性5、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②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③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6、“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材料描述的这一理论主要见于A.《共产党宜言》B.《神圣家族》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7、1367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北伐元朝。之后,他又在登基诏书中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这体现了朱元璋意在()A.倡导蒙汉民族平等B.恢复封建专制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信仰D.彰显政权的正统性8、对每个人按照品德而非出身分工的希腊哲学家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9、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史学界对下列历史人物研究最为集中的一组是A.严复康有为梁启超B.洪秀全李秀成孙中山C.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D.卢梭华盛顿拿破仑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10、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12、“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2年春;张之洞选派学生赴日本留学,黄兴成为这批留学生中唯一的湘籍学生。1903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与同学130余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宣传抗俄保国。
1904年;与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5年,黄兴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成为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随后即将主要精力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1907年至河内,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1911年4月27日,黄兴指挥的广州起义爆发,最后失败,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作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督战武汉,为保卫革命胜利作了重大贡献。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出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本部总长。南北议和之后,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北迁北京。黄兴担任南京留守,最终又因缺乏经费导致军队哗变,于是取消了南京留守一职,黄兴退居上海。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
——摘编自饶怀民《黄兴:从传统儒生到革命领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兴参与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兴的革命活动及其历史作用。1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诞”,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斤,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編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1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毕异,北宋布衣,因写得一手好字,被杭州“播文堂”雕版作坊的大商贾皮子龙所赏识,聘请为作坊的写字先生,当上了书肆刻工。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为“刻版印刷术”。毕舁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实践经验,于宋庆历年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版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据沈括《梦溪笔谈》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毕异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毕异成就的意义。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出现了一些人,比较明白地以资产阶级观点来反对洋务派,例如光绪十二年(1886年)宋育仁所著的《时务论》中说,对于西方国家,“不师其法,惟仿其器,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洋务,未收富强之效,徒使国兴聚敛,而官私中饱,此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育仁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丁拱辰;福建晋江人,清代著名军火科学家,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学习掌握外国先进军事技术的爱国科学家。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在火炮方面的差距巨大,清军火炮由于冶金、铸造及火药配制工艺落后,致使射程短、精度低、射速慢,而且炮架和瞄准具不完善,甚至有些火炮竟无瞄准具,只靠士兵凭经验发射,其结果可想而知。道光三十一年(1841年),丁拱辰在广州研究西洋火炮,将其“加表之法”移入中国火炮,使命中率大大提高。他借鉴西洋方法,制成滑车架,使火炮可上下左右转动,便于炮手操作,加快了战时的反应速度。此外,他还改进了火炮铸造技术,在不影响火炮威力的前提下缩短了炮管。他结合自己的经验,整理西洋资料,著成《演炮图说》。
——整理自《清代回族科学家丁拱辰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拱辰撰写《演炮图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丁拱辰军事科技研究的意义。18、材料张伯苓,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幼年体弱,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对拳击、击剑、足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均有系统学习,身体逐渐强壮。张伯苓,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幼年体弱,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对拳击、击剑、足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均有系统学习,身体逐渐强壮。——摘鹅自《张伯苓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并指出其重视体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伯等的体育实践活动。甲午战争中,作为一位实习军官,目睹了中国海军体质虚弱、萎靡不振的状态。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他选择脱离海军,矢志以教育来改造国家。从1904年开办私立中学敬业学堂起,便将诸多西方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造国人的道德、知识、体魄。“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主张“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1908年,前往伦敦第四届奥运会的比赛现场,回国后,积极传播奥运精神和理念。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张伯苓任主要负责人。随后,全国各地体育活动大量开展并开始形成规模,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推动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参奥资格。1949年,婉拒蒋介石赴台邀请,选择留守大陆。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2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伯渠铜像。
林伯渠(1886—1960)生于湖南临澧;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1921年1月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负责国民党改组工作。他参加过南昌起义、长征等。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9年9月任新政协筹备会代理秘书长。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林伯渠铜像矗立在三级台阶上,代表他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
——整理自林伯渠故居相关文字介绍等材料二早在大革命时期,林伯渠已经是国民党中常委,很有声望了,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严格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对党组织所布置的任务,他总是不折不扣地努力去完成。当时他每月工资300余元,很大部分都交了党费。主政陕甘宁边区政府期间,他积极培育延安作风,在日记中写道“一、遵守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的进行监督。四、坚持马列主义教育”。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林伯渠又为自己拟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入城守则》:不做旧诗;不持手杖;不吸纸烟;每天挤时间读书报;每天挤时间散步;尽可能地接近实践与实践。六条“守则”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执着的精神追求。——摘编自王相坤《从国民党中常委到新中国开国大典主持人》等(1)毛泽东曾评价林伯渠:“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结合材料及所学,对此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概括林伯渠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曾预期,随着诸殖民地实现工业化和变得繁荣昌盛,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实际上,他在致其好友恩格斯的一封信(1858年10月8日)中,就表达了这种担心: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所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情况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现在所称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马克思曾预期,随着诸殖民地实现工业化和变得繁荣昌盛,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实际上,他在致其好友恩格斯的一封信(1858年10月8日)中,就表达了这种担心: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所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情况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现在所称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分析“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的原因,就其中一个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具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1、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简介。
李四光。
(1889~1971)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1949年前;李四光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李四光在仔细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后,深信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他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时传祥。
(1915~1975)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旧中国;时传祥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他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他的“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李顺达。
(1915~1983)
1943年;李顺达组织6户贫困农民成立了农业劳动互助组—李顺达互助组,积极生产,支援前线。1951年春,李顺达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出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后来李顺达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到1955年,合作社的总收入比互助组时期增加了25.1%,人均收入超过社外农民收入的23.3%。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完成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部分。序号人物备注2牛顿(1642〜1727)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4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6蔡伦(?〜121)中国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9哥伦布(1451—1506)发现美洲新大陆。10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1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8秦始皇(前259〜前210)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式。20毛泽东(1893〜1976)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27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相当规模的改造。23马丁路德(1483〜1546)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24哥白尼(1473〜1543)发表《天体运行论》,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25瓦特(1736〜1819)蒸汽机的重大改进者。27乔治华盛顿(1732〜1799)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担任美国首届总统。38爱迪生(1847〜1931)有数量巨大的一千多种发明。73卢梭(1712〜1778)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从上表中任选三位或三位以上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5题,共15分)23、(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4、“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5、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7、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更宣布台湾建省,直辖中央,转型成为西方式的管辖体制”和其他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强调对台湾的主权和治理,借鉴了西方的国家管理体制,故答案为C项。台湾建省受中法战争的影响,但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实效管辖领有论”是西方关于主权国家的理论,排除B项;D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2、B【分析】【详解】
唐朝初期,武功强盛,不仅统治了新疆,其领土还一度扩张到中亚。为了统治广袤的西域边疆,有效管理众多的少数民族,唐朝效法汉朝建制设置都护府,都护府负有“抚慰诸藩,辑宁外寇”之责,进而稳固唐朝的统治。唐朝在西域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而北庭都护府便是武则天时期主管天山北麓军政的机构,故选B;丝绸之路是汉朝开辟的,A不选;C、D说法错误。3、A【分析】牛顿晚年用神学解释自然现象是由于牛顿认为人的智力、人的理性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有用神学来解释自然现象,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牛顿并未认为只有神学才能指导科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并未精神失常也未思想趋向保守,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D【分析】【分析】
【详解】
民主能够集思广益;程序能够提高效率,这是孙中山的这一思想的作用,而非思想本身,故A错误;
基于民主的程序而形成的模式或者制度;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直接民主会议的形式,推动宪政的实施,而不是思想本身,B错误;
要实现这一民主的程序;需要能够维持会场的秩序作,这个是必须要前提,但不是思想本身,故C错误。
“动议”——“讨论”——“表决”——“复议动议”组成一个操作的流程,体现了程序性;“动议”的提出,“讨论”,“表决”及“复议”都赋予了与会人员充分的参与和表达的全力,体现了民主性;故应选D。5、D【分析】【详解】
③项“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符合史实。乾隆让位不能够彰显“民主政治”;而华盛顿让位能够展现,有利于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即排除含③的选项。而①②④三项均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6、C【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选C;《共产党宣言》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A;《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的著作,排除B;《资本论》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7、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北上讨元”“明朝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明朝建立前,朱元璋为了讨伐元朝而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号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彰显政权的正统性而提出“惟我中国人民之君今运亦终”,D项正确;倡导蒙汉民族平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元朝时同样也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项;尊重少数民族信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C【分析】【详解】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强调每个人按照品德而非出身分工,把社会分为三个等级(职业),故C正确;排除ABD。9、B【分析】【分析】
【详解】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也要反封建主义,故研究最多的应该是洪秀全、李秀成、孙中山,他们都反对封建的清王朝,主张革命,故B项正确;A项的人物主张改良,C项的人物是维护清王朝的,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的人物是西方的,鉴于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不可能研究这些西方的人物,排除D项。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10、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11、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12、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3、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黄兴参与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是:政治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根据材料概括黄兴的革命活动有:宣传抗俄保国;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督战武汉;出任临时政府陆军总长等。结合所学,归纳黄兴革命活动的历史作用有:宣传了革命思想;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作出重要贡献,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等。【解析】(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答出其中3点即可)
(2)活动:宣传抗俄保国;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担任临时政府重要职务;进行了维护共和的斗争。(答出其中3点即可)
作用:宣传了革命思想;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作出重要贡献,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14、略
【分析】本题考查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和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应当联系当时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和材料中的“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等信息,从洋务运动取得成效;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和坚定的爱国信念等方面来回答。
(2)对沈葆祯建设台湾举措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斤,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解析】(1)原因: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力量有限;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坚定的爱国信念。
(2)简评:增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15、略
【分析】【详解】
(1)同:根据“毕舁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可得出吸收借鉴原有经验;根据所学可得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2)意义:根据“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版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传播;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提高印刷效率、节省资源等等。【解析】(1)同:吸收借鉴原有经验;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2)意义: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传播;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提高印刷效率、节省资源;等等。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不师其法,惟仿其器,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洋务,未收富强之效,徒使国兴聚敛,而官私中饱”可知宋育仁认为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从制度方面着手,所以宋育仁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而非局限在器物阶段。他的观点一方面突破了洋务派器物的局限性,是对西方学习的深入,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但他的这一观点又是对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否定,认为通过学习西方的制度就能挽救民族危机,从而忽视了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作用,所以这一认识具有片面性。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宋育仁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而非局限在器物阶段。他的观点一方面突破了洋务派器物的局限性,是对西方学习的深入,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但宋育仁的观点否定了洋务派的贡献,认为通过学习西方的制度就能挽救民族危机,忽视了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作用,这一认识是片面的。17、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在火炮方面的差距巨大,清军火炮由于冶金;铸造及火药配制工艺落后,致使射程短、精度低、射速慢,而且炮架和瞄准具不完善,甚至有些火炮竟无瞄准具,只靠士兵凭经验发射,其结果可想而知”得出封建社会晚期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认识到与西方军事技术的差距;根据“他借鉴西洋方法,制成滑车架,使火炮可上下左右转动,便于炮手操作,加快了战时的反应速度。此外,他还改进了火炮铸造技术,在不影响火炮威力的前提下缩短了炮管”得出丁拱辰抵抗侵略,摆脱危机的爱国精神驱使。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丁拱辰的军事研究意义在于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廷的作战效能;顺应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为后续学者研究近代军事科技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解析】(1)原因:封建社会晚期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认识到与西方军事技术的差距;丁拱辰抵抗侵略,摆脱危机的爱国精神驱使。
(2)意义: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廷的作战效能;顺应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为后续学者研究近代军事科技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8、略
【分析】【详解】
(1)体育思想:根据材料“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可归纳出三育并进体育为先;根据材料“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可归纳出重视学校体育;根据材料“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可归纳出国家发展与体育发展相联系。原因:根据材料“对拳击;击剑、足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均有系统学习,身体逐渐强壮”可归纳出个人通过体有体质增强;根据材料“目睹了中国海军体质虚弱、萎靡不振的状态”可归纳出甲午战争中的经历;根据材料“矢志以教育来改造国家”可归纳出民族危机立志教育救国。
(2)评价:结合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及体育活动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推动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和推动中国奥运的起步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体育思想:三育并进体育为先;重视学校体育;国家发展与体育发展相联系。
原因:个人通过体有体质增强;甲午战争中的经历;民族危机立志教育救国。
(2)评价:推动了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推动了中国奥运的起步。四、论述题(共4题,共28分)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结合所学,可从20世纪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林伯渠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奋斗着等方面进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1921年1月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负责国民党改组工作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9年9月任新政协筹备会代理秘书长”,结合所学,可从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林伯渠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为国共合作搭建桥梁;大革命失败后,他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全面抗战期间,他主政陕甘宁边区政府,带头培养延安精神;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参与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贡献等,分析说明林伯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贡献。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根据“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结合所学,可从1949林伯渠主持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建国后,他担任新中国政府秘书长,人大副委员长等,继续为新中国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奉献着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最后总结说明,林伯渠为中国的民族的复兴、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及建设贡献了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青年学习的榜样。
(2)品格:根据“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得出艰苦奋斗;根据“坚持马列主义教育”得出立场坚定;根据“不吸纸烟”得出勤俭节约;根据“必须有系统的进行监督”得出平等民主;根据“《入城守则》”得出以身作则;根据“戒骄傲自满”得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根据“他每月工资300余元;很大部分都交了党费”得出无私奉献等。
【点睛】【解析】(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世纪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成为时代潮流。林伯渠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革命失败后参加反对专制维护共和的二次革命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奋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林伯渠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为国共合作搭建桥梁;大革命失败后,他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全面抗战期间,他主政陕甘宁边区政府,带头培养延安精神;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参与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1949林伯渠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的主持人;建国后,他担任新中国政府秘书长,人大副委员长等继续为新中国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奉献着。
总之;在民族危难之际,在党和人民需要之时,正如毛泽东对林伯渠的评价“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他为民族的复兴,为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及建设贡献了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青年的榜样。(此部分可以渗透在不同时期表述)
(2)品格:艰苦奋斗、立场坚定、勤俭节约、平等民主、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无私奉献等20、略
【分析】【详解】
首先;根据材料列出马克思的结论。由材料可知,马克思的结论主要有两处:其一,是西方会衰落,并且首先发生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其二,殖民地会实现工业化,从而变得繁荣昌盛,进而影响西方局势。
其次;根据马克思的结论作颠倒处理得出观点。就马克思的第一个结论可颠倒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成果显著,西方并未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个结论可颠倒为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第三;就两种观点选择一种,结合史实进行评述分析。如谈论第一个观点时,可结合所学从政治上工人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上福利制度的出现、社会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角度展开评述。
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与观点形成呼应。【解析】例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成果显著。
(1)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不断完善;西方的工人赢得了选举权和组织工会权。
(2)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工人的工资,改善工人生活,组建福利国家;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人们遇到事故;疾病或失业时可以提供救助。
总结:西方的工人比较满足;他们变成了改良者,而不是革命者。
例二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1)西方列强积极阻挠殖民地建立工业。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2)殖民地是西方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等21、略
【分析】【详解】
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根据材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可以得出,毛泽东的观点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即强调人民的推动作用。根据题干中列举的三位人物,李四光、时传祥、李顺达,都是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添砖加瓦,所以我们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先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现实,再根据材料总结他们各自的贡献,最后结合毛泽东的观点升华,指出新中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果是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解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重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劳动者无私奉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石油。李四光敢于挑战西方的权威,勇于创新,依靠自己的科学理论,克服困难,找到了华北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油田。时传祥爱岗敬业,为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了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顺达率先成立农业互助组,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社运动,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正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国才能取得巨大的成绩,说明中华儿女共同塑造了中国的辉煌。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本题要围绕“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这一中心拟定论题,如:杰出人物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可从牛顿、毛泽东和马丁•路德的历史贡献来说明杰出人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先导作用;如: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可以从蔡伦、瓦特和爱迪生的贡献为例,说明科技创新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如思想创新促进人类历史进程,可以从孔子、马克思和卢梭等人为例,说明思想创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解析】示例一:杰出人物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1687年;牛顿出版了经典力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马丁•路德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创立了新教,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推动欧洲社会思想解放。
综上所述;杰出人物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先导作用。
示例二: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使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爱迪生的发明促进了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改变了人类生活。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示例三:思想创新促进人类历史进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多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有理数2.4 绝对值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7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上学期第13周说课稿
- 13我能行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6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 5 观测风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八章 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8《大家的“朋友”》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有理数2.2 数轴 1数轴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5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商务部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4)》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2025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驾校考试科目一考试题库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2023-2024学年七上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咨询公司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 未成年入职免责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